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环保运动的不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1 02: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9:57
环境保护运动,最早是指发起于美国的社会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大力发展工业,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激发了民众联合起来要求*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环境保护运动的先声。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源保护运动(高国荣,2014)。
独立战争后,美国*为了加快对西部边疆地区的开发,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移民西进,使得扩张与征服成为当时的主旋律。对自然的掠夺式开发及对资源的惊人浪费,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恶化。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审视和反思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从而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890~1920年,美国兴起了资源保护及荒野保护运动,这是美国环境保护的第一个高峰(高国荣,2014)。
荒野保护的先驱是美国作家享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年)。在他的著作《瓦尔登湖》一书中,梭罗严厉批判了美国*肆破坏自然环境、掠夺性开发自然资源的行径。他号召美国人保护荒野,克制征服自然、统治自然的*,以谦卑的态度善待大自然。梭罗主张依靠人类的道德观念,从精神层面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认为,人只有在自然界那里才可以得到真正的自由与满足,因此人要对自然承担某种道义上的责任。梭罗的生态思想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同时含有批判近代科学的成分。他担心人类过度强调科学客观性会忽视人与自然存在的联系,从而陷入片面的、单一的思想泥潭中。虽然梭罗的理想与美国当时狂热征服自然的现实格格不入,但他的环保思想迈开了人类对自然态度反思的重要一步,为美国之后的环境保护运动指明了方向(范亚东,2007)。
关于荒野保护,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保护主义(conservationism)和保存主义(preserva-tionism)(卢风和肖巍,2007)。自然学家约翰·缪尔(John Muir)是继梭罗之后保存主义的代表人物,被公认为是美国国家公园和森林保护区的创建者。日益减少的荒野,始终牵动着他谦卑对待自然的心。“引导人们去认识大自然的美”(Linnie Marsh Wolf,1981)成为缪尔生活的重要目的。缪尔否定了“万物为人”的传统信条,认为所有生命形式没有贵贱之分,它们的存在绝不仅仅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大自然创造万物的目的是为了它们相互间的和谐幸福,而不是让整个世界为了一种幸福而存在。”(John,Muir,1981)他明确强调了保护主义和保存主义的区别,认为前者是为了发展而保护,而后者是为了保护而避免发展,保存广大原野不是为了储藏日后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而是为了使人类从真正的自然中得到精神的享受和启发(苏贤贵,2002)。在《我们的国家公园》一书中,约翰·缪尔对美国人毫不顾忌地破坏自然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行径痛心疾首,倡导建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希望为美国人的精神家园保留一份财富。不仅如此,从1890年开始,他还发起自然保护运动,敦促美国*陆续建起了自然保护区式的国家公园。1892年,约翰·缪尔和他的支持者建立了著名的谢拉俱乐部(SierraClub),以进一步推动群众性的自然保护运动。缪尔的自然保护思想对美国的环保运动影响深远。
如果说保存主义主要强调自然的审美和精神价值,那么保护主义则是从经济、功利的角度出发;说明合理规划及高效使用自然资源的必要性。以美国第一任林业*吉福德,平肖(Giford Pinchot)为代表的保护主义者把资源保护运动界定为“利用自然资源为最大害数人长久地谋求最大福利”,强调既要保护资源又要有节制地使用资源,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经济的需要,又不以牺牲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代价,认为资源控制权应该掌握在国家和民众手里;防止个人因缺乏科学知识而导致对资源的滥用(转引龙金晶,2007)。20世纪30年代,奥尔多·利奥波德从伦理学的角度论证了自然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大地伦理”,他的著作《沙乡年鉴》后来成为现代环保运动的“圣经”(高国荣,2014)。
早期的资源与荒野保护运动成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前奏。
