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儿歌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1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6 13:34
一、创设学儿歌的文明礼仪氛围。
著名的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因此,我们十分注重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充分挖掘幼儿学习文明礼仪的资源,从营造丰富的儿歌环境入手,让幼儿在耳闻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在幼儿园走廊悬挂与礼仪教育要求相一致的儿童画,及与之相匹配的儿歌,如“入园、离园”、“谢谢、您好”、“学会谦让、学会倾听”等,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幼儿、提醒幼儿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同时教师教给孩子相应的儿歌,让幼儿在看看、念念中掌握基本文明礼仪。走进幼儿园你还会惊奇地发现,根据季节变化更换的儿歌墙饰。春天墙壁上 “花儿好看我不摘”的画和儿歌,时刻提醒幼儿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秋天“大家一起捡落叶”,引导孩子自觉捡拾地上的落叶,制作树叶画,并在活动中渗透不乱扔垃圾,做个环保小卫士的理念。小班开学初“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教育幼儿见到老师要问好,营造友好欢乐的班级氛围。在教室里我们创设了不同的区角,在语言角里放置《礼貌歌》、《生活礼仪歌》、《吃饭歌》等书本,使幼儿在看看、念念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性,潜移默化的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展开有趣的学儿歌活动,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
中国历来就有乐学之说,说的是人只有感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时才会乐意地去学,主动地去学。因此,在幼儿园我们注重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愿意学。主要的做法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念儿歌活动。例如:在学儿歌中,我们把《我们都是好朋友》这首儿歌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在欣赏、感受基础上体验儿歌中小动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从而懂得小朋友在一起时要相亲相爱,有礼貌。
我们还注重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在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如:我们在幼儿喜爱的经典游戏“丢手绢”中加入被抓到的幼儿念一首文明礼仪的儿歌;“城门城门几丈高”中让过城门的人说两句礼貌用语,这样充分运用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方法,让孩子边玩边记,乐中学,乐中记,使幼儿在充满无穷乐趣的朗诵儿歌中,习得了基本的礼仪常识。
三、引入丰富的诵儿歌活动,增强幼儿学文明礼仪的热情
任何一种活动形式,时间久了,孩子都会厌倦。冷漠的情绪会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引入以“诵儿歌”为主线的各种活动,使之激活幼儿潜在的学习文明礼仪的进取心。如在班内我们利用午间活动展开“诵儿歌”“儿歌接龙”比赛,幼儿好胜心强,大都不甘落后,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配以各种形式的奖励,对优胜者给予赏识,对进步者给予鼓励。有时是几句鼓励的话,有时是一朵小红花、一颗小星星,这些都会使孩子们获得一种成就感,始终保持对儿歌的兴趣,将听、念儿歌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让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同时我们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幼儿园举行的《文明礼仪伴我行》小中班诵儿歌比赛,使幼儿进一步增强了学文明礼仪的热情。
四、通过儿歌表演,内化幼儿的文明礼仪品质。
幼儿年龄小,易受外界刺激,喜欢模仿,可塑性强。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应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让他自己想。”“只有动手做,才能获取直接的经验,认识事物的性质。”这些思路为我们进一步如何拓展儿歌的作用,深入学习文明礼仪,内化礼仪品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指点了迷津。而角色表演是孩子们喜欢并易于接受的一种方式,也可以更生动形象、更直观的让幼儿感受文明礼仪好品质。幼儿资料显示我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如刚来园不久幼儿就发生为了吃水果的大小而起争夺,因为在家里他们始终吃的是最好的,拿的是最大的,当然到了幼儿园也应该如此,根本不懂谦让、分享,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精心挑选了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具有一定教育意义且朗朗上口的儿歌《分苹果》。让幼儿在学会儿歌《分苹果》的基础上,请他们分角色扮演老师、小朋友,在表演儿歌的过程中孩子们心情愉悦,都踊跃着参与角色,通过表演角色幼儿体会到了谦让、分享的快乐,我们老师也避免了枯燥的说教,真是一举两得;又如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电话已进入了平常百姓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但由于我们的家长缺少引导,打电话时缺少应有的礼节,发现有时孩子们接听时不会说问候语“您好”,结束后也不会说“再见”,而儿歌《打电话》是一首非常经典,适合小班年龄的儿歌,因此我们也在幼儿学会朗诵的基础上进行儿歌表演,引导幼儿学习使用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学会正确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