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30位历史名人,30个成语典故,你知道多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0:2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5:15

1、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典故: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后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2、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两人结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典故:战国时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鲁班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鲁班败北。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后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4、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典故: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后指能够给别人纠正一个错别字或者指出哪一个字在文章语句中欠佳的老师。比喻从别人那学到一点东西也是自己的老师。
5、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典故: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虽做官却不正正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指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6、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典故: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不惜散尽千金扶持秦国王子异人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封吕不韦为丞相。为了提升名望让众人服气,吕不韦命三千门客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7、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典故:韩信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韩信被封为楚王后特意回故乡见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谢,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
后指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8、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典故: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后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9、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典故:战国末年,燕国太子丹物色荆轲与秦舞阳去行刺秦王嬴政,他把樊于期的人头及燕国的地图让荆轲他们进献给秦王,秦王十分高兴。荆轲展开燕国地图,露出锋利的匕首,立即抓住匕首行刺秦王,秦王拔剑抵抗,卫兵乘机上前杀了荆轲。
后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10、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典故: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后来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
后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1、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典故: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派官差押送900多名壮丁去渔阳守边,官差选陈胜、吴广管理壮丁,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规定这些人得全部处死,陈胜、吴广迫不得已,只好举起竹杆当义旗,进行起义。
后指人民起义。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典故:战国时期,韩国姬公子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改名张良。有一天他在圯水桥上散步,遇到一个老人的鞋掉到桥下,他主动拾起并替他穿上。老人家认为他是孺子可教,就送他《太公兵法》,他仔细钻研后成为刘邦的谋士。
后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典故: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声载道。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想衣锦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以为天要灭他,只好边饮酒边唱歌,悲壮自刎身亡。
14、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典故:东汉初期,班超因为家贫靠帮官府抄写文件为生,供养老母。但是他觉得这样抄抄写写没什么出息。刚好北方匈奴侵汉,他把笔一扔,毅然报名参军,当了一名军官,在战斗中立了大功。他向朝廷建议与西域各国建交,朝廷派他出使西域。
后指文人从军。
15、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典故:商朝末年,纣王帝辛对内统治手段残暴,对外连年征战用兵,导致商朝**、社会动荡。武王姬发在征讨商纣前说:“我周王姬发将征伐商,因为今日的商君纣暴虐无道,任意糟蹋鸟兽草木等自然界生物,又残害苛虐百姓。不但使自己成为逃亡罪犯的头领,更使商朝城邑成了罪犯集中躲藏的巢窟。我获得了志士仁人的协助,所以敢敬奉天意,前去遏制祸乱。”最后商周决战于牧野,纣王惨败,*而死,商朝灭亡。
《书经》原文中的“暴殄天物”,原指纣王任意糟蹋自然界的生物,后来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糟蹋物力,不知珍惜。
16、暗渡陈仓(韩信)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典故: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谁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刘邦极为不满,领兵进入四川,沿途烧了巴蜀的栈道,封为汉王,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
后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7、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典故: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为得到赵国的和氏璧,便允诺赵惠王以15座城池交换。迫于秦国势力,赵王派蔺相如带和氏璧去交换,秦王闭口不谈城池的事,蔺相如用计夺回和氏璧,并怒发冲冠地说:“如果不以城池交换,我就与和氏璧同归于尽。”
