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12 03: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9 13:06
一 初中语文*出错率最高的150个成语(附错误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 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拼音] wǔ wén nòng mò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例句] 要我这个老粗舞文弄墨,真是力不从心哪! [近义] 假屎臭文 舞词弄札 [反义] 目不识丁
二 成语,因为主观成见而造成错误判断
【成语】:越凫来楚乙
【拼音自】:yuè fú chǔ yǐ
同一只飞鸿,有人以为野鸭,有人以为燕子.比喻由于主观片面,对于事物认识不清而判断错误.
【出处】:南朝·齐·张融《门论》:“昔有鸿飞天道,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人自楚越耳,鸿常一鸿乎?”
三 历届中考最容易出错的49个成语,阅卷老师亲手总
“记叙文相对来说比较好写,讲一个故事,适合作文水平普通的学生去写。尽管不容易拿高分,但应该保证能得平均分,不至于拉开差距。” 写议论文易得高分 相对于记叙文的“平庸”,历来中考作文的高分,都属议论文。“议论文的要求高一个档次,写好的话往往吸引阅卷老师眼球,也容易拿高分。” 而除了跑题,议论文也大忌“不匀称”。议论就是要因议生论,无对错判断。如果议论着议论着就否定其中一方观点,那就不似议论,而似“定论”了。 夹叙夹议,当然也没那么容易。首先,“叙”的部分要脉络明晰,而“议”的部分要条理分明,如若不然,那就是“驴头不对马嘴”。 “写记叙文,中间贯穿议论,这样比较保险。”不过,规律如此,写作时可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一眼看上去就露出马脚,更与高分无缘。 “凤头猪肚豹尾”要注重 “凤头、猪肚、豹尾”,这三样,其实指的是一篇文章的骨架———首、正文、尾巴。凤头,就是文章开头一定要让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猪肚则是指文章容量大,在此不多提;豹尾则指文章结尾有力、点题,直入主题,读之可使*呼过瘾。 由于阅卷老师不能很仔细地看完那么多文章,因而这些作文的首尾就很重要。一旦“凤头”、“豹尾”入得“法眼”,作文本身素质再卓越些,就有可能借语文拔得头筹。 另外,来自阅卷的经验,考生们可适当在作文各段的首尾句多多用心,这样也有可能因为老师们不经意的“一瞥”,而让作文不被埋没。所以,中考作文,一要写得好,二要“略懂包装”。 硬伤可千万别碰 有些“硬伤”万万不可碰,比如错别字、病句、成语误用、主干不搭等等。 此外,卷面分也已是老生常谈,答卷时不用心急,可慢慢斟酌字句,慢慢书写。万一有错,当用标准改错符号修改,不要随便涂鸦,让卷面看上去乱七八糟。另外,也要注意书写别太潦草,以免“好文被坏字害了”。
四 成语因为主观成见而造成错误判断
【成语】: 越凫楚乙
【拼音】: yuè fú chǔ yǐ
【解释】: 同一只飞鸿,专有人以属为野鸭,有人以为燕子。比喻由于主观片面,对于事物认识不清而判断错误。
【出处】: 南朝·齐·张融《门论》:“昔有鸿飞天道,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人自楚越耳,鸿常一鸿乎?”
