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5-16 10: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3 02:40
历经春秋战国数百年的战争烽火,秦始皇最终一举扫平六国,建立了空前庞大的王朝,魄力非凡的他采用了完全不同以往的制度,废分封而立郡县,让皇帝的权威和号令能够直达王朝的各个角落。
然而秦始皇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亲自开创的王朝竟是如此短暂,短暂到刚撒手人寰,王朝便面临危机,随即迅速崩溃。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在秦王朝的废墟上,刘邦建立起了汉王朝。在此过程中,异姓功臣立下大功,刘邦虽然有心学秦始皇当个集权皇帝,但现实却迫使他进行分封,而且是以异姓诸侯王为主。
这就是汉初郡国并行制的1.0版本,在此版本中,诸侯王拥有的权力是最大的。
异姓诸侯王:共分天下
早在楚汉争霸期间,刘邦就曾进行过分封,这种分封非其所愿,而是出于形势的考量,一旦形势改变,刘邦的策略势必随之变动,异姓诸侯王注定了不能与汉朝长期并存。
在秦朝的*主义*集权制下,皇帝可以*国内所有事务,但刘邦这个皇帝显然没有这种权力,这跟他的皇位来源有很大关系。
秦始皇的皇位来源于一统天下后的晋升,而刘邦则是在各势力派的拥护下,于定陶即皇帝位,即使刘邦本身就是最大的实力派,但这仅仅让他获得了分蛋糕的资格,而不是独吞蛋糕的能力。
分蛋糕的刀叫“共天下”,这是分封制下的典型思维,认为君主能与诸侯共分天下,诸侯才能为君主效命疆场,韩信的遭遇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个思维。
萧何把韩信追回来以后,刘邦设坛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为刘邦分析当时的天下大势,指出项羽刚愎自用、妇人之仁等劣势,并劝刘邦反其道而行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
彭城之战失败后,张良劝刘邦将关东之地(原六国地区)分封给韩信、彭越和英布三人,用土地激励他们为刘邦拼命。
此时的分封,尚只是承诺,因为土地还都不在刘邦手里,但到了垓下之战前夕,韩信平定齐地,已然有称王之心,派人向刘邦索要封号,刘邦一时犯浑不想给,韩信劝说:“楚兵且破,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至也。”
结果正如张良所言,刘邦封韩信为齐王,韩信立刻引兵参战,助刘邦取得争霸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