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困惑与思考_浅谈大学生的困惑与解决方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4 23: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5:02
迄今为止,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贯彻实施几年时间了。但笔者总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学生学习起来也感到吃力,而且考试成绩总不理想,学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了。这样的境况离课改的要求越来越远了,原因何在?是学生问题还是教师问题?或是其他什么原因?笔者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总结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师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领会程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定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新课标突破了学科中心,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融注到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切实体现了以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师在使用之前是不是彻底学习并领会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它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指明了一个大的方向,我们的教学要以它为依据,要结合学校情况和学生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内容,还要想想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容易了还是太难了,斟酌之后才能拿到课堂上。
二、教师的观念是否真正得到转变
假如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总是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执教者,而学生就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而且是被动接受的,没有视教师和学生是互相交流的合作伙伴,哪怕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实施了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新课程标准在保留了传统的语文教学工具性的基础上,更多注入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要和学生交流、学习,共同成长,更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情感熏陶、道德教育等等,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否得当
学生爱不爱学习,对学习内容敢不感兴趣,和教师的教法有很大关系;学生学得好不好,考试成绩理不理想,和他们的学法也有很大关系。教法和学法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例如,笔者在教学文言文《*》时,盲目地为了突出新的教法,使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并分配任务,第一组完成一家人由睡到醒的部分;第二组完成一家人由醒到睡的部分;另一组完成起火救火那部分。要解决的问题——参考注解会翻译,找出并理解表示时间的词语,弄清哪是正面描写,哪是侧面描写等。学生折腾了半节课才发现问题,但是解决不了以上这些问题。笔者反复思考其原因,觉得学生学习古文还是离不开教师,该讲的教师还得讲,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否则会事与愿违。
四、教师是否从“主导者”变为“指导者”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者从过去的“高高在上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者”,让每位学生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但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师道尊严”的观念根深蒂固地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因此,要适应新课改,必须打破教育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新课改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关键,又是新课改实施的内容和任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能融化师生间的隔阂,能融洽师生间的感情。教师要从“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出发,增强“人本”思想,与学生平等相处,以诚相待。
按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教与学要并举,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得考虑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教师要学会走近学生,要学会微笑和问好,学会轻松谈笑,学会幽默风趣。和学生谈大道理,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训斥惩罚是行不通的。教师要转变观念采取新的教法。
光行动上走近学生还是不行的,我们要学会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爱戴敬慕的老师,让他们从内心折服。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心研究教法学法,多带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能够事半功倍。学生能够比别人付出少些,但又能考到好的成绩,他们就会折服自己的老师。
教师还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科,身体力行地在自己的学科中感受到快乐,同时也充满*地把这种快乐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也热爱这门学科,并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另外,要真心实意地热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就是帮助他们纠错,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教育就是一个不断纠错的过程。学生犯错时,教师要宽容慈爱地帮助他们,多换位思考,友好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总之,教师既要紧跟形势,把课改落实好,又要传承一些虽是传统的却有用的东西,使教学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