五 求关于初中生易理解错误的成语
中国成语,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生吞活剥,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原始意义,甚至驴唇不对马嘴,乃至出现成群结队的“拦路典故”、“傻瓜成语”。长期的、集体的以讹传讹,逐渐掩盖了成语的本来面目。其实,这种近乎数典忘祖的无知,绝不应听之任之,约定“俗”成。姑且挑选八个最常见的“拦路成语”,以飨亲爱的博友。恐怕至少有12亿中国人,没资格百分之百地跨过去。即便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不能幸免。
(1)七月流火(本指“天气转凉”;后人竟望文生义,愣说成“盛夏时节,天上下火”——为啥天太热?原来“太有柴”了。)
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由此可见,“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豳风》里这两句话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
(2)娑婆世界(佛教名词,常被生吞活剥地改装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佛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3)空穴来风(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结果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说瞎话”。)
这个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
(4)床笫之私(床笫,是个迷人双眼的“马甲”,很容易误作“床第”。虽然两者模样酷似,可惜,后者根本不是中国话——对不起,俺眼神儿不好。)
床,好解释;笫(读作“子”),指“垫在床上的竹席”。“床笫”也就是床铺。引申为夫妻之间的语言或房事。但换上“床第”这套“马甲”,就什么“讲儿”也没有了。
(5)明日黄花(指“过时之物”。或许有人觉得,“明日”哪里不过时?“昨日”才过时哩,便想当然地篡改成了“昨日黄花”——谁下的命令?凭啥愣改呀?)
这个成语的出处,源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黄花,也就是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6)美轮美奂(只形容建筑之美,如今,被滥用到所有事物上。尤其是电台、电视台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半吊子主持人,往往是张嘴就来,出口成错——错了也不改,脸皮就是厚。)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轮,是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这个成语指高大的意思,专门形容房建筑屋高大华丽。现在?连唱歌跳舞、喝酒吃饭都“美轮美奂”了,上哪儿说理去?
(7)振聋发聩(本意是声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误作听力下降,像个呆头呆脑的聋子——把醉汉弄醒?把醒汉弄醉?甭官怎么说,先把意图闹清楚;否则,干完活儿,准挨大嘴巴。)
这个成语的出处在清代大才子袁枚那里,他写过《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中有句话:“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聩,耳聋。“振聋发聩”,即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8)始作俑者(原指做坏事,引领歪风邪气的“第一人”,现在,居然摇身一变,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起码也是开先河的任务——看来,“屎盆子”完全可以扣在正面角色脑袋上。尝尝鲜儿吧您呐。)
出处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这是理所当然的“贬义词”。
下面还有一些也是容易理解错误的成语:
容易理解错误的成语
[成语知识一]
1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 知何时”。
2 2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
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 4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 5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干警的机智。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
77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8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11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常误用为贬指。
12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 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14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16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18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
23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24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25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
226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27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28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易理解相反。
29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30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31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
32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33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相混。
34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
35 首鼠两端:形容迟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36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
费尽心力)。
37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38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39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
向或做法)混用。
40 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1. 哀鸿遍野:比喻 *** 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六 初中语文成语判断题题总错怎么办
好好学,背成语词典,多积累。
七 而做出错误判断的成语是什么
轻举妄动
草率行事
贸然从事
冒冒失失
主观武断
武断专横
自以为是
八 出错率最高的90个成语,初中生一定要警惕
谨小慎微
谨、慎:小心,慎重;小、微:细小。过分小心谨慎,缩手缩脚,不版敢放手去做。
[拼音]
jǐn xiǎo shèn wē权i
[出处]
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例句]
小明是个很认真的人,做事一向是谨小慎微。
[近义]
胆小如鼠 一笔不苟 敬小慎微 一丝不苟 ...
[反义]
马不停蹄 无所畏惧 敢作敢为 粗枝大叶中
九 成语应用判断对错 要原因
1,错,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建议用:一视同仁。
2,对,
3,可以,最好用“阻力重重”。
4,错,耳目昭彰有贬义之意,用在此处不妥,建议改用:众所周知。
5,可以,最好用“粗衣素食”。
十 初中语文考试出错率最高的150个成语(附错误实例
无中生有 wú抄zhōngshēngyǒ袭u [释义] 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语出]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一回:“你这厮在蔡九知府后堂且会说黄道黑;拔置害人;无中生有撺掇他。” [正音] 生;不能读作“sēnɡ”。 [辨形] 生;不能写作“升”。 [近义] 造谣生事 信口雌黄 [反义] 确凿无疑 铁证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