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银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4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4:44
我想你所想知道的国家银行的准确说法是“*银行”。
*银行(Central Bank)
编辑本段*银行概述
一个由*组建的机构,负责控制国家货币供给、信贷条件,监管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
*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银行的职能是宏观*、保障金融安全与稳定、金融服务。
*银行是“发币的银行”,对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有重要作用。 *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它集中保管银行的准备金,并对它们发放贷款,充当“最后贷款者”。
*银行是“国家的银行”,它是国家货币*的制订者和执行者,也是*干预经济的工具;同时为国家提供金融服务,代理国库,代理发行*债券,为*筹集资金;代表*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
*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所从事的业务的根本区别在于,*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服务,这是由*银行所处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
*银行的主要业务有:货币发行、集中存款准备金、贷款、再贴现、证券、黄金占款和外汇占款、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资金的划拨清算和资金转移的业务等。
编辑本段*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
*银行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形成于19世纪初叶,它产生的经济背景如下:
(1)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18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了工业*,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商品经济的迅速扩大,促使货币经营业越来越普遍,而且日益有利可图,由此产生了对货币财富进行控制的*。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 资本主义经济自身的固有矛盾必然导致连续不断的经济危机。面对当时状况,资产阶级*开始从货币制度上寻找原因,企图通过发行银行券来控制、避免和挽救频繁的经济危机。
(3)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 资本主义产业*促使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力的提高又促使资本主义银行信用业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经营机构不断增加;二是银行业逐步走向联合、集中和垄断。
编辑本段*银行产生的客观要求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既为*银行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又为*银行的产生提供了客观要求。
(1)*对货币财富和银行的控制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相应的货币制度和信用制度。资产阶级*为了开辟更广泛的市场,也需要有巨大的货币财富作后盾。
(2)统一货币发行
在银行业发展初期,几乎每家银行都有发行银行券的权力,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和银行机构增多,银行券分散发行的弊病就越来越明显,客观上要求有一个资力雄厚并在全国范围内享有权威的银行来统一发行银行券。
(3)集中信用的需要
商业银行经常会发生营运资金不足、头寸调度不灵等问题,这就从客观上要求*银行的产生,它既能集中众多银行的存款准备,又能不失时宜地为其他商业银行提供必要的周转资金,为银行充当最后的贷款人。
(4)建立票据清算中心
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每天收授票据的数量增多,各家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由各家银行自行轧差进行当日清算已发生困难。这种状况观上要求产生*银行,作为全国统一的、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中心。
(5)统一金融管理
银行业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出面进行必要的管理,这要求产生隶属*的*银行这一专门机构来实施*对银行业和金融市场的管理。
编辑本段*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结构
(1)*银行的性质可以科学地表述为:*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银行的性质集中体现在它是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上面,具体来说,包括其地位的特殊性、业务的特殊性和管理的特殊性。
(2)*银行的性质具体体现在其职能上,*银行有发行的银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宏观经济的银行四大职能。
(3)*银行的结构即*银行制度的结构,它主要包括*银行的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结构和权力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编辑本段*银行在金融监管中的地位
(1)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的*银行是金融业或银行的监管。
(2)现在,*银行作为金融监管的唯一主体,已无法适应新的金融格局。这是因为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传统作用正受到挑战,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于是许多国家通过另设监管机构来监管越来越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银监会、*、*等。
(3)从各国金融监管的实践来看,监管*可分为四类:分业经营且分业监管,如法国和中国;分业经营而混业监管,如韩国;混业经营而分业监管,如美国和香港地区;混业经营且混业监管,如英国和日本等。 是否由*银行担当监管重任也有不同情形:有*银行仍负责全面监管的;有*银行只负责对银行业监管的;也有在*银行外另设新机构,专司所有金融监管的。
编辑本段*银行金融监管程序和内容
完整的金融监管是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它由市场准入监管、日常运营监管、风险评价、风险处置以及市场退出等相关要素和环节组成。
