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交响曲对拿破仑和贝多芬有何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2 13:49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0:59
英雄交响曲,又叫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The Symphony No.3 in Eflatmajor,Op.55),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这部旷世奇作展现了两个伟人的传奇。
一、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展示了作者贝多芬和被歌颂对象拿破仑的伟大。
贝多芬从 1796 年开始便感到了听觉的日渐衰弱。 1801 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的时候痛不欲生,几近宣布音乐生活的结束。作为一位音乐家,有什么能比失聪更令人难以忍受的呢?
幸运的是贝多芬用他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战胜了个人的痛苦和绝望,凭着对艺术的坚持和惊人的意志走出了痛苦的阴影。苦难变成了他创作的力量和源泉。《英雄交响曲》就是在这样一种精神中爆发出的前所未有的生命洪流,它是在精神近于崩溃时点燃起的生命火花,不仅标志着贝多芬精神状态的转机,也标志他创作的 “ 英雄年代 ” 的开始!
1802年夏,贝多芬在完成了一首钢琴变奏曲后,写下了这部全新交响曲的最初构思。从1803年冬开始,他投入到这部作品的创作中,其执著与热情与一年前遭遇的耳聋之痛相比,简直判若两人。事实证明,此时的贝多芬正以坚忍的意志克服耳疾的影响,而《英雄交响曲》正是他音乐创作的转折标志。1803年末,贝多芬在同好友的一次谈话中首次表达了将此曲献给拿破仑的意图,此后的一年间他曾多次重申这一希望,并期望获得法国方面的关注和赏识。
在贝多芬心中,拿破仑是现实世界的传奇人物和真正的英雄。拿破仑出身低微,却仅用十多年时间便从普通军官一跃成为法国第一执政,拥有了掌管欧洲的权力。在军事领域,拿破仑缔造了战无不胜的神话,使共和思想凭借武力征伐得以传播和实施。拿破仑的个人命运和才华鼓舞着贝多芬,使他找到了可以效仿的榜样。然而,贝多芬激越、独立的个性决定了他不会成为拿破仑的单纯崇拜者,而更像一位竞争者。贝多芬曾感叹,“非常遗憾的是,我不能像精通音乐艺术那样通晓战争的艺术,否则我一定能够征服他。”尽管如此,拿破仑之于贝多芬,就像一个可供审视和对比的镜像,在其光芒映照下,似乎自己也熠熠生辉。
贝多芬抱持的*信念带有很大的理想成分,这与他艺术家的身份极为贴合。他创作《英雄交响曲》并企图将其献给拿破仑,反映出他对*行为的粗浅理解,以及他急于事功的心态。1804年12月,拿破仑在巴黎登基称帝,一瞬间打碎了其在贝多芬心中的偶像形象,他无法理解一个共和*的化身如何一变而为暴君,同时却依旧宣誓支持自由和平等。贝多芬怒不可遏地划掉了乐谱抄本上标题为波拿巴的字样,但又在一声叹息后保留下扉页底端“以波拿巴[为主题]写成”的铅笔印记。贝多芬的内心充满矛盾,并寄希望于新的标题能超越这种矛盾。两年后,作品曲谱正式出版,定名为《英雄交响曲》(Sinfonia Eroica),副标题则是“为隆重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二、这部作品的内容内涵展现了作者的鬼斧神功般的神技,也歌颂了英雄伟人的丰绩。
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声与节奏新颖自由。他在曲式结构上作了革新,如用一首庄严的葬礼进行曲作为第二乐章,用一首谐谑曲作为第三乐章,都是前所未有的。
罗曼罗兰曾这样描绘这一乐章:“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而在这种神话般的战斗中,被砍碎的巨人像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样重又长出肩膀;意志的主题重又投入烈火中冶炼,在铁砧上锤打,它裂成碎片,伸张着,扩展着……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洪水的激流汹涌澎湃,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在这浪花中到处涌现出悲歌之岛,犹如丛丛树尖一般。不管这伟大的铁匠如何努力熔接那对立的动机,意志还是未能获得完全的胜利……被*的战士想要爬起,任他再也没有气力;生命的韵律已经中断,似乎已濒陨灭……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琴弦在静寂中低沉地颤动),只有静脉的跳动……突然,命运的呼喊微弱地透出那晃动的紫色雾幔。英雄在号角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整个乐队跃起欢迎他,因为这是生命的复活……”
所谓,神曲颂英雄。“器乐作品在贝多芬之后整个19世纪的发展,一直处在他的巨大影响和控制之下。他赋予器乐以最强烈、最富表现力的特点。他是找到通向古典主义最高境界之路的音乐家,他把古典音乐从美的境界带到崇高的境界,他创造了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风格。”
而拿破仑,正如歌德为其所写的那首经典诗篇:
英雄的心中豪情万丈,
向着王座毅然启航。
艰险满途,无畏无憾。
王冠亦是千斤重担,
当仁不让,无暇细算,
将它戴在天才的头颅上,
轻松适称,有如花冠。
纵然山高路险,
仍一往无前,攻无不陷;
纵然荆棘满途,
亦能将前路洞悉明辨……
欢乐的时光就在前面,
万众齐声呼唤,
万事就此改变……
英雄傲立人间,
管它什么命运预言,
管它什么强敌作乱,
死且不惧又何畏征战!
世人疑猜,惊叹——
他们只会冷眼观看……
在这卑污的世间,
凡夫们只会索取恩典。
将荣华分享给亲近之人吧,
唯有整个帝国才配装在他的心间。
高声颂扬吧!
英雄的辉煌已然四海传遍。
此世间,荣华有时尽;
任谁人,末日终难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20:59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The Symphony No.3 in Eflatmajor,Op.55),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于1804年,作品55号。它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原稿上的标题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但当时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愤然撕去标题页,改成了现在的曲名。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声与节奏新颖自由。他在曲式结构上作了革新,如用一首庄严的葬礼进行曲作为第二乐章,用一首谐谑曲作为第三乐章,都是前所未有的。 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此乐时常被例举为浪漫乐派的创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