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18、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典故: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后指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9、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典故:春秋时期齐国恃强凌弱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军迎敌,两军相遇,齐军擂起战鼓,而鲁军在曹刿的带领下没有擂鼓。齐军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经低落,鲁军才第一次擂鼓。鲁军靠的就是一鼓作气的士气以少胜多,打败了齐军。
后多喻趁锐气旺盛之时一举成事或鼓足干劲,一往直前。
20、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得了重病,秦国国王秦桓公派名医缓前去为其治病。缓来到晋国,见到晋景公,把好脉后摇头叹息说:“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药力是无法到达的。”果然,没过多久,晋景公就病死了。
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21、破釜沉舟(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典故: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后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22、东窗事发(秦桧)
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典故: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岳飞、李纲等坚持抗金,奸臣秦桧主张投降,就与夫人在东窗下密谋除掉岳飞。后来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不久秦桧与儿子病死,妻王氏请僧人做法事超度他们,法师说:“太师叫我转告,东窗事发了。”
后比喻阴谋已败露。
23、程门立雪(程颐、杨时)
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典故: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后被推荐程颐门下。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后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24、司空见惯(刘禹锡)
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典故: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因为*革新被贬职回京,司空李绅设宴款待他,席间命歌妓以歌舞劝酒。刘禹锡感慨万分,当场写诗一首:“高髻云鬟宫样装,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后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25、梦笔生花(李白)
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典故:唐代大诗人李白少年时曾经做过一个奇特的梦,他梦见自己使用的笔尖头开出了鲜艳的花朵,一张张白纸自动飞到他眼前,他高兴极了,就抓起妙笔飞快地写了起来,落在纸上的却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他的许多著名的诗篇流传至今。
后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26、力透纸背(颜真卿)
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典故:南宋陆游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留下了9000多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抱负,代表作有《关山月》、《农家叹》、《示儿》等。清代诗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论陆游的诗:“陆游的诗才气豪健,意境清新,立意深刻,语句精练,力透纸背。”
后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27、洛阳纸贵(左思)
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典故:西晋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名叫左思。左思出身寒微,不善交游,而且相貌丑陋,说话还有点口吃。他的父亲左雍对此十分失望,有一次,竟当着他的面,对自己的朋友说:“左思这孩子的学习,还赶不上我小的时候呢!” 这事对左思的刺激很大,从此他便潜下心来,发愤读书,终于写的一手好文章。后整整用了十年写出《三都赋》这一文学巨著。起初,不为时人所重,后经黄埔谧、张华等名流推荐,于是富豪之家争相传写,以至洛阳纸价也昂贵起来。 后来,人们便用“洛阳纸贵”来形容文章作品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后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28、背水一战(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典故: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在通过韩信的一番排兵布阵后,汉军取得了胜利,战后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后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29、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后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30、乐不思蜀(刘禅)
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典故:三国时,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马上派兵来攻打蜀国,蜀国不但打不过魏国,刘禅还自愿投降,带着一些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过着吃喝玩乐的日子。有一天,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阿斗吃饭,故意叫人来表演蜀国的杂耍,想羞辱这些蜀国来的人。旧大臣们看到这些蜀国的杂耍,都非常的难过,可是,阿斗却高兴地拍着手说:“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点也没有伤心的样子。后来,司马昭故意讽刺阿斗说:“怎么样!在这里过的开心吗?想不想蜀国呀?”没想到,阿斗居然开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
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5:15

1、入木三分(王羲之)
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典故: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后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2、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两人结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典故:战国时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墨子急忙去劝阻这场战争,楚王让墨子与鲁班比试比试攻防演习,墨子善于防守,鲁班败北。楚王只好放弃攻打宋国。
