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2 01: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21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狙之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篇》
译文
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养猴的老人(以下简称“他”)(宁可)减少他的家人的食物(也要去)满足猴子的需求。(然而过了)不久,(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将限定猴子的食物(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都(非常)高兴然后(一个个都)趴在地上。
非 A
独 射 也 / 为 国 与 身 亦 皆 如 之/
【原文】
(作者:列子)选自《列子·说符》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2【注释】
射:射箭
中:射中靶心
请:请教
子:你
者:原因
弗:不
曰:说
未可:不可以(算学会)
报:汇报
知之矣:知道了
守:掌握
勿:不
独:只是
为国与身: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
存亡:结果
所以然:过程
3【译文】
列子跟关尹子学习射箭,有一次,列子射中了靶心。去请教关尹
关尹子教射
子,说:“我学的差不多了吧”。
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回答说:“不知道” 。
关尹子说:“不知道不能算是学会了”。
列子回去再练习。
过了3年,列子又来向关尹子求教。
关尹子又问:“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
列子说:“知道了"。
关尹子说:“现在可以了。掌握住之所以能射中的规律,严格要求自己,就能每发必中。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所以圣人不关心结果,而注重清楚的了解整个过程。”
【启示】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学习也好,做事也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知其所以然,才算掌握了规律,只有这样精益求精地学习、工作,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不然你永远都只在不知其根究的情况下学习。
我不知道你想要问什么,现将原文及部分翻译、解释摘录如下:
“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
这里有个成语“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从前有个韩国女子向东到齐国去,在路上断粮了,经过雍门,在那里卖唱来求食,已经离开了但她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经过多日未断绝,周围的人认为她的人还没离开。
韩娥投宿一家旅店,因为贫困,韩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韩娥伤心透了,“曼声哀哭”而去。声音是那么悲凉,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好象沉浸在哀怨里。一时间,“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旅店主人只好又把她请回来唱一首欢乐愉快的歌曲。韩娥“复为曼声长歌”,众人闻之“喜跃抃舞,弗能自禁”,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声之动人,乃至于此。
因此后世就有了“余音绕梁”、“绕梁三日”的成语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 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韩娥善唱余音竟能绕梁三日,音乐的力量实在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回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叫韩娥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于是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人们都说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韩娥投宿一家旅店,因为贫困,韩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韩娥伤心透了,“曼声哀哭”而去.声音是那么悲凉,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好象沉浸在哀怨里.一时间,“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旅店主人只好又把她请回来唱一首欢乐愉快的歌曲.韩娥“复为曼声长歌”,众人闻之“喜跃抃舞,弗能自禁”,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声之动人,乃至于此.因此后世就有了“余音绕梁”、“绕梁三日”的成语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韩娥善唱余音竟能绕梁三日,音乐的力量实在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列子学射箭,偶尔射中了一次,列子于是就向关尹子请教射箭的秘诀。
关尹子说:“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方法吗?”列子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这样还不行。”
列子回去后又开始练习射箭。三年后,列子又向关尹子请教。
关尹子说:“你知道射中靶心的方法了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很好,好好练习把握这个技巧,不要让它荒废了。不光是射箭,治国修身也是这样。
所以圣人不关心结果,而注重了解清楚整个过程。” 办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它的规律。
只有自觉地按规律办事,才能够把事情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