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姑娘出嫁用在床地下放钱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07 02: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7 21:27
1、东北结婚风俗有哪些
东北结婚的风俗有择日、迎亲、送亲、结婚和回门五道程序,择日是定下结婚当天的日子和女方家待客的日子,迎亲则是在迎亲当天早上的*点去女方家接亲,送亲需要新娘的男性亲属来送,结婚和回门就是举办婚礼的仪式和回新娘家看望父母。
东北结婚有什么风俗
东北地区结婚之前需要择日,定下结婚当天的“正日子”和男方去女方家接待客人的“待客日”,这个日子一般会比正日子早三四天,需要新郎新娘穿上礼服在家接待亲朋好友。
迎亲当天最好在早上*点的时间去,寓意着发财和长久,新郎前去接亲的人数必须是单数,但是接回新娘的路上人数则要是双数。
送亲需要新娘的弟弟和父亲陪伴,但是妈妈不能去送,而且女儿和母亲都要哭嫁,象征着“洒金豆子”,代表女方家从此会富裕起来。
东北地区的回门不是在结婚的第二天,而是在三天后才能回去,太阳下山之前要回到男方家里,如果新娘家比较远则要结婚九天后才能回门。
2、东北市里结婚习俗
放鞭炮,接新娘,接红盆,童男童女,伴娘伴郎陪伴,给长辈敬酒,给新娘新郎改口费。给新娘父母准备离娘肉,粉条,白糖。
3、东北结婚风俗
东北结婚风俗有婚礼前天下午,新娘的妹妹去新郎家贴窗花,收礼金,新郎进门后,娘家亲属招待男方接亲人员吃东西,新娘要把新郎的鞋藏了起来,新郎需要找到鞋子,才进行下一步。
结婚是指法律上称为婚姻成立。是指配偶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配偶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及其他责任。
一、送亲
按照东北结婚习俗,所谓“压车”指的是新娘的弟弟是必须要出去送亲的,“压车”时新人需给一个大红包,另外在送亲的时候新娘的妈妈是不能送嫁女儿的,新娘的爸爸就可以去,而妈妈在送女儿时要哭嫁,如果女儿也哭了,那就会让娘家人富裕起来,这叫做“洒金豆子”。
二、结婚
按照东北习俗,在结婚当天,新娘进了男方家庭的门,就需要改口,要给婆婆头上戴花并改口叫爸妈,而爸妈也会给一封改口大红包。当新郎新娘进入婚房的时候,就需要吃花生红枣象征着早生贵子,另外新房内的所有箱子和柜子都会堆上硬币,寓意着富贵,然后按照预定的时间去酒店举行婚礼。这就是结婚的整个流程了。
三、回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回门的风俗是一样的,在结婚后三天新郎要陪着新娘会娘家,同时在太阳下上前要回到男方的家中,新娘回娘家,但必须在太阳下山之前回男方家,如果新娘家是外地的很远,那就得九天后才能回门了。
4、东北结婚风俗
在东北结婚,结婚当天的日子被叫做“正日子",所谓“正日子"是新郎家所选择的,而与之相对的就是“待客日",待客日则是由新娘家庭定下的。
待客日一般要比正日子提前个三四天,待客日那天,也要办一场酒席,招待来宾,让亲朋友好友吃好喝好,相当于提前把新娘嫁出去一次,除此之外,新郎还要再新娘家里一整天。
在东北,有“抢头"这一说法,所以迎亲必须要早,而且越早越好。
新郎带去迎亲的人数需要是单数,这样把媳妇带回家就变成了双数,意味着“好事成双”。
而且迎亲队伍中要有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就是我们口中的童男童女。
在迎新的时候,新郎要给丈母娘吃肉,称为"离娘肉",其实也就是两根肋条,还要用红线绑着大葱,寓意为生活充实,还要带一个红脸盆,意为"聚宝盆"。
5、东北结婚方面的习俗
东北结婚的传统习俗
1.东北结婚习俗应该说相当传统,不过现在要简化不少,但结婚风俗内容繁多。比如,男女双方家都要做被子。被子里外全新自不必说,里面要放大枣、花生、栗子,取早生子之意。被子四角要包上钱,取富贵之意。
2.新娘坐车到婆婆家,下车之前要向婆家要下车礼。新娘家必须选一能说会道之人,下车礼越多越好,新娘越有面子。新娘下车时伴娘必须保护,不然会被闹新娘的小伙子闹得不亦乐乎。不过现在的风俗是不闹新娘闹伴娘,所以伴娘要有思想准备。
3.新娘下车之前,男方家放鞭炮,敲锣鼓。鞭炮往往要放半小时左右。
4.下车后进家门先跨火盆。火盆里烧松枝、麸皮。取红红火火、幸福美满之意。跨过火盆时,就有人向新人撒粮食、麸皮、花生等。
5.然后拜天地。拜天地是结婚第一个*。左邻右舍、同学朋友这是闹新娘最凶,婚礼主持人在此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6.拜完天地拜高堂,最后夫妻对拜,入洞房。
7.入洞房又是一个*,闹新房的人向新娘要喜烟、喜糖,不给就脱新娘的鞋。以后有新娘3天回门,7天回门之说。
