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侃录》之一(第7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25 17:3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6:15
读《薛侃录》,心窃思,古代白话文也,原文知其意,越读越欢喜。
出入无时,莫知其乡。侃问:“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安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先生曰:“初学工夫如此用亦好,但要使知‘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心之神明原是如此,工夫方有著落。若只死死守著,恐于工夫上又发病。”
呵呵,薛侃问:操守志向犹如心痛一般,一心只在痛上,哪里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先生说:“开始学时,如此下功夫也行,但须明白‘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心之神明原本如此,工夫方有着落。若只死守志向,在工夫上大概又会发生问题。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引自《孟子·告子上》,意思是说,进进出出没有时间*,也不知道它的方向在哪里。这是指心而言的。人心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活物,思维活动哪一刻也未停息过。思维的内容、方式、次序都不受*,念念相续,胡思乱想。只有将心念功夫落实在志向上才算得学者的操守。
专涵养而不务讲求。侃问:“专涵养而不务讲求,将认欲作理,则如之何?”先生曰:“人须是知学。讲求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曰:“何谓知学?”曰:“且道为何而学?学个甚?”曰:“尝闻先生教,学是学存天理。心之本体即是天理,体认天理,只要自心地无私意。” 曰:“如此则只须克去私意便是,又愁甚理欲不明?”曰:“正恐这些私意认不真。”曰:“总是志未切。志切,目视、耳听皆在此,安有认不真的道理?‘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假外求。讲求亦只是体当自心所见,不成去心外别有个见。”
涵养德行必须求学讲论,而求学讲论又重在志向明确和真切。志向真切,求学也真切,涵养也真切。这个真切工夫不在心外,而在自己心中的体会和揣摩。
先生问在坐的朋友:“近来功夫如何?”有位朋友用虚明来形容。先生说:“这是讲表面情况。”一位朋友讲述了今昔的异同。先生说:“这是说效果。”两位朋友茫然不解,向先生请教正确答案。先生说:“我们今天用功,就是要使为善的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就会向往,有过就会改正,这才是真切的工夫。如此一来,人欲就日益减少,天理就日益光明。如果只在那里寻求表面情况,说效果,这样反倒助长了外求的弊端,再不是真切功夫了。”再次强调“真切”功夫。学生在考试前,仍在顾虑着文字上的题目、内容、答案,那么,只会使人心更躁动、更纷乱。此时唯有在调节心态上下功夫,才能使考试时心中的文思涌现,智慧呈现。所以,禅家强调着心,照着念头,这就是自心上真切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