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识普及活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2 00: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16:02
1.急救知识的普及300字
星期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参加了小记者团组织的活动——走进县医院120急救中心。
来到二楼的大厅,只见一排排整齐的桌椅,真是令人感到新奇。随后,医师让我们认识了呼吸器、听诊器等急救器,医师讲课很生动。岳善峰医师还让我们做了试验,如:在脖子骨节2/3处进行按压,一共做30次,每10次做一次人工呼吸。最后我们还在救护车上体验了一次,处处都感到很好玩。回到家,我把学到的止血方法和醉酒吐酒知识告诉给爸爸听,他夸我知识有长进,参加小记者团有意义。
我学到了急救知识
2.如何普及医疗急救常识
1.免费向居民发放急救知识应急手册,介绍使用“120”电话的正确求助方法和简易现场抢救知识,帮助市民增强日常应急知识观念。
2.建议每家每户准备一个急救包,包括一些常见的急救用品、药品等
3.深入学校、机关、军营、企业等地方开展群众性急救知识培训,帮助普通老百姓学会自救互救。
4.对于意外事故的高危人群,如建筑业工人、交通司机等,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深入一对一的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教育。
5.向社会征集志愿者来扩大受众群体,从而更加普及急救知识。
3.国外是如何进行急救知识普及教育的
据统计,我国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仅有不到1%,而在德国能达到80%,法国40%。国外的急救技能普及率为什么这么高?是如何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的?
先来看美国。有数据显示,在美国接受过CPR技术,即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人数超过7000万,接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掌握急救技术成为很多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在急救技术的普及方面,美国是怎么做的?
据纽约华尔街多媒体记者介绍,美国急救措施普及教育力度比较大,在美国的很多公共场合,特别是人流较大的地方都会配备自动体外除颤机AED,确保突发的病人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援。美国很多高中和大学里都会有关于急救知识的必备课程。在很多美国的健康课上老师会手把手的教同学,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急救。比如有人在进餐时被食物噎到,有人晕倒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抢救方法不同。面对需要心脏急救的病人时,对于成年人、儿童或婴儿采取的措施不一样。
老师为了让学生记的更清楚,会带不同的人体模型来上课。在进行所有的场景训练之前,老师首先会教一些理论的知识。例如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帮助,当事人是否清醒等。所有的理论知识结束之后,学生会进行考核,只有通过的同学才能够进行下一步学习,而同学会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笔试以及模拟场景。通过的同学便可以拿到一张带有美国红十字会标识的小卡片,上面会有他们的名字。证明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学生可以对当事人进行抢救。在美国差不多有50%的人,都有接受过这样紧急抢救的课本。在面对突 *** 况时,往往旁边的路人就能够把握住最佳的抢救时机。
再来看德国。德国是世界上应急管理体系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除了专业医疗系统拥有完善而高效的急救体系,志愿者是应急救援的主力军,是专业救援队伍的庞大后盾。“急救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而在急救知识同样从娃娃抓起的澳大利亚,约有40%的人口具有基础的急救知识,25%的家庭有常备急救箱。据澳大利亚华人胡方介绍,澳大利亚法律强制规定一部分群体中至少要有一人具备急救知识。根据澳大利亚职业与安全法的规定,一般一个超过25人的公司必须至少一人以上进行过专业的急救培训和拥有急救证书。一些特殊的行业,比如教育行业、社工类或其他服务类行业,对于员工有硬性急救证、持证上岗的要求。急救证书通常需要进行正规的为期一至两天的培训才能获得,培训主要以实际操作的演练和考核为主,这种证书的获得后并不是终身有效,更不是走过场,需要定期重新学习来更新自己的证书。按照规定,急救证书需要每三年更新一次,而心肺复苏证书需要每两年更新并且重新学习一次。