8.回门要娘家人来叫。男方则找人作陪。叫新娘的和陪客的要酒量大,会说,陪酒的一定要客人喝醉,客人要拿出浑身解数不喝,最后往往有人醉得钻桌子。
6、东北出嫁女儿风俗
1、东北东北出嫁女儿送亲,新娘的弟弟必须要去,并且要坐在婚车上叫“压车”,并且新人还要给一个大红包。
2、按照东北的结婚风俗,妈妈是不能送嫁出去的女儿的,新娘的爸爸就可以去,而妈妈在送女儿时要哭嫁,如果女儿也哭了,那就会让娘家人富裕起来,这叫做“洒金豆子。
7、东北婚礼习俗
楼主说的那个是具体一个地方的风俗吧 我不太清楚
东北婚俗
东北地区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除了大多数的汉族以外,还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一些文化相互融合,就形成了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现象。婚俗也是一样的相互融合,有自己的特色。
先说定亲。在我们东北地区,定亲一定要有媒人。就算李家的小伙看上了张家的姑娘,两人你有情来我有意,两家的大人也没啥意见,但也要象征性地请本村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来给做个媒人。这就叫明媒正娶。这种媒人最好当,只是在两家之间就一些面子上不好说的话,给传传话儿。无非是什么一些彩礼钱的事情。
谈到彩礼。彩礼分头茬礼和二茬礼。就是分两次把达成协议的彩礼钱拿给女方。这也不是随便的就拿过去,也要有个仪式叫过礼。过礼时,两个年轻人和双方的父母,还有三姨二姑妈等等和媒人相会在男方家里。女孩要给在座的各位敬烟,相互引荐,认识一下。
过完礼之后,这准新娘就会用这笔钱给自己置办嫁妆。这以后呢,要看两个人相处得怎样,婚期定在什么时间。一般不会拖得太长时间,因为,只要不结婚,逢年过节,男方家里都要把姑娘接来过节的,这过节也不白过。男方家里的父母是要给没过门的准儿媳一笔钱。所以时间长了,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一般人家都是定下来以后,一两个月,三五个月不等,就张罗迎娶了。在迎娶之前,还要有第二茬礼要过。这次就把还差的余额一次性的付清,这一次又不必非要有个仪式了。一般由媒人把钱给姑娘带过去就可以了。也有的叫“干折干卷”,也就是讲好了多少彩礼钱,一次性的付齐,没有第二次了。
要是有的人家有大龄的男女青年,眼看着一年比一年年龄大了,可是婚事就是解决不了。不是高不成就是低不就,就要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零点放鞭炮的时候,要那个年轻人搬一下“荤油坛子”。东北人家都吃“荤油”,就是猪大油。这就寓意“大婚动了”,表示着这青年人来年婚事会有结果了。
订婚以后,一般在年底秋收以后,就要准备迎娶了。东北的广大农村地区,有农历冬腊月娶媳妇的习俗。这主要有以下原因。冬天,卖了余粮和一些农产品后,是农民一年中最有钱的时候;还有,一些人家也还有娶个媳妇过大年的传统思想,图个喜庆吉利。
农村娶媳妇也有自己杀猪的。自己杀猪经济实惠,除了娶媳妇办酒席用之后,也好剩下过年吃。一般人家娶媳妇都是置办三天。第一天,就是搭“喜棚”,用木杆和苫布在院子里搭个喜棚。再有就是杀猪,做一些准备工作。这一天没有外来的客人。都是家里的直系近亲属,东北叫“坐堂客(qiě)”,什么叔叔、姑姑、姨姨、舅舅、表哥表姐等等。这些人来,不光是做客,主要的也是来帮忙的,我们东北就叫“落(lào)忙”。这些人负责搬桌椅洗刷餐具等等好些个活儿。这一天,也不正式的“放席”,厨师只作六个菜或八个菜,简单一点,因为都是家里人吃。第二天,就有外来的客人了。这就要正式的“放席”了,这一天就要有“落头忙”的,也就是在“落忙”的里面,他是“头儿”,领班儿的。类似于今天的司仪,也叫“支客人”。这个角色可是很重要的,婚礼办得顺畅不顺畅,那全要看他的指挥能力了。因为东家此时会忙得晕头转向。而“落头忙”就是东家的全权代表,此人极富有经验。这一般都是村里多年来大家认可的人物,家家办事都要请他来主持。这一天,还要设礼账,把接到的礼金一一记录,以后好记着来往。第三天,这天是正日子,就在这天迎娶新娘。在过去,都是女方送亲。送亲的车天蒙蒙亮就出发了,要赶在天亮之前到婆家。送亲的人数应该是单数,回来时是双数。姑娘上车,就叫做“上轿”,要由娘家哥哥抱着上轿,这叫做“抱轿”,没有亲哥哥的姑娘,就由表哥哥代劳。由族中一位有威望的老人带队。那时姑娘的父母是不可以送亲的。结婚典礼时,要有一位老人代表女方,在酒席前说一些客气话。无非是姑娘还小,不懂事,要男方多多包涵。对姑娘说,要勤俭持家孝敬公婆等等。女方家族中,也要安排一个小男孩“压轿”,到婆家后,要得到一笔“压轿”钱。到了婆家,新娘不能马上随便下轿。要在车门下面垫上一个高粱口袋。新娘要踩着高粱口袋下轿。预示着将来的生活会越来越高。过去,还有迈马鞍子,过炭火盆的,新娘的怀里要兜着用红布条绑在一起的斧子和两棵大葱。寓意着有福和过日子充足充裕。新娘还要蒙上红盖头,一些同龄的小伙伴,就用拌上五彩纸屑的五谷粮,往新娘身上抛洒,有的调皮的孩子,就使劲地打新娘。这时,那姑娘的伙伴,年轻的伴娘就要掩护新娘,“且战且退”,往洞房里走。这时眼疾手快的新郎就要一把扯下新娘的红盖头,搭在洞房的房门上,不可带着进洞房的。传说,那样不吉利。新郎这天也有特别的装束,那就是披红。所谓的披红,就是一些近亲,新郎的三姨二姑妈给新郎披红布,一般都是用红被面代替。这也有讲究,披得越多就越好,人气越旺。
