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24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10:21
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4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这些有的是第一节有的是本章后面几节的不管怎么说记下来有好处,以后都用的上
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 其特点主要有:
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卤素、磷等。部分有机物来自植物界,但绝大多数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作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 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百万种。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互相可以结合成碳链或碳环。碳原子数量可以是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许多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甚至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此外,有机化合物中同分异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造成有机化合物众多的原因之一。 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以外,一般都能燃烧。和无机物相比,它们的热稳定性比较差,电解质受热容易分解。有机物的熔点较低,一般不超过400℃。有机物的极性很弱,因此大多不溶于水。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大多是分子间反应,往往需要一定的活化能,因此反应缓慢,往往需要催化剂等手段。而且有机物的反应比较复杂,在同样条件下,一个化合物往往可以同时进行几个不同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1.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水、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为有机物。
2.淀粉(糖类)主要存在于大米、面粉等面食中;
油脂主要存在于食用油、冰激凌、牛奶等;
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等;
蛋白质主要存在于鱼、肉、牛奶、蛋等;
纤维素主要存在于青菜中,有利于胃的蠕动,防止便秘。
其中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是有机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分类:
一.根据碳原子结合而成的基本骨架不同,有机化合物被分为三大类: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2.碳环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2],故称碳环化合物。它又可分为两类:脂环族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或稠苯体系的化合物。3.杂环化合物:组成这类化合物的环除碳原子以外,还含有其它元素的原子,叫做杂环化合物。
二、按官能团分类
决定某一类化合物一般性质的主要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或功能基。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基本上是相同的。
[编辑本段]命名:
1.俗名及缩写
有些化合物常根据它的来源而用俗名,要掌握一些常用俗名所代表的化合物的结构式,如:木醇是甲醇的俗称,酒精(乙醇)、甘醇(乙二醇)、甘油(丙三醇)、石炭酸(苯酚)、蚁酸(甲酸)、水杨醛(邻羟基苯甲醛)、肉桂醛(β-苯基丙烯醛)、巴豆醛(2-丁烯醛)、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氯仿(三氯甲烷)、草酸(乙二酸)、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甘氨酸(α-氨基乙酸)、丙氨酸(α-氨基丙酸)、谷氨酸(α-氨基戊二酸)、D-葡萄糖、D-果糖(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糖的开链结构)等。还有一些化合物常用它的缩写及商品名称,如:RNA(核糖核酸)、DNA(脱氧核糖核酸)、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煤酚皂或来苏儿(47%-53%的三种甲酚的肥皂水溶液)、*(40%的甲醛水溶液)、扑热息痛(对羟基乙酰苯胺)、尼古丁(烟碱)等。
2.普通命名(习惯命名)法
要求掌握“正、异、新”、“伯、仲、叔、季”等字头的含义及用法。
正:代表直链烷烃;
异:指碳链一端具有结构的烷烃;
新:一般指碳链一端具有结构的烷烃。
3.系统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是有机化合物命名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其中烃类的命名是基础,几何异构体、光学异构体和多官能团化合物的命名是难点,应引起重视。要牢记命名中所遵循的“次序规则”。
1.烷烃的命名:
烷烃的命名是所有开链烃及其衍生物命名的基础。
命名的步骤及原则:
(1)选主链 选择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有几条相同的碳链时,应选择含取代基多的碳链为主链。
(2)编号 给主链编号时,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开始。若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应使各取代基都有尽可能小的编号或取代基位次数之和最小。
(3)书写名称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的位次,先写出取代基的位次及名称,再写烷烃的名称;有多个取代基时,简单的在前,复杂的在后,相同的取代基合并写出,用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用半字线隔开。
一.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腿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腿去。
4.卤代烃:*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10.糖:
(1)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可区别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3)麦芽糖与蔗糖: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
