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五宗,八宗和十三宗是如何分的?之间有什么区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1:2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19:08
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译讲学、从萌芽到成熟的阶段,当时的派别就有十一种;直到唐代才正式形成宗派,计大乘八宗,小乘二宗(又有史家将小乘的俱舍归入法相宗,成实归入空宗,故一般只提八宗)。
五宗说,即禅、教、律、密、净。禅宗就是参禅打坐;教宗就是讲经说法;律宗就是严净毘尼,弘范三界,专持戒律;密宗,密就是秘密修行,彼此互不相知;净土宗,就是专持名号,念南无阿弥陀佛修行。
大乘八宗,其中慈恩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多偏于教理的发挥、解说;禅宗、密宗、净土宗、律宗,偏于行持,重在讲行,教理方面就不如前面四宗广繁。在历史上又将禅宗称为宗下、宗通,将经教称为教下、说通。
大小乘的区别,直说一些主要区别,小乘教没有菩萨一说,修习佛法能达到的只有四圣果,小乘严格执行原始戒律。大乘创造出五十二阶位的菩萨体系,并因地制宜的创造和修改了戒律。
扩展资料:
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慈恩宗、唯识宗,三是天台宗又名法华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佛法本是一昧的,由于接受者的智慧、福德程度,即根性的高下不一,以及生存时代与生活环境的差异,对于佛法的认知、修行的偏重,也就有许多不同的分支派别了。八大宗派的特点可以用一偈浅而概之: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20:26
五宗说,即禅、教、律、密、净。禅宗就是参禅打坐;教宗就是讲经说法;律宗就是严净毘尼,弘范三界,专持戒律;密宗,密就是秘密修行,彼此互不相知;净土宗,就是专持名号,念南无阿弥陀佛修行。五宗特点略说如下:
1.禅宗略说:
禅
宗为佛教五大宗之首。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达摩西来,极力提倡。当时佛教,崇尚文字般若,互作词句之较赛。讲经则争长论短,说法则己是人非。各
立门户,舌战纷纭。独树异帜,巧辩无碍。著书立说,抑人扬己。舍本逐末,教理纵横。生公受谤虎邱,顽石点头。宣师隐迹于终南,天人送供。智者演教观,庐山
弘净土。传者尚之。学者迷之。莫衷一是,无所适从。歧路徘徊,望洋兴叹。故我初祖,救偏补漏。慈示离言,不立文字,即心是佛。衣里宝诸,非从外得。集中精
神,专心致志。迨一旦豁然贯通,则众物之表理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大彻大悟,返本还原。始信世尊拈花,金色头陀破颜微笑,原来如此。以心
印心,教外别传。自性自度,如筏喻者,岂有他哉。
2.教宗略说:
教宗注重善巧方便,丽词美句,名相熟练,分科判教。义海澎湃,法
理幽深,摄听者之众心,收观闻之散念。如入三昧之室,若登六欲之天。重重深入,步步高升。欲罢不能,难窥源底。天台四教,贤首五宗,唯识法相,各有专长。
虽未必入主出奴,然偶亦薄人厚己,明眼善知识每感痛心疾首。教纲之不振,人才之难求,故愿以身示范,行头陀行,修六度门,百折不挠,万苦甘受。纷身碎骨,
在所不辞。勇猛精进,誓愿宏深。舍己为他,普度有缘。观机逗教,应病予药。不厌疲劳,头目脑髓,身心布施,无非欲令众生返迷归觉,蠲邪趋正。早证菩提,速
圆圣果。是以权实互用,顿渐兼施。慈运无缘,悲怀同体。出广长舌,苦口婆心。诲人不倦,律己精严。作法门龙象,为人天师表,长劫行菩萨道而不休息。
3.律宗略说:
律
宗全示戒学,注重规矩法则。行住坐卧,四大威仪严整,身口意三业清净。所谓优婆塞优婆夷在家二众,五戒八戒。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沙弥沙弥尼十戒,比丘二
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等,一一遵守勿犯,信受奉持。但念生死轮回痛苦,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时刻精修毗尼,慎毋放逸。
4.密宗略说:
密宗者,专持密咒,即身成佛。然习此法者,苟不谨慎,很容易堕入修罗法界。缘其瞋心,未能降伏,报复性尤炽。慈悲心少,而忍辱鲜矣。贡高多,而骄慢太深。恃密咒而傲物,执金刚而凌人。若能除以上之陋习,则三昧功成,菩提果就,亦修道者之善巧方便法门也。
5.净土宗略说:
净
