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有什么历史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3:5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2-18 05:32
1、安庆是东周时期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2、人类在安庆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1992年在潜山市彭岭出土的157件由古人类打制的石锥、砍砸器等,距今已有10万年历史。而以潜山市“薛家岗文化”类型为代表的2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集中分布于市境各县(市)区,说明在5000—7000年前,市境已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类聚居地。
3、市境春秋时为皖、桐、宗、舒等国之域,后属楚、吴。
4、战国时,复属楚。
5、秦,属九江郡。
6、西汉初,属淮南王国;高后四年(前184年),分封松兹侯国(今宿松县境)。
7、东汉初平四年(193年),庐江郡治迁皖县。
8、三国时,初属魏,后属吴。
9、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年),分庐江郡置晋熙郡,于皖县旧地设怀宁县(治今潜山市)和新冶县(今望江县)。
10、南北朝至隋朝初期,先后设豫州、晋州、江州、熙州等。隋大业三年(607年),改熙州为同安郡,治怀宁,领怀宁、同安、太湖、宿松、望江5县。
11、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同安郡为舒州,隶淮南道。天宝元年(742年),改舒州为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同安郡改名盛唐郡。
12、五代十国,为舒州,治怀宁,仍领5县。先后属吴、南唐和后周。
13、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置舒州德庆军。
14、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安庆之名始于此年)。庆元元年(1195年),升舒州为安庆府,府治怀宁。嘉定十年(1217年),知府黄干筑新安庆城(在今潜山市境,一说在今安庆市区盛塘湾宜城渡)。景定元年(1260年),于宜城渡重建安庆城,怀宁县始迁附郭。安庆城自此府、县同城而治。
15、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安庆府为安庆路。至治三年(1323年),划怀宁县清朝、玉照2乡,设置潜山县。安庆路领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潜山6县。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朱元璋改安庆路为宁江府,次年四月改为安庆府,仍领6县。
16、明永乐元年(1403年),安庆府直隶南京(又称南直隶)。
17、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安庆府隶江南左布政使司(治江宁)。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俗称安徽省),仍寄治江宁。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安徽省治由江宁移驻安庆,安庆始为省会,自此省、府、县同城而治。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安庆,清廷将省府迁庐州(今合肥),太平军改安庆府为安庆郡,咸丰十一年(1861年),安徽省府迁回安庆。同治四年(1865年),设安庐滁和道,道署驻安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裁撤。
18、民国二年(1913年),废安庆府,各县直属省。民国三年(1914年),设安庆道,领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合肥、庐江、舒城、无为、巢县、和县、含山、滁县、全椒、来安16县(后滁县、全椒、来安3县归属淮泗道,六安、英山、霍山划人入安庆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安庆道,各县直属省。民国十六年(1927年)十一月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二月,析怀宁县城建立安庆市,并成立市政府。
19、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安庆为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区,统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6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增加岳西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太湖,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驻桐城(同时无为、庐江2县划入,第一区统9县)。安庆沦陷时,省会迁往六安。抗日战争胜利后,督察区专员公署移驻安庆,督察区统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东流、至德等县。民国三十七年(1938年)十二月省会迁回安庆,1949年3月迁往屯溪。
20、1949年2月,中共皖西区党委、皖西行署决定,以怀宁县城原有4镇建立安庆市。4月23日安庆解放。安庆专区辖桐城、怀宁、桐庐、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8县和安庆市。9月,专、市合并,保留安庆市的名称。1950年5月,撤销安庆市,改为怀宁县城关区。10月,恢复安庆市,隶安庆专区。1951年2月,桐庐县更名为湖东县。8月,改安庆市为皖北行政区辖市,由安庆专区代管。1952年1月,皖北安庆专区与皖南池州专区合并为安徽省安庆专区,辖桐城、怀宁、湖东、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贵池、东流、至德、青阳、铜陵13县,仍代管安庆市。10月,安庆市由省直辖。1955年7月,湖东县改名为枞阳县。1958年10月,安庆专区与安庆市合并。1959年3月,专、市分开,安庆市由专区代管。1961年4月安庆市改为省直辖市。1965年7月,安庆市改为专区所辖;恢复池州专区,贵池、东至、青阳、铜陵4县划归池州专区。1968年8月,安庆专区改称安庆地区。
21、1979年11月4日,安庆市改为省辖市,并代管国营皖河农场。
