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7 16: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18:26
在省考以及事业单位的面试中会有很多题型,比如综合分析、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应急应变等等,而且综合分析还是很多省份重点考察的题型,但是对于很多考生而言,综合分析题还是比较难的一个题型,有时政类、哲理类,下边还又分出了诸如积极类的社会现象、消极类的社会现象、*理解等等。很多考生在应对这些题型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会在为答题思路发愁,题型分类多记不住且容易混淆,其实在面试当中综合分析完全可以以按照“怎么看”到“怎么办”的思路来进行作答,具体一道面试真题为例:
例:现在有些商家利用无人机送货,有人认为这有利于节约成本,有人认为这造成了安全隐患。对此,你怎么看?
我很多考生在拿到这道题目的时候第一时间会考虑的是这是一道综合分析题,它到底是一个积极的社会现象还是一个消极的社会现象,然后来思考答题思路是什么。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按照“怎么看+怎么办”的思路来进行。
怎么看:一、无人机送货由于机器的不知疲倦,代替了传统的人工送货,有利于节约成本也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另外当今时代是一个大资料时代,人工智慧肯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也会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二、无人机运输也存在完全隐患,中国城市中人口密度大,飞行环境复杂。三、无人机的使用会使很多工人下岗,造成失业,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会激化社会矛盾。四、无人机的普遍使用很有可能会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产生不好的后果。
怎么办:一、企业方面要加强对于无人机技术方面的升级改造,让其适应各种飞行环境,提高安全效能。二、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岗位来安置下岗人员;也可以通过技能培训来发展新型技术型工人,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于无人机飞行获准的稽核,规范无人机的使用秩序。
当然我们的观点还是要有的,通过上边的分析你会发现现在无人机送货是科学技术发展所必然面临的一种情况,也就是说它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但你会发现它还存在一些问题,那么我们的观点就是:无人机的规范性使用会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观点提出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来提出的。对于后边的“怎么办”就更简单了,针对上边分析部分存在的问题来进行针对性提对策就可以。
所以,对于综合分析题我们的思路很简单,“怎么看“”到“怎么办”,当然在“怎么看”的时候需要把握两个关键点,第一要全面,第二要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只要能做到这两点相信答综合分析就会很轻松了。这样考生的思路不会被我们的思路所绑架,他们的思维会更加开阔。
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综合分析题这样作答。在结构化面试过程中,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来形容考生们的答题表现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很多考生的答题内容都很抽象,无话可说,为了让自己的内容丰富起来,很多考生都会出现语言重复的情况。但这会给考官感觉内容冗杂,很容易的低分。接下来就来教大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吧:
第一,要明确原因和对策的区别。从我们分析问题的角度来说,原因分析和对策分析本质是相同的,从某种角度来说原因和对策是相互对应的,所以在表述的过程中核心词、关键词必然雷同,比如: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人们的环保意识较低。同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所以在表述的时候有一定的关键词重复很正常。但是我们要明确一点,原因是问题出现之前的一些诱导因素,而对策是问题出现之后的解决办法,一个是诱因一个是办法,所以考生要意识到我们在分析的时候要讲这两个的区别说明白,有区别自然就不会出现反复出现两次的情况。
第二、原因该如何表述?既然原因是诱导问题出现的因素,所以对于原因分析来说,主要是要讲述明白原因与问题之间关系,每个原因都是如何促成这个问题出现的。比如: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原因之一是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低。那么我们在表述的时候,对于原因的表述主要就是:人们的环保意识较低,所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就会出现经常开私家车出行,传统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或者燃烧纸钱等污染环境的行为习惯。同样,企业生产也会造成环境污染,那么我们的表述就是:企业的违规生产忽视环保,缺乏环保装置,导致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的超标排放,造成了空气、水体和土壤的大面积污染。
第三、对策分析应该如何表述?前面我们说,对策主要是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办法,所以对策的分析要将重点放到具体的办法方面,而不是笼统的该怎么办,仅仅提供一个大方向。比如同样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这个问题。我们在提出解决对策的时候,针对上面提出的两个原因,对策表述应该是: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这就需要社会媒体和相关的 *** 部门联合,通过新闻、公益短片、社群实地宣传等形式告知市民群众环境污染的弊端,提倡人们绿色出行,杜绝一些生活中的陋习,以此来让人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二,企业要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提高自律和环保意识,自觉的引进先进的环保装置,加大生产废弃物的处理力度,严格按照国家《环保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生产经营,解决我国的工业污染问题。
