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5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22:08
展开3全部如果说,在国外,烟花爆竹是一种乡愁,年少时,烟花爆竹是一种童趣,长大后,烟花爆竹是一种传承,那么,往后没有了烟花爆竹,春节不知道还剩下什么?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曾在国外过春节。所谓“过春节”,也就是在工作日里早点下班,去超市买上一些中国传统食材回家,与熟识的朋友们一起做饭、聚餐,菜是故乡的菜,人是故乡的人,就这样,边谈天说地,边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一直到酒足饭饱,夜深人静之时,大家方才散去。这样的春节,回想起来,似乎显得有点单薄,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是因为没有了热热闹闹的过年氛围?没有了对联和拜年?还是因为没有了那个乒乒乓乓响不停的烟花爆竹?
也正是在那年春节的第二天(正月初二),我们从美国返回上海,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赴老家,马上就感受到了春节的另一番景象,感觉好像从早到晚都是在赶各种各样的场子和拜年,要么是赶亲朋好友家的场子,要么就是赶自家的场子。而一到晚上,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就是带着孩子燃放烟花爆竹。以前叫放炮仗,也就是各式各样的鞭炮,主要特点是“声音响”和“好玩”,够热闹。后来,不知不觉鞭炮变成了烟花,它的特点也变了,不仅是声音仍旧够响,而且还要好看,要壮观。
自己放烟花,带着孩子放烟花,一下子让人似乎回到了童年。过去,每到过年前后,每家每户都要放鞭炮,但放鞭炮并不是为了热闹和好玩,而是为了图个吉利。所以,老一辈对于放鞭炮抱有虔诚之心,不仅对放鞭炮的时间很有讲究,而且还要同时举行一些祭拜仪式,他们叫这个为“拜祖公”。在桌子上点着香,摆上好吃的,烧些纸钱,再放鞭炮。往往在除夕的一大早,天还没亮的时候,小孩子都还沉浸在梦乡里,外面就突然响起了震耳的鞭炮声。不过,这样的鞭炮声很快结束了,不会像现在一样,一放就放个不停。想必,在传统文化里,重要的是鞭炮的响声,而不是鞭炮的数量。
除了大人为了图吉利放烟花爆竹,小孩子也爱放。当然,小孩子放的大都是娱乐型的那种,为了好玩才放,记得有种叫“甩手炮”的鞭炮,个头不大,声音挺响,可以有各种玩法,只有大一点的孩子才敢去点放那种很大的炮仗,不过的确有点危险,记得周围就有孩子在放的时候炸伤手。
一旦恢复这样的记忆,脑海里就怎么样也摆脱不了春节里放烟花爆竹的强烈愿望了。这些年来,只要条件允许,无论烟花爆竹变得怎么贵,总要买上一些来过过瘾,不仅自己放,而且还带着孩子一起放,喜欢看到黑夜里烟花爆竹绽放的景象,更喜欢看到年小的孩子们围绕着烟花爆竹,既胆怯又好奇的样子。其实,烟花爆竹已不仅仅是一个传统习俗,也不是一种奢华的娱乐,而是深入骨髓的文化符号。
到后来,为了产生更大的视觉效果,烟花爆竹的个头变大了,笔者看到过的最大礼花弹,面积将近一平方米;它的成分也变复杂了,从天然的黑火药变成了各种合成的化学品。这样一来,不仅给放的人和区域带来危险,而且对生产的人、运输的人、存放的人都带来公共安全上的危险。所以,在出现了系列安全事故后,烟花爆竹也就在绝大部分地区被禁放了。
然而,经历了千百年演进,烟花爆竹显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虽然在形式上被明令禁止了,但其文化影响力却无法根除,很快大家便发现,禁令只不过使烟花爆竹的生产和燃放走入地下,这反而更不利于安全的维护。
因此,也就过了数年,烟花爆竹的燃放就在大部分城市被解禁了,但同时多了一些*措施。譬如,在燃放的区域上有了*,再譬如,在销售许可上也有了*。除此之外,最大的一个“*”则是市场价格。也就是从这次解禁开始,春节里燃放一次烟花爆竹的成本不再是几元、几十元了,而是要花上数百甚至上千元,变成了一笔不小的节日负担。
这样的*措施显然逐渐发挥了其预想的效果。根据*的有关通告,2013年以来,已经连续两个春节,“全国未发生致人死亡的烟花爆竹燃放安全事故”。
近年来,在诸多措施*下境况有所改善的烟花爆竹又添新罪,这次的罪证是其污染性。据研究,烟花爆竹的燃放会造成重度空气污染。根据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统计数据,仅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除夕夜里,全国范围内便有68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出现重度及以上的污染,污染的主要源头便是燃放烟花爆竹。烟花爆竹带来的空气污染,在环保部门看来尤为罪孽深重。其理由是,每一次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重度空气污染,都可能将城市全年的日均空气污染浓度提高一毫克,这无疑会影响到某些*部门的政绩和指标评估。所以,正是从今年开始,尽管之前的燃放许可并没有更改,但主管部门的口气却已经变得越来越勉强了,一是建议大家少放,二是进一步严格设定了燃放的条件,那就是不要触及空气污染的警戒线。
照这个趋势下去,烟花爆竹将在数年内从春节习俗的单子上消失,即便过了空气质量这道坎,也会因为或这或那的不足而遭诟病。不过,有意思的是,烟花爆竹在国外的发展与国内的没落形成鲜明对比,2012年中国烟花爆竹的出口额已经达到了7亿多美元,并占据了国际市场90%以上的份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22:09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既能保护生态环境,也能节约资源,降低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可以说此举顺应了民众的环保诉求、安全诉求,这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当然,如果真的想体验一下热闹劲儿,市场上售卖的电子炮也可以满足需求,而且环保无污染。其实,有没有年味,不是由放不放烟花爆竹决定的,一些人觉得年味变淡了,或许是因为打开年味的方式不对。