1、甲烷(天然气) 分子式为:CH4 特点:最简单的有机物
2、乙烯 分子式为:C2H4 特点:最简单的烯烃(有碳碳双键)
3、乙醇(酒精) 分子式为:CH3CH2OH 特点:最常见的有机物之一
4、乙酸(醋酸) 分子式为:CH3COOH 特点:同上
5、苯 分子式为:C6H6 特点:环状结构
2. 质上的特点
物理性质方面特点
1) 挥发性大,熔点、沸点低
2) 水溶性差 (大多不容或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方面的特性
1) 可燃性
2) 熔点低(一般不超过400℃)
3) 溶解性(易溶于有机溶剂,如:酒精、汽油、四氯化碳、乙醚、苯)
4) 稳定性差(有机化合物常会因为温度、细菌、空气或光照的影响分解变质)
5)反应速率比较慢
6)反应产物复杂
【回归课本】
1.常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与同分异构体有关的综合脉络
3.有机反应主要类型归纳
下属反应物 涉及官能团或有机物类型 其它注意问题
取代反应 酯水解、卤代、硝化、磺 化、醇成醚、氨基酸成肽、皂化、多糖水解、肽和蛋白质水解等等 烷、苯、醇、羧酸、酯和油脂、卤代烃、氨基酸、糖类、蛋白质等等 卤代反应中卤素单质的消耗量;酯皂化时消耗NaOH的量(酚跟酸形成的酯水解时要特别注意)。
加成反应 氢化、油脂硬化 C=C、C≡C、C=O、苯环 酸和酯中的碳氧双键一般不加成;C=C和C≡C能跟水、卤化氢、氢气、卤素单质等多种试剂反应,但C=O一般只跟氢气、氰化氢等反应。
消去反应 醇分子内脱水卤代烃脱卤化氢 醇、卤代烃等 、 等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氧化反应 有机物燃烧、烯和炔催化氧化、醛的银镜反应、醛氧化成酸等 绝大多数有机物都可发生氧化反应 醇氧化规律;醇和烯都能被氧化成醛;银镜反应、新制氢氧化铜反应中消耗试剂的量;苯的同系物被KMnO4氧化规律。
还原反应 加氢反应、硝基化合物被还原成胺类 烯、炔、芳香烃、醛、酮、硝基化合物等 复杂有机物加氢反应中消耗H2的量。
加聚反应 乙烯型加聚、丁二烯型加聚、不同单烯烃间共聚、单烯烃跟二烯烃共聚 烯烃、二烯烃(有些试题中也会涉及到炔烃等) 由单体判断加聚反应产物;由加聚反应产物判断单体结构。
缩聚反应 酚醛缩合、二元酸跟二元醇的缩聚、氨基酸成肽等 酚、醛、多元酸和多元醇、氨基酸等 加聚反应跟缩聚反应的比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醇、醛、酸、酯转化关系的延伸
一 有机化合物
(一)烃 碳氢化合物
烷烃:CnH(2n+2) 如甲烷 CH4
夹角:109°28′
是烷烃中含氢量最高的物质。
烷烃有对称结构,结构式参看书上。
甲烷为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小于空气
CH4+2O2→CO2+2H2O 注意条件
取代反应:CH4+Cl2→CH3Cl+HCl 条件:光照 注意四个取代反映
同系物:结构相似,相互之间相差一个或多个碳氢二基团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
甲烷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有机中,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烷。
C-C:饱和烃 C=C:不饱和烃
与氧气反应,明亮火焰大量黑烟。
含C=C的烃叫做烯烃,不饱和,碳碳双键键能不一样,因此一个容易断裂,发生加成反应成为稳定的单键。
可以与强氧化剂和溴单质发生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注意条件。具体结构见课本
夹角:120°
与溴单质、水、氢气、氯化氢气体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对应物质。注意条件。
(二)烃的衍生物
乙醇:CH3CH2OH
乙醇和二甲醚都是C2H6O,但是结构不同。所以2mol乙醇与钠反应生成1mol氢气,断的是O-H
-OH羟基,是乙醇的基团。基团决定了有机物的性质,且发生反应大多是在基团附近。
可以看做是羟基取代了乙烷中一个氢。
乙醇要求的反应:
1.氧化反应:CH3CH2OH+3O2→2CO2+3H2O条件点燃
2.催化氧化,生成甲醛。具体见笔记
3.使酸性重铬酸钾aq变绿,反应不作要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11:39
(化学)新课标人教必修2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集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Li与O2反应(点燃) P6
Na与O2反应(点燃) P6
Na与H2O反应: P6
K与H2O反应: P6
2、卤素单质F2 、Cl2 、Br2 、I2与氢气反应 、
、 P8
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1)氯水与饱和溴化钠、氯水与饱和碘化钠溶液反应:
①
② P9
(2)溴水与碘化钠溶液反应: P9
4、Mg与H2O反应: P14
5、Na与Cl2、反应(点燃): P19
6、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P20
用电子式表示氯分子的形成过程: P20
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P20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分子:H2 N2 H2O
CO2 CH4 P21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P30
2、原电池原理
典型的原电池(Zn-Cu原电池)
负极(锌): (氧化反应)
正极(铜): (还原反应)
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 P36
3、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受热分解: P42
4、Na2SO4与CaCl2反应 : P45
5、高炉炼铁:
P45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 P53
(2)取代反应(与Cl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生成四种不同的取代物):P54
①
②
③
④
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 P60
(2)加成反应((与Br2的反应): P60
(3)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P60
①
②
③
(4)聚合反应:P60
(乙烯制聚乙烯) ①
(氯乙烯制聚氯乙烯)②
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P62
(1)氧化反应(与O2的反应):
(2)取代反应
① 与Br2的反应 :
② 苯与*(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密度大于水的油状液体——硝基苯。反应方程式: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
