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中国古代*制度的演变(实行时间,朝代,内容,影响)(禅让制,世袭制,郡县制,分封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38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2:17

禅让制

传说中的部落组织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在封建王朝的更替中,大臣、武将以武力强迫皇帝退位的做法也被美化为“禅让”。

2.世袭制

公元前21世纪,启以禹子的身份登上王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王。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基本认识

从“禅让”到“世袭”、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色彩,体现了社会的重大进步。秦统一后,王位世袭的制度演化为系统的*主义*集权制度。

二、*主义*集权制度

1.*主义*集权制度的含义

*主义*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制度。*主义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集权是指*与地方的关系,*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命于*。皇权*、*集权、地方行政三方面内容的结合,便构成了*主义*集权制度。

2.*主义*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萌芽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强、国家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为*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各国进行的变法运动,进一步扫除了奴隶制的残余,新的*集权的*制度开始萌芽。

例如,各诸侯国的国君都实行集权的做法,商鞅变法中作出了建立县制的规定,韩非子提出的*集权和依法治国的思想。这些做法和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崭新风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集权理论。

特别提示

皇权至高无上是*主义*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这在其近千年的发展中基本未变,变化的是其他方面——**的组成、地方机构的设置、文化*的措施等。

(2)秦朝正式建立

秦统一全国后,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在继承商鞅变法的成果、实践韩非子的*理论的基础上,确立了*主义*集权的*制度。

从此,皇权至高无上、设立*机构、划分地方行政区、大小官吏由皇帝任命、宰相具有位极人臣的特殊地位等一系列*原则确立下来。

(3)西汉时巩固

西汉初期,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和封国制,地方王国势力的强大威胁到*集权。到汉武帝时,采取了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刺史制度、盐铁官营等措施,使得*集权的*制度巩固下来。

从此,中国封建社会有了明确的统治思想;皇帝对各级管理的监察也逐步制度化。

(4)隋唐时完善

隋唐时期,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开创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前者使得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的做法也为后代所效法;后者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实施,使得*主义*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了。

(5)北宋时加强*集权

唐朝以后,经历了长期的藩镇割据,皇权受到以武将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的严重威胁。北宋初,采取各种措施加强*集权。其特点是,从加强军权入手、着眼于防止军阀割据、大力分散地方权力,结果在加强*集权的同时,形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造成了地方的贫弱,出现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

自北宋以后,地方再也无力对抗*。*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基本解决。

(6)明朝加强君主*

明朝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君主*。其中,废除丞相最终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八股取士极大败坏了学风;特务机构的设立成为明朝君主*的明显特色。

从此,*主义*集权制度出现越来越明显的消极作用。

(7)清朝前期进一步加强君主*

清朝入关后,为了削弱满洲贵族的势力、压制汉族*,采取了许多极端措施,如大兴“*”、设立军机处等,使得君主*达到顶峰。

思考讨论

历代加强*主义*集权制的措施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共同性?

提示:考虑*相权、设置地方机构、加强思想控制三方面。

(8)清朝后期的衰落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变革君主*制度的呼声逐步高涨,君主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戊戌变法和预备立宪是将君主*制度转变为君主立宪制度的实践;辛亥*则主张废除君主制,实行民主共和。1912年3月,清帝退位,标志着君主*制度的结束。

(9)规律

一定的*制度是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地主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导致*主义*集权的*制度,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导致该制度遭到黄宗羲等人的批判,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促使该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思考讨论

韩非子和黄宗羲对君主*制度持完全相反的观点。应如何认识这两种观点?