进了洞房后,炕上要铺一床新被,新娘和新郎要抢着坐在上面,谁坐的面积大,将来谁最有福气,这叫做抢福。一般新郎都是象征性的坐一下。接下来就是新娘洗脸梳头。这洗脸,要满满的一盆水,盆里要放上一些硬币。娘家来的一位小姑娘,要给挂幔帐。这事,婆家是要给劳务费的。接下来,就是坐席。席间就是新郎和新娘给来宾敬酒,新郎引荐认识一些亲戚。此时,“支客人”要全程陪着。答复“娘家客”一些问题。此时“娘家客”有着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婆家生怕哪点招待不周,被人家挑理。吃完饭后,总算“三拜九叩”忙完这一段了。娘家人要走了,还要给娘家拿上四双碗筷和一块肉,这叫做“离娘肉”。终于打发娘家人走了,公公婆婆此时长出一口气,总算把媳妇娶到家了,脸上还是喜气盈盈的充满笑意。
晚上还是一样的闹洞房。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了。无非是一些姑娘小伙戏弄新娘新郎。晚上,还要给新娘做一碗宽宽的面条,叫做宽心面。意思是新媳妇不要想念娘家,心里宽宽的不上火。有的人家,晚上还要请一位漂亮的惹人喜爱的小男孩睡在新人的炕上,叫做压炕。希望新人将来也生个胖小子。
然后就是三天回门。当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娘还不能在婆家过,要到一些直系亲属家去“躲灯”,迷信传说那三天,新媳妇不能看见婆家的灯,否则,方公公。就是对公公不吉利。
8、辽宁婚礼有什么风俗和形式?
1、择日
即决定娶亲日,多请算命者据生辰择“利月”、“吉日”。凡腊月任一天均为吉日,名曰“闯乱年”。旧有“黑年”(即一年两头不见春)不娶亲之避,还有“正月不提亲”之说。此外,缝衣、缝被男女双方均造择吉日请四位异姓妇女帮忙,忌寡妇、孕妇。男家要于被角包红花,取“荣华富贵”之意。女方除缝赔送衣被外,还要给夫家人各做鞋一双。男方在娶前的十余天,将所炸“干麻糖”(俗称“果子”)送至女方,女方分别送给亲戚朋友通知娶嫁日子,表示邀请,俗称“花消”。“花消”此举,男方也同时进行。类似同学、同事等只互传,到时以被面、脸盆等物或钱相赠作贺礼。
2、梳头
新娘梳妆打扮的时候,会请一位有福气的长辈来给新娘梳头,寓意跟安床的道理相似。
3、绕吉祥路
新人上迎亲车后不能直达目的地,必须绕当地所有吉祥路名的路开一圈。
东北辽宁结婚风俗
4、吃甜品
一般在敬茶后(女方家里敬完茶,或者男方家里敬完茶),会安排吃甜品。一般都是水煮红鸡蛋,或者是汤圆。都是圆的,寓意圆*满。而甜品则寓意甜甜蜜蜜。一般兄弟姐妹们都要吃,然后新郎新娘你喂我,我喂你,秀大家一脸恩爱。
5、铺床
辽宁人要男方家的长辈铺新房的床,长辈要选父母,儿女齐全的表示新人可以象这位长辈那样幸福。然后找1至2个乖巧、聪明、漂亮的小男孩到新床上打几个滚,寓意将来会生漂亮的男宝宝。如果喜欢生女宝宝,就找一男一女,或者直接女生来打滚好了。还得记得给每个小孩包红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7 21:27
1、东北结婚风俗有哪些
东北结婚的风俗有择日、迎亲、送亲、结婚和回门五道程序,择日是定下结婚当天的日子和女方家待客的日子,迎亲则是在迎亲当天早上的*点去女方家接亲,送亲需要新娘的男性亲属来送,结婚和回门就是举办婚礼的仪式和回新娘家看望父母。
东北结婚有什么风俗
东北地区结婚之前需要择日,定下结婚当天的“正日子”和男方去女方家接待客人的“待客日”,这个日子一般会比正日子早三四天,需要新郎新娘穿上礼服在家接待亲朋好友。
迎亲当天最好在早上*点的时间去,寓意着发财和长久,新郎前去接亲的人数必须是单数,但是接回新娘的路上人数则要是双数。
送亲需要新娘的弟弟和父亲陪伴,但是妈妈不能去送,而且女儿和母亲都要哭嫁,象征着“洒金豆子”,代表女方家从此会富裕起来。
东北地区的回门不是在结婚的第二天,而是在三天后才能回去,太阳下山之前要回到男方家里,如果新娘家比较远则要结婚九天后才能回门。
2、东北市里结婚习俗
放鞭炮,接新娘,接红盆,童男童女,伴娘伴郎陪伴,给长辈敬酒,给新娘新郎改口费。给新娘父母准备离娘肉,粉条,白糖。
3、东北结婚风俗
东北结婚风俗有婚礼前天下午,新娘的妹妹去新郎家贴窗花,收礼金,新郎进门后,娘家亲属招待男方接亲人员吃东西,新娘要把新郎的鞋藏了起来,新郎需要找到鞋子,才进行下一步。
结婚是指法律上称为婚姻成立。是指配偶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配偶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及其他责任。