后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4、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典故: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后指能够给别人纠正一个错别字或者指出哪一个字在文章语句中欠佳的老师。比喻从别人那学到一点东西也是自己的老师。
5、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典故: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虽做官却不正正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指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6、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典故: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不惜散尽千金扶持秦国王子异人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封吕不韦为丞相。为了提升名望让众人服气,吕不韦命三千门客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也指书法作品的珍贵。
7、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典故:韩信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韩信被封为楚王后特意回故乡见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谢,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
后指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8、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典故: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后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9、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典故:战国末年,燕国太子丹物色荆轲与秦舞阳去行刺秦王嬴政,他把樊于期的人头及燕国的地图让荆轲他们进献给秦王,秦王十分高兴。荆轲展开燕国地图,露出锋利的匕首,立即抓住匕首行刺秦王,秦王拔剑抵抗,卫兵乘机上前杀了荆轲。
后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10、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典故: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后来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
后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1、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典故:公元前209年,阳城地方官派官差押送900多名壮丁去渔阳守边,官差选陈胜、吴广管理壮丁,走到大泽乡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律规定这些人得全部处死,陈胜、吴广迫不得已,只好举起竹杆当义旗,进行起义。
后指人民起义。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典故:战国时期,韩国姬公子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改名张良。有一天他在圯水桥上散步,遇到一个老人的鞋掉到桥下,他主动拾起并替他穿上。老人家认为他是孺子可教,就送他《太公兵法》,他仔细钻研后成为刘邦的谋士。
后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典故:楚汉相争时期,项羽攻占秦都以后,烧杀掳掠,人民怨声载道。汉王刘邦趁机出击想衣锦还乡的项羽,让大军把项羽围在垓下,并设下“四面楚歌”之计,项羽以为汉军已经攻占楚地,以为天要灭他,只好边饮酒边唱歌,悲壮自刎身亡。
14、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典故:东汉初期,班超因为家贫靠帮官府抄写文件为生,供养老母。但是他觉得这样抄抄写写没什么出息。刚好北方匈奴侵汉,他把笔一扔,毅然报名参军,当了一名军官,在战斗中立了大功。他向朝廷建议与西域各国建交,朝廷派他出使西域。
后指文人从军。
15、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典故:商朝末年,纣王帝辛对内统治手段残暴,对外连年征战用兵,导致商朝**、社会动荡。武王姬发在征讨商纣前说:“我周王姬发将征伐商,因为今日的商君纣暴虐无道,任意糟蹋鸟兽草木等自然界生物,又残害苛虐百姓。不但使自己成为逃亡罪犯的头领,更使商朝城邑成了罪犯集中躲藏的巢窟。我获得了志士仁人的协助,所以敢敬奉天意,前去遏制祸乱。”最后商周决战于牧野,纣王惨败,*而死,商朝灭亡。
《书经》原文中的“暴殄天物”,原指纣王任意糟蹋自然界的生物,后来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糟蹋物力,不知珍惜。
16、暗渡陈仓(韩信)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典故:秦末项羽灭了秦以后,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谁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刘邦极为不满,领兵进入四川,沿途烧了巴蜀的栈道,封为汉王,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
后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7、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典故: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为得到赵国的和氏璧,便允诺赵惠王以15座城池交换。迫于秦国势力,赵王派蔺相如带和氏璧去交换,秦王闭口不谈城池的事,蔺相如用计夺回和氏璧,并怒发冲冠地说:“如果不以城池交换,我就与和氏璧同归于尽。”
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18、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典故: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愤学习,学问提高很快。
后指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9、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典故:春秋时期齐国恃强凌弱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军迎敌,两军相遇,齐军擂起战鼓,而鲁军在曹刿的带领下没有擂鼓。齐军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经低落,鲁军才第一次擂鼓。鲁军靠的就是一鼓作气的士气以少胜多,打败了齐军。
后多喻趁锐气旺盛之时一举成事或鼓足干劲,一往直前。
20、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得了重病,秦国国王秦桓公派名医缓前去为其治病。缓来到晋国,见到晋景公,把好脉后摇头叹息说:“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药力是无法到达的。”果然,没过多久,晋景公就病死了。
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21、破釜沉舟(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典故: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后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22、东窗事发(秦桧)
