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亨、毛苌哪里人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2 17:5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7:52
毛亨、毛苌这两位儒学大师,传播《诗经》,奠定了神州文化的源头之一。两千年过去了,我们所以能够捧读《诗经》,延续和承接古老的文化,与两位先师的传播贡献是分不开的。他们的历史功勋和历史地位,受到历朝历代所推崇。可以说,没有毛亨、毛苌的`传播讲坛,就不会有现在的《诗经》。
东汉时期班固纂修《汉书儒林传》记载:“毛公,赵人也。治诗,为河间王博士。”
北宋乐史纂修《太平寰宇记》记载:“苌,饶阳人也。今有住宅。”
清乾隆14年(1749)单作哲纂修《饶阳县志》记载:“毛苌宅,在今师钦村。村南有台,名诗经台,相传是当年毛苌讲经之台。”并载“(苌)墓在今饶阳县南师钦村。”
晚清吴汝论所纂修《深州风土记》记载:“毛苌宅在今饶阳师钦村。”
现今饶阳师钦村候氏家谱世代相传,毛苌为侯家女婿。
以上史料,均有对毛苌记载。
也有一种说法,毛苌,是西汉赵(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人。
毛苌籍贯,《汉书》只记毛公,没有记其名字家乡。后到三国吴陆机著《草木鸟兽虫鱼疏》乃说有大小二毛公,大毛公鲁人毛亨,小毛公赵人毛苌。但也没有说他们是哪里人。
一般只说,毛亨是鲁国人,师传毛苌。
这样就出现了毛苌的三种说法。一说河间人,一说饶阳人,一说赵(今邯郸鸡泽县)人。
那么,毛苌哪里人士?为何出现了三种说法?这不得不要从历史的沿革说起。
据《饶阳地理历史沿革》记载,战国时期属赵国,河间属燕地,故毛苌为赵国人。在西汉时,饶阳先后属赵国、河间国、河间郡、涿郡。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新置清河和河间两郡,高阳、武垣、饶阳等县划归燕国的涿郡。饶阳在涿郡南端,崇尚儒学为地方之首。毛苌传播诗经在当时的影响一波及很远。
汉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清明,崇尚儒学,为毛苌传诗创造了客观的良好条件。
公元前155年,汉景帝封弟弟刘德为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招揽四方学者,尽求天下“善”书。
当时,河间国驻乐城(今献县),距饶阳师钦村诗经台不到百十里。自然毛苌传经在当地的影响已波及很远。刘德礼聘再三,把年*苌请去讲学,封为“河间献王博士”,并在乐城东面修建日华宫和招贤馆,名毛苌在此讲读诗经,传授弟子。
那么为什么也说是赵人呢?
赵是指战国时的赵国,在地理上是个很大的范围。河间是西汉时的一个郡(国),是赵统辖的一个区域小范围,而饶阳县是划为河间国,饶阳县诗钦村自然更是属于河间国管辖。
关于毛苌哪里人士?通过三者和有关历史资料就可以这样定义:毛苌,原赵国,西汉河间郡,饶阳师钦村人。毛苌受毛亨嘱托,历经艰险,传诗游学各地,曾在饶阳师钦村建诗经台传诗开坛。
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大师倍受尊重,毛苌曾居住生活的饶阳县“诗经村”,改名为“师钦村”。也是纪念毛苌为人之师传道解惑授业,世世代代受人钦佩。现村名延续至今。
据饶阳有关史*载,师钦村南的诗经台,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50亩见方,正中坐落着一个高1.2丈、宽15丈、长30丈周围用2尺的大青砖砌成的高台子。饶阳民众曾多次集资修缮。毁于上世纪日军战火。现存诗经台遗址,只剩下一方隆起土疙瘩。据说不远处有一口神井,留下了世代的美好传说。
《诗经》的传播者毛亨、毛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