4、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P67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 P67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P68
③乙醇在常温下的氧化反应
CH3CH2OH CH3COOH
5、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P68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P68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
①反应原理(与乙醇的反应): P69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6、①蔗糖水解反应: P73
②淀粉(纤维素)水解反应: P73
③油脂的重要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P73
a)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
油脂+H2O 甘油+
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又叫 反应)
油脂+H2O 甘油+
蛋白质+H2O 各种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1、2HgO受热分解: P80-P81
Ag2O受热分解:
2、CO还原Fe2O3
①C 还原ZnO
②C 还原MgO
③O2还原Cu2S
④Al 还原Fe2O3(铝热反应)
⑤Fe还原CuSO4:
3、电解NaCl:
①电解NaOH: ②电解MgCl2
③电解Al2O3 ④、石油的催化裂化,例如:C4H10裂化得到乙烯和乙烷: P87
参*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4Li + O2 2Li2 O
2Na+O2 Na2O2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2、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F2 + H2 === 2HF
Cl2 + H2 === 2HCl
Br2 + H2 === 2Br
I2 + H2 === 2HI
3、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1)Cl2可以从溴化物(或碘化物)中置换出Br2(或I2):
①Cl2+2NaBr=Br2+2NaCl
②Cl2+2KI=I2+2KCl
(2)Br2可以从碘化物中置换出I2:
Br2+2KI=I2+2KBr
4、Mg+2H2O === Mg(OH)2↓+H2↑
2Al+6HCl===2AlCl3+3H2↑
Mg+2 HCl === MgCl2+ H2↑
5、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略`
氯分子的形成过程:
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分子:略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NaOH+HCl==NaCl+H2O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2)典型的原电池(Zn-Cu原电池)
负极(锌):Zn-2e-=Zn2+ (氧化反应)
正极(铜):2H++2e-=H2↑ (还原反应)
电子流动方向:由锌经过外电路流向铜。
总反应离子方程式:Zn+2H+=Zn2++H2↑
3、2H2O2= 2H2O+O2↑
4、Na2SO4+CaCl2=CaSO4↓+Na2CO3
5、2C + O2 = 2CO
Fe2O3 + 3CO ==2Fe + 3CO2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1、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CH4(g)+2O2(g) CO2(g)+2H2O(l)
(2)取代反应
2、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 2CO2+2H2O
(2)加成反应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 + H2 CH3CH3
CH2=CH2+HCl 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 CH3CH2OH(乙醇)
(3)聚合反应:
3、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2C6H6+15O2 12CO2+6H2O
(2)取代反应
① + Br2 + HBr
② 苯与*(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有苦杏仁气味、密度大于水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 HONO2 + H2O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 3H2
4、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
CH3CH2OH+3O2 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乙醛
③乙醇在常温下的氧化反应
CH3CH2OH CH3COOH
5、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3)乙酸的酸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 (CH3COO)2Ca+H2O+CO2↑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4)乙酸的酯化反应
①反应原理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6、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油脂的重要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1)油脂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
油脂+H2O 甘油+高级脂肪酸
(2)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又叫皂化反应)
油脂+H2O 甘油+高级脂肪酸
蛋白质+H2O 各种氨基酸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13:13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周期同一横行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
短周期1H—He21
2Li—Ne82
3Na—Ar83
长周期4K—Kr184
5Rb—Xe185
6Cs—Rn326
7不完全Fr—112号(118)26(32)7
第七周期原子序数113114115116117118
个位数=最外层电子数ⅢAⅣAⅤAⅥAⅦA0
族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
主族A7个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