一、送亲
按照东北结婚习俗,所谓“压车”指的是新娘的弟弟是必须要出去送亲的,“压车”时新人需给一个大红包,另外在送亲的时候新娘的妈妈是不能送嫁女儿的,新娘的爸爸就可以去,而妈妈在送女儿时要哭嫁,如果女儿也哭了,那就会让娘家人富裕起来,这叫做“洒金豆子”。
二、结婚
按照东北习俗,在结婚当天,新娘进了男方家庭的门,就需要改口,要给婆婆头上戴花并改口叫爸妈,而爸妈也会给一封改口大红包。当新郎新娘进入婚房的时候,就需要吃花生红枣象征着早生贵子,另外新房内的所有箱子和柜子都会堆上硬币,寓意着富贵,然后按照预定的时间去酒店举行婚礼。这就是结婚的整个流程了。
三、回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回门的风俗是一样的,在结婚后三天新郎要陪着新娘会娘家,同时在太阳下上前要回到男方的家中,新娘回娘家,但必须在太阳下山之前回男方家,如果新娘家是外地的很远,那就得九天后才能回门了。
4、东北结婚风俗
在东北结婚,结婚当天的日子被叫做“正日子",所谓“正日子"是新郎家所选择的,而与之相对的就是“待客日",待客日则是由新娘家庭定下的。
待客日一般要比正日子提前个三四天,待客日那天,也要办一场酒席,招待来宾,让亲朋友好友吃好喝好,相当于提前把新娘嫁出去一次,除此之外,新郎还要再新娘家里一整天。
在东北,有“抢头"这一说法,所以迎亲必须要早,而且越早越好。
新郎带去迎亲的人数需要是单数,这样把媳妇带回家就变成了双数,意味着“好事成双”。
而且迎亲队伍中要有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就是我们口中的童男童女。
在迎新的时候,新郎要给丈母娘吃肉,称为"离娘肉",其实也就是两根肋条,还要用红线绑着大葱,寓意为生活充实,还要带一个红脸盆,意为"聚宝盆"。
5、东北结婚方面的习俗
东北结婚的传统习俗
1.东北结婚习俗应该说相当传统,不过现在要简化不少,但结婚风俗内容繁多。比如,男女双方家都要做被子。被子里外全新自不必说,里面要放大枣、花生、栗子,取早生子之意。被子四角要包上钱,取富贵之意。
2.新娘坐车到婆婆家,下车之前要向婆家要下车礼。新娘家必须选一能说会道之人,下车礼越多越好,新娘越有面子。新娘下车时伴娘必须保护,不然会被闹新娘的小伙子闹得不亦乐乎。不过现在的风俗是不闹新娘闹伴娘,所以伴娘要有思想准备。
3.新娘下车之前,男方家放鞭炮,敲锣鼓。鞭炮往往要放半小时左右。
4.下车后进家门先跨火盆。火盆里烧松枝、麸皮。取红红火火、幸福美满之意。跨过火盆时,就有人向新人撒粮食、麸皮、花生等。
5.然后拜天地。拜天地是结婚第一个*。左邻右舍、同学朋友这是闹新娘最凶,婚礼主持人在此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6.拜完天地拜高堂,最后夫妻对拜,入洞房。
7.入洞房又是一个*,闹新房的人向新娘要喜烟、喜糖,不给就脱新娘的鞋。以后有新娘3天回门,7天回门之说。
8.回门要娘家人来叫。男方则找人作陪。叫新娘的和陪客的要酒量大,会说,陪酒的一定要客人喝醉,客人要拿出浑身解数不喝,最后往往有人醉得钻桌子。
6、东北出嫁女儿风俗
1、东北东北出嫁女儿送亲,新娘的弟弟必须要去,并且要坐在婚车上叫“压车”,并且新人还要给一个大红包。
2、按照东北的结婚风俗,妈妈是不能送嫁出去的女儿的,新娘的爸爸就可以去,而妈妈在送女儿时要哭嫁,如果女儿也哭了,那就会让娘家人富裕起来,这叫做“洒金豆子。
7、东北婚礼习俗
楼主说的那个是具体一个地方的风俗吧 我不太清楚
东北婚俗
东北地区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除了大多数的汉族以外,还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一些文化相互融合,就形成了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现象。婚俗也是一样的相互融合,有自己的特色。
先说定亲。在我们东北地区,定亲一定要有媒人。就算李家的小伙看上了张家的姑娘,两人你有情来我有意,两家的大人也没啥意见,但也要象征性地请本村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来给做个媒人。这就叫明媒正娶。这种媒人最好当,只是在两家之间就一些面子上不好说的话,给传传话儿。无非是什么一些彩礼钱的事情。
谈到彩礼。彩礼分头茬礼和二茬礼。就是分两次把达成协议的彩礼钱拿给女方。这也不是随便的就拿过去,也要有个仪式叫过礼。过礼时,两个年轻人和双方的父母,还有三姨二姑妈等等和媒人相会在男方家里。女孩要给在座的各位敬烟,相互引荐,认识一下。
