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1 00: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9:59
两岁半的孩子脾气倔,说什么都不听,是有原因的,找到原因,纠正起来就水到渠成。这个时期的孩子,刚好进入人生的第一叛逆期,如果家长不懂孩子的心理诉求,教子方法单一粗暴,就会养成叛逆的性格。两岁半的孩子脾气倔,主要有这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两岁半的孩子,已经在开始形成独立的意识,但是家长没有尊重孩子的想法,加上孩子还不具备逻辑思维,也不能用完整的语言和父母沟通,有时候只能用行为抗争,就显得脾气很倔。
这种情况,要有足够的耐心,先要花时间陪伴他,你才能懂得他独特的语言,因为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不完整,有时候是一字成句,有时候是一词成句,比如他说苹果,有时候他表达的是要吃苹果,有时候表达的是要拿苹果玩 游戏 。
如果他想要拿苹果玩 游戏 ,你理解成他要吃苹果,给他削了皮,他觉得削了皮不好玩,他就会闹,所以要充分懂自己的孩子,懂他,他才会和你做朋友,和孩子做了朋友,他就不会叛逆。
二是孩子在家庭中,一直处于骄纵宠溺之中,从出生到现在,家长一直是看孩子的喜好行事,孩子就误以为世界的规则就是一切由他说了算。这种情况很可怕,如果你现在不好好教育他,以后自然有人教训他。
对待这样的孩子,他发脾气时候可以先转移他的注意力,把他搬出去玩一会,换个环境,或者给他拿个他喜欢的玩具哄哄他,如果他继续发飙,干脆冷处理,让他哭,哭累了睡一觉就好了。
这时候,千万不要买零食、买玩具哄他,或者迎合他错误的想法,千万不要跟他妥协,如果这样,他觉得哭闹发狠是他索取的最好方法,他以后会变本加厉。
要掌握3大智慧,1个技巧就能搞定孩子脾气倔强的问题。
题主提到,宝宝看到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得不到就一哭二闹。面对出现坏情绪的宝宝,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时候我给出的建议是这样的:
跟宝宝说:“你在生气吗?”直接让她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情绪中。之后可以接着说:“我知道你在生气,让我们安静一下。”宝宝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她就愿意听,会和你互动。
如果她还执意要买玩具,而你并没有要买的意愿,那你就要设法引开她的注意力。你可以跟她说:“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对吧?妈妈喜欢你,是会给你讲故事的,你喜欢它,你也给它讲故事,好不好?”
在这个时候,你就要脑洞大开,去设计假装 游戏 的规则。比如假装跟玩具聊天,假装给玩具打电话……在宝宝情绪稳定后就玩假装跟玩具告别,完美收场。
在玩假装 游戏 过程中,一定记住:说话要轻,动作要柔,节奏要慢。要宝宝沉浸在玩的快乐中,而放弃买的*。
我家宝宝是从1岁半开始玩假装 游戏 ,玩了两年多了,戏路也变得越来越宽了。假装跟娃娃聊天,唱歌,讲故事,看病打针吃药,烧饭喂饭喂水喂奶……假装葫芦娃,霸王龙等各种角色……
她的脑洞在一天天变大,一直陪她演戏的我,也渐渐升级成为了导演,帮她一起创造更多的假装 游戏 。我们发现这假装 游戏 有魔力。
这看起来就是瞎玩的假装 游戏 ,却不仅能丰富她的想象力,还能经易满足他的各种不合理要求。
如果足够脑洞大开,很多玩具都可以不用买了,直接靠想就够了。想吃面包都可以假装买。
妈妈:你好!我要买面包。
宝宝:欢迎光临!
妈妈:一共多少钱?
