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用民风民俗写的作文(不要插如自己的经历!!要求400字左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0:19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4:30
傣族服饰,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黑色或白色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上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妇女的服饰以美观大方著称,民族特点浓郁,而且各地不同。但束发、筒裙和短衫这三样则是相同的。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羊对襟短衫,黑色筒裙。傣族妇女的束发不同于苗、瑶等族的束发,她们是将头发打成发髻顶于脑后,或稍偏于脑的一侧,这种发髻一般不束带,有的仅鹎 梳子或顶块花头巾。傣族妇女的筒裙,式样象水桶一样,与景颇族、佤族、布朗族等族不同的是,以长到脚背为特点。傣族妇女的短衫,尤其是西双版的窄袖短衫,更独具民族风格,袖管又长又细,仅够穿进一只胳膊;衫身,除紧身外,长仅及腰部,后摆还不及腰部,少许脊背外露,时隐时现,为整个服装增色不少。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被其他民族呼为“花腰傣”、“大袖傣”等。
染齿,将牙齿用黑烟染成黑色,被傣族妇女认为是一种美,如同男女纹身一样。在西双版纳外,随处可见黑齿的老年妇女,但在青年人中已不见了。
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只要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这话一点也不算夸张。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4:30
欢度春节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临近年末了,春节也即将来临。
日子一天天过去,春节的气息也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喜庆的“福”大街上人们都忙着买年货,家长领着孩子在服装店里买新衣服。许多大人们忙着清洗着自己的房屋。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春节即将来临,好一副生机勃勃的样子。
春节终于到了,当钟声响起时,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遍每个角落,窗外的草地上已经有许多穿着新衣服的孩子在游戏。我重睡梦中醒来,第一反应是我又长了一岁,穿上新买的衣服,和屋外的伙伴们一起玩耍。
大人们在自家的院子里放鞭炮,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许多孩子都在旁边捂着耳朵驻足观看,鞭炮响完后,就是孩子的乐园。孩子冲到鞭炮堆里去寻找未燃的鞭炮,比一比谁找的数量多。看着伙伴们都认真的在寻找,我也拿着一根小木棍努力的找着。
家家户户都换上了新的对联,看着一副副春联,我不禁想到了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春节号长春”。家家的门前都被装扮成了红色,我不*到了节日的气息。还看到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希望与祝福。
拜年是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每当到外婆家拜年时,外婆总会端来一杯用冰糖泡的冰糖茶,让我喝,接过茶一口下肚,那个甜味一下甜到心底,真想再喝一杯,接着就向外婆说着吉祥的话,拜完年后外婆就会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红包塞进我的手里,此时我不必像平时那样看父母的脸色,而是大大方方的把红包接过,心里美滋滋的。
夜幕降临后,人们都在屋外放烟花,,这激动人心的时刻,“3——2——1”瞬时,烟花四射,仿佛如惊雷般的响声出现,我忙出来观看,这一看可了不得,天空呈现迷人的黑色,再加上灿烂的烟花,让人目不暇接,红的,紫的,蓝的,绿的,金的……五彩缤纷,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高,就象在比美似的,只见一个金色的点,高高的飞起,这五彩的烟花仿佛就是印在天上。地上传出人们的欢声笑语,欢呼声随着烟花飘荡在节日的夜空中!
春节预示着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这你年一定充满朝气,一定充满着希望。
春节放鞭炮
过年的晚上,我趴在窗台上向外望去。
外面灯火明亮,大街上很少能看见人影,就是有人影,也是在放鞭炮。只见公路上只有公交车和出租车还在为人民服务。
突然,噼噼啪啪的响声出现了,正在沉思的我吓坏了。一大群鞭炮一起发出响声,大型的单个爆竹一下就爆了,声音震耳欲聋,烟花也飞上了天空,发出了彩色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天空。小朋友也放了一些电光棒和小爆竹,好像在庆祝春节的到来。我在上面越看越高兴,但是许多人因为放爆竹而炸伤了手。渐渐地只有礼花在天空中闪耀,看看这礼花使人们变的多姿多彩。
不一会儿的时间,人们为庆祝过年的爆竹放完了,只留下一些残壳,但在我的心里,春节一直没有消失。
很快春节中放鞭炮的时间就过去了,开始了新的节目—看电视。
我和新年
伴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度过了一个极富情趣的圣诞节。侧耳倾听,新年的脚步声近了。翘首东望,时光隧道中正姗姗走来一个晶亮晶亮的日子,让我们轻轻向他招收:新年,你好!
在逝去的三百六十五个充满风霜雨雪的日子里,我们奋斗过.进取过.成功过.也失败过。我们的欢笑和失落.迷茫和困惑,都成了无比美好的记忆。正如普希金的诗中所说:“而那过去的,都会染上莫名的相思。”不是吗?