过完礼之后,这准新娘就会用这笔钱给自己置办嫁妆。这以后呢,要看两个人相处得怎样,婚期定在什么时间。一般不会拖得太长时间,因为,只要不结婚,逢年过节,男方家里都要把姑娘接来过节的,这过节也不白过。男方家里的父母是要给没过门的准儿媳一笔钱。所以时间长了,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一般人家都是定下来以后,一两个月,三五个月不等,就张罗迎娶了。在迎娶之前,还要有第二茬礼要过。这次就把还差的余额一次性的付清,这一次又不必非要有个仪式了。一般由媒人把钱给姑娘带过去就可以了。也有的叫“干折干卷”,也就是讲好了多少彩礼钱,一次性的付齐,没有第二次了。
要是有的人家有大龄的男女青年,眼看着一年比一年年龄大了,可是婚事就是解决不了。不是高不成就是低不就,就要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零点放鞭炮的时候,要那个年轻人搬一下“荤油坛子”。东北人家都吃“荤油”,就是猪大油。这就寓意“大婚动了”,表示着这青年人来年婚事会有结果了。
订婚以后,一般在年底秋收以后,就要准备迎娶了。东北的广大农村地区,有农历冬腊月娶媳妇的习俗。这主要有以下原因。冬天,卖了余粮和一些农产品后,是农民一年中最有钱的时候;还有,一些人家也还有娶个媳妇过大年的传统思想,图个喜庆吉利。
农村娶媳妇也有自己杀猪的。自己杀猪经济实惠,除了娶媳妇办酒席用之后,也好剩下过年吃。一般人家娶媳妇都是置办三天。第一天,就是搭“喜棚”,用木杆和苫布在院子里搭个喜棚。再有就是杀猪,做一些准备工作。这一天没有外来的客人。都是家里的直系近亲属,东北叫“坐堂客(qiě)”,什么叔叔、姑姑、姨姨、舅舅、表哥表姐等等。这些人来,不光是做客,主要的也是来帮忙的,我们东北就叫“落(lào)忙”。这些人负责搬桌椅洗刷餐具等等好些个活儿。这一天,也不正式的“放席”,厨师只作六个菜或八个菜,简单一点,因为都是家里人吃。第二天,就有外来的客人了。这就要正式的“放席”了,这一天就要有“落头忙”的,也就是在“落忙”的里面,他是“头儿”,领班儿的。类似于今天的司仪,也叫“支客人”。这个角色可是很重要的,婚礼办得顺畅不顺畅,那全要看他的指挥能力了。因为东家此时会忙得晕头转向。而“落头忙”就是东家的全权代表,此人极富有经验。这一般都是村里多年来大家认可的人物,家家办事都要请他来主持。这一天,还要设礼账,把接到的礼金一一记录,以后好记着来往。第三天,这天是正日子,就在这天迎娶新娘。在过去,都是女方送亲。送亲的车天蒙蒙亮就出发了,要赶在天亮之前到婆家。送亲的人数应该是单数,回来时是双数。姑娘上车,就叫做“上轿”,要由娘家哥哥抱着上轿,这叫做“抱轿”,没有亲哥哥的姑娘,就由表哥哥代劳。由族中一位有威望的老人带队。那时姑娘的父母是不可以送亲的。结婚典礼时,要有一位老人代表女方,在酒席前说一些客气话。无非是姑娘还小,不懂事,要男方多多包涵。对姑娘说,要勤俭持家孝敬公婆等等。女方家族中,也要安排一个小男孩“压轿”,到婆家后,要得到一笔“压轿”钱。到了婆家,新娘不能马上随便下轿。要在车门下面垫上一个高粱口袋。新娘要踩着高粱口袋下轿。预示着将来的生活会越来越高。过去,还有迈马鞍子,过炭火盆的,新娘的怀里要兜着用红布条绑在一起的斧子和两棵大葱。寓意着有福和过日子充足充裕。新娘还要蒙上红盖头,一些同龄的小伙伴,就用拌上五彩纸屑的五谷粮,往新娘身上抛洒,有的调皮的孩子,就使劲地打新娘。这时,那姑娘的伙伴,年轻的伴娘就要掩护新娘,“且战且退”,往洞房里走。这时眼疾手快的新郎就要一把扯下新娘的红盖头,搭在洞房的房门上,不可带着进洞房的。传说,那样不吉利。新郎这天也有特别的装束,那就是披红。所谓的披红,就是一些近亲,新郎的三姨二姑妈给新郎披红布,一般都是用红被面代替。这也有讲究,披得越多就越好,人气越旺。
进了洞房后,炕上要铺一床新被,新娘和新郎要抢着坐在上面,谁坐的面积大,将来谁最有福气,这叫做抢福。一般新郎都是象征性的坐一下。接下来就是新娘洗脸梳头。这洗脸,要满满的一盆水,盆里要放上一些硬币。娘家来的一位小姑娘,要给挂幔帐。这事,婆家是要给劳务费的。接下来,就是坐席。席间就是新郎和新娘给来宾敬酒,新郎引荐认识一些亲戚。此时,“支客人”要全程陪着。答复“娘家客”一些问题。此时“娘家客”有着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婆家生怕哪点招待不周,被人家挑理。吃完饭后,总算“三拜九叩”忙完这一段了。娘家人要走了,还要给娘家拿上四双碗筷和一块肉,这叫做“离娘肉”。终于打发娘家人走了,公公婆婆此时长出一口气,总算把媳妇娶到家了,脸上还是喜气盈盈的充满笑意。
晚上还是一样的闹洞房。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了。无非是一些姑娘小伙戏弄新娘新郎。晚上,还要给新娘做一碗宽宽的面条,叫做宽心面。意思是新媳妇不要想念娘家,心里宽宽的不上火。有的人家,晚上还要请一位漂亮的惹人喜爱的小男孩睡在新人的炕上,叫做压炕。希望新人将来也生个胖小子。
然后就是三天回门。当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娘还不能在婆家过,要到一些直系亲属家去“躲灯”,迷信传说那三天,新媳妇不能看见婆家的灯,否则,方公公。就是对公公不吉利。
8、辽宁婚礼有什么风俗和形式?
