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3:4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4:37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
因父母年迈,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直到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今属安徽)知县。
扩展资料:
包拯以廉洁著称,他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任监察御史及知谏院时,为肃正纲纪,惩处贪官赃吏,他*贩卖私盐以牟取暴利的淮南转运按察使张可久、役使兵士为自己织造一千六百余匹驼毛缎子的汾州(今山西汾阳)知州任弁及监守自盗的仁宗亲信太监阎士良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王逵。王逵曾数任转运使,巧立名目盘剥百姓钱物。
激起民变后,又派兵捕捉,滥用酷刑,惨遭其杀害者不计其数,因而*极大。但王逵与宰相陈执中、贾昌朝关系密切,又得宋仁宗青睐,故有恃无恐。为此,包拯连续七次上章*,最后一次更直接指责仁宗说:“今乃不恤人言,固用酷吏,于一王逵则幸矣,如一路不幸何!”其言激切刚直,朝野震动,*汹汹,朝廷终于罢免了王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4:38
包拯在任内清正廉洁,不畏权贵,执法严格,扬善惩恶,任职开封府尹期间,京师奸佞大为收敛,时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二十八岁考中进士,三十六岁那年出任天长县知县。因断案出名,庆历元年(1040年),四十岁的包拯调任端州(今属广东肇庆)知府,后屡次升迁,先后任职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开封府尹、枢密副使等官职。
扩展资料:
包拯是春秋时代楚国忠臣申包胥的三十五世孙,祖父包士通是耕读为家的平民百姓,父亲包令仪在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中进士,任职刑部侍郎。包拯有两个哥哥,大哥包莹、二哥包颖均过早去世,他自然成了包家传宗接代的独苗。
为了陪伴父母,包拯十余年不离开家乡,父母去世后,又守孝三年,直到三十多岁才离开家乡踏上仕途。包拯有一妻一妾,妻子董氏生长子包繶,先于父亲去世,包繶妻子崔氏生子包文辅,不幸夭折。
包拯不忍心看着儿媳崔氏孤苦伶仃过一辈子,就劝她改嫁,但崔氏却发誓不离开包家:“生为包妇,死为包鬼,誓无它也!” 包拯五十九岁再得一子,即次子包绶,是他的小妾孙氏所生。 可惜这个孩子五岁的时候,六十四岁的老爹就去世了。
包拯临死前,将小妾孙氏遣回娘家,嘱托儿媳崔氏抚养包绶,崔氏对小叔子视若己出,抚养他长大*,包绶对嫂子“以母礼侍之”,称呼嫂子为“嫂娘”。 后人把这段历史移花接木到了包拯身上,以讹传讹,包拯就被传言说成是个没娘的孩子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4:38
包拯在任内清正廉洁,不畏权贵,执法严格,扬善惩恶,任职开封府尹期间,京师奸佞大为收敛,时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二十八岁考中进士,三十六岁那年出任天长县知县。因断案出名,庆历元年(1040年),四十岁的包拯调任端州(今属广东肇庆)知府,后屡次升迁,先后任职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开封府尹、枢密副使等官职。
扩展资料:
包拯是春秋时代楚国忠臣申包胥的三十五世孙,祖父包士通是耕读为家的平民百姓,父亲包令仪在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中进士,任职刑部侍郎。包拯有两个哥哥,大哥包莹、二哥包颖均过早去世,他自然成了包家传宗接代的独苗。
为了陪伴父母,包拯十余年不离开家乡,父母去世后,又守孝三年,直到三十多岁才离开家乡踏上仕途。包拯有一妻一妾,妻子董氏生长子包繶,先于父亲去世,包繶妻子崔氏生子包文辅,不幸夭折。
包拯不忍心看着儿媳崔氏孤苦伶仃过一辈子,就劝她改嫁,但崔氏却发誓不离开包家:“生为包妇,死为包鬼,誓无它也!” 包拯五十九岁再得一子,即次子包绶,是他的小妾孙氏所生。 可惜这个孩子五岁的时候,六十四岁的老爹就去世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4:39
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家。关于包拯,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如《少年包青天》、《七侠五义》、《包青天》等,在戏剧之中,包青天也是众所周知的形象之一,铡美案、狸猫换太子等离奇曲折的故事也与包拯密切相关。抛开这些民间传说与文学作品,真正的包拯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们从正史之中去寻找答案。
包拯的事迹见于元代脱脱等人编撰的《宋史》列传第七十五之中,里面对包拯的生平和履历做了详细的介绍,关于包拯其人,有这样几件事情值得我们关注:1. 孝顺双亲。包拯中进士之后,先是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知县,但由于父母年迈,包拯为了能就近照顾双亲,恳求在家乡附近任职,故改去监和州税,可是父母仍不愿让包拯离开,包拯于是辞官归家,侍奉双亲,父母去世后,又在父母的墓室旁筑庐居住,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
2. 吏治清明。包拯历任天长知县、端州知府、殿中丞、监察御史、开封知府等职,在任期间,无不勤勤恳恳,清正廉洁,敢于向朝廷提出自己施政的建议并付诸实施,是一个理政有方、清正廉洁之人,是北宋知名的能臣。除了这些事迹之外,《宋史》之中还对包拯做出了很高的评价,里面称“(包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可见,虽然在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对包拯的事迹有所夸张和放大,但包拯本人的形象确如那些作品中描写的那样,是一个清正廉洁、嫉恶如仇、不假辞色,不结党、不营私,一心为国为民的忠臣。
个人认为包拯是一个被神化的人,与其说他是一个铁面无私的人,不如说他是一个律法的强力支持者。但是他支持的律法是一个封建社会的法律,一个维护统治阶级的法律,自然而然他所维护的也是上层统治者的利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4:39
包公以清名著称,他耿直,不畏强势,忠恕,清廉不徇私。是古代的一位杰出司法者,也是千百年来百姓心目中一直是为官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