新年是时光的起点,元旦是时光的第一个里程碑。这一天,我们更多的是畅想未来,那些就要完成的事业,即将到来的机遇和美好的前景,正在前方隐约向我们招手,以神秘的梦幻和无尽的快乐“*”着我们。于是,我们心里又燃起了信心和希望,顾不得疲惫和伤痛,又要义无反顾地风雨兼程了。新年总是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到来,然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的,那无数的诗情画意等待着我们去感受,去描绘:洒满阳光的湖畔早晨,落满花瓣的小径黄昏,还有江南巷青石小路上的烟雨蒙蒙,北国和熙春风里一碧万顷的麦田……..
是的,尽管前行的道路依然坎坷,凛冽的寒风依然肆虏呼啸,但为了心中那曾经对自己许下的诺言,为了那不灭的希冀和美丽的曈憬,我们还是向前,向前……
站在新年这一雪白的起跑线上,向着明天,向着东方那轮冉冉升起的红日,让我们放飞心中的白鸽,以怒放的百合花般的心情,真诚地道一声:新年,你好!
难忘的春节
春节又到了,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在清晨那清脆的爆竹声中,它再一次悄然而至。
对于众多孩子来说,春节的到来是令人高兴的,他们唱歌,他们跳舞,以庆祝他们的喜庆节曰。但对于我来说,春节没有这么好,春节的到来,却不能给我带来喜悦。因为,我是穷人家的孩子。
每当春节早上我一醒来,就在想:“要是我早上能意外得到父母的压岁钱,能有好多的点心吃,那该有多好呀!每当想到这里便情不自禁地跳下床,可是,无情的事实不得不让我熄灭了心中的希望之火。我不得不再一次告诫自己:别再痴心妄想了,你是穷人家的孩子,然后,我只有默默地坐在门口,望着别家孩子们欢乐的笑脸。
又是一阵清脆的爆竹声,把我从往事中拉了回来。是啊,我该起床了,尽管得不到父母的压岁钱,还有那琳琅满目的点心,可床还是得起的。
我以极快的速度梳洗完毕,当我跨出房门时,厅堂里的一幕吸引了我的目光,没错!那是我爸妈摆放出来的点心,没错的!当我想到这时,妈妈走了过来,手里还拿了一张崭新的50元人民币,带着无限关爱说:“丽,新年快乐,这是你今年的压岁钱,拿好,别丢了!”我顿时惊呆了。问道:“妈,我们家庭状况不好,拿压岁钱干啥?”妈笑了笑:“傻孩子,改革开放这么久了,我家状况也好多了,以前是爸妈对不起你,但是以后,不用再受穷了,你就放心拿着好了。”“那边还有点心,多吃点。”我一蹦一跳,跑到点心前,抓了一大把,开心地吃了个痛快。
我靠着门边,一手拿着点心,一手捏着妈妈给我的压岁钱,再望着不远处那群孩子打闹的情景,听着大人们说着“新年发财”的祝语,耳畔是那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心中不觉畅快无比!
快乐春节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品味春节
大概每个人对过春节的态度都有这样一个轮回式的转变,小时候喜欢过节,青年时淡漠,到了中老年,又像孩子似的,对春节充满了感情、渴望、欢欣。
如今,我对春节就进入了第二次热恋。
这些天,每天清晨一起床,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音响,让李焕之先生的《春节序曲》充斥整个房间,欢快的曲调能带给我一天的好心情。
经历了青年时期的浮躁,我终于能静下心来品味春节,品味生活。
老祖宗是多么地热爱生活呀!我们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西方国家有圣诞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我们有星期天,老外有礼拜天。这些节日都很好,都是人这种高级动物特有的发明创造。套用一位伟人的话,用这样的方法,表达我们的情感,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老祖宗是多么会享受生活呀!忙碌了一年,图个什么,不就图个快乐吗?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快乐、追求幸福;感受快乐、感受幸福。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年是一个很奢侈的东西。可尽管如此,一贫如洗的杨白劳也要买上二斤白面,扯上二尺红头绳,给身体、给情感一点滋润。如今,对很多国人来说,物质上是天天过年了,可是精神上呢?物质意义和精神意义上的双重享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年。
人这一生中,其实只有两头是比较真的。孩童时期,连撒谎都是那么可爱,“我妈妈说她不在家”能超过全世界的幽默小品。到了中老年,家庭稳定,事业稳定,好像没有必要再不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干嘛不在春天即将到来的日子,在春节七天的黄金时段,给自己摆一桌精神的盛宴呢?让心情放个假,让我们真正享受到做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乐趣。
春节是生活之花。一年之计在于春,人生之计在于春节。我们在春节里享受美味,走亲访友,养足精神,打点行装,然后出发,整整一年都会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一年的人生必然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春节是人生的节点,人生的加油站。人的一生,从娘胎出发;人的一年,从春节出发。
品味春节,就是品味生活中最有味道的那道菜。
感悟春节怎样写
一、了解春节起源的双重性——对天祈愿和向往美好。
“春节”一词源于孙中山的辛亥*。辛亥*成功后,中华**主张文化与世界的“接轨”,接纳了公历年——公历一月一日,称作元旦。但是在这之前的中国历史上把农历的年称为“元日”、元旦,鉴于此,国民*就把原来的农历年称作“春节”。
