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2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07:40
宗祠,又叫祠堂、宗庙、祖祠等,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是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
上古时期,中国人就有祭祀祖先的传统。周朝时建立了完善的宗祠制度,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建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五代以来,民间建宗祠的现象越来越多。南宋时,大儒朱熹提倡民间建立家庙,供奉家族四代祖先。明朝嘉靖年间,首辅夏言上书朝廷,请求放开民间建立宗祠的*。此后,朝廷就不再*民间建宗祠。
为什么南方宗祠遍地,而北方宗祠则相对较少呢?
一,南方很多家族都是北方人南迁的,到了南方一个人的后人开支散叶以后,就成一族了,百人百族。因此家族规模较小,以至于一个村里都可能会有好几个祠堂!
北方人来到南方后,与南方当地人存在争地现象。同一个地区的人连说话口音都不一样。生存竞争压力迫使南方人要提高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建宗祠就是很好的办法。当然,还需要建土楼来加强防御。
北方的情况刚好与南方相反。北方是汉人的世居地,一个大家族会有很多分支,同族子孙很多,有的甚至达到几十万人,少的也有几万,而同一个地区的一个大家族只需要建一个宗祠就可以了。
北方人同乡之间关系也相对比较融洽,没有那么敌对。因此,北方人多但宗祠相对较少。
二,北方多战乱,南方战乱少。
在古代,中国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草原,北方处于前线,容易遭到外敌入侵。北方是古代的*中心,战乱比较多,对北方的农业生产破坏较大,人口减少也比较多。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人的温饱都是问题,外出逃难的也比较多,宗祠自然也就难以保全。
而南方战乱就少多了,尤其是清朝之前,南方很少受到战乱波及。百姓生活稳定,宗祠也就容易保存下来。
三,北方穷,南方富。
当然,每个地方都有穷人也都有富人,北方穷南方富也只是相对而言。
北方人口多,土地少,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种或两种,单位粮食产量远不如南方。
在古代,南方水热条件好,耕地多,一年两种或三种,单产也高,比北方富裕一些。富裕的家族才有更多的财力来修宗祠。
因此,南方宗祠比北方多也就不奇怪了。
无论南方北方,宗祠多少,都是由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地域差异所造成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08:58
因为南方大多经济文化发展都比较先进,他们那边都是以群居生活为主的。就比较重视宗族的发展,他们那边同姓人们都容易团结一致对外,经常去外出经商,所以比较注重宗族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10:33
我认为南方的中式文化其实和北方相比也没有过于深厚。主要是因为南方的宗族文化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12:24
因为在古代南方的经济发展起来,更加的讲究宗祠文化,北方更多的是游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