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26 09:2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3:21
本病是由绿脓杆菌引起的禽的一种传染病。初生雏感染本病往往形成急性败血症,死亡率高。
病原体为假单胞菌科假单胞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一端有一根鞭毛,黏液型菌株有多糖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
病原菌能产生两种水溶性色素,一种是绿脓素,另一种为荧光素,均为蓝绿色,而只有绿脓杆菌才有绿脓素。绿脓杆菌分解蛋白质能力很强,具有菌体O抗原和鞭毛小时抗原。
病原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等抗菌药具有耐药性。
(1)流行特点
绿脓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常寄生在动物的外伤、角膜、呼吸道和泌尿道。禽中以鸡易感性强,雉、鸽、鸭、鹌鹑等均有易感性,而雏鸡对其易感性最高。日龄越高,易感性越小。
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可以视为发病的诱因。注射马立克氏疫苗是感染本病的主要渠道。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出雏季节多发。
(2)临床症状
初生雏发病急、病程短、突然死亡、死亡率高。多在初生雏急性死亡的几乎看不到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
典型病例,病雏精神沉郁,卧地不起,两翅下垂,羽毛蓬松,排黄白到白色水样稀粪。雏鸡感染多发生在1~5日龄,病雏的死亡多在2日龄后发生,感染后从雏鸡2日开始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30%~60%。有的表现为眼球炎、上下眼睑肿胀,使眼睁不开。有的表现眼球炎,病久则眼球下陷、失明,影响采食,最后衰竭死亡。这是本病的一个特点。有的病雏有神经症状、奔跑、震颤、头颈后仰、口流黏液、抽搐、脱水,很快死亡。
(3)病理变化
接种马立克氏疫苗感染的死雏的头、颈部皮下水肿、水肿液呈黄绿色胶冻状,肝肿大呈黄宗色,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或有坏死灶,腹腔有*清亮的腹水;气囊浑浊增厚,附有*纤维素性分泌物。有的引起心包炎与化脓性肺炎;卵黄吸收不良,有的呈卵黄腹膜炎,有的心包积液呈胶冻状,心外膜有出血点。
(4)实验室诊断
本病多发生在注射马立克氏疫苗后的当天夜里或第二天,发病急、死亡快。根据病的流行病原调查、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一般不难做出诊断。因为除了CO中毒,其他病不会造成初生雏如此高的死亡率。
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容易确诊。
(5)防控要点
①改善鸡场卫生条件。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种蛋收集、保存及孵化全过程和孵化设备、环境、注射疫苗器具的清洗、消毒工作。
②种蛋在入孵之前用*加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对孵出的雏鸡进行马立克氏病疫苗注射时,要注意针头的消毒,杜绝经此途径将病原菌带入鸡体内。在注射马立克氏疫苗的同时,在鸡体另一部位注射一针庆大霉素,可收到对本病的预防效果。
③发病后,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有效药物,进行紧急注射或饮水治疗,可控制疫情。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头孢类等对绿脓杆菌有较强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3:22
鸡绿脓杆菌病是由假单胞菌属绿脓杆菌引起的雏鸡和青年家禽的局部或全身*染疾病。刚出壳的雏鸡发生绿脓杆菌病可造成毁灭性损失,引起雏鸡大批死亡。急性病例多呈败血型,多见于雏鸡。病鸡腹部膨大,手压柔软,外观腹部呈暗青色,俗称“绿腹病”;慢性病例则以眼炎、关节炎、局部感染为主,多见于成年鸡。表现为眼睑肿胀,角膜炎和结膜炎,眼睑内有多量分泌物。
对本病的防治主要是进行免疫接种和药物注射及对种蛋、孵化室严格消毒。发病以后及时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庆大霉素为首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