22、1988年8月17日,撤销安庆地区和原安庆市,实行地、市合并。新组建的安庆市辖迎江区、大观区、郊区和桐城、怀宁、枞阳、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8县。
23、1996年8月,撤销桐城县,设立桐城市(县级市),安庆市辖3区1市7县。1998年9月,怀宁县在高河镇建设新县城。
24、2005年5月,调整安庆市部分县(市)区行政区划,市辖迎江、大观、宜秀3区和桐城、怀宁、枞阳、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等1市7县。
25、2011年3月,宿松县被列为省直接管理试点县。
26、2018年8月,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潜山县设立县级潜山市的通知》(皖政秘〔2018〕153号)精神,同意撤销潜山县,设立县级潜山市,以原潜山县的行政区域为潜山市行政区域,潜山市人民政府驻梅城镇潜阳路370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8:06
1、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2、安庆振风塔是为振兴安庆文风而建。在明代以前,安庆没有出过状元,文风凋敝。一些星相家端详安庆地形后,煞有其事地认为,安庆一带江水滔滔,文采难以在此扎根,须建塔镇之,才不能让文采东流。
此说虽然荒诞,但安庆自建成振风塔之后,境内文风果然昌盛,才人辈出,明清两代,不仅出了大思想家方以智、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状元赵文楷和书法大家邓石如等。文人、作家更是数不胜数,以桐城籍文人为开创者和主要作家的散文流派——桐城派。
3、据史料记载,历史上迎江寺被赐予的匾额不少,明光宗赐“护国永昌禅寺”匾额,乾隆皇帝赐“善狮子吼”匾额,慈禧太后赐“妙明园”匾额,光绪皇帝赐“迎江寺”匾额。正是在光绪皇帝赐的匾额——“迎江寺”中,“寺”字少了下面那一个点。这自然是逃不过老百姓的眼睛的。
4、据说,莲湖的前身是明朝邑人黄某开辟的花园,名“黄家园”。到清代,“郡人治以为园,种莲蓄鱼,游钓其中。湖水以凿渠出水门入州河(丹江)”
《直隶商州志》载: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秋和*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两次暴雨,丹江溢涨,洪水进水门入城,洼地莲湖屡遭水淹,汪洋一片,水面扩大,鱼雁生栖,荷红鱼跃,为一天然湖泊。
5、关于小南门,历史上有段传奇故事。说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长江大水,“江潮入郭,漂溺民居”,安徽巡抚托庸先以礼相待,百般求祈,但没有效果。
万不得已,便亲自率官兵出康济门,“命隶迎潮头抛铁索,杖之三十”,这江水也属“打”的,居然老老实实向下退了数尺。事闻天子,龙颜大悦,当即赐题“江国风清”为康济门城楼匾额。此事虽为传说,但老《怀宁县志》有载,也不由人不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安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9:24
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薛家岗和张四墩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见证了安庆的祖先自古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
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二十六年(1938),安庆一直是安徽省省会和全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较早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之一。清咸丰十一(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船;清光绪年间陈独秀在安庆举办藏书楼演说、创办《安徽俗话报》,第一次试举起“新文化”的旗帜;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十四年(1908)先后发生在安庆的徐锡麟巡警学堂起义和熊成基炮马营起义,接连打响了辛亥*第一*和新军起义的第一*;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发生地,是统治中国文坛近三百年的“桐城派”的故里,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成长的摇篮,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佛教领袖赵朴初、道教领袖陈撄宁、“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将军外交家”黄镇、“杂技皇后”夏菊花、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等影响中国、闻名世界的杰出人物的故乡。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10:58
太平天国有 保卫安庆的历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12:50
振风塔
安庆振风塔是为振兴安庆文风而建。在明代以前,安庆没有出过状元,文风凋敝。
一些星相家端详安庆地形后,煞有其事地认为,安庆一带江水滔滔,文采难以在次扎根,须建塔镇之,才不能让文采东流。次说虽然荒诞,但有趣的是,安庆自建成振风塔之后,境内文风果然昌盛,才人辈出,明清两代,不仅出了大思想家方以智.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状元赵文楷.书法大家邓石如等。
文人.作家更是数不胜数,以桐城籍文人为开创者和主要作家的散文流派——桐城派,雄踞清代文坛200余年。
每年八月十五中秋之时,冰轮高挂苍穹,江中塔影之旁突然幻出无数塔影,五彩纷呈,煞是神妙奇绝。传说此为万里长江两岸群塔集会安庆,向振风塔作一年一度的“朝觐”盛况,为此,振风塔又有“ 长江塔王”之说。数百年来,风雨苍桑,“长江日浩荡,塔影流不去”。闲来游塔,如登云梯,如入瑶台仙阙。
安庆是王母娘娘游东海的大船,振风塔为桅杆,桅无篷帆,船才不会漂走,如有篷帆,船就可能漂走或沉没。
迎江寺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迎江寺被赐予的匾额不少,明光宗赐“护国永昌禅寺”匾额,乾隆皇帝赐“善狮子吼”匾额,慈禧太后赐“妙明园”匾额,光绪皇帝赐“迎江寺”匾额。正是在光绪皇帝赐的匾额——“迎江寺”中,“寺”字少了下面那一个点。这自然是逃不过老百姓的眼睛的。
