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30岁后转型,切身经验给焦虑的外企人几点建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19 22:5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5 04:48
亲历30岁后转型,切身经验给焦虑的外企人几点建议:
1、利用好蜜月期这段最宽容的时间
蜜月期,其实就是试用期。
外企里纵横了多年的人,起码的判断能力都不赖。如果真是“龙潭虎穴”甚至未来有可能牵扯上官司的职位,就算对方给再多钱也就撤吧。
如果只是单纯的“看不惯”“不适应”,就利用好三个月的蜜月期好好调试吧。
把你的“看不惯”藏在心里,因为毋庸置疑,别人也看不惯你。
有些地方需要先做人,上来不能先做事,得先让大家熟悉你,信任你,再做事才能成功;
而有些地方恰恰需要先成事,再怎么会做人也没用,大家只看业绩说话,你做成一件事,才能博得大家的信任,以后可以做一百件事。
麻烦之处在于:无论是先做人,还是先成事,你其实都只有非常有限的两三个月时间。如同一本小说的开头,如果你不能在最开始的两页书里成功地吸引住别人,你就失去了读者。
这对于很多习惯于外企风格的人是很大挑战,因为头两三个月对于外企人而言还是orientation阶段,老板往往会说:James,不要急,先把情况熟悉了我们再来沟通。
而民企则是:老詹,三个月后业绩环比要达到1.5倍的增长!
所以如果你有什么本事,不要藏着掖着到最后,可能不等你拿出藏货就已经被判决了。
2、重视人脉的复利
许多离开外企的人,很多并非因为真的待不下去了,而是居安思危,焦虑担心未来被淘汰,所以赶在自己被淘汰之前,先跳出来看看,重建自己的竞争力。
我自己觉得,离开外企,进入民企后的一个价值是原本固化的圈子将被突破,可以进入一个新圈子,认识一群新的人。
且这群人会不断更迭,而人脉是有复利的,按照30%turnover rate来算,你的人脉圈将迅速膨胀扩张。
和外企很大的一点不同在于:新圈子里认识的大部分人脉,是可以成为你自己的资源带走的。外企的许多“资源”固然闪亮,但它们都是大平台的资源,离开了那个平台,没有太多能随你走的东西。
3 、想清楚如果只保有一样,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实际上我认为这是全篇最重要的一句话。
前两天几个大学同学聚会,大家还在说:为什么过了30岁,很多之前的“人才”会觉得再换工作明显难了——因为是人才不假,但对未来的预期其实也高了。
30岁以前换工作只要满足某一个条件,例如升职或加薪就够了。
而30岁以后大家都想要一整个的package:高薪、高title、通勤距离不能太远、工作内容要有社会价值、文化氛围最好是正向的,同事们都是well ecated 的…
可现实是:没有地方可以满足所有的预期,如果有,可能也轮不到你。
这时需要你提前做一个减法:在所有你对未来的期望里,如果只能保留2项,你最想要的是哪两条;
如果只能保留一项,你最想要的又是哪条?
当你把对你最重要的那一条选出来后,之前困扰你的许多问题的答案其实会水落石出了:
——当高薪对你最重要的时候,其它trash work就是高薪里包含的一部分内容;
——当转型对你最重要的时候,薪酬和舒适度就是你所支付的学费;
——当“平台镀金”对你最重要的时候,那就不要太在乎你在这里能稳定多久,或许先熬过第一个年头再徐图后计,才应该是你设立的短期目标。
如果你是即将或已经转型的外企人,你的日子不会太轻松。
但无论如何恭喜你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无论接下来是不是一条真正适合你的道路,一直往前走,总会更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5 04:48
亲历30岁后转型,切身经验给焦虑的外企人几点建议:
1、利用好蜜月期这段最宽容的时间
蜜月期,其实就是试用期。
外企里纵横了多年的人,起码的判断能力都不赖。如果真是“龙潭虎穴”甚至未来有可能牵扯上官司的职位,就算对方给再多钱也就撤吧。
如果只是单纯的“看不惯”“不适应”,就利用好三个月的蜜月期好好调试吧。
把你的“看不惯”藏在心里,因为毋庸置疑,别人也看不惯你。
有些地方需要先做人,上来不能先做事,得先让大家熟悉你,信任你,再做事才能成功;
而有些地方恰恰需要先成事,再怎么会做人也没用,大家只看业绩说话,你做成一件事,才能博得大家的信任,以后可以做一百件事。
麻烦之处在于:无论是先做人,还是先成事,你其实都只有非常有限的两三个月时间。如同一本小说的开头,如果你不能在最开始的两页书里成功地吸引住别人,你就失去了读者。
这对于很多习惯于外企风格的人是很大挑战,因为头两三个月对于外企人而言还是orientation阶段,老板往往会说:James,不要急,先把情况熟悉了我们再来沟通。
而民企则是:老詹,三个月后业绩环比要达到1.5倍的增长!
所以如果你有什么本事,不要藏着掖着到最后,可能不等你拿出藏货就已经被判决了。
2、重视人脉的复利
许多离开外企的人,很多并非因为真的待不下去了,而是居安思危,焦虑担心未来被淘汰,所以赶在自己被淘汰之前,先跳出来看看,重建自己的竞争力。
我自己觉得,离开外企,进入民企后的一个价值是原本固化的圈子将被突破,可以进入一个新圈子,认识一群新的人。
且这群人会不断更迭,而人脉是有复利的,按照30%turnover rate来算,你的人脉圈将迅速膨胀扩张。
和外企很大的一点不同在于:新圈子里认识的大部分人脉,是可以成为你自己的资源带走的。外企的许多“资源”固然闪亮,但它们都是大平台的资源,离开了那个平台,没有太多能随你走的东西。
3 、想清楚如果只保有一样,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实际上我认为这是全篇最重要的一句话。
前两天几个大学同学聚会,大家还在说:为什么过了30岁,很多之前的“人才”会觉得再换工作明显难了——因为是人才不假,但对未来的预期其实也高了。
30岁以前换工作只要满足某一个条件,例如升职或加薪就够了。
而30岁以后大家都想要一整个的package:高薪、高title、通勤距离不能太远、工作内容要有社会价值、文化氛围最好是正向的,同事们都是well ecated 的…
可现实是:没有地方可以满足所有的预期,如果有,可能也轮不到你。
这时需要你提前做一个减法:在所有你对未来的期望里,如果只能保留2项,你最想要的是哪两条;
如果只能保留一项,你最想要的又是哪条?
当你把对你最重要的那一条选出来后,之前困扰你的许多问题的答案其实会水落石出了:
——当高薪对你最重要的时候,其它trash work就是高薪里包含的一部分内容;
——当转型对你最重要的时候,薪酬和舒适度就是你所支付的学费;
——当“平台镀金”对你最重要的时候,那就不要太在乎你在这里能稳定多久,或许先熬过第一个年头再徐图后计,才应该是你设立的短期目标。
如果你是即将或已经转型的外企人,你的日子不会太轻松。
但无论如何恭喜你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无论接下来是不是一条真正适合你的道路,一直往前走,总会更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