提示:应结合当时经济基础的状况、君主*制度的作用来考虑。应该说,两个人对君主*制度的态度在当时都是积极的。

在*主义*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中,皇权*一直没有大的起伏,变化主要体现在*集权和地方行政两方面。*集权容易产生军权与相权的矛盾,地方行政容易造成地方与*的矛盾。大体说来,北宋以前主要解决了地方与*的矛盾,明清时期废除丞相最终解决了军权与相权的矛盾。

3.*主义*集权制度的评价

*主义*集权制度也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也经历了前后不同的变化。大体说来,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1)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1)君权*易形成*统治和导致*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2)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3)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其危害尤为严重。从历史发展来看,唐朝以前以积极作用为主,使得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的封建国家;明清时期则以消极作用为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科学文化的发展,说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三、选官制度

选拔官吏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原则和方式。

1.奴隶社会选官制度

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世卿世禄制度。商鞅变法时废除了这一特权。

2.封建社会的选官制度

(1)察举制:汉朝时创设自下(地方*推荐)而上(皇帝任命)选拔官吏的制度。察举的主要依据是才学和品德。

(2)九品中正制:曹魏时开始形成的由中正官发现和推荐人才再由皇帝任命为官的制度。中正官推举人才的依据是门第,该制度促使士族制度形成,造成士族地主长期把持政权。

(3)科举制:隋唐以后历代王朝实施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贞观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创设武科和殿试;开元年间,提高科举地位;北宋王安石改革科举,废明经,进士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前期承袭明代科举制,1905年清*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制。

思考讨论

同是科举制度,为什么在隋唐和明清发挥的作用不同?

提示:应考虑两个时期的阶级基础变化、统治者的目的差异、考试内容的规定等方面。

(4)规律:第一,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第二,选拔标准由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第三,科举制度早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随着考试内容和方式的僵化其消极作用明显。

四、地方行政制度

1.分封制

西周时实行的*统治形式,即周王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将望族功臣及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以拱卫王室。结果巩固并扩大了周王朝的奴隶制国家政权。但分封制的存在,事实上使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处于*割据状态,后来随着各地实力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分封制瓦解。

2.郡县制

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即将全国划分为郡、县两级行政区。郡*官均由皇帝任命,代表*管理地方。郡县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继承,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前期重要的地方制度。

3.行省制

元朝时在各地设行中书省,作为**的代表机构,负责管理地方。从此,“省”成为地方行政区名称。省的划分为以后所沿用,清朝前期,全国划分为18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区域和蒙古盟旗等。

4.土司制度

元朝时开始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制度,即设立宣慰司等机关,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土*官,可以世袭但必须忠于朝廷。明清时期经过改土归流,逐渐废除了土司制度。

5.规律

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管理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行政任命官衔的变化,属于*制度进步的表现。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分的变化,一般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区越划越小,越划越多。

思考讨论

在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国家君主与地方官吏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

提示:在分封制下,地方官吏是受封的贵族、功臣,他们世袭其封号、爵位,与国家君主是宗法关系。在郡县制下,国家君主任命各级地方官吏,彼此之间是行政隶属关系。

五、少数民族政权的*制度

1.辽的蕃汉分治制度

在契丹族、汉族地区实行不同的管制和方式管理,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2.金的猛安谋克制度

将女真族划分为许多猛安谋克,其成员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是兵农合一的制度。

3.建州女真的八旗制度

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武力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八旗制度,其编制按军事组织形式,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

4.认识

除元朝、清朝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封建王朝之外,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大都带有自身民族色彩的*制度建设。其中,辽朝的蕃汉分治制度是基于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而实施的;猛安谋克制度和八旗制度是女真族先后设立的兵农合一的制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2:18

禅让制传说中三皇五帝实行的制度。夏朝建立实行世袭制。西周建立以后,分封天下诸侯。秦统一天下在天下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2:17

禅让制

传说中的部落组织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在封建王朝的更替中,大臣、武将以武力强迫皇帝退位的做法也被美化为“禅让”。

2.世袭制

公元前21世纪,启以禹子的身份登上王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王。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基本认识

从“禅让”到“世袭”、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色彩,体现了社会的重大进步。秦统一后,王位世袭的制度演化为系统的*主义*集权制度。