那么,我国历史上所说的年指什么?年,谷熟也。早在夏朝,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对四季规律有了明确的认识,发明了夏历历法。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这是已经有了明确的年的概念:五谷成熟时,旧的一年完了,新的一年开始。在这样的时刻,人们当然要搞一种全民的对未来事关重大的活动,这种活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过年”。到了周朝,过年的仪式被固定下来,此后,过年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发展、变化,直到如今。
马克思在谈到人的类本质的时候说过,人类是追求美的,美就是人的类本质的对象化。正是这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把他们追求美好的心愿对象化在“年”上,在万物复苏之际希望新的一年更美好,更幸福。这也许就是我们要过年的根本原因。
可是,在天大地大的远古年代,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类心理(也就是社会心理)充满了对大自然、对天地、对神秘力量的恐慌,于是就把敬天敬地,甚至敬草敬木,当作了事关全民未来的头等大事。我们的祖先也无外乎是这样的。于是,过年就在敬畏神灵的舞台上应运而生,使过年从头到脚充满了迷信色彩。比如关于年兽的传说,海里有一怪兽,海边有一村庄,没到那日怪兽上岸进村作恶食人,于是有了贴红纸、放鞭炮的习俗。再比如,春联的传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茶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茶、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演化为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
可见,我们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的心愿外化为我们的春节,而这种美好心愿在古代以祈求神灵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今天我们过春节的含义。
如今,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洗劫了春节的迷信色彩,春节那朵美丽而美好的花儿在我们面前毫不掩饰地绽开。我们沉浸在春节的喜庆和欢乐之中,我们的生活和命运正像人们所期盼的那样节节高。
首先,春节是以家庭为核心的,家庭和睦,合家团圆。我们的春节围绕家庭展开,春节的绝大多数节目(习俗)都在促进家庭情感的融合,给老人拜年——尊老,希望老人长命百岁、寿比南山;给压岁钱——希望孩子健康成长,香火不断;吃饺子——生活幸福,交好运,元宝(钱财)多多。
其次,春节也不是封闭自私的,也是社会交际、加深友谊的舞台。朋友间的问候,同事间、同学间的拜年短信和宴请,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中华民族狂欢节。
再次,美好的祝愿。对未来的美好打算,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在憧憬和回忆中使我们的人生神采飞扬。
三、作为记叙文的写法
理想的写法是一种特殊的记叙文——散文化。我理解,记叙文的散文化是相对于规范的记叙文而言的,规范的记叙文是以我为中心,以写我做的、我经历的事情为主,而散文化记叙文虽然以叙述、描写和抒情为基本手法,但不以自己做的或直接经历的事情为主,去叙述和描写“大我”的事情——我们的事情。
对春节的感悟作文,就是要叙述和描写我们中华民族过年这个“大我”的事情,而不是我家、我过年的情况。
1、千万要和议论文区别开。把我不好就写成议论文了,或者在文体上写的不伦不类。因为写议论文,对春节阐发些议论比较容易,而要叙述难度就会大一些。
2、主体内容应该在春节的习俗点上去进行描写和感悟,采用“分块定点”的写法。显而易见,我们叙述春节就是要叙述这些春节习俗,而干干巴巴地罗列这些习俗和传说就失去了写春节感悟的色彩,就写成了说明文章。所以要在自己觉得得力的习俗上进行描写刻画,在此基础上做深刻的感悟抒情。这样文章就写成了。也可以以一个习俗构成全篇文章。
3、要注意散文化问题,无头无尾,形散神不散。讲求语言艺术,力求生动、形象、深刻。
4、开头与结尾。开头可以用想象排比句,也可以诗化语言顺说,还可以用精彩特写镜头开门见山。结尾当然是某种形式的抒情。
四、文章的标题。我们把这篇文章当做话题作文命题来看待,是不可以用“感悟春节”当题目的,题目自拟。而我们自拟的时候,要考虑题目体现春节的感悟性,不能写成快乐的春节,春节的快乐、春节的一天、我家的春节、压岁钱、春节拜大年之类,因为这类题目没有感受性。提供几个参考题目:打开春节的美丽画卷,回味过年,过年的味道,年味飘香,春节真的好美,春节心雨润如酥,春节中国红等等。
五、春节的古诗今语
(一)春节今语
1、年年岁岁人相似 岁岁年年花不同。
2、大年小年,年年过年,今年过年,明年过年,高兴过年,过年味道有点甜。
3、年年过年年年过过年过年过过年,欢欢乐欢欢欢了乐欢乐欢乐乐欢
4、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二)春节古诗词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2.生查子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清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而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栏珊处
(三)春节拜年短信
幸福新年来,悠悠鹿铃声,快乐新年到,我把礼物送,给你一盏灯,照亮你前程。问你一声好,我送祝福情。祝你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期待都能出现,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付出都能兑现!
