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文学——少数人与多数人的共存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30 04:1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2:00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的《记忆与印象1》之《老家》篇中写道:“历史难免是一部御制经典,文学要弥补它,所以看重的是那些沉默的心魂。历史惯以时间为序,勾画空间中的真实。艺术不满足这样的简化,所以去看这人间戏剧深处的复杂,在被普遍所遗漏的地方去询问独具的心流。”
人们惯以为历史与文学相隔十万八千里,历史是记录真实的,可供一代一代相传的,是推动国家发展进程的重中之重,而文学是虚幻的,以艺术渲染为底本,对国家进展历程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用我好友的话就是历史是由少数精英书写的,时代的进步,人类的演变只能由这部分人完成,其他的大多数人都是随大流的,对历史的发展无关紧要。而这少数人就好比“历史”,这沉默的大多数人就好比“文学”,他们两个是没有可比性的,一个是肱骨之臣,一个是可有可无的装点。
曾经为这事和他争论不休,最后不欢而散。我始终认为一个国家的进展史每个人都必不可少,都做出了贡献,而这贡献只不过是有大有小而已,凭什么小的就该被忽视呢?这是不公平的。
读了史铁生这段文字忽然就茅塞顿开了,其实我们谁也没说错,但谁都又说错了,因为我们都站在了各自不同的角度,象史铁生说的“循着不同情感,历史并不确定。”怀的情感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他站在了推动历史进程的少数人角度,而我站在了西川诗里的“沉默”的,默默帮忙润色历史的普罗大众角度。
“历史仅记录少数人的丰功伟绩”,而回观历史的人却忽视了那批默默参与,却不为史册所记载的沉默的大多数。
精英推进创造历史,普罗大众使历史更为圆润。就好比一个文学作品,只有一个干巴巴的主框架它是不完美的,它需要各种情节情感的注入才能使其圆润完满,既有“灵魂”又“有血有肉”,这样才是完整的。
所以, 历史与文学并不冲突,历史是文学形成的主脉,文学是被历史隐藏的“独具的心流”。
就好比一片好看的叶子,历史是叶子的主脉,庄重严肃,引导叶子伸展的大方向。而文学是附属在侧,由主脉延伸出去的细小脉络,装点修饰润色成形,给叶子注入感情和生机,使沉闷严肃,以时间推进为主轴的历史变得生动活泼,有了人间烟火气。
少数人推动历史的进程,多数人沉默着润色,历史其实除了是一部“御制经典”,也是一部蕴含着文学气息的生活史、众生史,是少数人与多数人的共存史。
“我打开一本书/一个灵魂就苏醒/…………/我阅读一个家族的预言/我看到的痛苦并不比痛苦更多/历史仅记录少数人的丰功伟绩/其他人说话汇合为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