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21 19: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3 21:50
兵1。
兵器,武器 兵,械也。--《说文》2。
军队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3。
士卒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4。
军事;武力;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5。
用兵策略,战略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6。
用兵器攻击,刺杀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乘:1。
读shèng,计量单位,一车四匹马拉叫"一乘" 千乘之国2。车兵 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
《左传》3。凭持;依仗 因利乘便。
汉·贾谊《过秦论》4。趁;利用(机会等) 乘今之时,因无之助。
汉·贾谊《治安策》5。驱马驾车;驾驭 乘肥马,衣轻裘。
《论语·雍也》6。冒着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至于泰安。
清·姚鼐《登泰山记》7。交错(出现) 兵旱相乘,天下大屈。
--汉·贾谊《论积贮疏》从:1。跟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2。
顺从,听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3。顺着,随着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4。
依从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5。介词,由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6。
介词,向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当:1。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2。
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 今当远离《出师表》4。
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5。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6。
抵挡 锐不可当 故1。旧的,原来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2。
原因,缘故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两小儿辩日》)3。特意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4。
所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1。解体,离散 恐天下解也。
《汉书》2。分解,熔化 冰皮始解。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3。解除,解围 解燕国之围。
《战国策·燕策》4。解开 解带为城。
《墨子·公输》5。解释,说明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唐·韩愈《师说》6。晓悟;明白 终不解矣。
唐·韩愈《师说》7。缓解 太后之色少解。
《战国策·赵策》8。见解,见识 融玄义无师法,而神解过人。
《南史》9。剖开 庖丁解牛10。
调和 排忧解难 绝:1。停,没有 群响毕绝2。
没有出路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极 以为妙绝4。
非常 佛印绝类弥勒5。断 往来而不绝者 属:1。
类 忠之属也《曹亏论战》2。侪、辈 徒属皆曰《陈涉世家》3。
管辖 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4。相同、相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5。
通“嘱”,嘱托 属于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遗:1。丢失的,遗失之物 道不拾遗。
--《史记·商君列传》2。死去的人留下的 深追先帝遗诏3。
读wei(四声)留给,给予 是以先帝简拔以为陛下4。遗漏,因疏忽而漏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5。不自主地排泄 朔尝醉入殿中,小遗殿上。
--《汉书》6。遗忘 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
--《史记》7。遗留 因遗策。
--汉·贾谊《过秦论》族:1。家族,氏族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书·尧典》。2。
箭头 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
《说文》。3。
品类,种类 士大夫之族。--唐·韩愈《师说》4。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5。
灭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唐·杜牧《阿房宫赋》6。
丛聚 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庄子》7。
众多 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韩非子·喻老》何:1。什么 子何恃而往?--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2。
怎么样 问女何所思。--《乐府诗集·木兰诗》3。
通"荷"。背,扛,担。
4。副词 开国何茫然《蜀道难》5。
哪里,什么地方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贺知章《回乡偶书》6。
谁 不知何氏之女。--《后汉书·列女传》7。
哪样,哪点 何有于我哉?《论语》8。盘问,诘问 陈列兵而谁何。
--《史记·秦皇纪》9。通诃(呵)”谴责;呵斥 又下令不何止夜行;使民自便,境内以安。
《新唐书》10。甚;多么 水何澹澹。
曹操《步出夏门行》11。句中语气词,相当于“啊” 隐隐何甸甸。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乎:1。表示疑问或反诘 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2。
相当于“吗” 可乎。--《列子·汤问》3。
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4。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
相当于啊”、呀” 勉速行乎!无重而罪!《左传》5。表示推测语气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左传》6。表示肯定语气 故曰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
《韩非子》7。于;在 今虽死乎此。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8。从 叫嚣乎东西。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9。因为;由于 不动乎众人之非誉。
--《荀子》10。按照;根据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
--《礼记》11。用在形容词后面,单独不能翻译 宜乎众矣。
--宋·周敦颐《爱莲说》12。文言助词,表示疑问 汝识之乎 呼,终于完了~。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饮”前,作状语,当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讲.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形容词作名词 水:作游水讲.能愿动词应与动词搭配,水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1、其曲中规 (形作名 曲度、弧度) 2、等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 高处) 3、积善成德 (形作名 善行)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君子生非异也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2.省略句 輮(之)以为轮 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3.介宾短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词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 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 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 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 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 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 “博学”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今天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 “寄托”在本句中是“藏身”意,今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以为”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把……当作”,今义通常是“认为”. 【通假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輮”通“煣”,使……弯曲. “有”通“又”. “知”通“智”zhì,智慧. “生”通“性”,资质,禀赋. 多义词 【于】 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 善假于物也:介词,表示引进动作或行为的对象 【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连词,表假设或表递进 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一】 骐骥一跃:数词,一 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 【利】 非利足也:形容词,敏捷,快 金就砺则利:形容词,锐利。