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幸福,我送你一条银河;
如果一棵树代表一份思念,我送你一片森林。
春节习俗连接: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春节习俗——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人们的传统观念,总是喜欢在过年时,多讨些好彩头,希望一切顺利,这其中有许多旧习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扫帚之俗,以为新年使用扫帚将会把运气扫走,扫去财运,新的一年会难交好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为使此俗流行,还定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新年也不可骂孩子,说话必须特别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饭碗,大家也绝不骂他,反而说他“岁岁平安”,因“碎”“岁”谐音冲一冲不祥的气氛。新年里,大人最怕小孩子说溜了嘴,开年讲些不太吉利的话,除了横关照竖关照,有的地方还用块红布或草纸向孩子们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当作*,即使说出不吉利的话来,也等于放屁。还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于枕边,叫做“压岁果子”。橘子、荔枝谐音“吉利”,以求来年大吉大利。有的地区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偷财神爷像,而且偷到后要把它藏在裤裆里,以取“财神入库(裤)”这句成语的意思。在这些异想天开的趣俗之中,埋藏着历代多少劳苦百姓献媚命运之神的良苦用心。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的由来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首先要说的是:“守岁”和”年兽“。大家都知道除夕习惯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来临,其实这就是过去老人们常说的“守岁”也叫“熬年”为何会有这样的风俗呢?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海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据说年兽头大身小,身长十数尺,眼若铜铃,来去如风,嗷叫时发出“年年”的声音,故名年兽。)时日一久,人们渐渐发现年兽害怕三样东西,即红色、火光和嘈杂的声音,人们算准了“年兽”肆虐的日子,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于是后来的人们在除夕年兽将要到来的时候就会聚到一起,帖红纸,挂红灯笼,放鞭炮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4:30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谷也日益广泛。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时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烈!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
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霄,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铓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钅芒)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
“丢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如此,花包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依肩私语去了。
泼水节上,青年们端水洒泼,犹似银花怒放。
傣、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新年为“京比迈”,泼水节为“厚南”。所以泼水节是傣历年新旧交替的标志。
泼水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傣历六月,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腕叭腕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为新年元旦。中间叫“腕脑”,意为“空日”。每逢节日,都要进行泼水、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拜佛、赶摆等活动。
节日第一天清晨,人们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众生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然后又将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妇女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泼水为戏,于是群众性的泼水活动就开始了。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拥出大街小巷,嫔戏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灾除病,所以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除了泼水,还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合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歌声动人。跳到兴高采烈时,或爆发“水、水、水”的欢呼,或以“玉腊呵、玉腊呵”的歌声结尾。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狂,通宵达旦,甚至醉倒在舞场上。
节日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举行划龙船比赛。木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比赛结束后,优胜者来到*台前领奖并喝庆功酒。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予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射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
泼水节期间,还举行丢包等活动。青年男女通过丢包寻求伴侣,表达爱慕之情。