二、*主义*集权制度

1.*主义*集权制度的含义

*主义*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制度。*主义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集权是指*与地方的关系,*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命于*。皇权*、*集权、地方行政三方面内容的结合,便构成了*主义*集权制度。

2.*主义*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萌芽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强、国家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为*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各国进行的变法运动,进一步扫除了奴隶制的残余,新的*集权的*制度开始萌芽。

例如,各诸侯国的国君都实行集权的做法,商鞅变法中作出了建立县制的规定,韩非子提出的*集权和依法治国的思想。这些做法和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崭新风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集权理论。

特别提示

皇权至高无上是*主义*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这在其近千年的发展中基本未变,变化的是其他方面——**的组成、地方机构的设置、文化*的措施等。

(2)秦朝正式建立

秦统一全国后,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在继承商鞅变法的成果、实践韩非子的*理论的基础上,确立了*主义*集权的*制度。

从此,皇权至高无上、设立*机构、划分地方行政区、大小官吏由皇帝任命、宰相具有位极人臣的特殊地位等一系列*原则确立下来。

(3)西汉时巩固

西汉初期,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和封国制,地方王国势力的强大威胁到*集权。到汉武帝时,采取了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刺史制度、盐铁官营等措施,使得*集权的*制度巩固下来。

从此,中国封建社会有了明确的统治思想;皇帝对各级管理的监察也逐步制度化。

(4)隋唐时完善

隋唐时期,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开创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前者使得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的做法也为后代所效法;后者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实施,使得*主义*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了。

(5)北宋时加强*集权

唐朝以后,经历了长期的藩镇割据,皇权受到以武将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的严重威胁。北宋初,采取各种措施加强*集权。其特点是,从加强军权入手、着眼于防止军阀割据、大力分散地方权力,结果在加强*集权的同时,形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造成了地方的贫弱,出现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

自北宋以后,地方再也无力对抗*。*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基本解决。

(6)明朝加强君主*

明朝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君主*。其中,废除丞相最终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八股取士极大败坏了学风;特务机构的设立成为明朝君主*的明显特色。

从此,*主义*集权制度出现越来越明显的消极作用。

(7)清朝前期进一步加强君主*

清朝入关后,为了削弱满洲贵族的势力、压制汉族*,采取了许多极端措施,如大兴“*”、设立军机处等,使得君主*达到顶峰。

思考讨论

历代加强*主义*集权制的措施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共同性?

提示:考虑*相权、设置地方机构、加强思想控制三方面。

(8)清朝后期的衰落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变革君主*制度的呼声逐步高涨,君主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戊戌变法和预备立宪是将君主*制度转变为君主立宪制度的实践;辛亥*则主张废除君主制,实行民主共和。1912年3月,清帝退位,标志着君主*制度的结束。

(9)规律

一定的*制度是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地主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导致*主义*集权的*制度,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导致该制度遭到黄宗羲等人的批判,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促使该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思考讨论

韩非子和黄宗羲对君主*制度持完全相反的观点。应如何认识这两种观点?

提示:应结合当时经济基础的状况、君主*制度的作用来考虑。应该说,两个人对君主*制度的态度在当时都是积极的。

在*主义*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中,皇权*一直没有大的起伏,变化主要体现在*集权和地方行政两方面。*集权容易产生军权与相权的矛盾,地方行政容易造成地方与*的矛盾。大体说来,北宋以前主要解决了地方与*的矛盾,明清时期废除丞相最终解决了军权与相权的矛盾。

3.*主义*集权制度的评价

*主义*集权制度也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也经历了前后不同的变化。大体说来,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1)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1)君权*易形成*统治和导致*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2)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3)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其危害尤为严重。从历史发展来看,唐朝以前以积极作用为主,使得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集权的封建国家;明清时期则以消极作用为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科学文化的发展,说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三、选官制度