1、择日
即决定娶亲日,多请算命者据生辰择“利月”、“吉日”。凡腊月任一天均为吉日,名曰“闯乱年”。旧有“黑年”(即一年两头不见春)不娶亲之避,还有“正月不提亲”之说。此外,缝衣、缝被男女双方均造择吉日请四位异姓妇女帮忙,忌寡妇、孕妇。男家要于被角包红花,取“荣华富贵”之意。女方除缝赔送衣被外,还要给夫家人各做鞋一双。男方在娶前的十余天,将所炸“干麻糖”(俗称“果子”)送至女方,女方分别送给亲戚朋友通知娶嫁日子,表示邀请,俗称“花消”。“花消”此举,男方也同时进行。类似同学、同事等只互传,到时以被面、脸盆等物或钱相赠作贺礼。
2、梳头
新娘梳妆打扮的时候,会请一位有福气的长辈来给新娘梳头,寓意跟安床的道理相似。
3、绕吉祥路
新人上迎亲车后不能直达目的地,必须绕当地所有吉祥路名的路开一圈。
东北辽宁结婚风俗
4、吃甜品
一般在敬茶后(女方家里敬完茶,或者男方家里敬完茶),会安排吃甜品。一般都是水煮红鸡蛋,或者是汤圆。都是圆的,寓意圆*满。而甜品则寓意甜甜蜜蜜。一般兄弟姐妹们都要吃,然后新郎新娘你喂我,我喂你,秀大家一脸恩爱。
5、铺床
辽宁人要男方家的长辈铺新房的床,长辈要选父母,儿女齐全的表示新人可以象这位长辈那样幸福。然后找1至2个乖巧、聪明、漂亮的小男孩到新床上打几个滚,寓意将来会生漂亮的男宝宝。如果喜欢生女宝宝,就找一男一女,或者直接女生来打滚好了。还得记得给每个小孩包红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7 21:27
1、东北结婚风俗有哪些
东北结婚的风俗有择日、迎亲、送亲、结婚和回门五道程序,择日是定下结婚当天的日子和女方家待客的日子,迎亲则是在迎亲当天早上的*点去女方家接亲,送亲需要新娘的男性亲属来送,结婚和回门就是举办婚礼的仪式和回新娘家看望父母。
东北结婚有什么风俗
东北地区结婚之前需要择日,定下结婚当天的“正日子”和男方去女方家接待客人的“待客日”,这个日子一般会比正日子早三四天,需要新郎新娘穿上礼服在家接待亲朋好友。
迎亲当天最好在早上*点的时间去,寓意着发财和长久,新郎前去接亲的人数必须是单数,但是接回新娘的路上人数则要是双数。
送亲需要新娘的弟弟和父亲陪伴,但是妈妈不能去送,而且女儿和母亲都要哭嫁,象征着“洒金豆子”,代表女方家从此会富裕起来。
东北地区的回门不是在结婚的第二天,而是在三天后才能回去,太阳下山之前要回到男方家里,如果新娘家比较远则要结婚九天后才能回门。
2、东北市里结婚习俗
放鞭炮,接新娘,接红盆,童男童女,伴娘伴郎陪伴,给长辈敬酒,给新娘新郎改口费。给新娘父母准备离娘肉,粉条,白糖。
3、东北结婚风俗
东北结婚风俗有婚礼前天下午,新娘的妹妹去新郎家贴窗花,收礼金,新郎进门后,娘家亲属招待男方接亲人员吃东西,新娘要把新郎的鞋藏了起来,新郎需要找到鞋子,才进行下一步。
结婚是指法律上称为婚姻成立。是指配偶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配偶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及其他责任。
一、送亲
按照东北结婚习俗,所谓“压车”指的是新娘的弟弟是必须要出去送亲的,“压车”时新人需给一个大红包,另外在送亲的时候新娘的妈妈是不能送嫁女儿的,新娘的爸爸就可以去,而妈妈在送女儿时要哭嫁,如果女儿也哭了,那就会让娘家人富裕起来,这叫做“洒金豆子”。
二、结婚
按照东北习俗,在结婚当天,新娘进了男方家庭的门,就需要改口,要给婆婆头上戴花并改口叫爸妈,而爸妈也会给一封改口大红包。当新郎新娘进入婚房的时候,就需要吃花生红枣象征着早生贵子,另外新房内的所有箱子和柜子都会堆上硬币,寓意着富贵,然后按照预定的时间去酒店举行婚礼。这就是结婚的整个流程了。
三、回门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回门的风俗是一样的,在结婚后三天新郎要陪着新娘会娘家,同时在太阳下上前要回到男方的家中,新娘回娘家,但必须在太阳下山之前回男方家,如果新娘家是外地的很远,那就得九天后才能回门了。
4、东北结婚风俗
在东北结婚,结婚当天的日子被叫做“正日子",所谓“正日子"是新郎家所选择的,而与之相对的就是“待客日",待客日则是由新娘家庭定下的。
待客日一般要比正日子提前个三四天,待客日那天,也要办一场酒席,招待来宾,让亲朋友好友吃好喝好,相当于提前把新娘嫁出去一次,除此之外,新郎还要再新娘家里一整天。
在东北,有“抢头"这一说法,所以迎亲必须要早,而且越早越好。
新郎带去迎亲的人数需要是单数,这样把媳妇带回家就变成了双数,意味着“好事成双”。
而且迎亲队伍中要有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就是我们口中的童男童女。
在迎新的时候,新郎要给丈母娘吃肉,称为"离娘肉",其实也就是两根肋条,还要用红线绑着大葱,寓意为生活充实,还要带一个红脸盆,意为"聚宝盆"。