每年的4月13日,是泰国的泼水节,有称“宋干节”。宋干是梵文,意为“太阳运行到白羊座,即新的太阳年开始”。泼水节共有3天,是泰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节日前要清扫家内外,焚烧旧衣服,以避晦气。节日当天要到寺庙中堆沙塔,插彩旗献花,祈求五谷丰登。晚上将浸有花瓣的香水洒在长辈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对长辈的美好祝福;此后长辈再将水淋在晚辈的头上,表示来自长辈的赐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4:32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4:30
傣族服饰,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黑色或白色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纹身的习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上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傣族妇女的服饰以美观大方著称,民族特点浓郁,而且各地不同。但束发、筒裙和短衫这三样则是相同的。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羊对襟短衫,黑色筒裙。傣族妇女的束发不同于苗、瑶等族的束发,她们是将头发打成发髻顶于脑后,或稍偏于脑的一侧,这种发髻一般不束带,有的仅鹎 梳子或顶块花头巾。傣族妇女的筒裙,式样象水桶一样,与景颇族、佤族、布朗族等族不同的是,以长到脚背为特点。傣族妇女的短衫,尤其是西双版的窄袖短衫,更独具民族风格,袖管又长又细,仅够穿进一只胳膊;衫身,除紧身外,长仅及腰部,后摆还不及腰部,少许脊背外露,时隐时现,为整个服装增色不少。内地傣族妇女服装与边疆大体相同,但有地区性特点,往往被其他民族呼为“花腰傣”、“大袖傣”等。
染齿,将牙齿用黑烟染成黑色,被傣族妇女认为是一种美,如同男女纹身一样。在西双版纳外,随处可见黑齿的老年妇女,但在青年人中已不见了。
傣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它就像孔雀开屏一样,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只要了解情况的人,都觉得这话一点也不算夸张。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婷婷玉立,仪态万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用独具特色的服饰把自己装扮得一个个如花似玉。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园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现在多是用乔其纱、丝绸、的确良等料子缝制。窄袖短衫紧紧地套着胳膊,几乎没有一点空隙,有不少人还喜欢用肉色衣料缝制,若不仔细看,还看不出袖管,前后衣襟刚好齐腰,紧紧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银腰带系着短袖衫和统裙口,下着长至脚踝的统裙,腰身纤巧细小,下摆宽大。傣族妇女的这种装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围”之美,加上所采用的布料经柔,色彩鲜艳明快,无论走路或做事,都给人一种婀娜多姿、潇洒飘逸的感觉。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呢礼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真,栩栩如生。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4:30
欢度春节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临近年末了,春节也即将来临。
日子一天天过去,春节的气息也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喜庆的“福”大街上人们都忙着买年货,家长领着孩子在服装店里买新衣服。许多大人们忙着清洗着自己的房屋。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春节即将来临,好一副生机勃勃的样子。
春节终于到了,当钟声响起时,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遍每个角落,窗外的草地上已经有许多穿着新衣服的孩子在游戏。我重睡梦中醒来,第一反应是我又长了一岁,穿上新买的衣服,和屋外的伙伴们一起玩耍。
大人们在自家的院子里放鞭炮,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许多孩子都在旁边捂着耳朵驻足观看,鞭炮响完后,就是孩子的乐园。孩子冲到鞭炮堆里去寻找未燃的鞭炮,比一比谁找的数量多。看着伙伴们都认真的在寻找,我也拿着一根小木棍努力的找着。
家家户户都换上了新的对联,看着一副副春联,我不禁想到了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春节号长春”。家家的门前都被装扮成了红色,我不*到了节日的气息。还看到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希望与祝福。
拜年是每年春节必不可少的,每当到外婆家拜年时,外婆总会端来一杯用冰糖泡的冰糖茶,让我喝,接过茶一口下肚,那个甜味一下甜到心底,真想再喝一杯,接着就向外婆说着吉祥的话,拜完年后外婆就会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红包塞进我的手里,此时我不必像平时那样看父母的脸色,而是大大方方的把红包接过,心里美滋滋的。
夜幕降临后,人们都在屋外放烟花,,这激动人心的时刻,“3——2——1”瞬时,烟花四射,仿佛如惊雷般的响声出现,我忙出来观看,这一看可了不得,天空呈现迷人的黑色,再加上灿烂的烟花,让人目不暇接,红的,紫的,蓝的,绿的,金的……五彩缤纷,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高,就象在比美似的,只见一个金色的点,高高的飞起,这五彩的烟花仿佛就是印在天上。地上传出人们的欢声笑语,欢呼声随着烟花飘荡在节日的夜空中!
春节预示着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这你年一定充满朝气,一定充满着希望。
春节放鞭炮
过年的晚上,我趴在窗台上向外望去。
外面灯火明亮,大街上很少能看见人影,就是有人影,也是在放鞭炮。只见公路上只有公交车和出租车还在为人民服务。
突然,噼噼啪啪的响声出现了,正在沉思的我吓坏了。一大群鞭炮一起发出响声,大型的单个爆竹一下就爆了,声音震耳欲聋,烟花也飞上了天空,发出了彩色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天空。小朋友也放了一些电光棒和小爆竹,好像在庆祝春节的到来。我在上面越看越高兴,但是许多人因为放爆竹而炸伤了手。渐渐地只有礼花在天空中闪耀,看看这礼花使人们变的多姿多彩。
不一会儿的时间,人们为庆祝过年的爆竹放完了,只留下一些残壳,但在我的心里,春节一直没有消失。
很快春节中放鞭炮的时间就过去了,开始了新的节目—看电视。
我和新年
伴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度过了一个极富情趣的圣诞节。侧耳倾听,新年的脚步声近了。翘首东望,时光隧道中正姗姗走来一个晶亮晶亮的日子,让我们轻轻向他招收:新年,你好!
