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2 08: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4 12:48
江西省于都县的*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摄 6月11日,「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江西于都、瑞金和福建长汀、宁化举行。为讲好长征故事,重温伟大远征,弘扬长征精神,来自全国30多家媒体的500余名新闻记者参加了此次采访活动。 「 ”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自启动以来,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网友纷纷表示,重走长征路,重温长征精神,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长征永远在路上。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 ”十月里来秋风凉,*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转眼间,85个春秋已经过去,这段历史却从未被人忘记。 1934年10月,红军在江西于都县集结出发,开始了漫漫长征路。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中国工农红军持续两年、转战十余个省的长征胜利结束。微博账号「 ”央视新闻”制作的长图,带领网友们回顾了这段长征史诗。 在这张长图里,既标明了四路红军参加长征的起止点、路线图,也用油画、文字说明结合的方式讲述了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较为知名的长征战役。网友们看完感慨颇多,纷纷留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网友「 ”赤诚染就”注意到,红一方面军人数初始时达8.6万余人,到抵达时只剩下6000余人。网友「 ”和自己官宣”说:回顾长征征途,真的太不容易了! 有网友打开了手机导航,从江西于都,到陕西吴起,怎么走?可驾车走高速,也可到附近的赣州转乘火车或飞机,可当选择步行时,导航却显示:步行路程过长,建议采用其他出行方式。然而,80多年前的中国就有这样一次「 ”无与伦比的史诗般远征”。网友「 ”XZQ3777”说:小时候对地理位置没有概念,长大后才知道,在那个只能靠双脚征服自然的年代,我们的先辈有多伟大! 从江西于都到福建长汀,从福建宁化到江西瑞金,6月11日,「 ”人民日报”「 ”央视新闻”等多家新闻客户端进行了「 ”长征,从这里出发!”的直播,引来上百万网友观看。网友「 ”背翼如若垂天云”观看直播后评论说:「 ”感谢先辈们英勇奉献,才带给现在的我们和平生活,我们要永记历史。”除了直播,记者手记、新闻特写、短视频……各家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展现红军长征踏过雄关、冲破险阻的过程,传承英勇无畏的长征精神。 「 ”坚定不移的信仰,无所畏惧的前行,我想这就是伟大的长征留给我们后人的启示。今天在这里我们再走长征路,是为了感怀,为了铭记,同时也是为了踏踏实实地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央视记者欧阳夏丹接受采访时说的这段话,引发网友强烈共鸣。截至6月12日,在新浪微博平台上,「 ”长征路万里行”话题的阅读量已超6000万次。 草鞋打动人心 门洞化身丰碑 随着采访活动的进行,网友们与采访团一起倾听历史回响、追寻红色足迹,越来越多感人的长征故事被更多网友了解。 6月11日,在*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一双特别的绣球草鞋引起记者的关注,它的主人是于都籍的老红军谢志坚。 1928年,年仅14岁的谢志坚参加红军,1934年红 *** 移时,他的未婚妻黄春秀连夜编织了这双草鞋送给他,他便一路携带。 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途中,谢志坚一直舍不得穿这双鞋,仅穿了2次。一次是在渡金沙江时,谢志坚想到了自己渡于都河的情景,第二次是渡大渡河时,战事激烈,谢志坚担心自己万一牺牲了就再也没有机会穿了。之后他九死一生回到于都,才知道在他走后不久,春秀就在斗争中牺牲。此后,谢志坚就用这双草鞋纪念未婚妻,也纪念自己的长征岁月。 一双草鞋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众人的心,网友留言中都是「 ”感动”「 ”泪目”等字眼。像这样感人肺腑的长征故事还有很多。新华网文章《跨越「 ”第一渡” 长征出发地「 ”换了人间”》中就讲述了一则与「 ”门板”有关的长征故事。 在于都县贡江镇建国路上,有一处没有门板的老房子,是红军后人刘光沛家的祖屋,如今却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参观。「 ”为什么我们家没有门?”幼年时刘光沛问,母亲告诉他:「 ”门板被你爷爷拆下来给红军搭桥了。” 原来,1934年10月,在江西于都,敌军重兵正围追堵截,步步紧*。为配合红军渡河转移,当地百姓主动送来门板、床板、房梁等几乎家中所有可用的木料,用来搭设浮桥,一个姓曾的老大爷甚至把自己百年后准备的棺材木都送来了。当地村民说,红军连命都奉献出来了,我们做的不算什么。如今,85年过去了,这座民居依旧没有门板,只留门洞,至今夜不闭户。 网友「 ”punighter”发表评论说:门洞已化身丰碑,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不断斗争的一个缩影,向世人彰显出华夏儿女的气节和信念。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 自己的长征路 长征故事感染人,长征精神振奋人。不少网友重新拾起相关书籍,回顾、学习长征的历史,也有人开始思考长征精神的内涵与时代意义。 微信公众号「 ”央视新闻”发布文章《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再走长征路?》称,再走长征路,可真切感受长征路上的苦难与辉煌;可真切体会军民鱼水情深、风雨同舟;可真切领悟长征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可真切感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微信公众号「 ”共青团*”也发表文章《今天,再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文中称:「 ”进入新时代,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各种风险挑战,肩负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更加需要砥砺‘风雨浸衣骨更硬’的顽强意志,激发‘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奋进勇气。”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伟大的长征精神,至今仍激荡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网友们一致认为,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长征精神永远不过时。 网友「 ”雨田雪木”发表评论称:我们年轻人应该多了解长征故事,多学习长征精神,同时搞好生活和工作,为社会作贡献,为群众办实事。网友「 ”放下”留言:吃苦耐劳,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红军前辈的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现代人。网友「 ”余下的沙”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去年重走了一段长征路,听了很多长征故事,吃了红军当时的粗粮饭,去红军长征途经的遗址参观,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青年人应该多去感受历史文化,不忘本。 今年是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也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伟大长征精神,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正如网友「 ”金白水清”所说:「 ”弘扬长征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