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0:0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6 05:22
一审程序:原告起诉;*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判决宣告二审程序: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上诉的,第二审人民*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受理审理程序大体与一审一样,不同处主要在审查范围和内容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6 05:22
一审程序:
1、*经审查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2、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3、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4、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5、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6、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7、判决宣告。
二审程序:
1、当事人不服基层人民*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上诉的,第二审人民*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
2、*受理;
3、审理程序大体与一审一样,不同处主要在审查范围和内容方面。
扩展资料:
民事诉讼是诉讼的基本类型之一。*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理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诉讼关系的总和,特点:
(1)民事诉讼既包括*依法进行的审判活动,也包括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进行的诉讼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和各诉讼参与人之间发生诉讼法律关系;
(2)*的审判活动对民事诉讼的开始、发展和终结具有决定性作用,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则对民事诉讼的开始、发展和终结具有很大影响;
(3)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围绕解决民事纠纷这一基本任务,由若干各有其中心任务的阶段组成,同时各个阶段相互衔接,依次连续进行。对民事诉讼的涵义,国外诉讼理论有不同学说。
*法系国家一般认为,民事诉讼是*根据当事人请求保护其司法上的权益的程序。英美法系国家对该问题不甚重视,较少明确解释。
一、程序参与原则
程序参与原则有两项基本要求:
1、当事人对程序的参与必须是自主自愿的,而非受强制*的行为。当事人是民事程序的诉讼主体,有权决定是否发动和参与诉讼程序,“不告不理”的规则就是体现了当事人参与诉讼的自愿性。程序参与原则要求立法者和法官尊重当事人的意志和人格,对其参诉意愿不得强迫或*。
2、当事人必须拥有影响诉讼过程和裁判结果的充分的参与机会,这是程序参与原则的核心内容。一方面,当事人必须拥有影响诉讼过程的参与机会和权利,享受“最低限度的程序保障”。另一方面,当事人必须拥有影响裁判结果的参与机会和权利,不该受到突袭裁判。
程序参与原则在*上的依据是公民的*参与权。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所有公民都有平等的权利参与立宪过程和决定其结果,“*必须确保一种参与、影响*过程的公平机会。”[8]程序参与原则就是公民的*参与权在诉讼中的具体体现。
它的意义在于:保障当事人有充分的机会参与诉讼程序,至少享受“最低限度的程序保障”,为裁判的结果带来正当性;同时还有利于促使当事人接受审判结果。因为各方一旦参与到程序中来,满足其程序利益和程序要求,尽管他们可能不赞成判决的内容,但他们却更有可能服从它们。
二、辩论原则
辩论原则包括两层基本涵义:
1、辩论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在诉讼中,原告有权提出诉讼请求、陈述事实和理由,并提出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被告有权承认或否认原告的诉讼请求,或提出反证进行反驳和答辩,甚至提出反诉。第三人也可以就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及事实理由。
双方既可以就案件的实体问题,也可以就程序问题进行辩论;既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辩论;既可以在法庭辩论阶段,也可以在诉讼全过程辩论。*应当保证当事人充分和平等地行使辩论权,依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2、辩论权对审判权的制约。这是该原则的重要内涵,也是现代法治国家民事诉讼普遍遵循的原则。在*法系民事诉讼理论中被称为“辩论主义”,它构成了*法系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核心内容。
这种制约主要体现在:一是*对证据的质证、认证和调查应当受当事人主张和举证的约束。二是当事人辩论的结果形成对*裁判的制约。
即*的裁判只能以经当事人辩论、查证属实或无争议的事实作为依据,当事人未提出的或未经当事人辩论并查证属实的事实,均不能作为裁判的基础。这样才能做到辩论结果与裁判内容的一致性。
如果辩论结果明显有利于一方当事人或该当事人根本就没有参与辩论,而*却作出不利于该当事人的裁判,这就叫“突袭裁判”。可见,辩论原则关涉到民事诉讼的结构,关涉到*和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承载着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目标,是民事诉讼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事诉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6 05:23
一审程序:
1、*经审查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2、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3、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4、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5、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6、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7、判决宣告。
二审程序:
1、当事人不服基层人民*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提起上诉。
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上诉的,第二审人民*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
2、*受理;
3、审理程序大体与一审一样,不同处主要在审查范围和内容方面。
扩展资料:
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1、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2、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3、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4、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5、第一百二十二条当事人起诉到人民*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
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6 05:23
起诉、立案、审理、一审判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