在逝去的三百六十五个充满风霜雨雪的日子里,我们奋斗过.进取过.成功过.也失败过。我们的欢笑和失落.迷茫和困惑,都成了无比美好的记忆。正如普希金的诗中所说:“而那过去的,都会染上莫名的相思。”不是吗?
新年是时光的起点,元旦是时光的第一个里程碑。这一天,我们更多的是畅想未来,那些就要完成的事业,即将到来的机遇和美好的前景,正在前方隐约向我们招手,以神秘的梦幻和无尽的快乐“*”着我们。于是,我们心里又燃起了信心和希望,顾不得疲惫和伤痛,又要义无反顾地风雨兼程了。新年总是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到来,然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的,那无数的诗情画意等待着我们去感受,去描绘:洒满阳光的湖畔早晨,落满花瓣的小径黄昏,还有江南巷青石小路上的烟雨蒙蒙,北国和熙春风里一碧万顷的麦田……..
是的,尽管前行的道路依然坎坷,凛冽的寒风依然肆虏呼啸,但为了心中那曾经对自己许下的诺言,为了那不灭的希冀和美丽的曈憬,我们还是向前,向前……
站在新年这一雪白的起跑线上,向着明天,向着东方那轮冉冉升起的红日,让我们放飞心中的白鸽,以怒放的百合花般的心情,真诚地道一声:新年,你好!
难忘的春节
春节又到了,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在清晨那清脆的爆竹声中,它再一次悄然而至。
对于众多孩子来说,春节的到来是令人高兴的,他们唱歌,他们跳舞,以庆祝他们的喜庆节曰。但对于我来说,春节没有这么好,春节的到来,却不能给我带来喜悦。因为,我是穷人家的孩子。
每当春节早上我一醒来,就在想:“要是我早上能意外得到父母的压岁钱,能有好多的点心吃,那该有多好呀!每当想到这里便情不自禁地跳下床,可是,无情的事实不得不让我熄灭了心中的希望之火。我不得不再一次告诫自己:别再痴心妄想了,你是穷人家的孩子,然后,我只有默默地坐在门口,望着别家孩子们欢乐的笑脸。
又是一阵清脆的爆竹声,把我从往事中拉了回来。是啊,我该起床了,尽管得不到父母的压岁钱,还有那琳琅满目的点心,可床还是得起的。
我以极快的速度梳洗完毕,当我跨出房门时,厅堂里的一幕吸引了我的目光,没错!那是我爸妈摆放出来的点心,没错的!当我想到这时,妈妈走了过来,手里还拿了一张崭新的50元人民币,带着无限关爱说:“丽,新年快乐,这是你今年的压岁钱,拿好,别丢了!”我顿时惊呆了。问道:“妈,我们家庭状况不好,拿压岁钱干啥?”妈笑了笑:“傻孩子,改革开放这么久了,我家状况也好多了,以前是爸妈对不起你,但是以后,不用再受穷了,你就放心拿着好了。”“那边还有点心,多吃点。”我一蹦一跳,跑到点心前,抓了一大把,开心地吃了个痛快。
我靠着门边,一手拿着点心,一手捏着妈妈给我的压岁钱,再望着不远处那群孩子打闹的情景,听着大人们说着“新年发财”的祝语,耳畔是那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心中不觉畅快无比!
