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传说典故:壮族花街文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2 09:5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3:52
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属虎、属龙、属马日,广南壮族大都要到那伦、者兔、旧莫等地赶花街。现在赶花街与过去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同样令人回味。
不舂碓。赶花街时,姑娘们、伙子们都要用宽大的芭蕉叶子将染色的鸡脚、鸭脚、鸡蛋和着五彩的糯米饭包裹在一起。逢着如意歌手、情人、恋人,他们就各自解开绿色的叶子,交换品尝着这五色的午餐或晚餐。制作它是要花功夫花人力的,特别是花糯米饭的制作。过去要赶花街了,壮家人白天上山找寻羊耳朵花、冷饭果枝叶、黄姜、紫薇等植物,用于制作花饭的五色汁液,晚上就得忙着舂碓、蒸饭之类的。往往一夜忙到大天亮,许多事情都还不能做好。现在,各村各寨都有碾米机,人们就不再去受舂碓之苦了。有的壮族家庭做菜做饭都用上了电,用上了沼气,新一代的壮家儿女做花饭轻松,赶花街更加轻松。
不露宿。青年人赶花街,主要是对歌和谈恋爱。一唱就是一天,一谈就是一夜。过去,唱歌谈恋爱是不能在家里进行的,街上又没有旅馆,所以人们只好选择田间作席,夜幕作帐。不知什么时候起,壮家人改变了观念,一幢幢壮家吊脚楼因此而挤满了对歌听歌、谈情说爱的男男*。他们或依柱而立,或席地而坐。在溢满村庄和划破夜空的阵阵歌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广南府志》记载的“侬人喜楼居,无椅凳,席地而坐,脱履梯下而后登”的壮家古风古韵。
不避老。传说中,赶花街是属于青年人的。近年来这种规矩不复存在了。老年人上街,原汁原味的壮族服饰文化还成了花街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他们中的男性多着自织青布对襟上衣,下着阔边大裤,以青蓝帕缠头,加上嘴里叼着的竹制旱烟袋,把老人们打点得神采飞扬;女性老人上着无领斜襟细褶黑短衣,其衣襟、衣角、袖口均镶有银纽扣和绣有花边图案:下着细褶黑筒裙,裙内着裤;脚穿尖顶尖口绣花鞋。挽发于顶,并插以簪,或黑帕缠裹,再以小方块毛巾覆顶;或长帕缠头,并将帕子两端缠立于头顶上似牛角状。胸前还要配戴银链、银狮、银铃;手上还要配戴二至六只银镯头;双耳吊着大大的银环,颈戴银项圈等。相比之下,青年人的穿着就简约得多了,她们大多重色彩和款式,而不再讲求数量的多少,但是头上的毛巾包似牛角,脚上鞋花绣麒麟、青蛙等,衣扣仍是银制的,也配戴金银手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