选拔官吏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原则和方式。

1.奴隶社会选官制度

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世卿世禄制度。商鞅变法时废除了这一特权。

2.封建社会的选官制度

(1)察举制:汉朝时创设自下(地方*推荐)而上(皇帝任命)选拔官吏的制度。察举的主要依据是才学和品德。

(2)九品中正制:曹魏时开始形成的由中正官发现和推荐人才再由皇帝任命为官的制度。中正官推举人才的依据是门第,该制度促使士族制度形成,造成士族地主长期把持政权。

(3)科举制:隋唐以后历代王朝实施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炀帝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贞观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创设武科和殿试;开元年间,提高科举地位;北宋王安石改革科举,废明经,进士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前期承袭明代科举制,1905年清*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制。

思考讨论

同是科举制度,为什么在隋唐和明清发挥的作用不同?

提示:应考虑两个时期的阶级基础变化、统治者的目的差异、考试内容的规定等方面。

(4)规律:第一,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第二,选拔标准由家世、财产逐渐发展到才学,形式日益严密,选拔标准逐步趋向公平、客观。第三,科举制度早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随着考试内容和方式的僵化其消极作用明显。

四、地方行政制度

1.分封制

西周时实行的*统治形式,即周王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将望族功臣及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以拱卫王室。结果巩固并扩大了周王朝的奴隶制国家政权。但分封制的存在,事实上使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处于*割据状态,后来随着各地实力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分封制瓦解。

2.郡县制

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即将全国划分为郡、县两级行政区。郡*官均由皇帝任命,代表*管理地方。郡县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继承,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前期重要的地方制度。

3.行省制

元朝时在各地设行中书省,作为**的代表机构,负责管理地方。从此,“省”成为地方行政区名称。省的划分为以后所沿用,清朝前期,全国划分为18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共25个省级行政区域和蒙古盟旗等。

4.土司制度

元朝时开始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制度,即设立宣慰司等机关,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土*官,可以世袭但必须忠于朝廷。明清时期经过改土归流,逐渐废除了土司制度。

5.规律

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管理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行政任命官衔的变化,属于*制度进步的表现。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分的变化,一般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区越划越小,越划越多。

思考讨论

在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国家君主与地方官吏之间的关系有何不同?

提示:在分封制下,地方官吏是受封的贵族、功臣,他们世袭其封号、爵位,与国家君主是宗法关系。在郡县制下,国家君主任命各级地方官吏,彼此之间是行政隶属关系。

五、少数民族政权的*制度

1.辽的蕃汉分治制度

在契丹族、汉族地区实行不同的管制和方式管理,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2.金的猛安谋克制度

将女真族划分为许多猛安谋克,其成员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是兵农合一的制度。

3.建州女真的八旗制度

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武力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八旗制度,其编制按军事组织形式,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

4.认识

除元朝、清朝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封建王朝之外,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大都带有自身民族色彩的*制度建设。其中,辽朝的蕃汉分治制度是基于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而实施的;猛安谋克制度和八旗制度是女真族先后设立的兵农合一的制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2:18

禅让制传说中三皇五帝实行的制度。夏朝建立实行世袭制。西周建立以后,分封天下诸侯。秦统一天下在天下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实行时间,朝代,内容,影响)(禅让制,世袭制,郡 ...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3.基本认识从“禅让”到“世袭”、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色彩,体现了社会的重大进步。秦统一后,王位世袭的制度演化为系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初中历史题:禅让制、世袭制、分封制、郡县制什么时候开始和结束?有什么...

禅让制,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最早的禅让制由尧帝传给舜帝,可以说尧开创了禅让制的先河。大禹死后禅位给益,然而益无威信,大禹的儿子启更有势力基础,于是启灭了益,建立了历史所谓之夏朝,并从此废除了禅让制。“世袭制”就是古代皇帝下台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儿子。...

中国古代夏朝到明朝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分开写...

从此,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代。②影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变为传子,“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姓中世袭,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商朝: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②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商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③商王通...

