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23
共6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05 18:15
每年的防灾减灾日是几月几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哪天
每年的防灾减灾日是几月几日
每年的防灾减灾日是5月12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防灾减灾日的来历
2008年5月12日,一场有着巨大破坏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也就是汶川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 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协委员提议,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
中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中国国土空间上常见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是地理环境演化过程中的异常事件,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变异系统,灾情是这个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且对人类社会造成了的危害的现象和事件。
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龙卷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05 18:15
国际减灾日是哪一天
国际减灾日是每年10月13日。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是由联合国大会1989年定于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三。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改为每年10月13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
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联合国于1987年12月11日确定20世纪90年代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所谓“减轻自然灾害”,一般是指减轻由潜在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对社会及环境影响的程度,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公众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在灾害中受到的破坏得以减轻到最低程度。
确立国际减灾十年和国际减灾日,其目的都是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地区和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作为工作计划的一部分、推动国家和国际社会采取各种措施以减轻各种灾害的影响。在国际减灾十年间,国际社会在减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行动的目的是:通过一致的国际行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减轻由地震、风灾、海啸、水灾、土崩、火山爆发、森林大火、蚱蜢和蝗虫、旱灾和沙漠化以及其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人命财产损失和社会经济的失调。其目标是:增进每一国家迅速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的能力,特别注意帮助有此需要的发展中国家设立预警系统和抗灾结构;考虑到各国文化和经济情况不同,制订利用现有科技知识的适当方针和策略;鼓励各种科学和工艺技术致力于填补知识方面的重点空白点;通过技术援助与技术转让、示范项目、教育和培训等方案来发展评价、预测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并评价这些方案和效力。
防灾减灾知识
防灾自救--滑坡、泥石流、崩塌
一、主要征兆有哪些?
1、滑坡。滑坡山坡上建筑物变形、树木向一个方向倾斜;斜坡发生垮塌,并且垮塌的边界不断向上发展,局部沉陷;斜坡发生丘状隆起,出现裂缝;井水、泉水水位突然发生明显变化、水质浑浊。
2、泥石流。泥石流多发生于暴雨或连续下雨的山区;溪流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带有较多杂草、树木;沟谷发生巨大的轰鸣声或有轻微的振动感。
3、崩塌。陡坡上有土块、石块掉落,小垮塌不断出现;陡崖不断有响声出现。
二、可以采取哪些有效避灾措施?
1、雨季不要在沟谷中或危岩附近长时间停留。
2、不要顺坡跑,而应向两侧逃离。
3、不要停留在沟谷中坡度大、土层厚的低洼处或躲在滚石、乱石堆后。
4、泥石流发生时,不要攀爬树木躲避。
5、当发现滑坡、泥石流或崩塌征兆时,应及时报警或报告当地政府,通知临近的村民尽快撤离。
防灾自救--地震
一、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如何藏身?
1、立即躲到墙根、墙角或远离窗户的室内门道里;
2、身体应紧贴墙根、墙角,头部尽量靠近墙面;
3、可随手取些被褥、枕头,掩住自己的头部。
二、发生燃气泄漏时如何逃生?
1、切断总电源,迅速离开现场;
2、千万不要使用明火;
3、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处;
4、若被倒塌物砸压,应设法将脸朝向通风口,等待救援。
三、被塌落重物压住身体怎么办?
1、查清压在身上的物体是何物,不要轻易移动物体或身体;2、检查自己是否受伤,若没有受伤,应根据情况向外缓慢拽拉身体;
3、若已受严重外伤,应尽力用衣物等物包扎好伤口;
4、若发生骨折,不要轻易移动,应等待救援。
四、埋在废墟中如何维持生命?
1、树立坚定的生存信念;
2、不要大哭大叫,应保存体力;
3、尽量休息,闭目养神;
4、寻找食物和水,维持生命,若无法找到水,可以用自己的尿液应急;
5、若有伤,应设法包扎,多休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08:18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每年5月12日。
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在日常生活中地震、火灾、洪水、暴雨、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总是不期而至,灾难几率虽然小,但防灾意识应人人具备;珍爱生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就要学习必要的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扩展资料:
防灾减灾日的意义:
自然灾害的应对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这不仅需要*的科学规划与领导,更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对于人口众多的大城市更是如此。我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不仅是为了缅怀因灾难而丧生的人们,也是为所有人敲响防灾减灾的警钟。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种种因素导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且危害巨大。应对自然灾害的威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不仅仅在防灾减灾日这一天,更应在生活中的每一天。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全国防灾减灾日用规定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09:36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设立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随时有可能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
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扩展资料:
2020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为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和应急管理部4月份专门下发通知,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总*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重要论述精神,突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主题,认真组织开展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各项活动。
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广泛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各项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根据疫情防控的不同情况,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活动,完善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指挥机制。
1、上海市举行应急救灾物资保障演练,针对上海市即将进入汛期暴雨、大潮、洪水“三碰头”的自然灾害风险,设置紧急人员转移安置物资保障和堤防应急抢险物资保障科目。
2、黑龙江牡丹江举行雪城疫情防控危化品泄露暨火灾应急处置政企联合演练活动,立足疫情防控和企业实际情况,检验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提升工矿商贸行业领域复产复工和企业安全生产能力。
3、山东济南开展社区燃气泄露事故应急演练,利用社区应急救援站智慧城市应急云平台,有效提高事故情况上报、设备抢修和人员疏散抢救工作效率。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各地积极推进应急能力建设 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防灾减灾日”设立背景
百度百科-防灾减灾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11:11
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
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扩展资料: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 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 “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全国防灾减灾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13:02
5月12日。
今年5月9日至15日是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为此,自然资源部举办了“自然资源云讲堂”活动,邀请到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专家陈红旗、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风暴潮专家董剑希、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啸专家原野与网友分享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的认识与防治。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一是加强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通过修复红树林、盐沼湿地、珊瑚礁、牡蛎礁、海草床等生态系统,充分发挥生态系统防潮御浪、固堤护岸等减灾功能,采用自然的方式有利抵抗风暴潮灾害;
二是开展海堤工程和海堤生态化建设,如在堤前重构湿地带,种植被称为“海岸卫士”的红树林,保护堤防、提高了减灾能力;
三是提高风暴潮观测、预报和风险评估能力,为风暴潮灾害风险防范做充分准备。减少风暴潮期间外出活动,加固渔业捕捞设施、养殖设施以及海上生产设施,加强巡查维护,做好防御抢险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全国防灾减灾周:专家带你一起识灾避灾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15:10
全国防灾减灾日:每年的5月12日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17:35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