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虽然工业污染问题自工业化开始便一直存在,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环境污染表现得更加严重。如果说“战后初期,环境问题主要是烟尘污染,而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空气污染的担心已经被化学污染和核污染的恐惧所替代了”(巴果·康芒纳,2002)。美国环境保护运动,就是从反对核污染和化学污染(杀虫剂)起步的。1962年9月,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Reaehel Carsen)《寂静的春天》一书的出版,是环境保护运动划时代的标志。
卡逊用整整四年的时间查阅了官方和民间有关杀虫剂使用和危害的报告,详细说明滥用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不仅污染空气、水、土地,而且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身体健康及后代的繁衍。卡逊的作品石破天惊,使得美国朝野上下针对“杀虫剂滥用产生的后果”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辩论。辩论中,势力强大的化工界动用各种手段攻击和诋毁卡逊及其作品。最终,肯尼迪总统授意科学顾问委员会展开调查,所得出的调查报告支持了卡逊的观点,报告建议:“联邦有关各部门和机构……要向大众说明杀虫剂的用途及其毒性。”(小弗兰克·格雷厄姆,1988)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环境保护运动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投身于环保实践。这一时期,环境保护运动已不仅局限于关注荒野和自然资源,而是扩展到一切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的外部因素,包括空气质量、水质、职业健康与安全等,大大扩展了“环境”的概念。环境保护运动经历了从自发参与到职业化组织的转变过程,促成了众多环保组织和机构的建立。1967年,“环境保护基金会和动物保护基金会”成立。1971年,以“拯救地球”为己任的绿色和平组织(Organization of Green Peace)成立,并很快发展为国际性组织,把不少环境问题推到了*舞台,迫使*作出回应。这一时期,美国增设和制定了不少专门的环保机构和环境保*(高国荣,2014)。
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更多人意识到:解决环境危机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配合、包括经济、国际关系、社会、教育、传媒、价值观、宗教等。“环境保护运动”的实际内容逐渐超出了环境保护的范围,不仅包括环境保护运动,还包括绿色和平运动、生态女权运动、反核运动、生态社会主义运动等,成为涵盖社会各个层面的“绿色*运动”(黄安年,1994)。
20世纪80年代后期,“绿党”逐渐成为群众性绿色运动的*代言人,且作为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大的“新社会运动”的组织者登上了*舞台。他们进入议会,参加政党选举,主张维护生态平衡;反对经济无限增长;主张社会正义等,成为改写西方国家政党*格局的后现代“新*党”(龙金晶,2007)。
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也使得学术界对环境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从而推动了许多新学科的诞生。环境伦理学、环境法学、环境史学、环境社会学、环境*学等应运而生,分别从不同方面对环境问题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中国语境下的环境保护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并不仅仅发生在美国。在中西方语境或者不同学科领域,“环境保护运动”这一概念还可作不同的理解。西方国家所谓的“运动”一般是草根阶层发起的参与型的社会*文化运动,而在中国语境中,“环境保护运动”则是“公众参与最广阔的战场”,是“群众保护环境的大规模集体行动”,如20世纪50年代的“绿化祖国、植树造林”即可视为中国环境保护运动的案例(龙金晶,2007)。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到世界绿色*和生态运动社会思潮的影响,也由于环境恶化的现状,中国催生了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领域,由中产精英人士与生态环境保护组织积极推动和发展起来的“环境保护运动”。中产精英人士推动的环境保护运动,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价值观念、*结构和生态环境的反思,其深刻的生态价值导向将涉及整个社会文明形态的改革和转型期社会*的合理构建。
当然,由于中国的中产阶层还没有实现*意义上的崛起,绿色环保组织的力量也还比较涣散,民间环保往往“刚性”不足,尚不能与*“平等”协商、对话或谈判,因此中国的环保运动还处于一种浅层次水平,仍然难以脱离“草根”的标签。中国的环境保护运动依然任重道远。但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终将使其成为*与社会在制度化与非制度化之间互动关系的一种重要变量(何立平和沈瑞英,2012)。
尽管中美两国国情大相径庭,但是美国的环境保护经验仍能带给我们诸多借鉴和启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国家统一规划和强有力的宏观*优势,保护资源,加强立法,长远规划,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