宝宝:一共15元
妈妈:帮我剧卡
宝宝:嘀,支付宝到帐15元
合:哈哈哈,面包买好了,回家吃面包了。(开心手牵手,下)
假装 游戏 就是这么神奇有趣,可以抛开物质满足孩子的需求,因为想象本身就包含了一切。
陪伴孩子成长的3大智慧就是:说话要轻,动作要柔,节奏要慢。掌握假装 游戏 的技巧,孩子的情绪尽在你的掌控之中。
另外再送你5个建议,让你在 育儿 路上更加锦上添花。要知道, 育儿 要先育己。
孩子的第一模仿对象就是父母,我们要经常用正面的语言来引导她。比如把“不要乱扔垃圾”说成“请把垃圾丢在垃圾桶里。”
我们对孩子说话的方式,迟早会变成孩子的说话方式。同是一句话,我们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也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也可以用眼神来表达。这要在平常一起玩时多练练。
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假装 游戏 ,在平常玩时,可以重复玩玩某一玩法,也可以熟能生巧地完善玩法。有矛盾时也要设计玩法来化解矛盾。
要理解孩子说“不”背后深层次的心理诉求,就是想要独立。我们可以每次都给她两个选择。一旦有了选择,宝宝就会有了“自己作主”的感觉,就不会一味地说“不”了。
如果你跟宝宝说:“口渴了,我们喝点水吧!”可能宝宝不一定马上照办。这时,你要拿起自己的水杯,津津有味地喝起水来,再把宝宝的水杯递给她,她也会学你的样,津津有味地喝起水来。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育儿 先育己。不管你有多生气,都请保持冷静,这样才能理性对待幼儿的种种表现。正确引导教育, 健康 茁壮成长!
问一下,您和孩子的关系如何?家里的教养方式一致吗?孩子倔时,您能否温柔而坚持地知道您自己要把孩子引向哪里?
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梳理清楚您是否有能力引导他。
正如网友所说,2岁半的孩子到了自我意识敏感期(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某个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更容易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心理过程的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这时期即称为“敏感期”。),喜欢说“不”、“臭臭”等等*反感的词,这个时候,孩子开始分清“你”和“我”,
2岁之前,你说:去,把板凳给我拿过来。
孩子说:板凳给我拿过来了。
他不会说:板凳给你拿过来了!
说“不”等等引起*反感的词,也很好玩,他开始觉得这些词可以引导大人发狂或者表达不一样的感觉。
然后不行,还可以哭、闹……
这个妈妈不行,爸爸可以行……
慢慢的孩子就想咋样就咋样了!
您要做的首先是知道孩子成长有这么回事,其次需要您自己锻炼出稳定的情绪,他任何的倔,您清楚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面对合理要求及时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再多的哭闹,给予的是“温柔而坚定”的回绝,没有不耐烦和吼叫。
如此坚持往复,可以达成您的目标!
“您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这个问题很清楚了,才有可能正确认识和度过孩子这个时期。
祝福您拥有稳定的情绪,不被孩子的哭闹所左右。
同时也清晰明确的知道要把孩子引向哪里!
@铛妈心理 ,和您在 育儿 和家庭教育的路上一路前行!
两岁半的孩子开始进入人生第一个小小的叛逆期,是自我意识形成的萌芽期,开始了自我认知的 探索 。这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所以不要给孩子贴上不听话的标签,这时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耐心陪伴。
祝福宝宝茁壮成长
两岁半的孩子就没办法教育了?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家庭教育问题,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这么小的孩子就这么不听话,长大还怎么得了,说句不好听的话,以后还是这样让他任性下去,长大以后只能让国家去教育他了[捂脸]
第一,说话时尽可能实施行为教育,动作为主,并且注意语气。