(1)机构功能定位 所谓功能定位,是指各类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以及运作、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该机构的服务对象、业务范围和服务方式。
(2)市场准入广义上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包括三个方面机构准入、业务准入和高级管理人员准入。机构准入,是指依据法定标准,批准金融机构法人或其分支机构的设立。业务准入,是指按照审慎性标准,批准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开办新的业务品种。高级管理人员的准入,是指对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核准和认可。
(3)业务运营监管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运营监管,主要是通过监管当局(如*银行)的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以及借助会计(审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外部审计,及时发现、识别、评价和纠正金融机构的业务运营风险。这是监管当局日常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
(4)风险评价 风险的综合评价是金融监管人员在综合分析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结果及来自中介机构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对被监管机构所存在风险的性质、特征、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做出的及时、客观、全面的判断和评价。
(5)风险处置 金融监管当局要针对金融机构所存在的不同风险及风险的严重程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置,处置方式包括纠正、救助和市场退出。
编辑本段*银行在支付体系中的作用
(1)作为支付体系的使用者。*银行需要自行交易以转移资金,主要包括通过支付体系清算公开市场操作,以实施货币*;进行*债券的支付结算(包括发行和兑付)。
(2)作为支付体系的成员。*银行可以代表自己的客户(如*部门和其他国家的*银行)进行收付。
(3)作为支付服务的提供者。这些服务包括为商业银行在支付体系的运作提供结算账户;单独或与其他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一起,为支付体系提供系统硬件、软件、操作程序或通信网络。
(4)作为公共利益的保护人。这个作用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支付体系管理者;支付体系的成员的监督者;为支付体系提供管理和计划;仲裁争议和处理赔偿,提供技术标准。另外,还可以作为结算的担保人 。
编辑本段*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
(1)提供账户服务 在各国*银行支付清算的实践活动中,*银行一般作为银行间清算中介人,为银行提供清算账户,通过清算账户的设置和使用来实现银行间转账。
(2)运行与管理支付系统除了提供账户服务以外,*银行参与和组织行间清算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即是运行与管理重要的行间支付清算系统。一个稳定的、有效的、公众信任的支付系统,是社会所不可或缺的。*银行运行的支付系统通常包括账户体系、通讯网络和信息处理系统。
(3)为私营清算系统提供差额清算服务很多国家存在着多种形式的私营清算组织,而一些私营清算系统尚在实施差额清算,为了实现清算参加者间的债权债务抵消,很多清算机构乐于利用*银行提供的差额清算服务,后者通过账户进行差额头寸的转移划拨,即可完成最终清算。
(4)提供透支便利*银行不仅运行管理整个支付系统,还以提供信贷的方式保障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大额支付系统是*银行提供信贷的重点,尤其是当大额支付系统所处理的支付指令为不可撤销的终局性支付指令时,*银行的透支便利更为重要。
编辑本段二战后*银行的变化
(1)由一般货币发行向国家垄断发行转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银行的认识有所深化,从而强化了对它的控制。这大大加快了*银行的国有化进程,由此实现了*银行由一般的发行银行向国家垄断发行即真正的发行银行转化。
(2)由代理*国库款项收支向*的银行转化。随着*银行国有化进程的加快,*银行对国家负责,许多国家的银行法规明确规定了*银行作为*代理的身份,从而实现了*银行向*银行的转化。
(3)由集中保管准备金向银行的银行转化。进入20世纪中叶,*银行不与普通商业银行争利益,行使管理一般银行的职能并成为金融体系的中心机构,这标志着它向银行的银行转化。
(4)由货币*的一般运用向综合配套运用转化。*银行的货币*离不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在具体运用中大大加强并注重其综合功能的发挥,即由过去的一般性运用向综合配套运用转化。
(5)各国*银行的金融合作加强。随着各国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保证各国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稳定,各国*银行为了共同抵御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彼此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
编辑本段我国*银行的演变过程
(1)清*时期的*银行
①户部银行。户部银行是清末官商合办的银行,1905年8月在北京开业,它是模仿西方国家*银行而建立的我国最早的*银行。
②大清银行。1908年,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
(2)辛亥*时期和北洋*时期的*银行
①中国银行。1911年的辛亥*,促使大清王朝复灭,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
②交通银行。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成立之初,曾自我标榜为“纯属商业银行性质”。但事实上,它后来成了北洋*的*银行。1913年,交通银行取得了与中国银行同等地位的发行权。1914年,交通银行改定章程,已经具备了*银行的职能。
以上两行,共同作为北洋*的*银行。
(3)孙中山创立的*银行
1924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广东**在广州创立*银行。1926年7月,国府移迁武汉,同年12月在汉口设*银行。原广州的*银行改组为广东省银行。1928年,汉口*银行停业。
(4)*时期的*银行
①1928年11月1日,南京国民*成立*银行,总行设在当时全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在全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法定*银行为国家银行,行使*银行职责。
②1949年12月,*银行随**撤往台湾。
(5)*根据地的*银行