副族B7个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第Ⅷ族和全部副族通称过渡金属元素
Ⅷ族1个有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非常不活泼
碱金属锂、钠、钾、铷、铯、钫(Li、Na、K、Rb、Cs、Fr)
结构因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电子,显+1价,
物理性质密度逐渐增大逐渐升高
熔沸点逐渐降低 (反常)
化学性质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
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越活泼
卤素氟、氯、溴、碘、砹(F、Cl、Br、I、At)
结构因最外层都有7个电子,易得到电子,显-1价,
物理性质密度逐渐增大
熔沸点逐渐升高 (正常)
颜色状态颜色逐渐加深气态~液态~固态
溶解性逐渐减小
化学性质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越不活泼
与氢气反应剧烈程度:F2>Cl2>Br2>I2
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HI
氢化物水溶液酸性HF<HCl<HBr<HI(HF为弱酸,一弱三强)
氢化物越稳定,在水中越难电离,酸性越弱
三、核素
原子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
质量数质量数(A)=质子数(Z)+十中子数(N)
核素把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同位”是指质子数相同,周期表中位置相同,核素是指单个原子而言,而同位素则是指核素之间关系
特性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中,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丰度(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步
层序数1234567
电子层符号KLMNOPQ
离核远近由近到远
能量由低到高
各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2×12=22×22=82×32=182×42=322×52=502×62=722×72=98
非金属性与金属性(一般规律):
电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元素性质
金属元素<4易失金属性
非金属元素>4易得非金属性
金属的金属性强弱判断:非金属的非金属性强弱判断:
水(酸)反应放氢气越剧烈越活泼与氢气化合越易,生成氢化物越稳定越活泼,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越强越活泼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越活泼
活泼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金属活泼非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非金属
原电池的负极金属比正极活泼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1 A、越左越下,金属越活泼,原子半径越大,最外层离核越远,还原性越强。
越易和水(或酸)反应放H2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B、越右越上,非金属越活泼,原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离核越近,氧化性越强。
越易和H2化合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2、推断短周期的元素的方法(第二、第三周期)
框框图:
A第二周期若A的质子数为z时
CBD第三周期若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
Z2+a
Z+7Z+8Z+99+a10+a11+a
2.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0
1
2 B
3 Al Si
4 Ge As
5 Sb Te
6 Po At
7
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对于主族元素:最高正价= 族序数 最高正化合价 +∣最低负价∣= 8
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
原子中 : 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化学键
离子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金属与非金属原子间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两种非金属原子间
非极性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原子形成共价键(电子对不偏移)两种相同的非金属原子间
极性共价键:不同种非金属原子形成共价键(电子对发生偏移)两种不同的非金属原子间
He、Ar、Ne、等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分子之间不存在化学键
共价化合物有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 离子化合物有离子键可能含 共价键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反应时旧化学键要断裂,吸收能量在反应后形成新化学键要形成,放出能量
∑E(反应物)>∑E(生成物)——放出能量
∑E(反应物)<∑E(生成物)——吸收能量
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常见的放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
氧化、燃烧反应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中和反应CO2+C==2CO
铝热反应NH4NO3 溶于水(摇摇冰)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Zn+2H+=Zn2++H2↑
正极 2H++2e-=H2↑(还原反应) 电子流向Zn → Cu电流流向Cu→ Zn
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原电池:能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活泼的作负极失电子
②活泼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二次电池:可充电的电池二次能源:经过一次能源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
常见电池干电池铅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燃料电池(碱性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极限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单位:mol/(L·s)或mol/(L·min) 表达式 v(B) =△C/△t