5、东北结婚方面的习俗
东北结婚的传统习俗
1.东北结婚习俗应该说相当传统,不过现在要简化不少,但结婚风俗内容繁多。比如,男女双方家都要做被子。被子里外全新自不必说,里面要放大枣、花生、栗子,取早生子之意。被子四角要包上钱,取富贵之意。
2.新娘坐车到婆婆家,下车之前要向婆家要下车礼。新娘家必须选一能说会道之人,下车礼越多越好,新娘越有面子。新娘下车时伴娘必须保护,不然会被闹新娘的小伙子闹得不亦乐乎。不过现在的风俗是不闹新娘闹伴娘,所以伴娘要有思想准备。
3.新娘下车之前,男方家放鞭炮,敲锣鼓。鞭炮往往要放半小时左右。
4.下车后进家门先跨火盆。火盆里烧松枝、麸皮。取红红火火、幸福美满之意。跨过火盆时,就有人向新人撒粮食、麸皮、花生等。
5.然后拜天地。拜天地是结婚第一个*。左邻右舍、同学朋友这是闹新娘最凶,婚礼主持人在此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6.拜完天地拜高堂,最后夫妻对拜,入洞房。
7.入洞房又是一个*,闹新房的人向新娘要喜烟、喜糖,不给就脱新娘的鞋。以后有新娘3天回门,7天回门之说。
8.回门要娘家人来叫。男方则找人作陪。叫新娘的和陪客的要酒量大,会说,陪酒的一定要客人喝醉,客人要拿出浑身解数不喝,最后往往有人醉得钻桌子。
6、东北出嫁女儿风俗
1、东北东北出嫁女儿送亲,新娘的弟弟必须要去,并且要坐在婚车上叫“压车”,并且新人还要给一个大红包。
2、按照东北的结婚风俗,妈妈是不能送嫁出去的女儿的,新娘的爸爸就可以去,而妈妈在送女儿时要哭嫁,如果女儿也哭了,那就会让娘家人富裕起来,这叫做“洒金豆子。
7、东北婚礼习俗
楼主说的那个是具体一个地方的风俗吧 我不太清楚
东北婚俗
东北地区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除了大多数的汉族以外,还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一些文化相互融合,就形成了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现象。婚俗也是一样的相互融合,有自己的特色。
先说定亲。在我们东北地区,定亲一定要有媒人。就算李家的小伙看上了张家的姑娘,两人你有情来我有意,两家的大人也没啥意见,但也要象征性地请本村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来给做个媒人。这就叫明媒正娶。这种媒人最好当,只是在两家之间就一些面子上不好说的话,给传传话儿。无非是什么一些彩礼钱的事情。
谈到彩礼。彩礼分头茬礼和二茬礼。就是分两次把达成协议的彩礼钱拿给女方。这也不是随便的就拿过去,也要有个仪式叫过礼。过礼时,两个年轻人和双方的父母,还有三姨二姑妈等等和媒人相会在男方家里。女孩要给在座的各位敬烟,相互引荐,认识一下。
过完礼之后,这准新娘就会用这笔钱给自己置办嫁妆。这以后呢,要看两个人相处得怎样,婚期定在什么时间。一般不会拖得太长时间,因为,只要不结婚,逢年过节,男方家里都要把姑娘接来过节的,这过节也不白过。男方家里的父母是要给没过门的准儿媳一笔钱。所以时间长了,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一般人家都是定下来以后,一两个月,三五个月不等,就张罗迎娶了。在迎娶之前,还要有第二茬礼要过。这次就把还差的余额一次性的付清,这一次又不必非要有个仪式了。一般由媒人把钱给姑娘带过去就可以了。也有的叫“干折干卷”,也就是讲好了多少彩礼钱,一次性的付齐,没有第二次了。
要是有的人家有大龄的男女青年,眼看着一年比一年年龄大了,可是婚事就是解决不了。不是高不成就是低不就,就要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零点放鞭炮的时候,要那个年轻人搬一下“荤油坛子”。东北人家都吃“荤油”,就是猪大油。这就寓意“大婚动了”,表示着这青年人来年婚事会有结果了。
订婚以后,一般在年底秋收以后,就要准备迎娶了。东北的广大农村地区,有农历冬腊月娶媳妇的习俗。这主要有以下原因。冬天,卖了余粮和一些农产品后,是农民一年中最有钱的时候;还有,一些人家也还有娶个媳妇过大年的传统思想,图个喜庆吉利。