①1927年大*失败后,*党在建立根据地以后,就成立了人民的银行,发行货币。如1927年冬,闽西上杭县蚊洋区农民协会创办了农民银行等。
②1932年2月1日,苏维埃国家银行正式成立,苏维埃国家银行还在各地设分支机构,以带动根据地银行走向集中和统一。
③1934年10月,苏维埃国家银行跟随红军长征转移,1935年11月,它改组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同年10月,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组为陕甘宁边区银行,总行设在延安。
④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迅速扩大并逐渐连成一片,整个金融事业趋于统一和稳定。1948年11月,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6)新中国的*银行
①1948~1978年的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正式宣告成立。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随军迁入北京,以后按行政区设立分行、中心支行和支行(办事处),支行以下设营业所,基本上形成了全国统一的金融体系。
这一时期的中国人民银行,一方面全部集中了全国农业、工业、商业短期信贷业务和城乡人民储蓄业务;同时,既发行全国唯一合法的人民币,又代理国家财政金库,并管理金融行政,这就是所谓的“大一统”的*银行*。
②1979~1983年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继恢复和建立,对过去"大一统"的银行*有所改良。但从根本上说,在*银行的独立性、宏观*能力和政企不分等方面并无实质性进展。同时,随着各专业银行的相继恢复和建立,“群龙无首”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③1984~1998年的中国人民银行。1983年9月,*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银行的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专门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的金融事业。
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正式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银行的职能。
④1998年以后的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10月始,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改组,撤销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行,在全国设立9个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级分行,重点加强对辖区内金融业的监督管理。一个以*银行为领导,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已经形成。
编辑本段世界主要的*银行
亚洲
中国人民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金融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使*银行的部分职能,除了10元纸钞的发行由它负责外,发钞权由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及中国银行负责)
蒙古银行(蒙古)
韩国银行(大韩*)
日本银行(BOJ)
*银行(中国台湾)
欧洲
欧洲*银行(ECB)
英格兰银行(BOE)
瑞士*银行(SNB)
美洲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FRB)
加拿大*银行 (BOC)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4:44
我想你所想知道的国家银行的准确说法是“*银行”。
*银行(Central Bank)
编辑本段*银行概述
一个由*组建的机构,负责控制国家货币供给、信贷条件,监管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
*银行是一国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银行的职能是宏观*、保障金融安全与稳定、金融服务。
*银行是“发币的银行”,对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有重要作用。 *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它集中保管银行的准备金,并对它们发放贷款,充当“最后贷款者”。
*银行是“国家的银行”,它是国家货币*的制订者和执行者,也是*干预经济的工具;同时为国家提供金融服务,代理国库,代理发行*债券,为*筹集资金;代表*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
*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所从事的业务的根本区别在于,*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服务,这是由*银行所处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
*银行的主要业务有:货币发行、集中存款准备金、贷款、再贴现、证券、黄金占款和外汇占款、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资金的划拨清算和资金转移的业务等。
编辑本段*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
*银行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形成于19世纪初叶,它产生的经济背景如下:
(1)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18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了工业*,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商品经济的迅速扩大,促使货币经营业越来越普遍,而且日益有利可图,由此产生了对货币财富进行控制的*。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 资本主义经济自身的固有矛盾必然导致连续不断的经济危机。面对当时状况,资产阶级*开始从货币制度上寻找原因,企图通过发行银行券来控制、避免和挽救频繁的经济危机。
(3)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 资本主义产业*促使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力的提高又促使资本主义银行信用业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经营机构不断增加;二是银行业逐步走向联合、集中和垄断。