行为教育指什么呢?就是用身体动作作为引子来跟孩子交流。我们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站在这儿,跟孩子说:过来我抱抱你。孩子可能不太理你。但你伸出胳膊,蹲下来、看着孩子问,他可能就过来让你抱了。
这例子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你用行为对孩子说:我想抱你。他并不一定真正理解了字面上的意思,但是却给出了你积极的反馈。我们在做动作时,语气会更加自然,表达也就更加到位,例如家长如果蹲下来跟孩子说抱抱,语气一定是柔和的、有吸引力的,不会特别生硬,那么孩子自然能够通过这些信息,更清晰地理解家长的意图。
第二,和孩子沟通,尽量用简单的词,表达单一的意思。
有时候孩子会说很多字、很多词了,但那只是一些机械的重复性记忆。他不一定理解其中含义、熟练地运用在相对复杂的思维逻辑模式里。
因此,如果家长跟孩子一次性说得过多、过于复杂,孩子听不懂,就觉得很烦,可能就不理家长了。
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幼儿园老师,她们能跟孩子沟通得特别顺畅,往往就是因为她总是在表达单一的意思,例如:“小朋友,咱们出去玩啦”——孩子就知道要出去玩了;“大家拉拉手”——孩子就知道要拉着手;“跟老师走”——孩子就跟着她走了。
她肯定不是说:“咱们要出去玩儿了啊,出去玩必须拉好手跟着我,不拉手不好好跟着我,我就不带你们出去了啊”这种复杂的内容。
所以家长和孩子交流时,一定不要用*那种复杂的逻辑,一下说很多内容。我们要用孩子可以接受的逻辑,简洁地表达单一的意思。
第三,观察孩子在干什么,然后慢慢地融入他当前的情境。
和孩子说话或者让他做什么事情前,家长最好先留意观察,这件事情是不是和他正在玩儿的场景有关。如果没什么关联,孩子思维是不会马上就转换过来的。
这就要求家长和孩子讲话前,要提前了解孩子所处的状态,然后再思考,我们说的内容、或者行为,要怎么跟孩子现在的状态衔接,再逐渐引导到你想跟他交流的内容。
比如孩子正在玩玩具,家长偏让他马上吃饭,我们不妨想想,孩子正在兴头上,突然被你打断,没有任何过渡,怎么可能会情愿去做你要求他做的事情呢?其实这时候,大人可以自己先开饭。孩子玩着玩着,闻到饭香、看见爸爸妈妈吃饭了,他就会想“我也要吃饭”,自己就过来了。
第四,和孩子说话,以表扬鼓励为主。
我们总提倡“多鼓励孩子”,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在说鼓励的话时,语气、表情、包括动作都一定是很令人愉快的,这样孩子比较容易和自己做的事进行联系。人其实对语音语调很敏感,没有人喜欢听别人生气发火,听到大声的斥责时内心肯定是排斥的。如果我们对孩子嚷,孩子会被吓到,会感到很惊恐,那这种情况下,就更接受不了父母说的话了。
我们常会看到家长训斥孩子:“下次不许再犯!记住了吗!……”孩子哇哇大哭,并没有别的反应。其实这种情况下,家长说的话孩子根本就听不进去,因为他已经被吓坏了,心里基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希望爸爸或妈妈别再嚷了。
那么,怎么用让孩子理解的方式表扬他呢?主要原则就是:范围相对窄地、就事论事地表扬孩子。
比如今天下班回家,孩子给你拿了拖鞋。家长要是说:“宝贝儿真是世界上最棒、最孝顺、最好的孩子”。这个范围就太大了,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哪一点做得好了。如果我们这么说:“宝贝儿今天给我拿拖鞋了,真棒!” 他就明白了,我今天给妈妈拿拖鞋,妈妈很高兴,下次我还给妈妈拿拖鞋。
今天讲这些呢,其实就想告诉大家,想要孩子认真听我们说话,听懂我们说话,其实并不难。只要学会行为教育,用简单的语言,意思单一的句子跟孩子说话,并且和孩子说话时先融入他的情境,用恰当的方式多鼓励,多表扬,那我们与孩子的沟通就会越来越顺畅。
你说2岁半的孩子脾气很倔,
但是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原本乖巧可爱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脾气就开始上来,很倔呢?
我觉得我们首先需要知道2岁半的孩子本来应该是什么样子?
孩子2岁的时候通常被称之为“可怕的2岁”,不论你是温柔还是粗暴地对待,他都会把你给予他的建议统统否决。
换句话说,“不要”就是他的口头禅。
还有,此时的孩子词汇量增加了不少,可以不停地对他不满的东西唠叨个没完......
在我女儿2岁多的时候,不论做什么事,哪怕这件事情是她原来非常喜欢的,她也会先来一句“不要”。
我:宝贝,今天穿这个小裙子好不好?
孩子:不要!
我:那穿这个呢?
孩子:不要!
我:穿好衣服刚才你不是还要吃蛋糕么?
孩子:不要!咦,你刚才说啥?
我:你是不是要吃蛋糕?
孩子:要!
