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最安静的人,往往最“可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1 02:2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5:24
比起与别人打成一片,往往是安静恬然更难。
很同意亦舒写过的一句话:“我们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待在房间里,心平气和地与自己相处。”
能快速融入集体中的人不少,懂得妥协和忍让,愿意吃亏与附和,就能收获别人的信任和喜爱。
但很多人缺少的,是保持安静的能力。
什么是“安静”呢?
不是沉默寡言,也不是喜欢独自行动,而是能沉淀自己的内心,丰富自己的世界,平复自己的焦躁。
路需要一步步去走,能力需要一点点提升,只有一个人能静下心,保持安静,才能等到自我成就的那一天。
当一个人真的能做到这一步,安静中藏匿着的力量,往往最“可怕”。
因为能够保持“安静”,往往会有这些优势,这才是一个人能力的不竭之源,也能推着一个人步步走向人生制高点。
01.
安静之人,心至清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木匠有一块价值不菲的怀表,每天都会带在身上,有天工作时,因为动作幅度太大,怀表掉在了地上,没入刨花堆里。
木匠立刻心急如焚地去寻找,可是找了许久,也没有找到那块手表。
眼看天黑了,木匠只能放弃寻找,寄希望于第二天早上能找到,没想到吃晚饭时,小儿子从怀中掏出一块表对父亲说:“爸爸,我刚找到了你的怀表。”
父亲大喜,问小儿子怎么找到的,小儿子说:“刚刚在那里看蚂蚁,突然听到有钟表的响声,顺着声音就找到了。”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生活总是一团糟,总是理不清头绪,总是不知道该如何自处。
一旦有这样的情况产生,大多是不懂安静,这才没有办法看清自己的心意,没有办法透过现象看本质。
真正扰乱自己的,不一定是世事,很有可能是自己浮躁的内心。
就像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越是着急解决一件事的时候,大脑反而越是混乱,半天想不到解决方式,越着急越没有头绪,越没有头绪越着急。
反而是当自己静下心,认真理清每一条线索,疏通每一个思路时,答案自然而然会跃然纸上。
正如俗话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水中的倒影,只有在水面平静的时候才看得最清;一个人的心,只有在能够安静的时候,才最为睿智。
02.
安静之人,懂蓄力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认同感”。
人是群居动物,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巩固自己的地位,自然需要一定的认同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从而让自己心安。
只是,寻求认同是正常现象,当太需要认同,以至于一点成就便大声炫耀时,过分的需要认同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为过分炫耀的结果,是让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差,自己曾经的成就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从而变得一文不值。
如同“江郎才尽”中的江郎——江淹。
江淹年少成名,当官之后十分享受他人的追捧,处处炫耀自己的才华,名声在外后再也没有动笔写过字。
时间久了,灵感消失,江淹写的东西越来越枯燥,最终的他落得“才尽”的下场,能被人记住的原因,也是为了给后人以警示作用。
安静不下来的人,享受一时的成就,满足于一时的得到,也许曾经的确出名,可因为不懂蓄力,能力会逐渐流失。
观察生活也能发现,那些能够一鸣惊人的,从来都不是聒噪不安的,而是默默不闻,低头一直努力的人。
能静下心的背后,藏着一个人的不断沉淀,这是自我成就的必经之路。
03.
安静之人,心强大
之前看过一个话题,记忆犹新:为什么很多人着急合群?
很多人以为,是因为人多力量大,为了凝聚力量;还有一些人觉得,是惧怕孤独,这才着急找人陪。
但当时的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很多人合群,其实是无目的社交,因为他们怕不合群的自己显得“孤僻”,他们承受不了别人的议论。
现实生活中,人云亦云,是群就合的人从来都不少,而那些人最根本的问题,其实在于内心不够强大。
因为内心不够强大,这才总希望别人能给自己力量;因为内心不够强大,这才总是担心他人议论自己;因为内心不够强大,这才不敢守住自己的安静。
就像有些人,原本想要午休时看看书,提升自身内在。
可当同事打趣道“这么爱学习”的时候,他们就会放下自己的书,假装自己对看书没有兴趣,只是在装认真。
记得有人说,很多人的通病,在于怕别人说自己很努力,又怕别人说自己不努力。
说白了,其实就是怕别人说。
那些能受得住安静,能耐得住寂寞,能忍得了孤独的人,往往内心强大不怕议论,这才能守住自己的生活。
04.
很喜欢作家刘同写过的一段话:
“以前总是去解释去理论,是怕自己得罪人,怕那些不断蹿动的小感受。现在不解释不理论,还是怕,怕浪费自己的时间,怕自己模糊了焦点,怕影响了品尝现世生活的胃口。”
人生的真理,也许到了一定年纪才会明白,未经失意的人,是不懂人生的。
就像年少时,不敢安静是怕,是怕自己孤独,是怕自己无聊,是怕别人会因为自己的安静议论自己。
可是到了某个年纪,才会明白在这繁杂的世事里,唯有安静最为可贵,也是那些能让自己安静,敢让自己安静下来的人,往往最“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