编辑本段*银行产生的客观要求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既为*银行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又为*银行的产生提供了客观要求。
(1)*对货币财富和银行的控制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建立相应的货币制度和信用制度。资产阶级*为了开辟更广泛的市场,也需要有巨大的货币财富作后盾。
(2)统一货币发行
在银行业发展初期,几乎每家银行都有发行银行券的权力,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和银行机构增多,银行券分散发行的弊病就越来越明显,客观上要求有一个资力雄厚并在全国范围内享有权威的银行来统一发行银行券。
(3)集中信用的需要
商业银行经常会发生营运资金不足、头寸调度不灵等问题,这就从客观上要求*银行的产生,它既能集中众多银行的存款准备,又能不失时宜地为其他商业银行提供必要的周转资金,为银行充当最后的贷款人。
(4)建立票据清算中心
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每天收授票据的数量增多,各家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由各家银行自行轧差进行当日清算已发生困难。这种状况观上要求产生*银行,作为全国统一的、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中心。
(5)统一金融管理
银行业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出面进行必要的管理,这要求产生隶属*的*银行这一专门机构来实施*对银行业和金融市场的管理。
编辑本段*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结构
(1)*银行的性质可以科学地表述为:*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银行的性质集中体现在它是一个“特殊的金融机构”上面,具体来说,包括其地位的特殊性、业务的特殊性和管理的特殊性。
(2)*银行的性质具体体现在其职能上,*银行有发行的银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宏观经济的银行四大职能。
(3)*银行的结构即*银行制度的结构,它主要包括*银行的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结构和权力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编辑本段*银行在金融监管中的地位
(1)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的*银行是金融业或银行的监管。
(2)现在,*银行作为金融监管的唯一主体,已无法适应新的金融格局。这是因为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传统作用正受到挑战,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于是许多国家通过另设监管机构来监管越来越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银监会、*、*等。
(3)从各国金融监管的实践来看,监管*可分为四类:分业经营且分业监管,如法国和中国;分业经营而混业监管,如韩国;混业经营而分业监管,如美国和香港地区;混业经营且混业监管,如英国和日本等。 是否由*银行担当监管重任也有不同情形:有*银行仍负责全面监管的;有*银行只负责对银行业监管的;也有在*银行外另设新机构,专司所有金融监管的。
编辑本段*银行金融监管程序和内容
完整的金融监管是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它由市场准入监管、日常运营监管、风险评价、风险处置以及市场退出等相关要素和环节组成。
(1)机构功能定位 所谓功能定位,是指各类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以及运作、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该机构的服务对象、业务范围和服务方式。
(2)市场准入广义上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包括三个方面机构准入、业务准入和高级管理人员准入。机构准入,是指依据法定标准,批准金融机构法人或其分支机构的设立。业务准入,是指按照审慎性标准,批准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开办新的业务品种。高级管理人员的准入,是指对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核准和认可。
(3)业务运营监管对金融机构的业务运营监管,主要是通过监管当局(如*银行)的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以及借助会计(审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外部审计,及时发现、识别、评价和纠正金融机构的业务运营风险。这是监管当局日常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
(4)风险评价 风险的综合评价是金融监管人员在综合分析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结果及来自中介机构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对被监管机构所存在风险的性质、特征、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做出的及时、客观、全面的判断和评价。
(5)风险处置 金融监管当局要针对金融机构所存在的不同风险及风险的严重程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处置,处置方式包括纠正、救助和市场退出。
编辑本段*银行在支付体系中的作用
(1)作为支付体系的使用者。*银行需要自行交易以转移资金,主要包括通过支付体系清算公开市场操作,以实施货币*;进行*债券的支付结算(包括发行和兑付)。
(2)作为支付体系的成员。*银行可以代表自己的客户(如*部门和其他国家的*银行)进行收付。
(3)作为支付服务的提供者。这些服务包括为商业银行在支付体系的运作提供结算账户;单独或与其他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一起,为支付体系提供系统硬件、软件、操作程序或通信网络。
(4)作为公共利益的保护人。这个作用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支付体系管理者;支付体系的成员的监督者;为支付体系提供管理和计划;仲裁争议和处理赔偿,提供技术标准。另外,还可以作为结算的担保人 。
编辑本段*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
(1)提供账户服务 在各国*银行支付清算的实践活动中,*银行一般作为银行间清算中介人,为银行提供清算账户,通过清算账户的设置和使用来实现银行间转账。
(2)运行与管理支付系统除了提供账户服务以外,*银行参与和组织行间清算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即是运行与管理重要的行间支付清算系统。一个稳定的、有效的、公众信任的支付系统,是社会所不可或缺的。*银行运行的支付系统通常包括账户体系、通讯网络和信息处理系统。
