1984中国女排夺冠名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24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18
1984年8月8日,在美国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场上,中国女子排球队以3:0战胜美国女子排球队,获得冠军,这是自1981年11月,中国女排在日本首夺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后的三连冠。
中国女子排球代表团名单
领队:张一沛
教练:袁伟民 邓若曾
队员:张蓉芳 郎平 朱玲 周晓兰 杨锡兰 梁艳 姜英 侯玉珠 苏惠娟 李延军 杨晓君 郑美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19
她们书写了一个传奇,她们创造了一个时代,她们甚至已经被当时的*神化。
1981年11月16日,她们在日本庆祝着自己为中国夺得首个团体项目的世界冠军,守在收音机和电视机前的中国人因为她们而血脉贲张,高呼“中国万岁!”
这群可爱的姑娘便是中国女排,她们实现了中国人振兴“三大球”的狂热梦想,但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民族在自信心*近低谷时的强烈反弹。女排精神成为振奋“*”后中国人民的强心针,成为激励12亿人的精神源泉。
时间回到当天晚上,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最后一场比赛在日本大阪打响,中国女排的对手是东道主日本队,中国队只需要赢两局就可以拿到三大球在我国历史上的首个世界冠军。
虽然当时国内的电视机还不算普及,但几乎每台电视机都将频道锁定这场比赛,荧屏前,往往挤着一家乃至几家人。更多的人则守在收音机前收听着赛事直播。
“*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听众朋友们,观众朋友们,台湾同胞们,海外侨胞们……”典型的宋世雄解说开场白传进了千家万户,将每个中国人的心拴在了一起。
面对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并且机关算尽的日本队,中国女排并没有受影响,反而士气更加旺盛,她们打得凶狠,拦得成功,吊得轻巧,居然轻松地拿下前两局。
随着最后一球落地,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激动地蹦着跳着,抱成了一团,开始欢庆胜利。
虽然冠军已经属于中国女排,但比赛还没结束,这种强烈的幸福感让场上的姑娘们一下子失去了目标,她们接下来连丢两局,最后一局又以14比15落后。
虽然冠军到手,但如果是以失利告终,那这个冠军依旧不够完美。生死攸关的时候到了,袁伟民叫了暂停,他先是盯着中国女排的姑娘一言不发,让沉默打击到每一个人,然后开口狂吼:“不获全胜,我们算什么世界冠军!我们可不要往自己脸上抹黑啊,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
听完教练的话,队员们一下子回过神来,依靠“铁榔头”郎平的重扣和“天安门城墙”周晓兰的拦网,中国队连得两分,3比2,赢得了一场完美的胜利!
就在姑娘们抱头痛哭,迎接胜利的同时,大洋彼岸、守在收音机和电视机前的中国人更是血脉贲张,他们聚集到天安门广场,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而这个冠军的影响才刚刚开始,比赛颁奖典礼还没结束,国家体委、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单位的贺电已经到达球队。
贺电还转达了高层将授予女排为“全国新长征突击队标兵”和“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标兵”光荣称号的决定。在当时,这两个荣誉的分量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天,《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启用了鲜红色的大标题:“刻苦锻炼顽强战斗七战七捷 为国争光——中国女排首次荣获世界冠军”。
旁边还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人民日报》头版的其他位置,则被女排教练和队员的照片占据。
而在同天的《体育报》上,当时的妇联*邓颖超发表了题为《各行各业都来学习女排精神》的文章。
她在文中疾呼:“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都要学习中国女排精神,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扬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的作风,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更快地将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奋勇拼搏的“女排精神”由此叫响,女排姑娘就此成了新中国的民族英雄。
而在“女排精神”唱响的背后,其实还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首先是中国人振兴“三大球”的梦想,上世纪80年代中国体育的总体状况,就是小球都很不错,但是三大球不行。贺龙元帅曾说过,三大球不出线,死不瞑目。后来中国女排的轰动,正是由于她们率先从三大球的落后局面里冲出来了。
另一方面,“女排精神”的唱响和改革开放密不可分,在当时的环境下,对“女排精神”的追捧无疑是一个民族在自信心*近低谷时的强烈反弹。
社会学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春光分析“女排精神”崛起的原因时指出,“改革开放早期阶段,国人猛地意识到与世界的差距,而变得有些失落和彷徨。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女排精神’广为传颂,其实就是在向国人和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崛起的信心和能力。”
加上当时刚刚粉碎‘四人帮’,亟需强化一种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这种背景下,中国女排的胜利恰如其分地到来了,所有的被压抑已久的*在一夜之间怒放。
中国女排夺冠后的一个月,各大媒体都在争相报道,学校、工厂、街道上则写满了“学习女排精神”的标语。
后来,媒体又开始转而宣传“学习女排要落到行动上来”。女排确实影响力了得,像“某工厂女工看了女排的事迹之后,每天早来晚走,精心操作,班产量天天超额完成计划”;“某煤矿工人看完女排比赛之后,自觉加义务班,日日超产”这样的新闻比比皆是。为此,《人民日报》还开辟了“学女排,见行动”的专栏。
女排姑娘们的形象甚至登上了邮票、日历、纪念币、纪念章,“铁榔头”郎平在自传《*岁月》中这样描述那时的情形,“*着你只能上不能下,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
此后,每逢女排的重大比赛,整个国家都似乎停滞了下来——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全都守在仅有的几台电视机前。
五年内,中国女排每逢重大比赛的决赛都遭遇东道主,但总能上演大逆转,屡屡获胜。她们迎来了“五连冠”,中国社会对于她们的崇拜一次甚于一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20
张一沛 袁伟民 邓若曾 张蓉芳 郎平 朱玲 周晓兰 杨锡兰 梁艳 姜英 侯玉珠 苏惠娟 李延军 杨晓君 郑美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20
张蓉芳 郎平 朱玲 周晓兰 杨锡兰 梁艳 姜英 侯玉珠 苏惠娟 李延军 杨晓君 郑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