对于考生来说,面试综合分析题目要想得高分一定要审透题目,清楚明白此题问的是什么,另一个重要的就是要抓住答题要点,华图教育现以一道例题为例说明。希望对备战2018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例题】
为了打击酒驾事故现象,天津市交警出奇招,交管部门开展夜检行动,全程直播,检查出来的就酒驾司机,在自愿的情况下拉去医院太平间外做’体验式教育’,以强化酒驾人员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的认识。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要点】
1、明确价值观。在自愿配合下,交管部门以这种体验式教育对其普法宣传交通规则,是一种结合社会发展的创新执法,对这种执法方式持有肯定的态度。(明确态度)
2、谈出酒驾事故的危害。对个人以及社会都有其致命的重伤。
3、酒驾事故现状。酒驾危害引出近年来酒驾事故频发,屡禁不止,并且在交警执法的过程中存在执法难度,酒驾司机各种方法齐上阵,企图蒙混过关,用一些药物掩盖喝酒事实、说谎逃跑、甚至暴力妨碍执法。
4、清楚体验式执法的背景。另一方面,虽说我国现在酒驾的处罚越来越严厉,但是扣分、罚款。扣留驾驶证等处罚措施却以无法制止哪些抱有侥幸心理的司机,每每导致车祸的发生,更可能在于我过的处罚力度还是不够重,才纵容了这种侥幸心理的出现,在英国酒驾那可是重罚,3次酒驾,执照被吊销109年也就是这辈子别想上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倒*交警部门出奇招,以这种体验式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
5、明确体验式执法的积极意义。一方面,在酒驾司机自愿的情况下配合执法,体现了执法的人性和尊重被执法人,彰显了天津市交管部门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这种体验执法,在天平间外,摆放宣传展板和酒驾事故的车辆,可以让酒驾司机更加有情境的感受酒驾事故的伤害,加强对其的认识,加强了执法效果。
6、看到执法的意义同时也能看到执法过程带来的问题。如,引起酒驾司机的情绪烦感反而增加了执法难度。(能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有较强的认知能力)
7、对现象有认识之后还要有对其社会现象有正确面对的态度。保证这种执法有效的贯彻落实下避免出现群众的反感。要做好各方面工作。一、做好宣传工作,这种体验式要利用媒体广泛宣传,让市民对其执法背后的意义有明确的了解,积极得到全市市民的支援。二、严格按要求执法。执法过程中要明确细则,切忌强制,造成被执法人的情绪反感,注意执法态度和流程。
华图教育名师提醒考生,在分析过程中内容要逐层递进,分析范畴要广,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综合分析,赢得高分。
首先是有效性。
最好的措施首先要做到效果好,如果措施的效果一般或者不好,那么这样的措施往往不是最好的。比如“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公民交通法律意识淡薄、交警执法不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针对原因我们可以提出三种措施,分别是宣传教育、严格执法、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这三种措施当中治理“中国式过马路”效果好的措施是严格执法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通过严格执法和完善设施可以达到治理闯红灯的问题,而宣传教育我们都知道其效果一般,很难保证。所以我们排出宣传教育。
其次是可行性。
可行性指的是措施可行程度如何。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三种措施,我们通过比较发现严格执法是很难保证的,因为严格执法需要交警真正到街上进行监管执法,而现实中上街执法的往往是临时工。相比较而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则是只需要 *** 投入财政资金进行建设即可。可行性较强。因此我们排出严格执法。
最后是影响性。
影响性指的是措施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哪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不仅可以“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让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减少,同时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让市容市貌更美,另外还可以通过投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加一定的就业机会。所以这种措施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特点分析,在现有的综合分析题目中,有很多的题目会针对于某一人群展开讨论,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就可以去结合这一人群的特点进行分析,这样能够保证我们分析和论证更加充分。比如说青少年、党员干部、老年人、留守儿童......,在讨论这一系列主体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去结合主体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以青少年玩微博为例,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就应该认识到青少年这一特殊的时期是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青少年的学习好坏,直接决定了以后个人能力和个人成才与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应该更多的把时间用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而不是过度的玩微博。
