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青少年性格的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3:2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3:13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我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成果:在批评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责难;在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争斗;在嘲笑中成长的孩子,变得羞怯;在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容易自责;在赞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感激;在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自爱……这些情况的普遍性引发了我对“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影响的关注。
“原生家庭”指从一个人从小成长的家庭。人在原生家庭里形成的情感习惯和思维模式叫做“原生情结”。原生家庭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发展,培养人管理情绪的能力,为个人成年后人际互动的模式定型。一般说来,人的一生中有两个家庭:一个是自己在那里出生并成长的家(原生家庭),另一个是自己长大进入婚姻生活所组建的家(新生家庭)。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原生家庭成长时经历过的情绪体验,会在成年后与新生家庭中的配偶或子女相处时不受意识控制的重复出现。
社会学认为,影响我们成长过程的,第一个是我们的家庭,第二个是社区,第三个是学校,第四个才是社会。我们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处事方式、价值观、心态、爱的能力都源于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
所以,家庭是对孩子们影响是最大的地方。因而,作为老师,我们在关注孩子们在各方面的表现及发展的同时,探究孩子们的“原生家庭”状况并引导父母对孩子实施正向引导成为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
我曾经执教的高一学生A,她的亲生父母已经离异,孩子随母亲生活,母亲靠在孩子舅舅处帮工维生。其父因为嗜赌成性而且有暴力倾向,至今一直未婚。也因无业,从不曾在经济上给孩子以抚养,也从不看望孩子。从小该生就很独立,从初中开始她就独自在家里,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所以父母的不管,让她有了责任心和独立自主的能力。而孩子妈妈是个比较悲观、性子急的人,加上生活的不顺畅,心情很难有好的时候,从小这孩子就经常挨打,也总是无故被批评指责,她非常讨厌妈妈经常在亲戚朋友面前说她这不好、那不好,这样让孩子很自卑。同时,在受到母亲批评和责难后,孩子表现得特别激烈,出现离家出走和社会青年来往等不正常现象。同时,在班上和同学们相处时表现得相当狂妄自大,课堂上受到老师批评时甚至有当堂顶撞老师的行为。
面对问题如此严重的学生,我通过找学生座谈、无记名投票、科任老师访谈、家访等方式了解了该生在家庭内外、课堂内外及学校内外的各种表现,同时,开始着手帮助孩子解决心理上的障碍,排除“原生家庭”对孩子产生的不利影响。
首先,我主动联系孩子的父母,经过多次接触和恳谈,建立起了超出一般老师和家长之间关系的情谊。我通过自己的所学帮助他们意识到孩子的问题更多折射出来的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一张白纸,这张白纸进入到了一个家庭系统里,这个系统就像一个染缸一样,每一张白纸都必须而且是*的被这个染缸浸染,在形成价值观的前十几年里,他们一直被家庭系统浸染着。后来,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有了独立意识,有了基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被原生家庭重重的烙上了烙印,如果原生家庭的烙印是充满爱的,那我们就是个阳光,自信,上进,有责任能担当的人,如果原生家庭的烙印是缺爱的、溺爱的、瞎爱的、乱爱的,那我们的爱的能力、价值观、心态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问题,他们被原生家庭给他们烙上的问题支配着。这样,他们就会远离幸福。所以,作为家长,他们必须进系统的学习和修行,而系统的学习和修行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它犹如“公鸡给自己拔毛”一般,是痛苦的,但这种痛苦是值得的,因为这就是蜕变化蝶的过程,最终迎来的是个人,家庭和孩子的幸福。不论生存状态如何的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在经过多次交流后,她的父母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学着与孩子的交往进行预设,逐渐学着用理性的方式去和孩子交往交流。他们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找到了爱与温暖及安全感,孩子的情绪向着好的方向转化。
其次,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面对这些伤害、疗伤,帮助她站起来。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帮助孩子学着去进行深层次的“内心自省”,了解自己在成长历程中曾发生的事,并用现在的眼光去检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使一个人特别愤怒或过度受伤的“情绪过激”反应,通常是与小时候的原生家庭有关。因此,人要学习用现在的、较为成熟的、更客观的立场检视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如果你的父亲曾对你很绝情,试着用新的角度来看,你可能会了解原来父亲也是不得已的,或者他只不过是不小心讲了一句话,对你的伤害却是那么真实、那么的深。除非你能重新探索,否则很难从中跳脱出来。纵使父亲对你的伤害是有意的,心灵探索和医治也能减轻伤害,帮助你接受人的不完全,学习角色转换,设身处地地思考父亲那样做的理由,进而宽恕他。
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够,遭遇一些事情时,有时会造成很深的伤害,但我们若能以*的眼光追溯当下的景况,伤口也就没有那么大了,这也是为什么回顾心理历程很重要。当你没有感受到爱的时候,并不代表爱不在身边,也许每一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当你觉得受伤的时候,并不代表别人要故意伤害你。
二、引导孩子写日记,并试着帮助她学会分析这些情绪之间的关联性,并学着去克服和控制不良情绪
我给该生买了一个日记本,鼓励她记下平时情绪反应特别激烈的事件,尝试写“情绪日记”,仔细思考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事会让她有“情绪过激”的反应,把这类事情记录下来,对于自己的成长、心理复健很有帮助。
我们要常常自省,学习了解情绪、处理情绪。当我们进入“情绪过激”的“危机”状态时,正是我们重新学习的最好“机会”,这个即时反省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潜意识中种种的心理运作。所以不要轻易放弃,反而该趁机努力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藉着情绪日记,可以帮助我们自省。
三、运用生命线回溯过去,尝试着克服不良家庭影响所形成的后续反应
追溯记忆中悲伤或快乐的事件和过去家庭的历史,可以作生命线的分析或心理历史的分析,方法如下:在纸上画一条横线,左端写零岁,右端是现在的年龄,线的上方记录生命中较喜乐、有建设性的事件,下方则写下曾受伤害的历史。比如你记得在五岁时,全家出去玩,非常愉快,那么就在线上写“5“,然后把这个美好的回忆记在“5”的上方;七岁时,因为数学没学好被爸爸打了一顿,这个负面的经验就写在“7”的下面等。然后,通过分析,重温温暖经历,淡化不好记忆,帮助自己减少或有意识克服因家庭伤害所形成的影响。
四、找到一个自己认为特别有安全感并让自己有倾诉*的人做倾听者
安全感是每个人的心理需要。我告诉她去找这样一个让她有安全感的人,告诉她有时最亲密的人未必是最安全的人,因此要寻找可以帮助她守密,也不会因她谈了某些深入的问题,而对她产生异样看法的人;同时,她也要自问能不能成为那个有恩慈、多倾听、少论断的人。当她真正倾听、接纳、了解彼此时,便在其中获得医治。
经过这一系列活动后,我惊喜地看到这个孩子开始变得阳光、自信,爱谈家庭父母并流露出感激之情,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也变得自然融洽。她敞开自己的内心,把过去的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经过流泪的幽谷,终于进入到了阳光灿烂的泉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