快乐春节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最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品味春节
大概每个人对过春节的态度都有这样一个轮回式的转变,小时候喜欢过节,青年时淡漠,到了中老年,又像孩子似的,对春节充满了感情、渴望、欢欣。
如今,我对春节就进入了第二次热恋。
这些天,每天清晨一起床,我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音响,让李焕之先生的《春节序曲》充斥整个房间,欢快的曲调能带给我一天的好心情。
经历了青年时期的浮躁,我终于能静下心来品味春节,品味生活。
老祖宗是多么地热爱生活呀!我们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西方国家有圣诞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我们有星期天,老外有礼拜天。这些节日都很好,都是人这种高级动物特有的发明创造。套用一位伟人的话,用这样的方法,表达我们的情感,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老祖宗是多么会享受生活呀!忙碌了一年,图个什么,不就图个快乐吗?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快乐、追求幸福;感受快乐、感受幸福。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年是一个很奢侈的东西。可尽管如此,一贫如洗的杨白劳也要买上二斤白面,扯上二尺红头绳,给身体、给情感一点滋润。如今,对很多国人来说,物质上是天天过年了,可是精神上呢?物质意义和精神意义上的双重享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年。
人这一生中,其实只有两头是比较真的。孩童时期,连撒谎都是那么可爱,“我妈妈说她不在家”能超过全世界的幽默小品。到了中老年,家庭稳定,事业稳定,好像没有必要再不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干嘛不在春天即将到来的日子,在春节七天的黄金时段,给自己摆一桌精神的盛宴呢?让心情放个假,让我们真正享受到做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乐趣。
春节是生活之花。一年之计在于春,人生之计在于春节。我们在春节里享受美味,走亲访友,养足精神,打点行装,然后出发,整整一年都会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一年的人生必然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春节是人生的节点,人生的加油站。人的一生,从娘胎出发;人的一年,从春节出发。
品味春节,就是品味生活中最有味道的那道菜。
感悟春节怎样写
一、了解春节起源的双重性——对天祈愿和向往美好。
“春节”一词源于孙中山的辛亥*。辛亥*成功后,中华**主张文化与世界的“接轨”,接纳了公历年——公历一月一日,称作元旦。但是在这之前的中国历史上把农历的年称为“元日”、元旦,鉴于此,国民*就把原来的农历年称作“春节”。
那么,我国历史上所说的年指什么?年,谷熟也。早在夏朝,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对四季规律有了明确的认识,发明了夏历历法。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这是已经有了明确的年的概念:五谷成熟时,旧的一年完了,新的一年开始。在这样的时刻,人们当然要搞一种全民的对未来事关重大的活动,这种活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过年”。到了周朝,过年的仪式被固定下来,此后,过年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发展、变化,直到如今。
马克思在谈到人的类本质的时候说过,人类是追求美的,美就是人的类本质的对象化。正是这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把他们追求美好的心愿对象化在“年”上,在万物复苏之际希望新的一年更美好,更幸福。这也许就是我们要过年的根本原因。
可是,在天大地大的远古年代,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很渺小的,类心理(也就是社会心理)充满了对大自然、对天地、对神秘力量的恐慌,于是就把敬天敬地,甚至敬草敬木,当作了事关全民未来的头等大事。我们的祖先也无外乎是这样的。于是,过年就在敬畏神灵的舞台上应运而生,使过年从头到脚充满了迷信色彩。比如关于年兽的传说,海里有一怪兽,海边有一村庄,没到那日怪兽上岸进村作恶食人,于是有了贴红纸、放鞭炮的习俗。再比如,春联的传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茶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茶、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后来演化为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
可见,我们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的心愿外化为我们的春节,而这种美好心愿在古代以祈求神灵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今天我们过春节的含义。
如今,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洗劫了春节的迷信色彩,春节那朵美丽而美好的花儿在我们面前毫不掩饰地绽开。我们沉浸在春节的喜庆和欢乐之中,我们的生活和命运正像人们所期盼的那样节节高。
首先,春节是以家庭为核心的,家庭和睦,合家团圆。我们的春节围绕家庭展开,春节的绝大多数节目(习俗)都在促进家庭情感的融合,给老人拜年——尊老,希望老人长命百岁、寿比南山;给压岁钱——希望孩子健康成长,香火不断;吃饺子——生活幸福,交好运,元宝(钱财)多多。
其次,春节也不是封闭自私的,也是社会交际、加深友谊的舞台。朋友间的问候,同事间、同学间的拜年短信和宴请,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中华民族狂欢节。
再次,美好的祝愿。对未来的美好打算,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在憧憬和回忆中使我们的人生神采飞扬。
三、作为记叙文的写法
理想的写法是一种特殊的记叙文——散文化。我理解,记叙文的散文化是相对于规范的记叙文而言的,规范的记叙文是以我为中心,以写我做的、我经历的事情为主,而散文化记叙文虽然以叙述、描写和抒情为基本手法,但不以自己做的或直接经历的事情为主,去叙述和描写“大我”的事情——我们的事情。
对春节的感悟作文,就是要叙述和描写我们中华民族过年这个“大我”的事情,而不是我家、我过年的情况。
1、千万要和议论文区别开。把我不好就写成议论文了,或者在文体上写的不伦不类。因为写议论文,对春节阐发些议论比较容易,而要叙述难度就会大一些。
2、主体内容应该在春节的习俗点上去进行描写和感悟,采用“分块定点”的写法。显而易见,我们叙述春节就是要叙述这些春节习俗,而干干巴巴地罗列这些习俗和传说就失去了写春节感悟的色彩,就写成了说明文章。所以要在自己觉得得力的习俗上进行描写刻画,在此基础上做深刻的感悟抒情。这样文章就写成了。也可以以一个习俗构成全篇文章。
3、要注意散文化问题,无头无尾,形散神不散。讲求语言艺术,力求生动、形象、深刻。
4、开头与结尾。开头可以用想象排比句,也可以诗化语言顺说,还可以用精彩特写镜头开门见山。结尾当然是某种形式的抒情。
四、文章的标题。我们把这篇文章当做话题作文命题来看待,是不可以用“感悟春节”当题目的,题目自拟。而我们自拟的时候,要考虑题目体现春节的感悟性,不能写成快乐的春节,春节的快乐、春节的一天、我家的春节、压岁钱、春节拜大年之类,因为这类题目没有感受性。提供几个参考题目:打开春节的美丽画卷,回味过年,过年的味道,年味飘香,春节真的好美,春节心雨润如酥,春节中国红等等。
五、春节的古诗今语
(一)春节今语
1、年年岁岁人相似 岁岁年年花不同。
2、大年小年,年年过年,今年过年,明年过年,高兴过年,过年味道有点甜。
3、年年过年年年过过年过年过过年,欢欢乐欢欢欢了乐欢乐欢乐乐欢
4、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二)春节古诗词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2.生查子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清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而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栏珊处
(三)春节拜年短信
幸福新年来,悠悠鹿铃声,快乐新年到,我把礼物送,给你一盏灯,照亮你前程。问你一声好,我送祝福情。祝你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期待都能出现,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付出都能兑现!