不妨在年俗活动中找寻年味。每逢春节,各地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年俗活动,比如,灯会、庙会、乡村春晚、新春祈福等特色活动,这些都是传承春节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我们不妨抽出时间带上家人参与到年俗活动中去,既能从中感受到欢欢喜喜过大年的热闹劲儿,也能感受到年俗文化的魅力。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动手贴春联、蒸年糕、包饺子,这些都是打开年味的正确方式。
不妨在浓浓书香中找寻年味。春节假期放松之余,我们也可以读一读书,因为书香里有着不一样的年味,安静充实而温暖人心。从丰子恺的《过年》,到沈从文的《忆湘西过年》,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到梁实秋的《北平年景》,从莫言的《过去的年》,到冰心的《童年的春节》,这些名家笔下的春节,诠释着他们的人生阅历,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历久弥香的年味儿。我们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这些名家作品,既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又能体味到名家笔下不一样的年味。
不妨在温暖亲情中找寻年味。过年,过得就是亲情的味道。走亲访友,孝敬长辈,既能在相互交流中增强彼此感情,也能感受到过年的热闹劲儿。对于那些常年外出务工,只有过年才能回家的人来说,要多与家人说说话,拉拉家常。如果实在太忙回不去,也要打个电话,向家里报个平安,向家人表达问候。亲情浓了,年味自然也就浓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22:09
关于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以下简称发以来,*安监部门多次进行专项执法检查查处多起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罚款行政拘留,动真格的大检查让这则通告被称为最严禁放令,不仅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退出菏泽城区,禁放区域内的烟花零售店也销声匿迹。这一现象引起市民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讨论节过年不放炮就没有年味了吗?对此进行了采。除了春节市区日常的鞭炮声主要出现在婚礼或开业场所,尤其是婚礼上按告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法违规燃放烟花爆竹销售烟花爆竹的行为进行劝阻制止和举报。走访市区多家酒店了解到
赶到市供销合作社这个曾经向数百家商户提供烟花爆竹的大院,如今已经冷冷清清,未见一人前来购买烟花爆竹。以前这个时候,院里早就挤满了来批发购买烟花爆竹的商户或市民。现在,城区内禁售禁放烟花爆竹仓库都搬到限定区域以外了,城区都不经营、销售了。安全储保科工作人员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冷清的不仅仅是供销社大院市解放大街原本一进入腊月就热闹非凡的烟花爆竹市场也是今非其比从前两年春节开始烟花爆竹就在我市遇冷很多从事此行业十余载的老店,最近几年,销售额直线下降,多数商家早就嚷嚷着要转行。
张强的商铺在市供销合作社大院对面,经营烟花爆竹十余年如今转行了。开始那几年,生意很好。从前两年春节开始,买烟花爆竹的少了很多我就萌生了转行的念头加之今年实行禁放令就彻底跳出这一行了张强说。全媒体记者从市安监局了解到全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早已取缔目前我市只有23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且不得向禁放区域内的零售经营户和个人批发户销售禁放区域为菏泽城区即菏泽市区昆明路以东、上海路以西北外环以南南外环以北区域。面对身为上帝的顾客酒店皆提前告知禁燃通告在酒店电子显示屏上打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提示语等以杜绝酒店内出现违规违法燃放烟花爆竹的现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22:10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这首《元日》诗太过于深入人心了,以至于让人误以为烟花爆竹是中国人过年的标配。但其实,烟花爆竹从来都不是过年的必备要素,而只是锦上添花的选项。所以,如果没有烟花爆竹,中国人照样会开开心心过新年。
第一,过年的历史要早于烟花爆竹。“年岁”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在《盘古王表》《三命通会》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天皇是传说中的“三皇”之首,具体在世时间不可考,但应该早于黄帝。以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的生卒年份来推算,“年岁”的概念距今将近五千年了。而年岁确立之后,祭祀活动便随之而来,故过年的习俗也将近五千年了。
爆竹起源至今仅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可见,在我国的过年历史中,绝大部分时候是没有烟花爆竹的。而最开始的爆竹,真的只是“爆竹”:
“人们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故称爆竹。”
