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居士的别号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3:5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32
苏东坡都使用过那些名字?作者:王伟
古代中国文人的“号”是随便自起的,只要自己喜欢,尽管自称就是了,多起几个也不妨,因而大多古时文人都有诸多个“号”,大凡大家都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名号。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光耀史册的苏轼苏东坡也不列外,也曾使用了不少名字。
东坡的第一个字叫“和仲”
古人兄弟排行时以伯、仲、叔、季为序来表示。苏轼出生时有个哥哥景先,但早亡。苏轼的别字叫“和仲”,胞弟苏辙别字“同叔”。“仲”列第二表示是老二,“叔”是老三。“和仲”应该是他的第一个名字。
苏轼这个名字的含义
东坡的老爹苏洵在《名二子说》一文里解释了给两个儿子取名的缘由。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也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车轮、车辐、车盖、车轸,在一辆车上各有用途,缺一不可。轼是车上用作扶手的横木,是露在外面的,好像是可有可无。但一辆车如果缺了‘轼’,也就不是一辆完整的车了。也就是说,轼的职责是内在的、隐含的。他嘱咐儿子说:轼啊!我担心的是你过分显露而不会掩饰自己。
辙是车子碾过的印迹,它既无车之功,也无翻车之祸,所以说,辙是善于在祸福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的。他又嘱咐小儿子说:我知道你虽然没有福分却可以免除灾祸的,也就放心了。”
看来真是冥冥之中各有天命,苏轼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不知掩饰自己的观点,“一肚皮不合时宜”,因而落得一生坎坷,乌台诗案中几乎丢了“老头皮”。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所以身处在激烈的党争中,虽然也屡遭贬斥,但终能免祸,悠闲地度过了晚年。苏轼苏辙一生的遭遇都暗合了他们老爹一丝担忧。真是“知子莫若父母也”。
“子瞻”是苏轼自己起的
苏轼又字“子瞻”、“子平”。苏辙另字“子由”。是这两兄弟对老爸给包办的字“和仲”、“同叔”,名字不甚满意,感觉“太土”。所以自行另起的。
曾取了一个和陶渊明有关的名字
苏轼在被贬谪到湖州时,曾给自己取了一个与陶渊明有关系的号“鏖糟陂里陶靖节”,“陶靖节”就是陶渊明。他在《与王定国书》里说了这件事,“近于侧左得荒地数十亩,买牛一具,躬耕其中。今岁旱,米贵甚。近日方得雨,日夜垦辟,欲种麦,虽劳苦却亦有味。邻曲相逢欣欣,欲自号鏖糟陂里陶靖节,如何?”
“鏖糟”是湖州人的方言,意思是日子过的糟透了、窝心;“陂里”则是乡巴老的意思。苏轼给自己取“鏖糟陂里陶靖节”这个长名号时,主要是充满了自嘲之意。由于“鏖糟陂里陶靖节”不符合湖州语言环境,加之这个名号生僻拗口又太长所以没有叫起来。
光耀千秋的苏东坡
苏东坡这个字号是后来他被贬黄州时自取的。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四十四岁苏轼任祠部员外郎,因作诗以讥讽王安石的新法,被以“谤讪朝廷”的罪名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没有居所也没了收入来源,好友马正卿为他申请到黄州城东门外荒废的营房废地,“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苏轼带领家人开垦这数十亩荒地来解决生计问题。苏轼给这这块地取名“东坡”,并自称“东坡居士”。
苏轼之所以起了“东坡居士”这个名字,是他回望自己的宦海生涯,认为自己的一生与白居易有着许多相似的经历,尤其认为自己谪居黄州的这一段经历缘由“与乐天大略相似”,对苏轼来说正是“于我心有戚戚焉”。因此,出于自己对白居易的敬仰爱戴,爱屋及乌,将白居易享“闲适之乐”之处的“东坡”,取“东坡居士”这个名字作为自己的号,这是他效仿白居易的直接表露。
笔者的这种说法,多种典籍中都有佐证。《宋史·苏轼传》云:“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这里说苏轼在东坡盖房子,因此取了这个名字。宋人洪迈《容斋随笔》里说:“苏轼号东坡,详考其意,盖专慕白乐天而然。”这里说,苏东坡是因为仰慕他的偶像白居易而取了这个名字。
其他的名号
宋朝皇帝赐予他的名字。高宗赵构追复东坡为“端明殿学士”,又特赠“资政殿学士”、“朝奉大夫”。孝宗皇帝追谥苏东坡为“文忠公”,乾道九年,又赐太师官阶。
苏轼的雅号还有许多,据有关资料查证,他自称的雅号有雪浪翁、东坡居士、老农夫、狂副史、苏子、秃鬓翁,晚年号老泉山人等等。别人给他取的雅号如峨眉先生、苏长公、苏公、坡仙、苏眉州、大苏、鬓苏等等。他自己使用加上别人尊称的雅号达三十多个。
尽管东坡有过诸多名号,但大多名号都只算他的“散号”,用一次或几次就抛弃了。他的“正号”只有一个,即为他在黄州自号的“东坡居士”,后人也因此多简称他“苏东坡”,这也是苏轼流传最广的一个雅号。其实,对任何人来说,光耀史册有一个名字就已经足够了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3d09a60100lc1j.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32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追谥文忠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33
苏长公、眉山公、苏眉州、峨眉先生、苏贤良、苏太史、苏使君、雪堂、狂副使、老农夫、雪浪翁、长帽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33
苏东坡哦,苏洵不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9:34
东坡居士的由来:
元丰三年,苏轼谪居黄州。这时,他的俸禄减了一半,而家里供养的人口又多。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把每月的四千五百钱,分为三十份,每份用麻绳穿起来挂在梁上,每天早上用画叉取一串钱下来,交给妻子王闰之安排一日三餐。如果当天有些节余,苏轼就非常高兴地把这些小钱装在一只罐子里,以备有客人来访时买酒喝。
这时,苏轼的老朋友马正卿专程从扬州来看望苏轼,目睹“先生穷到骨”的生活,不禁心酸难过,便找到昔日的同窗,黄州太守徐君猷求他将临臬亭下过去驻兵的数十亩荒地拨给苏轼开垦耕种,以解决吃饭问题。徐太守欣然应允,苏轼十分感激,给马正卿写了一首诗,以示谢意:
马生本穷士,从我二十年。
日夜望我贵,求分买山钱。
我今反累生,借耕辍兹田。
刮毛龟背上,何时得成毡。
可怜马生痴,至今夸我贤。
众笑终不悔,施一当获千。
苏轼对于垦植这片土地很高兴,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更因其在黄州城东,是一块坡地,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年植树种花的忠州“东坡”相似。白居易是苏轼敬慕的人,于是他效法白居易,将其地称为“东坡”,自号“东坡居士”。他还在东坡上筑室,取名为“雪堂”,并亲自写了“东坡雪堂”的匾额。宋人洪迈在《容斋三笔,东坡慕乐天》中说:“详考其意,盖专慕白乐天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