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幸福,我送你一条银河;
如果一棵树代表一份思念,我送你一片森林。
春节习俗连接: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春节习俗——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人们的传统观念,总是喜欢在过年时,多讨些好彩头,希望一切顺利,这其中有许多旧习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扫帚之俗,以为新年使用扫帚将会把运气扫走,扫去财运,新的一年会难交好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为使此俗流行,还定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新年也不可骂孩子,说话必须特别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饭碗,大家也绝不骂他,反而说他“岁岁平安”,因“碎”“岁”谐音冲一冲不祥的气氛。新年里,大人最怕小孩子说溜了嘴,开年讲些不太吉利的话,除了横关照竖关照,有的地方还用块红布或草纸向孩子们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当作*,即使说出不吉利的话来,也等于放屁。还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于枕边,叫做“压岁果子”。橘子、荔枝谐音“吉利”,以求来年大吉大利。有的地区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偷财神爷像,而且偷到后要把它藏在裤裆里,以取“财神入库(裤)”这句成语的意思。在这些异想天开的趣俗之中,埋藏着历代多少劳苦百姓献媚命运之神的良苦用心。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的由来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首先要说的是:“守岁”和”年兽“。大家都知道除夕习惯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来临,其实这就是过去老人们常说的“守岁”也叫“熬年”为何会有这样的风俗呢?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海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据说年兽头大身小,身长十数尺,眼若铜铃,来去如风,嗷叫时发出“年年”的声音,故名年兽。)时日一久,人们渐渐发现年兽害怕三样东西,即红色、火光和嘈杂的声音,人们算准了“年兽”肆虐的日子,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于是后来的人们在除夕年兽将要到来的时候就会聚到一起,帖红纸,挂红灯笼,放鞭炮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4:30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谷也日益广泛。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时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烈!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
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霄,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铓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钅芒)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
“丢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如此,花包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依肩私语去了。
泼水节上,青年们端水洒泼,犹似银花怒放。
傣、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新年为“京比迈”,泼水节为“厚南”。所以泼水节是傣历年新旧交替的标志。
泼水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傣历六月,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腕叭腕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为新年元旦。中间叫“腕脑”,意为“空日”。每逢节日,都要进行泼水、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拜佛、赶摆等活动。
节日第一天清晨,人们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众生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然后又将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妇女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泼水为戏,于是群众性的泼水活动就开始了。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拥出大街小巷,嫔戏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灾除病,所以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除了泼水,还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合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歌声动人。跳到兴高采烈时,或爆发“水、水、水”的欢呼,或以“玉腊呵、玉腊呵”的歌声结尾。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狂,通宵达旦,甚至醉倒在舞场上。
节日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举行划龙船比赛。木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比赛结束后,优胜者来到*台前领奖并喝庆功酒。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予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射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
泼水节期间,还举行丢包等活动。青年男女通过丢包寻求伴侣,表达爱慕之情。
每年的4月13日,是泰国的泼水节,有称“宋干节”。宋干是梵文,意为“太阳运行到白羊座,即新的太阳年开始”。泼水节共有3天,是泰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节日前要清扫家内外,焚烧旧衣服,以避晦气。节日当天要到寺庙中堆沙塔,插彩旗献花,祈求五谷丰登。晚上将浸有花瓣的香水洒在长辈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对长辈的美好祝福;此后长辈再将水淋在晚辈的头上,表示来自长辈的赐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4:32
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当然,广东还有好多民风民俗。比如:煲汤、
舞狮、种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舞牛的……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着我们去发现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