农村娶媳妇也有自己杀猪的。自己杀猪经济实惠,除了娶媳妇办酒席用之后,也好剩下过年吃。一般人家娶媳妇都是置办三天。第一天,就是搭“喜棚”,用木杆和苫布在院子里搭个喜棚。再有就是杀猪,做一些准备工作。这一天没有外来的客人。都是家里的直系近亲属,东北叫“坐堂客(qiě)”,什么叔叔、姑姑、姨姨、舅舅、表哥表姐等等。这些人来,不光是做客,主要的也是来帮忙的,我们东北就叫“落(lào)忙”。这些人负责搬桌椅洗刷餐具等等好些个活儿。这一天,也不正式的“放席”,厨师只作六个菜或八个菜,简单一点,因为都是家里人吃。第二天,就有外来的客人了。这就要正式的“放席”了,这一天就要有“落头忙”的,也就是在“落忙”的里面,他是“头儿”,领班儿的。类似于今天的司仪,也叫“支客人”。这个角色可是很重要的,婚礼办得顺畅不顺畅,那全要看他的指挥能力了。因为东家此时会忙得晕头转向。而“落头忙”就是东家的全权代表,此人极富有经验。这一般都是村里多年来大家认可的人物,家家办事都要请他来主持。这一天,还要设礼账,把接到的礼金一一记录,以后好记着来往。第三天,这天是正日子,就在这天迎娶新娘。在过去,都是女方送亲。送亲的车天蒙蒙亮就出发了,要赶在天亮之前到婆家。送亲的人数应该是单数,回来时是双数。姑娘上车,就叫做“上轿”,要由娘家哥哥抱着上轿,这叫做“抱轿”,没有亲哥哥的姑娘,就由表哥哥代劳。由族中一位有威望的老人带队。那时姑娘的父母是不可以送亲的。结婚典礼时,要有一位老人代表女方,在酒席前说一些客气话。无非是姑娘还小,不懂事,要男方多多包涵。对姑娘说,要勤俭持家孝敬公婆等等。女方家族中,也要安排一个小男孩“压轿”,到婆家后,要得到一笔“压轿”钱。到了婆家,新娘不能马上随便下轿。要在车门下面垫上一个高粱口袋。新娘要踩着高粱口袋下轿。预示着将来的生活会越来越高。过去,还有迈马鞍子,过炭火盆的,新娘的怀里要兜着用红布条绑在一起的斧子和两棵大葱。寓意着有福和过日子充足充裕。新娘还要蒙上红盖头,一些同龄的小伙伴,就用拌上五彩纸屑的五谷粮,往新娘身上抛洒,有的调皮的孩子,就使劲地打新娘。这时,那姑娘的伙伴,年轻的伴娘就要掩护新娘,“且战且退”,往洞房里走。这时眼疾手快的新郎就要一把扯下新娘的红盖头,搭在洞房的房门上,不可带着进洞房的。传说,那样不吉利。新郎这天也有特别的装束,那就是披红。所谓的披红,就是一些近亲,新郎的三姨二姑妈给新郎披红布,一般都是用红被面代替。这也有讲究,披得越多就越好,人气越旺。
进了洞房后,炕上要铺一床新被,新娘和新郎要抢着坐在上面,谁坐的面积大,将来谁最有福气,这叫做抢福。一般新郎都是象征性的坐一下。接下来就是新娘洗脸梳头。这洗脸,要满满的一盆水,盆里要放上一些硬币。娘家来的一位小姑娘,要给挂幔帐。这事,婆家是要给劳务费的。接下来,就是坐席。席间就是新郎和新娘给来宾敬酒,新郎引荐认识一些亲戚。此时,“支客人”要全程陪着。答复“娘家客”一些问题。此时“娘家客”有着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婆家生怕哪点招待不周,被人家挑理。吃完饭后,总算“三拜九叩”忙完这一段了。娘家人要走了,还要给娘家拿上四双碗筷和一块肉,这叫做“离娘肉”。终于打发娘家人走了,公公婆婆此时长出一口气,总算把媳妇娶到家了,脸上还是喜气盈盈的充满笑意。
晚上还是一样的闹洞房。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了。无非是一些姑娘小伙戏弄新娘新郎。晚上,还要给新娘做一碗宽宽的面条,叫做宽心面。意思是新媳妇不要想念娘家,心里宽宽的不上火。有的人家,晚上还要请一位漂亮的惹人喜爱的小男孩睡在新人的炕上,叫做压炕。希望新人将来也生个胖小子。
然后就是三天回门。当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娘还不能在婆家过,要到一些直系亲属家去“躲灯”,迷信传说那三天,新媳妇不能看见婆家的灯,否则,方公公。就是对公公不吉利。
8、辽宁婚礼有什么风俗和形式?
1、择日
即决定娶亲日,多请算命者据生辰择“利月”、“吉日”。凡腊月任一天均为吉日,名曰“闯乱年”。旧有“黑年”(即一年两头不见春)不娶亲之避,还有“正月不提亲”之说。此外,缝衣、缝被男女双方均造择吉日请四位异姓妇女帮忙,忌寡妇、孕妇。男家要于被角包红花,取“荣华富贵”之意。女方除缝赔送衣被外,还要给夫家人各做鞋一双。男方在娶前的十余天,将所炸“干麻糖”(俗称“果子”)送至女方,女方分别送给亲戚朋友通知娶嫁日子,表示邀请,俗称“花消”。“花消”此举,男方也同时进行。类似同学、同事等只互传,到时以被面、脸盆等物或钱相赠作贺礼。
2、梳头
新娘梳妆打扮的时候,会请一位有福气的长辈来给新娘梳头,寓意跟安床的道理相似。
3、绕吉祥路
新人上迎亲车后不能直达目的地,必须绕当地所有吉祥路名的路开一圈。
东北辽宁结婚风俗
4、吃甜品
一般在敬茶后(女方家里敬完茶,或者男方家里敬完茶),会安排吃甜品。一般都是水煮红鸡蛋,或者是汤圆。都是圆的,寓意圆*满。而甜品则寓意甜甜蜜蜜。一般兄弟姐妹们都要吃,然后新郎新娘你喂我,我喂你,秀大家一脸恩爱。
5、铺床
辽宁人要男方家的长辈铺新房的床,长辈要选父母,儿女齐全的表示新人可以象这位长辈那样幸福。然后找1至2个乖巧、聪明、漂亮的小男孩到新床上打几个滚,寓意将来会生漂亮的男宝宝。如果喜欢生女宝宝,就找一男一女,或者直接女生来打滚好了。还得记得给每个小孩包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