于是,民间传言,这个“寺”字其实是光绪皇帝有意写错的。因为当时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虽然身为天子,但是皇权却不掌握在自己手中,难免心中有些不满,似是缺少了一点东西。但是在慈禧太后的强压下,他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于是在别的“大事”上不敢发泄,便在诸如此类“小事”上作文章,故意把“寺”字下面少写一个点,然后把底下的那一勾直接勾上来。当地老百姓纷纷传说,估计光绪皇帝这是想有朝一日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皇权,再重回迎江寺,将那一点补上,以示达成心愿。
迎江寺门前放置一对铁锚,传说是因为安庆地形如船,迎江寺中高耸的振风塔恰似桅杆,若不以铁锚固定,安庆城将随江东去,故设之。不仅可保佑往来船只平安,也可为进寺烧香拜佛的信徒们提供拴挂缆绳之处。
莲湖
据说,莲湖的前身是明朝邑人黄某开辟的花园,名“黄家园”。到清代,“郡人治以为园,种莲蓄鱼,游钓其中。湖水以凿渠出水门入州河(丹江)”《直隶商州志》载: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秋和*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两次暴雨,丹江溢涨,洪水进水门入城,洼地莲湖屡遭水淹,汪洋一片,水面扩大,鱼雁生栖,荷红鱼跃,为一天然湖泊。
小南门
关于小南门,历史上有段传奇故事。说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长江大水,“江潮入郭,漂溺民居”,安徽巡抚托庸先以礼相待,百般求祈,但没有效果。万不得已,便亲自率官兵出康济门,“命隶迎潮头抛铁索,杖之三十”,这江水也属“打”的,居然老老实实向下退了数尺。事闻天子,龙颜大悦,当即赐题“江国风清”为康济门城楼匾额。此事虽为传说,但老《怀宁县志》有载,也不由人不信。
天后宫
天后,是传说中的海神。天后宫即妈祖庙。传说福建有个商贾在安庆远粮出海,突遇狂风恶浪,险遭灭顶,濒于绝望时,富商大呼天后保佑。天后居然显灵,顿时风平浪静,富商暗中默愿,二次来安庆,一定要捐建“天后宫殿”以示报恩。
安庆天后宫的建造年代,《怀宁县志》载:“福建会馆,即天后宫福建人立”,又载,天后宫清建,在三牌楼之东,闽人请于巡抚陈用敷以祭天后者。按陈用敷在乾隆五十三年初任安徽巡抚,到五十九年再任安徽巡抚,安庆天后宫在公元1788或1794年建成。
安庆有什么历史故事?
1、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2、安庆振风塔是为振兴安庆文风而建。在明代以前,安庆没有出...
孝子坊安徽省安庆市孝子坊
在安徽省安庆市,有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故事的名胜古迹——孝子坊。坊的设立源于一位名叫濮闳中的孝子,他九岁时以无比的孝心治愈了母亲的眼疾和腹胀。寒冬腊月,他寻得新鲜丝瓜救治母亲,又跋山涉水两百里为父亲求药,尽显孝心。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后,他守墓多年,种下的小树最终成长为一片被称为“...
安庆市情简述
在人文景观上,安庆有众多的文化名胜,如薛家岗、张四墩遗址,以及与《孔雀东南飞》等历史故事相关的景点,生态方面,安庆被誉为国家园林城市,拥有丰富的绿化覆盖率和众多公园。东部新城作为安庆未来发展的重要区域,规划包括绿地·迎江世纪城等地产项目,以及地标建筑绿地紫峰大厦、七匹狼商业步行街等,将为...
安庆地名故事写作文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今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今安庆又别名“宜城”。2. 地名故事作文300字 今年夏天放暑假的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坐火车呼和浩特到内蒙古旅游。我们先来到美丽的大草原,...
关于安庆的历史文化
安庆是中华禅宗圣地。东汉初年,佛教传入中国。至唐宋年间,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中华禅宗开山鼻祖二祖慧可受达摩心法只身南下司空山,开宗立派,三祖僧璨完成了禅宗的理论体系。至今安庆境内仍留有二祖禅堂、三祖寺和迎江寺等诸多的佛教活动场所。安庆是中国较早接受现代文明的城市之一。1861年,曾国藩在...
安庆长江大桥以前曾发生过的故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和长江上许多城市一样,安庆也有过百年建桥梦。孙中山早于1912年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出在安庆建设长江大桥的设想;1958年,在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国家有关部门也曾有在安庆建桥的想法;1984年,安庆市建桥的计划再次被提起,并首次编制了《项目建议书》。1992年,原国家...
安庆有什么历史?
[4]北宋设德庆军,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置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安庆城始建于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东晋诗人郭璞曾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别名“宜城”。庆元元年(1195年)升安庆府,元改安庆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宁移治安庆。民国初,安庆为省、道、县...
安庆的历史遗迹的资料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安庆代管县市级)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
安庆市岳西县有什么神话故事
陈友谅皇坟的传说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天宫的马厩里有一匹天马,在夜间饥饿了,它偷跃栅栏私自下凡,来到头陀的万山顶上,它沿着万山山脉向东溜达着,一边吃着草一边欣赏着人 间的美景。那香甜可口的青草,那绮丽无限的风光,让它流连忘返。天马来到现在的马家山时,东方已经泛白,天就要亮了,它吃惊...
安庆因为什么被评为了历史文化名城
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安庆地区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是《孔雀东南飞》、“大乔小乔”、“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的发生地。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