另外,她还会在突然之间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莫名“上火”,或者受到挫折后生气、大发雷霆。
实际上,
既然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如此表现,那是不是就没有好的方法可以减缓孩子脾气的爆发呢?
当然有!
孩子脾气倔,2岁大的孩子再倔能倔到哪?
无非就是因为孩子对于某件事情没有得到满足,才会出现宣泄自己不满情绪的表现。
那如果满足孩子呢?
这样是不是孩子就没有不满,不再倔下去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没有原则地对孩子进行满足,只要是以不损害孩子 健康 成长为代价,我们可以适当地满足一下孩子。
孩子的要求超过了我们的原则时,
我们该怎么办?
孩子妈妈喜欢吃凉的,于是我家中的冰箱冷冻室中,一年四季都有冷饮。
冬天的时候,女儿感冒时非要吃冰淇淋,
这当然不能同意啊。
于是孩子就开始发脾气,说什么都不听,总不能因为她发脾气就让她得到满足吧,这样的话是会加重她的病情的。
我是这样做的。
既然说什么都不听,那就不再说了,但是不说话不表明我不喜欢她,我就在一边看着她发脾气。
孩子为了宣泄她的不满,再加上她生病时的不舒服,嚎啕大哭了近十分钟,小声哭泣了有二十分钟,她见我无动于衷,哭累了也就不哭了。
期间,
我给她准备了温水,让她润润嗓子继续哭;
拿了毛巾,给她擦擦脸。
这些举动,是向她表明,虽然你在哭闹,发脾气,但是我还是你最亲的人,我还是爱着你的。
类似的例子发生得多了,孩子就会逐渐明白,脾气倔是不会让我们屈服的,而是好好的正面沟通才能达到她想要的目的。
现在我女儿刚3岁,已经度过了可怕的2岁这一阶段,
虽然现在脾气还是很倔,
但是她知道倔是没有用的,唯有好好说话才能达到目的。
毕竟她还是个孩子,控制不住情绪我们还是要谅解的。
穿衣服
我:穿这个裙子吧?
孩子:不要
我:穿这个呢?
孩子:不行
我:在这两个衣服当中选择?如果没有满意的,请不要浪费我的时间,你自己去衣架上寻找。
往往结果就是孩子在这两件衣服中选择一件穿,或者自己去找衣服,拿着衣服来到我身边,告诉我:“爸爸,你可不可以帮我一下下,我衣服不会穿。”
总结:
在这个年龄段,不是孩子脾气倔,而是孩子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因为他想独立,摆脱我们对他的安排,可是他又力不从心。
我们不能忽视他的感受,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平等对待,和谐相处,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只要习惯养成,我们将无所不能!
两岁的孩子已经慢慢形成了一种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自己的想法,如果出现不听话或者脾气大的情况,可能是由于一定原因而引起的。
家长首先需要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这种情况,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生气,与孩子平静的进行沟通。并且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一定不能够出现太大的差别,当孩子冷静下来的时候,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
其次,孩子出现这种症状也有可能是效仿大人,家长在解决问题之后,还需要深刻的剖析自己日常的行为习惯与说话方式,分析孩子身处的家庭状况与氛围是否和谐。
2岁的孩子现在尚可以花比较少的时间好好管,关键是家长要能扛。
一、时间扛得住,每一件事必须坚持住让孩子认错,可能2个小时,可能4个小时......不能有人心疼帮忙。 二、态度扛得住,孩子可以哭、可以闹、可以打滚,让孩子看到家长坚定的态度。 三、确定主要给孩子树立规矩的人,这个人立场坚定,不轻易心疼孩子的一哭二闹,还得时间够用。不用打和骂,闹得时候任孩子哭闹,给他时间和空间,管一次就管到位,一次不吃不喝没关系,拉了尿了该收拾收拾。
孩子哭闹间歇,就问孩子能不能好好讲话。回答能就好好跟孩子沟通,不能随意。
管教的人,面对孩子的哭闹要淡定。除了好好讲话沟通,其他免谈。
家长其他大人切忌心疼插手,最好是漠视,或者就是问孩子能不能不哭好好讲话,让孩子看到家里所有人的态度,没有孩子可以侥幸的可能。家里其他人如果不能忍受,可以离开,留出空间给孩子和主要管教人。
等孩子哭闹够了,也表示愿意沟通的时候,就要好好讲道理,并且声明规矩: 1.哭闹不能解决问题,以后用哭闹的方式,即使可以也会不可以。 2.不可以的事情,绝对不会因为哭闹家长就妥协。好好说好好商量可能还可以。这个年龄段,一次几个小时还能搞定,多来几次,也能树立规矩,再往后越发困难。
说立场坚定其实不容易,那么小小的人儿,又是身上掉下来的肉,能不心疼嘛!又担心孩子会不会哭出问题。
只要想一想,到底怎样是真的为孩子好;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孩子越长越大,习惯形成,自我意识越发强的时候,不是家长下狠心就能起作用的时候,该怎么办!