有善术者(擅长 )
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善的一词多义
君问归期未有期(时间,期限)
陈太丘与有期行(约好,约定) 期的一词多义
公欣然曰(副词,的)
然数年恒不见(关联词, 但是) 然的一词多义
见藐小之物(副词, 的)
人皆吊之(代词, 他) 之的一词多义
故时有物外之趣(关联词,所以)
独以跛之故(。的原因) 故的一词多义
项为之强(因为)
开始悟为山市(是) 为的一词多义
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以丛草为林(当成) 为的一词多义
温故而知新(表并列 无意)
为人谋而不忠乎(但是) 而的一词多义
1.举
①戍卒叫,函谷举 举事,发起;兴起
②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拿给,送给向上托;向上伸
③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提出:列举
④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全,成功
⑤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推选;推荐
2.谢
①乃令张良留谢辞别;离开
②乃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认错;道歉;*
3.胜
①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超过
②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胜利
③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好的,亲密的
④旧时栏檐,亦遂增胜完善,修葺
4.坐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朝向。。坐
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座位,通座
③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定罪,由…而获罪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坐下,同现代词坐
【以】(一)介词1.表示工具。
译为:拿,用,(用)凭……身份。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用)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用)凭……身份。) 2.表示凭借。
译为:凭,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③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屈原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五人墓碑记》)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 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顾炎武〈〈复庵记〉〉)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祭妹文》)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③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②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说明:“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①以一当十(成语)②夜以继日(成语)③秋以为期(《诗经•氓》)7.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①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 ②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率领"、"带领") ③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2002年高考〈〈李广传〉"率领"、"带领"〉)(二)连词。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②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③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游褒禅山记》)②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③各各竦立以听。
(《促织》)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①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祭十二郎文》)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④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①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辞》)(三)助词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以:表时间)(《出师表》)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以:表范围)(〈〈张衡传〉〉)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①逆以煎我怀。
(《孔雀东南飞》)(四)动词1.以为,认为。①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触龙说赵太后》)②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五)名词。
译为:缘由,原因。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六)通假1.通“已”,已经。
①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②日以尽矣。
(《荆轲刺秦王》)2.通“已”,止。①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于】(一)介词。
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是动词、形容词,表多种组合关系。1.在,从,到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指南录〉后序》)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前一个“于”:从)(《劝学》)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方面”“从……中”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公输〉〉在。
方面)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3.由于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4.向,对,对于。①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②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赤壁之战》)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5.被。(放在动词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①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6.与,跟,同。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隆中对〉〉)②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③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1兵
①弃甲曳兵而走(武器)
②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军队)
2.穷
①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穷尽;完结)
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困窘,处境困难,不得志 )
3.顾
①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探望;拜访)
②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看)
4.私
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个人 )
②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 私事,私利)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④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私自,暗地里)
5.度
①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限度,尺度)
②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
③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度量,气度)
④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渡过,越过)
⑤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量词,表示次数。次 )
⑥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大,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⑦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 揣测;估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