(3)为私营清算系统提供差额清算服务很多国家存在着多种形式的私营清算组织,而一些私营清算系统尚在实施差额清算,为了实现清算参加者间的债权债务抵消,很多清算机构乐于利用*银行提供的差额清算服务,后者通过账户进行差额头寸的转移划拨,即可完成最终清算。
(4)提供透支便利*银行不仅运行管理整个支付系统,还以提供信贷的方式保障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大额支付系统是*银行提供信贷的重点,尤其是当大额支付系统所处理的支付指令为不可撤销的终局性支付指令时,*银行的透支便利更为重要。
编辑本段二战后*银行的变化
(1)由一般货币发行向国家垄断发行转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银行的认识有所深化,从而强化了对它的控制。这大大加快了*银行的国有化进程,由此实现了*银行由一般的发行银行向国家垄断发行即真正的发行银行转化。
(2)由代理*国库款项收支向*的银行转化。随着*银行国有化进程的加快,*银行对国家负责,许多国家的银行法规明确规定了*银行作为*代理的身份,从而实现了*银行向*银行的转化。
(3)由集中保管准备金向银行的银行转化。进入20世纪中叶,*银行不与普通商业银行争利益,行使管理一般银行的职能并成为金融体系的中心机构,这标志着它向银行的银行转化。
(4)由货币*的一般运用向综合配套运用转化。*银行的货币*离不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在具体运用中大大加强并注重其综合功能的发挥,即由过去的一般性运用向综合配套运用转化。
(5)各国*银行的金融合作加强。随着各国商品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保证各国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稳定,各国*银行为了共同抵御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彼此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
编辑本段我国*银行的演变过程
(1)清*时期的*银行
①户部银行。户部银行是清末官商合办的银行,1905年8月在北京开业,它是模仿西方国家*银行而建立的我国最早的*银行。
②大清银行。1908年,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
(2)辛亥*时期和北洋*时期的*银行
①中国银行。1911年的辛亥*,促使大清王朝复灭,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
②交通银行。交通银行始建于1908年,成立之初,曾自我标榜为“纯属商业银行性质”。但事实上,它后来成了北洋*的*银行。1913年,交通银行取得了与中国银行同等地位的发行权。1914年,交通银行改定章程,已经具备了*银行的职能。
以上两行,共同作为北洋*的*银行。
(3)孙中山创立的*银行
1924年8月,孙中山领导的广东**在广州创立*银行。1926年7月,国府移迁武汉,同年12月在汉口设*银行。原广州的*银行改组为广东省银行。1928年,汉口*银行停业。
(4)*时期的*银行
①1928年11月1日,南京国民*成立*银行,总行设在当时全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在全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法定*银行为国家银行,行使*银行职责。
②1949年12月,*银行随**撤往台湾。
(5)*根据地的*银行
①1927年大*失败后,*党在建立根据地以后,就成立了人民的银行,发行货币。如1927年冬,闽西上杭县蚊洋区农民协会创办了农民银行等。
②1932年2月1日,苏维埃国家银行正式成立,苏维埃国家银行还在各地设分支机构,以带动根据地银行走向集中和统一。
③1934年10月,苏维埃国家银行跟随红军长征转移,1935年11月,它改组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同年10月,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组为陕甘宁边区银行,总行设在延安。
④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迅速扩大并逐渐连成一片,整个金融事业趋于统一和稳定。1948年11月,成立中国人民银行。
(6)新中国的*银行
①1948~1978年的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正式宣告成立。194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随军迁入北京,以后按行政区设立分行、中心支行和支行(办事处),支行以下设营业所,基本上形成了全国统一的金融体系。
这一时期的中国人民银行,一方面全部集中了全国农业、工业、商业短期信贷业务和城乡人民储蓄业务;同时,既发行全国唯一合法的人民币,又代理国家财政金库,并管理金融行政,这就是所谓的“大一统”的*银行*。
②1979~1983年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继恢复和建立,对过去"大一统"的银行*有所改良。但从根本上说,在*银行的独立性、宏观*能力和政企不分等方面并无实质性进展。同时,随着各专业银行的相继恢复和建立,“群龙无首”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③1984~1998年的中国人民银行。1983年9月,*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银行的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专门负责领导和管理全国的金融事业。
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正式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银行的职能。
④1998年以后的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10月始,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改组,撤销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行,在全国设立9个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级分行,重点加强对辖区内金融业的监督管理。一个以*银行为领导,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已经形成。
编辑本段世界主要的*银行
亚洲
中国人民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金融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使*银行的部分职能,除了10元纸钞的发行由它负责外,发钞权由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及中国银行负责)
蒙古银行(蒙古)
韩国银行(大韩*)
日本银行(BOJ)
*银行(中国台湾)
欧洲
欧洲*银行(ECB)
英格兰银行(BOE)
瑞士*银行(SNB)
美洲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FRB)
加拿大*银行 (B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