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心梗需要做哪些检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9:2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01:59
心梗的早期症状主要是胸骨后或者胸骨靠左心前区的持续疼痛。也有的会表现在咽喉部,它和心绞痛最大差别,是既可以发生在运动和情绪波动的时候,也可以发生在睡眠当中的凌晨,持续时间比较长。
所以如果平时自己有高血压、肥胖、血糖高,特别常年吸烟、熬夜的人,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可能是心肌梗死早期症状,应该及早呼叫120急诊。
确诊心肌梗死需要做的检查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需要由接诊心内科医生行体格检查,询问具体症状,既往发病史等。
第二,需要做心电图或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初步予以诊断。
第三,如果还不能明确,可以行抽血化验心脏肌钙蛋白、心肌酶等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给于诊断心肌梗死提供重要有力依据。
第四,还可以行冠状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明确诊断。
一旦确诊心肌梗死之后,一定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甚至是手术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01:59
心脏生物标志物的动态观察,主要是肌钙蛋白,也是排除或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
如检查结果能够明确诊断,根据医患双方情况进入心脏导管室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若不能明确诊断,继续心电图、心脏标志物检查,必要时进行其他检查冠状动脉造影
能提供详细的血管信息,有助于指导治疗、评估预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02:00
心梗发生前的几个先兆症状
心梗一般指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的发生病因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血流中断,从而导致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缺血,发生局部坏死,通常症状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以及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
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甚至1~2周就有前驱症状,会有一些预警的先兆症状,事先留意可以发现先兆症状的踪迹,及时就医有效避免身陷心梗危机。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
1夜间或休息时胸痛。一般夜间或休息后新发生的心绞痛,都是心梗发作的先兆。
2心绞痛症状加重。既往有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比过去频繁,发作持续时间也比较久者,舌下含服*甘油胸痛症状在15-20分钟内不能有效缓解。
3无明显诱因的胸痛。在没有明显诱因的胸痛,在没有明显诱因的安静状态下,也有胸痛症状的出现,同时还伴有大汗淋漓、呕吐、恶心等情况时,需及时就医。
4突然的心慌憋闷。出现了从未出现过的胸闷、乏力、心慌症状,或在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或症状加重,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需即刻就医。
5与劳累有关的其他部位疼痛。躯体疼痛的现象与劳累、激动等有关联,有可能出现上腹痛、牙痛、下颌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也要加以重视。
【】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
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3.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数患者表现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易误诊。
4.神志障碍。可见于高龄患者。
5.全身症状。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
6.胃肠道症状。表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见。
7.心律失常。见于75%~95%患者,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8.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易发生,也可在发病数日后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
9.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起低血压,大面积心肌梗死(梗死面积大于40%)时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收缩压<8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减少(<20ml/h)。
【实验室检查】
1.心电图
特征性改变为新出现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动态演变。
2.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升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或I)升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可于发病3~6小时开始增高,CK-MB于3~4d恢复正常,肌钙蛋白于11~14天恢复正常。GOT和LDH诊断特异性差,目前已很少应用。
3.检测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
采用心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快速诊断试剂,可作为心肌梗死突发时的快速的辅助诊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4.其他
白细胞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或消失,血沉加快,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征性心电图衍变以及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可作出正确诊断。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者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无ST段抬高者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过去称非Q波梗死)。老年人突然心力衰竭、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也要想到本病的可能。表现不典型的常需与急腹症、肺梗死、夹层动脉瘤等鉴别。
【并发症】
1.心脏破裂
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入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猝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左心衰竭。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2.室壁瘤可发生在心肌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
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3.附壁血栓形成
多见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血栓可发生机化,少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
4.心律失常
多发生在发病早期,也可在发病1~2周内发生,以室性早搏多见,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导致心脏骤停、猝死。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下壁梗死患者发病早期,多可恢复,少数需永久起搏器治疗。
5.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
可见于发病早期,也可于发病数天后出现,详见临床表现部分。
6.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3周或数月内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反复发生,可能为机体对心肌坏死形成的自身抗原的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