孩子的哭闹其实是孩子与家长的 一场博弈。孩子赢了这件事其实没什么,问题是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不论事情好不好都说一不二,家长细品未来会有怎样激烈的矛盾冲突!孩子还有听家长管教的时候嘛!
当事情告一段落,最后一步很重要:拥抱亲吻孩子,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只是约束帮助他的不良行为习惯,爸爸妈妈一直是爱他的。爸妈爱他,但不喜欢他用哭闹达成要求的行为方式。只要孩子愿意,这时候不妨多跟孩子亲密些。从小灌输爱他不是他想干嘛就干嘛,爱他就是将一颗成长中的小树随时扶正,修理旁支。
多用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举例,否则孩子理解不了道理。
观念一是灌输,让孩子记住。二是理解,只能通过打比方。什么猫狗花树天气,所有孩子接触到的,感兴趣的,都是打比方的题材。
日常对于孩子的要求,答应要告诉答应的理由,适当让孩子延迟满足,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但要说话算数。
不能答应,要告诉不答应的理由。闹得厉害,要非常严肃的表明态度。强调不合理的要求,不论用什么态度都不行。看看好好沟通能不能有替代的方式。
不论如何,面对孩子,必须说到做到!
我女儿两岁多的时候也是一个“小恶魔”,张口闭口不要不要,明明要,你一问,她开口就是不要。
刚开始我也很苦恼,时间一久,每次她无理取闹或者脾气倔上来的时候,我甚至大吼或者打骂她,刚开始很管用,因为从小没被我骂过的她,知道妈妈会生气,就不会再轻易的说“不要”或者是闹脾气。
但是令我没想到的是,有一天她在餐椅上吃饭,我坐在对面看着她吃,她吃着吃着忽然用讨好的表情,笑着问我:妈妈,你生气了吗??
我感觉有点奇怪,说:没有呀,妈妈没有生气呀,你快吃饭。
这么说完,她低头开始吃饭,但没过一会儿她又问:那你为什么不笑呀。
我这才突然明白,妈妈发脾气,对着孩子大吼打骂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会让孩子认为妈妈生气了,以前惯用的伎俩哭和装可怜都不管用了,妈妈不会再抱她了,会让孩子以为妈妈不爱她了。
我开始反思我之前的所作所为:
那段时间我感觉我女儿真的出现问题,而且是心理上得到很大的伤害,只要我不笑,或者沉默她就开始问我,妈妈你开心吗?或者说妈妈你生气了吗?
总之就是变着法地问:你是不是心情好,她是不是又做错了。
只要她一做错,我沉默下来,我要开始发火吼她,她就会马上跑到一个小角落里躲起来,我追过去让她出来,她怎么都不肯,我把她拉出来,她也勉强的站在空旷的地上,很害怕的样子,不敢看我,回避我的眼神。
我问她话,一律闭口不答,答一下也是让你气得冒火的答案,就在这来来回回的问答当中,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吼她,她就开始大哭,并且站在原地拉衣服,搓手,非常想要我安慰但又不敢过来的样子……哭得涕泗横流,我也坚决不抱不安慰,还继续说,以后还敢不敢之类的话,直到她求饶说不敢了,或者是哭累了,才平息一场风波。
其实每次这样的情况我都会后悔,可那时不懂控制,而且无知地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让小孩子听你话的办法,教育孩子就是得用吼的打的才管用。
但在我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说,我女儿的状态不对劲,她越来越黏我,并且越来越胆小……
有一天我吼她后,她突然大声说了一句,我最讨厌妈妈了!然后用力用拳头捶我。
我很吃惊,刚想开口问:是谁教你这么说的?