背景现状分析,任何一个事件或一句话,都应该结合当前的社会情况进行分析。只有把整个社会当成一个整体,那么分析才能够去联络社会、分析才有意义和作用。以年轻人不赡养老人为例,我们除了可以分析由此带来的危害,我们也可以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在不断进入老年化这个背景进行分析。当前,我国社会老年化越发严重,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一个社会重要的话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不赡养老人产生的问题就更加严重。
关注河南华图,及时了解考试资讯~
哲理类、公共*类、社会问题类、 *** 自身建设类、漫画类。更多公*资讯,推荐关注china+tat公务员频道。
一、答题思路
综合分析就是在认识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和把部分重新结合为整体的过程和方法。重点考察综合分析能力的智慧性问题时的答题思路为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二、考生通常存在的问题
①、观点不当,主要发生在存在争议热点的试题中,由于对热点的定性出现偏差,结果观点跑偏了,或者观点错误,不能有效反映试题本身的主旨。
②、对热点事实不了解。不知道题中描述的热点具体资讯,答题时存在答非所问的现象。
③、分析不到位。分析的时候区域性、片面的看问题,不够准备、全面。
④、素材不足。考生往往苦恼于无话可说,没有名言警句铺垫,没有鲜明事例论证,导致答题时没有亮点。
三、答题高分技巧
①、逻辑清晰。善用“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最后”等逻辑词,使表达的内容要有层次和逻辑性,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吸引考官,更好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②、善用素材。深刻的素材比较生动和有说服力。这方面需要考生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平时多积累一些时事*,名人事例。
③、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例如:主体分析法: *** 、社会、集体、个人;层面分析法:思想、制度、操作、利益;内外因分析法:内因、外因。分析的主要内容:状态、背景、原因、影响。
④、尝试从多个方面对存在问题进行解决:自律、行政、法律、监督、思想*、经济等,但是答题时也需要考生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展开作答,否则会有套路化作答的嫌疑。提出的对策尽量结合题目,具体细化。
⑤、答题时善用名言,做到有深度、有亮点、有内涵、有视野。名言可以增加考生答题的说服力。引用时要做到贴近题目,数量不要太多。
在公务员面试的结构化考试中,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往往成为考生通往成功之路的一项最大的阻碍。其中,对于一些社会现象类的题目,也由于很多考生缺乏相关知识背景,而变得更难理解和掌握。如何掌握综合分析能力,决胜面试,是所有考生所面临的问题。把握综合分析的基本思路,学会一定的技巧十分重要。
一、答题思路
1、提出观点:对社会现象进行概括、点出问题本质,表明自己的态度。
2、论证观点:对社会现象的背景、现状、影响进行论证。核心要围绕提出的观点,要有针对性。
3、落实观点:对积极的现象要论证其带来的启示;消极的现象要分析其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真题展示
随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网路词语的流行,有人建议将网路热词收入辞典,有人认为网路是网路、词典就是词典,不能混为一谈。对此,你怎么看?
【参*】
网路语言的流行,反映出当前很多人的思维方式、彰显网民的个性与魅力。我认为可以将有意义并且广为人接受的词语收入辞典,但应慎重,不能操之过急。
每年网路上都会风行诸多的流行词汇及用语,网际网路传播具有高互动性、社交性等特征,为人气热刺的孕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对于网民的个性与魅力,我们也应尊重。包括成语在内的汉语言文字,尤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在这个反战过程中,它必然会面临推陈出新的问题。也就是淘汰一些已经不再被人使用,已经失去生命里的词语,同时吸收一些新出现的、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与使用的新词语。也只有这样的吐故纳新,才能保持语言文字持续的生命力,赋予它不断往前发展的动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一些刚刚在网上出现的新词汇就要马上被收入辞典。太多的例项足以证明,成功的网路语言,重在震撼心灵,激起回响。比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情怀式宣泄,可谓深深戳及了生活中许多人内心的最柔软部分,又缘于“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现实掣肘,于是乎迅速引发一片叫好。假如时移世易,事过境迁,人们再想从“词典”里去探寻和感受这句热词的心情心境,恐怕就不太容易了。辞典作为一种工具书,除了要具备创新意识的同时,也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而这些受到部分网友欢迎的新词汇,目前所缺乏的,正是稳定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所以,我们对于新兴网路热词是否入选辞典,我们应严格审查。
判断一个新词汇有没有资格入选辞典,第一要看他是否全面通用,
第二,要看它是否经历了历史和事件的积淀。一言以概之,网路语言的生动活泼、创意无限,不见得非要用“收进词典”与否来表明对它的重视。而另一方面,把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网路新词收入词典,也是丰富汉语言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专家解析
这是面试中一类非常典型的观点类综合分析,题干中网路流行语是否要收入辞典给出了两种观点,让考生就此来谈看法。这就需要考生在答题中做到以下几点:
1. 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但要注意观点要围绕题干中所给的观点出发。
2. 分析网路流行语快速流行的原因及特点,以及收入辞典中的词需要具备的特质,进而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对新兴词汇入选辞典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