现代爆竹的雏形起源于唐朝。传说唐初瘟疫四起,李畋为驱散了山岚瘴气,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然后点燃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制止了疫病流行。火药发明以后,人们将火药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炮仗”。到了宋代,民间才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炮”。
第二,过年的习俗并不仅仅是放爆竹“烟花爆竹”由于其喜庆的特征(绚烂、热闹),很适合过年这个喜庆的节日,才逐渐成为过年期间的重要习俗之一。
但我国的过年习俗很多,并非只有放烟花爆竹一种。中国人的过年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起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闹元宵。
小的习俗就不一一说了,大的习俗有祭灶、扫尘、办年货、贴春联(福字、门神、窗花……)、祭祖、年夜饭、守岁、压岁钱、拜年……有些地方还有舞狮、花灯、猜灯谜等,在吃的上面各种讲究,说话也有诸多规矩……总之,过年的热闹,并非只有放烟花爆竹才会有。
其实,过年最主要的是一家人团圆、平安、喜乐,至于放不放鞭炮并不要紧。而且,由于爆竹的威力越来越猛,越来越吓人,蹿得高飞得远,轻则乌烟瘴气吓坏小孩,重则引起火灾伤人破财,我儿子就曾被鞭炮弹到眼睛,幸好最终没事。所以,其实有很多人也是讨厌放鞭炮的。
最后总结一下,总得来说,习俗是会逐渐演化的。历史上,烟花爆竹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再从多到少,以后可能还会从少到无,都很正常。旧的习俗消失了,新的习俗可能就会出现。比如,看春晚就算是一个比较新的习俗。更新的习俗则是通过微信发红包抢红包。
不管习俗怎么变,但中国人过年的这个习俗是会一直存在的。过年的热闹靠什么?不是靠烟花炮竹,而是靠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3 22:11
如果没有烟花爆竹,中国人怎么过新年呢?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千年前的宋朝大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诗,可见燃放烟花爆竹这件事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习俗,但是随着我国的空气质量的逐渐变差,城市化的不断加强,人口的逐渐增多,燃放爆竹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显露在了我们的面前。而禁燃爆竹的这两年,pm2.5浓度在过年的那几天也的的确确减少了,也有一些“就禁这一两天没用”的声音。
失去了爆竹送走旧年,很多人都觉得过年仿佛缺了点什么,没有了年味。有很多很多人呼吁恢复烟花爆竹的燃放,那么到底该不该恢复呢?权衡利弊分析一下,我认为完全禁止是不合理的,先来说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利弊。
利处:1.烟花爆竹属于易燃易爆物品,每年都会发生烟花爆竹的意外爆炸事件,而禁燃烟花爆竹也会大大减少这种事件的发生。
2. 烟花爆竹的声音太大了,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健康,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之前养了一只狗,每次过年,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总是让他不敢出狗窝,燃放烟花爆竹对它的身体特别不好。
3. 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危害人体。禁燃也不会再出在这种问题。
4. 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不利于环保也增加的清理成本。
这么一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利处确实是不少,不燃放烟花爆竹又有什么弊处呢?
弊处。
弊处:1.增加过年气息,这一点不必多说了吧,烟花真的很美,过年的烟花雨真的让人很期待。
2. 提高国家GDP,烟花的贩卖的的确确会让创造很大的收益。
看完利弊之后,好像各有各的理,但是国家会禁放就一定是弊大于利,这是理性的行为,但是作为感性的人我还是想提出一些折中的建议。
因为过年每年就有这么一次,大家工作了一年都很累,都想好好热闹热闹,体会一下和家人团聚在一起的美好,一起看春晚……一起看烟花……。于是我在分析弊端后给出了以下的建议:
1. 可以规定时段燃放,烟花在夜里是最美的,如果只规定夜里的一段时间可以燃放,那么产生的有害气体会少很多。
2. 规定区域规范燃放,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烟花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并且大家聚在一起会更有年味。
3. *燃放烟花,这样*就就完全将烟花造成的危害控制在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内了,老百姓也可以不花钱就看到漂亮的烟花,互利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就是我所想出的解决方法,相信有些地方的想法还是不够成熟全面,欢迎各位荧幕前的朋友在评论区和我一起留言讨论,关于新年与烟花爆竹的关系,最后新年将至,我在这里提前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年快乐!长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