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所表示的表速率与反应方程式的系数成正比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主要因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颗粒大小
变化大高高加入越小表面积越大
速率影响快快快快快
化学反应的限度:研究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不能进行到底)
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当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在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浓度、压强、温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原料利用率,通常需要考虑两点:
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应CH4(g)+2O2(g) → CO2(g)+2H2O(l)
取代反应CH4+Cl2(g) → CH3Cl+HCl
烷烃的通式:CnH2n+2 n≤4为气体 、所有1-4个碳内的烃为气体,都难溶于水,比水轻
碳原子数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
同位素: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的原子
乙烯 C2H4 含不饱和的C=C双键,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应 2C2H4+3O2 →2CO2+2H2O
加成反应CH2=CH2+Br2 →CH2Br-CH2Br先断后接,变内接为外接
加聚反应nCH2=CH2 → [ CH2 - CH2 ]n高分子化合物,难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果实的催熟剂,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机溶剂
苯的结构特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氧化反应2 C6H6+15 O2→12 CO2+ 6 H2O
取代反应溴代反应 + Br2 → -Br + H Br
硝化反应 + HNO3 → -NO2 + H2O
加成反应 +3 H2 →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低于水,易挥发。
良好的有机溶剂,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团为羟基-OH
与金属钠的反应 2CH3CH2OH+Na→ 2CH3CHONa+H2
氧化反应完全氧化CH3CH2OH+3O2→ 2CO2+3H2O
不完全氧化2CH3CH2OH+O2→ 2CH3CHO+2H2O Cu作催化剂
乙酸 CH3COOH 官能团:羧基-COOH 无水乙酸又称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比碳酸强 CH3COOH+NaOH→CH3COONa+H2O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酯化反应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原理 酸脱羟基醇脱氢。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又叫碳水化合物
单糖C6H12O6葡萄糖多羟基醛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果糖多羟基酮
双糖C12H22O11蔗糖无醛基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麦芽糖有醛基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
多糖(C6H10O5)n淀粉无醛基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遇碘变蓝水解最终产物为葡萄糖
纤维素无醛基
油脂:比水轻(密度在之间),不溶于水。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植物油C17H33-较多,不饱和液态油脂水解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甘油),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脂肪C17H35、C15H31较多固态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水解产物是氨基酸,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8种,非必需的氨基酸有12种
蛋白质的性质
盐析:提纯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显色反应:加浓*显*灼烧:呈焦羽毛味
误服重金属盐:服用含丰富蛋白质的新鲜牛奶或豆浆
主要用途: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人类营养物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酶是特殊蛋白质
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开发利用金属资源
电解法很活泼的金属K-AlMgCl2 = Mg + Cl2
热还原法比较活泼的金属Zn-CuFe2O3+3CO = 2Fe+3CO2
3Fe3O4+8Al = 9Fe+4Al2O3 铝热反应
热分解法不活泼的金属Hg-Au2HgO = Hg + O2
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
制盐提钾提溴用氯气提碘提取铀和重水、开发海洋药物、利用潮汐能、波浪能
镁盐晶提取Mg2+----- Mg(OH)2 -------MgCl2
氯碱工业2NaCl+2H2O = H2↑+2 NaOH + Cl2↑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
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主要含有碳元素
干馏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煤焦油焦炭
液化C(s)+H2O(g)→ CO(g)+H2(g)
汽化CO(g)+2H2→ CH3OH
焦炉气CO、H2、CH4、C2H4水煤气CO、H2
天然气甲烷水合物“可燃冰”水合甲烷晶体(CH4·nH2O)
石油烷烃、环烷烃和环烷烃所组成主要含有碳和氢元素
分馏利用原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复杂的混合物分离成较简单更有用的混合物的过程。
裂化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环境问题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工农业和人类生活造成的环境污染