可是我看着女儿的样子,回想起之前那么多次吼她打骂她的样子,我没有再说话,让她一直打我,然后我哭了……充满了内疚,就像每次收拾完她之后,看到她睡觉无辜的小脸,想拉拉她柔软的小手,无比后悔一样。
我想抱住她,但是她使劲推我,并且继续打我,我跟她说,妈妈错了,我不该吼你,对不起。
她还是很亢奋,奋力的挣脱开我的怀抱……跑走了。留下我一个人在原地蹲着,像一个失败者无声地哭泣着,我想不明白,为什么我放弃了这么多,在家一直陪伴的孩子现在竟会变成这样。
那次之后我看了很多 育儿 书籍,了解到两岁多的孩子开始出现逆反心理,和家长偏要对着干,这个时候,他们刚刚形成自我意识,但脑袋的想法还停留在婴儿阶段,逻辑思维太混乱,并且家长容易以小婴儿的处理方式去对待他们,孩子会觉得的自己没有受到尊重,不满意的时候,又没有清晰表达的能力,就会用哭闹来表示不满。
对于处于这种阶段的孩子,需要的就是耐心,如果是家长自己的疏忽让孩子产生情绪,那家长一定要放低姿态及时和孩子道歉。尽量安抚孩子,或者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带他们离开现有的环境,去别的房间或者是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吸引他的注意。
如果孩子一味地无理取闹,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就要治一治了,首先先想想孩子是不是平时家里太惯了,惯了一身毛病出来,稍不顺心就发脾气,目中无人,如果是这种情况,不合理的要求,父母一定不要心软,一定要明确的拒绝。
让她知道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不可以的事情是无论她怎么撒泼打滚都不可能给予满足的,一次可能印象不深刻,但来个两三次,绝对长记性。
具体操作方式请参考我家情况:
有次我带我女儿去超市,停车场在马路对面,我们过马路时,她非要自己走,并且手都不让我牵,我伸手去拉,她跑得飞快,我拉着推车,一边追她,眼看就跑出停车场了,顾不了那么多,放了推车,大步跑向前,一把抱起来,可能太着急了,用得力太大了,把她弄疼了,而且想自己走的意愿非常强烈,在我怀里使劲的挣扎哭闹。
但是我把她夹在胳膊下面,返回去一手拉着推车,回车上了。
上了车,放到安全座椅里面,扣上安全带,安安静静听她哭,让她闹,她刚开始使劲哭,大声吼不要不要,脸都涨得通红,脚使劲乱蹬,发着脾气,渐渐地,嗓子哭哑了,声音越吼越大,我依旧不理她。
又哭了一会儿,渐渐不哭了,我问她还哭吗?不问还好,一问不得了,又开始新一轮的乱蹬乱踢,声音更大更委屈了。
我继续不理她,等她哭停了,我又问她还想去超市吗?她抽抽搭搭地说,想去,我说那就让妈妈牵着过马路,或者是坐在推车里。
她点头,嘴又瘪了。我看她松口了,拿出纸巾给她擦了一把脸,从安全座椅上解下来,抱在怀里,跟她说,妈妈不让你自己乱跑,是因为停车场和马路上太危险了,随时都有可能有 汽车 过来,你这么小, 汽车 上的司机叔叔根本看不到你,是很危险的。
她似懂非懂地继续抽泣着,我又伸手给她擦了把汗,她才放松下来,把头埋在我肩膀上,小声委屈起来。我看她话都听进去了,就抱着下车去超市了。
自那之后,过马路还有想不牵手乱跑的时候,我只要稍微说两句,她就乖乖让我牵了。
针对小孩,所有的问题用这个方法都很管用,目前女儿三岁多了,已经听话很多,而我也不再每天气到脑袋发蒙,有什么问题都要沟通,她知道我的界限在哪,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触及原则问题,我也会尽量让她自由一些。
毕竟小孩子还是要用小孩子的办法来对付,一味地用大人的思维去吵去吼,真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长此以往还伤害亲子关系,让孩子变得胆小、不自信,还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