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典故: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岳飞、李纲等坚持抗金,奸臣秦桧主张投降,就与夫人在东窗下密谋除掉岳飞。后来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不久秦桧与儿子病死,妻王氏请僧人做法事超度他们,法师说:“太师叫我转告,东窗事发了。”
后比喻阴谋已败露。
23、程门立雪(程颐、杨时)
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典故: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后被推荐程颐门下。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后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24、司空见惯(刘禹锡)
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典故: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因为*革新被贬职回京,司空李绅设宴款待他,席间命歌妓以歌舞劝酒。刘禹锡感慨万分,当场写诗一首:“高髻云鬟宫样装,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后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25、梦笔生花(李白)
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典故:唐代大诗人李白少年时曾经做过一个奇特的梦,他梦见自己使用的笔尖头开出了鲜艳的花朵,一张张白纸自动飞到他眼前,他高兴极了,就抓起妙笔飞快地写了起来,落在纸上的却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他的许多著名的诗篇流传至今。
后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26、力透纸背(颜真卿)
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典故:南宋陆游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留下了9000多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抱负,代表作有《关山月》、《农家叹》、《示儿》等。清代诗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评论陆游的诗:“陆游的诗才气豪健,意境清新,立意深刻,语句精练,力透纸背。”
后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27、洛阳纸贵(左思)
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典故:西晋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名叫左思。左思出身寒微,不善交游,而且相貌丑陋,说话还有点口吃。他的父亲左雍对此十分失望,有一次,竟当着他的面,对自己的朋友说:“左思这孩子的学习,还赶不上我小的时候呢!” 这事对左思的刺激很大,从此他便潜下心来,发愤读书,终于写的一手好文章。后整整用了十年写出《三都赋》这一文学巨著。起初,不为时人所重,后经黄埔谧、张华等名流推荐,于是富豪之家争相传写,以至洛阳纸价也昂贵起来。 后来,人们便用“洛阳纸贵”来形容文章作品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后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28、背水一战(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典故: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在通过韩信的一番排兵布阵后,汉军取得了胜利,战后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后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29、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后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30、乐不思蜀(刘禅)
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典故:三国时,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马上派兵来攻打蜀国,蜀国不但打不过魏国,刘禅还自愿投降,带着一些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过着吃喝玩乐的日子。有一天,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阿斗吃饭,故意叫人来表演蜀国的杂耍,想羞辱这些蜀国来的人。旧大臣们看到这些蜀国的杂耍,都非常的难过,可是,阿斗却高兴地拍着手说:“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点也没有伤心的样子。后来,司马昭故意讽刺阿斗说:“怎么样!在这里过的开心吗?想不想蜀国呀?”没想到,阿斗居然开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
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本田思域压缩机保多久 本田思域06款空调压力传感器线颜色 两道关于导数的题。(要详细过程、谢谢) 2011廊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座位号是双号可是老师给发的是A卷怎么办 听说今年廊坊会计从业资格证卡单不卡双,是真的吗? 廊坊考出纳证怎么找? ...专业的,未接触过会计相关科目,我想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 请问我自... 身上很痒,手上痒的地方都是有一个小水泡,挠穿了又痛又痒,天气热的时候... 洲星马蹄粉做的糕点口感如何? 洲星马蹄粉做出的糕点如何? 100个成语典故 20条成语典故,文言文的。急啊!!! 成语典故40个50到100字 10个著名的经典成语故事 给我20个成语典故大全故事,每个典故大约100字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比较有名的成语典故呢? 手机不插卡能用wifi吗 智能手机不插卡可以听音乐,看图片,读电子书吗? 智能手机不插卡可以连接无线网吗? ps中如何将我抠出的图片在新背景下变大,因为其大小不够 买了智能手机不买卡号可以看视频吗? 怎样用PS把背景图变大! 智能手机在不插SIM卡的状况下能当平板电脑用吗 PS如何将一张图不改人物比例,增加宽度背景? 智能手机不插卡能传送视频歌曲吗? 用PS怎么把照片的背景拉伸出去,不变形 智能手机不插入手机卡能看视频吗 智能手机怎么不插手机卡也能上网 ?? PS里怎么把背景大小弄成与图片一样的大小,图片不能变? 手机不安装SIM卡可以正常使用吗 我要成语,和它的典故有的+100。长一点 求100个有典故的成语,急啊!!! 成语典故,越多越好 常用的20个成语典故 摘抄积累15个成语典故 有没有著名的成语或典故 患难是恩典苦难是祝福是哪首诗歌 急用<信实的上帝> 请问这首歌的歌词是什么? 如何理解“苦难是恩典,患难是祝福”这句话? 我现在没有人可以倾诉,也没有人能完全信任,因为某些原因只能假装开心,可是我没人倾诉真的好痛苦? 歌词:躲过黑暗,躲过苦难,有谁陪在我心中……是什么歌? 找一首主内的歌,其中一句是,,主你的恩典每天够我用 化作故乡的彩虹是那一首歌里的歌词 恩典拨动了我的心弦,找这首歌 一首赞美诗歌 ,中间有一句是当我遇苦难,他。。。求歌名 苦难的日子何日才可终结? 可能上帝要给你的 并不是你想的 因为他的智慧高过我们 我们所需要的 他都知道 他们是一粒麦子祝福了苦难的中国的诗歌名 患难中怎么有颗喜乐的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