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酸雨:SO2、、NOx、臭氧层空洞:氟氯烃赤潮、水华:水富营养化N、P
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只有一种产物的反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15:05
专题一 :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 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 最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
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 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
所以, 总的说来
(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 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
专题一 :第二单元
一 、化学键:
1,含义: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类型 ,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
1,使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
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3,形成离子键:a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
b部分盐(Nacl、NH4cl、BaCo3等)
c强碱(NaOH、KOH)
d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
4,证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1,共用电子对对数=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
2,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例如,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形成稳定的氢分子。
1,共价分子电子式的表示,P13
2,共价分子结构式的表示
3,共价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现型、NH3—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
4,共价分子比例模型
补充:碳原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
乙烷(C—C单键)
乙烯(C—C双键)
乙炔(C—C三键)
金属键则是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
二、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
1,特点:a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b化学键弱的多
c影响熔沸点和溶解性——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其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即熔沸点也增大(特例:HF、NH3、H2O)
三、氢键
1,存在元素:O(H2O)、N(NH3)、F(HF)
2,特点:比范德华力强,比化学键弱
补充:水无论什么状态氢键都存在
专题一 :第三单元
一,同素异形(一定为单质)
1,碳元素(金刚石、石墨)
氧元素(O2、O3)
磷元素(白磷、红磷)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为化学变化
二,同分异构(一定为化合物或有机物)
分子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
1,C4H10(正丁烷、异丁烷)
2,C2H6(乙醇、二甲醚)
三,晶体分类
离子晶体:阴、阳离子有规律排列
1,离子化合物(KNO3、NaOH)
2,NaCl分子
3,作用力为离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形成的晶体
1,共价化合物(CO2、H2O)
2,共价单质(H2、O2、S、I2、P4)
3,稀有气体(He、Ne)
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分子
1,石英(SiO2)、金刚石、晶体硅(Si)
金属晶体:一切金属
总结:熔点、硬度——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专题二 :第一单元
一、反应速率
1,影响因素:反应物性质(内因)、浓度(正比)、温度(正比)、压强(正比)、反应面积、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
二、反应限度(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到达平衡。
专题二 :第二单元
一、热量变化
常见放热反应:1,酸碱中和
2,所有燃烧反应
3,金属和酸反应
4,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5,浓硫酸等溶解
常见吸热反应:1,CO2+C====2CO
2,H2O+C====CO+H2(水煤气)
3,Ba(OH)2晶体与NH4Cl反应
4,大多数分解反应
5,*铵的溶解
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5
二、燃料燃烧释放热量
专题二 :第三单元
一、化学能→电能(原电池、燃料电池)
1,判断正负极:较活泼的为负极,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为氧化反应,阴离子在负极
2,正极:电解质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得到电子,生成新物质
3,正负极相加=总反应方程式
4,吸氧腐蚀
A中性溶液(水)
B有氧气
Fe和C→正极:2H2O+O2+4e—====4OH—
补充:形成原电池条件
1,有自发的 氧化反应
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3,同时与电解质接触
4,形成闭合回路
二、化学电源
1,氢氧燃料电池
阴极:2H++2e—===H2
阳极:4OH——4e—===O2+2H2O
2,常见化学电源
银锌纽扣电池
负极:
正极:
铅蓄电池
负极:
正极:
三、电能→化学能
1,判断阴阳极:先判断正负极,正极对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对阴极
2,阳离子向阴极,阴离子向阳极(异性相吸)
补充:电解池形成条件
1,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直流电源
4,构成闭合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