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蓝》 | 被解放的自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7 20:5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5:23
电影《蓝》,揭示了一种被解放的自由。
记得出现在镜头里轻轻摇曳的蓝色风铃,坠子上闪着迷人斑斓的色泽。只是当茱莉一把伸出手去扯碎它时,我们可以看见某种意念的灰飞烟灭,以及某种重生,在挣脱束缚之后奔向地心引力。
然而这种自由,最终伴随着全盘倾覆的崩溃和既定轨道的南辕北辙。
凡世中的肉体,似乎都以为茕茕孓立是无法继续生存的状态。于是当茱莉从病床上醒过来,作为曾经家庭生活全部重心的丈夫和女儿,如今全都离她而去,留下自己空空的躯壳。
无所适从,是这种突发意外下的正常表现。茱莉试图吞咽安眠药,然而大剂量的药片梗塞着喉咙。
纵然,死和生一样,都是不自由的人自以为能够通往自由的出口。只不过出口过分狭窄,没有外界不可抗力的推动,无法到达洞穴的尽头。
尘世种种,即使厌倦了生,但走向死亡的过程太辛苦,口头上再说不够留恋,内心深处依旧舍不下这一副皮囊。而选择苟活,不是与追求者的一夜欢愉,也不是闭塞视听般的避而不谈,更不是更换地址贩卖回忆假装重新开始便可以做到的。
蔚蓝清澈的游泳池中,茱莉手脚激荡起的水花,那个时刻,她感受到自由与否。不得而知。
在新居所,当所有人联名上书要赶走*舞女郎的时候,茱莉拒绝了签字。不囿于*的强迫和大众声音的框定,不困在世俗的*吝中做出自己不情愿的选择,这便是自由的起步。
尽管现实当中,很少有人能够在声势浩大的立场下不去临阵倒戈。
我们常犯这样的错误,哪怕无关痛痒,甚至素昧平生,便将某人某事定性,贴上自以为正确的标签。从另一个层面讲,这是灵魂不够自由,不够强大的表现。正是由于判断力的缺失,人们自动放弃了做出选择的自由,转向人云亦云,用别人的喉咙说出自己的观点。
茱莉和*舞女郎相熟后,羡慕她的自由和洒脱,羡慕她能够选择自己所爱。
当看台下*舞女的父亲与自己的女儿相遇,不言而喻的不自由,是蒙羞的面孔和亲情短兵相接时刻的冷笑,也是藏在正人君子身后道貌岸然的道德失衡。
人人都是呼吁者,人人都在挥舞手臂宣扬自己的伟岸和正义。可是当夜幕降临,欺骗和伪道德构筑的桥梁终会坍塌,而冲刷它走向死亡的,是无人承认的心口不一。噤声和缄默与白日狂热的呼号好笑的对比。
束缚人们心灵的是社会,是虚伪的人性本身。只敢将符合道德伦理方面的内容展示出来。其他便溺死在黑夜里,被不自由的枷锁束缚住了。
完美背后,藏着不可揭穿的*。
丈夫去世后,茱莉发现了第三者的存在。
幸福是银针轻轻接触便可破败的气球,只等银针出鞘的时刻,抑或是致命一击。
逝者已矣,所有的罪恶都可以随着当事人的故去而得到原谅,这似乎是全球范围内都攻不破的信条。
对第三者的宽容,看似退让和懦弱,然而我更愿意理解成茱莉在真正寻找到自由的心灵在遇到事情之后的外化反映。
因为心灵自由,所以不乱于心,不困于情;因为自由,才能冲淡过去,不再纠缠;因为自由,才能鼓起勇气*舐伤口。不再流血,便是真正释然。
养老院中,失忆的母亲不认识面前的女儿。而电视画面不断重复的冒险像是一个隐喻。
母亲记得她的青年时代,记得自己与妹妹在一起时拥有的回忆。是年少时未达成的心愿,丢在岁月中的遗憾,还是被多年生活束缚住的自由和勇敢。
时间果然是疗伤的良药,它把青年时代的伤口全部冰封,只留下锁死的痕迹,藏匿在大脑的沟壑里,灌进尘埃,擦拭不去。
这与创可贴愈合住了鲜血淋漓的伤口作比较,似乎更是一件好事,是种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的结局。
茱莉悄然离开时应该也已经明白,抓不住的留不下的,倒不如放手让它飞去。打碎就得,逃避窒息的,离开错误的,才是自由。
不知《蓝》的创作者,是不是的确要通过这部电影,来表现这种洞彻之后的普世自由。可以闭眼凝视,对内心进行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