高一历史必修1

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2.皇帝制度: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如各样称谓“朕、制、诏、玺”等);皇权至上(一人掌握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皇位世袭(以此显示权力不可转移)。③影响:秦始皇首创的皇帝...

世袭制 禅让制 宗法制 分封制 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 郡国制 的开始.结 ...

宗法制具体在秦朝时有了变化,具体说清末结束分封制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郡县制春秋时代,随着世卿世禄制被官僚制的取代,地方组织也逐渐有采邑制转为县...

中国历朝历代政治制度演变

1、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2、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

禅让制,分封制,群县制分别指什么(时间,含义)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禅让制实际上是政治夺权,后赤裸裸的改成世袭制(家天下)。郡县制 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关系

到了秦始皇的时候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始 设立宰相 三公九卿,并且采取郡县制 西汉的时候刘邦刑白马而誓的时候采取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但政治制度上仍延续秦朝 到唐朝时是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 但实际上市强化王权的中央集权制 明朝时废除宰相 清朝时设立军机处进一步强化王权 总之,强化王权,削弱其他权利...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内容: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丞相制度终结,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更高阶段。废除丞相后,明朝逐步建立起内阁制,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成为事实上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6.清朝 内容:雍正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 1.汉朝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变。从夏商周春秋战国的先秦时期开始,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体系就逐渐变得健全和完善起来。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深受血缘关系的影响,从夏商王朝时期伊始,世袭制和宗法制逐渐崭露头角。随着秦汉大一统,出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特别是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了...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中央制度 中国各个朝代的不同代表制度 中国古代各朝代制度 中国的朝代和制度 中国各朝代的考试制度 战国时期实行什么制度 郡县制是哪个朝代的 唐朝实行什么制度 各个朝代的地方制度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倒投支票金额限制 腰椎间盘突出打臭氧针多少钱 王者荣耀杀马特名字大全_王者荣耀杀马特名字汇总 这位非主流美女叫什么,还有没有她其它照片 南京雨花石香烟多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情况 1998年3月13日出生的2015年旧历生日是什么时候?能准确的说出来吗? 好的橱柜加工厂都有哪些最具实力的橱柜加工厂信息 ...有一个能装五斤水的桶和一个能装三斤水的桶,这两个桶都不规则,问... ...银和硝酸银可以检验盐酸和其他在溶液中能产生氯离子的化合物?_百 ... 分封制发展到郡县制的背景 分封制变为郡县制,对后世的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分封制如何演变为郡县制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趋势 从周朝的分封制到秦朝的郡县制到元朝的行省制它们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从东周分封诸候到秦的郡县制,古代政治形势发失了什么变化 秦是如何实现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的 如何看待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演变200字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反应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演变过程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演变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你觉得酱香型白酒好喝吗? 是不是年份越久的酱香酒越好喝? 酱香型白酒好喝吗?为什么都推荐 酱香型白酒好喝吗?53度饮酱酒多少钱1瓶? 酱香型白酒是不是都很好喝? 酱香酒好喝吗,哪种口碑好一点? 处女座男友后悔分手有什么表现 我男朋友为什么在分手后没几天就说自己后悔了呢,是真心的吗 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体现了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哪些 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体现了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的出现反映了怎么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应的*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手机里的联系人不见了怎么恢复? 苹果通讯录没有了怎么恢复 vivo手机通讯录不显示联系人,请问怎么恢复通讯录联系人? 我手机屏幕上电话本没有了怎么办? windows ssd怎么清理文件 如何清理Win10系统垃圾文件 升级Windows10之后怎样清理旧系统的垃圾文件 电脑微信版本怎么升级 网页游戏我是皇怎么样啊 我是皇限量版美人怎么获取 限量版美人攻略 页游我是皇香妃技能怎么搭配 ? 我是皇美人哪个好 美人技能选择攻略 我是皇页游副本任务怎么快速做完 led显示屏怎么用u盘 我是皇页游怎么快速升级 LED显示屏插上U盘提示没有数据移除磁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