再来看日本。在日本,急救通常要求专业的人员来操作。《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表示,311大地震之后,日本也开始重视呼吁民众学会自救。近年来,日本的急救医疗存在着严重的人员不足的现象,日本 *** 非常提倡自救、共救和公救的理念。特别是在大地震以后, *** 制作了一些急救措施的网络视频讲座,其中介绍了人工呼吸法,正确使用心脏除颤器的方法,正确拨打急救电话的方法等,目的是让更多人掌握自救的方法。民众还可以通过参加全国各地的消防总署举办的急救实际操作讲座等多种途径掌握急救技术,民间组织和媒体不断做着普及急救知识的工作。比如每年一进入夏季各大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会经常以各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的知识,讲解一些中暑的急救方法等。此外,各个街道、公寓、企业、学校等每年都会组织消防演习,活动中会教授人们自救和救助他人的基本方法。
4.国外是如何进行急救知识普及教育的
据统计,我国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仅有不到1%,而在德国能达到80%,法国40%。
国外的急救技能普及率为什么这么高?是如何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的? 先来看美国。有数据显示,在美国接受过CPR技术,即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人数超过7000万,接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掌握急救技术成为很多人的一项基本技能。
在急救技术的普及方面,美国是怎么做的? 据纽约华尔街多媒体记者介绍,美国急救措施普及教育力度比较大,在美国的很多公共场合,特别是人流较大的地方都会配备自动体外除颤机AED,确保突发的病人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援。美国很多高中和大学里都会有关于急救知识的必备课程。
在很多美国的健康课上老师会手把手的教同学,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急救。比如有人在进餐时被食物噎到,有人晕倒等。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抢救方法不同。面对需要心脏急救的病人时,对于成年人、儿童或婴儿采取的措施不一样。
老师为了让学生记的更清楚,会带不同的人体模型来上课。在进行所有的场景训练之前,老师首先会教一些理论的知识。
例如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帮助,当事人是否清醒等。所有的理论知识结束之后,学生会进行考核,只有通过的同学才能够进行下一步学习,而同学会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笔试以及模拟场景。
通过的同学便可以拿到一张带有美国红十字会标识的小卡片,上面会有他们的名字。证明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学生可以对当事人进行抢救。
在美国差不多有50%的人,都有接受过这样紧急抢救的课本。在面对突 *** 况时,往往旁边的路人就能够把握住最佳的抢救时机。
再来看德国。德国是世界上应急管理体系高度发达的国家之一,除了专业医疗系统拥有完善而高效的急救体系,志愿者是应急救援的主力军,是专业救援队伍的庞大后盾。
“急救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而在急救知识同样从娃娃抓起的澳大利亚,约有40%的人口具有基础的急救知识,25%的家庭有常备急救箱。
据澳大利亚华人胡方介绍,澳大利亚法律强制规定一部分群体中至少要有一人具备急救知识。根据澳大利亚职业与安全法的规定,一般一个超过25人的公司必须至少一人以上进行过专业的急救培训和拥有急救证书。
一些特殊的行业,比如教育行业、社工类或其他服务类行业,对于员工有硬性急救证、持证上岗的要求。急救证书通常需要进行正规的为期一至两天的培训才能获得,培训主要以实际操作的演练和考核为主,这种证书的获得后并不是终身有效,更不是走过场,需要定期重新学习来更新自己的证书。
按照规定,急救证书需要每三年更新一次,而心肺复苏证书需要每两年更新并且重新学习一次。再来看日本。
在日本,急救通常要求专业的人员来操作。《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表示,311大地震之后,日本也开始重视呼吁民众学会自救。
近年来,日本的急救医疗存在着严重的人员不足的现象,日本 *** 非常提倡自救、共救和公救的理念。特别是在大地震以后, *** 制作了一些急救措施的网络视频讲座,其中介绍了人工呼吸法,正确使用心脏除颤器的方法,正确拨打急救电话的方法等,目的是让更多人掌握自救的方法。
民众还可以通过参加全国各地的消防总署举办的急救实际操作讲座等多种途径掌握急救技术,民间组织和媒体不断做着普及急救知识的工作。比如每年一进入夏季各大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会经常以各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的知识,讲解一些中暑的急救方法等。
此外,各个街道、公寓、企业、学校等每年都会组织消防演习,活动中会教授人们自救和救助他人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