土宗者,乃至圆至顿,至简至易,人人可修,个个能行之法门也,故云:「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只要专持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念至一
心不乱,决定往生彼国。华开见佛,悟无生忍,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一切行人,但具信愿行,实行此三资粮,则必能达到目的地。望诸善来者,共勉
之。
以上即为五宗说。
八宗说:初指小乘:成实宗(小乘空宗)、俱舍宗(小乘有宗),大乘:六宗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后来,禅宗、净土宗兴起。便有十宗之说。再后来,小乘两宗没落,只有大乘八宗: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
九宗说: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摄论宗(唐玄奘大师自印度归国后,逐渐被法相宗所取代)
十宗:成实宗、俱舍宗、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
十一宗:成实宗、俱舍宗、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摄论宗
十三宗:成实宗、俱舍宗、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摄论宗、涅盘宗(隋代极盛,唐之后并入三论宗)、地论宗(后并入华严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22:00
五宗说,即禅、教、律、密、净。禅宗就是参禅打坐;教宗就是讲经说法;律宗就是严净毘尼,弘范三界,专持戒律;密宗,密就是秘密修行,彼此互不相知;净土宗,就是专持名号,念南无阿弥陀佛修行。五宗特点略说如下:
1.禅宗略说:
禅宗为佛教五大宗之首。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达摩西来,极力提倡。当时佛教,崇尚文字般若,互作词句之较赛。讲经则争长论短,说法则己是人非。各立门户,舌战纷纭。独树异帜,巧辩无碍。著书立说,抑人扬己。舍本逐末,教理纵横。生公受谤虎邱,顽石点头。宣师隐迹于终南,天人送供。智者演教观,庐山弘净土。传者尚之。学者迷之。莫衷一是,无所适从。歧路徘徊,望洋兴叹。故我初祖,救偏补漏。慈示离言,不立文字,即心是佛。衣里宝诸,非从外得。集中精神,专心致志。迨一旦豁然贯通,则众物之表理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大彻大悟,返本还原。始信世尊拈花,金色头陀破颜微笑,原来如此。以心印心,教外别传。自性自度,如筏喻者,岂有他哉。
2.教宗略说:
教宗注重善巧方便,丽词美句,名相熟练,分科判教。义海澎湃,法理幽深,摄听者之众心,收观闻之散念。如入三昧之室,若登六欲之天。重重深入,步步高升。欲罢不能,难窥源底。天台四教,贤首五宗,唯识法相,各有专长。虽未必入主出奴,然偶亦薄人厚己,明眼善知识每感痛心疾首。教纲之不振,人才之难求,故愿以身示范,行头陀行,修六度门,百折不挠,万苦甘受。纷身碎骨,在所不辞。勇猛精进,誓愿宏深。舍己为他,普度有缘。观机逗教,应病予药。不厌疲劳,头目脑髓,身心布施,无非欲令众生返迷归觉,蠲邪趋正。早证菩提,速圆圣果。是以权实互用,顿渐兼施。慈运无缘,悲怀同体。出广长舌,苦口婆心。诲人不倦,律己精严。作法门龙象,为人天师表,长劫行菩萨道而不休息。
3.律宗略说:
律宗全示戒学,注重规矩法则。行住坐卧,四大威仪严整,身口意三业清净。所谓优婆塞优婆夷在家二众,五戒八戒。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沙弥沙弥尼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等,一一遵守勿犯,信受奉持。但念生死轮回痛苦,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时刻精修毗尼,慎毋放逸。
4.密宗略说:
密宗者,专持密咒,即身成佛。然习此法者,苟不谨慎,很容易堕入修罗法界。缘其瞋心,未能降伏,报复性尤炽。慈悲心少,而忍辱鲜矣。贡高多,而骄慢太深。恃密咒而傲物,执金刚而凌人。若能除以上之陋习,则三昧功成,菩提果就,亦修道者之善巧方便法门也。
5.净土宗略说:
净土宗者,乃至圆至顿,至简至易,人人可修,个个能行之法门也,故云:「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只要专持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念至一心不乱,决定往生彼国。华开见佛,悟无生忍,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一切行人,但具信愿行,实行此三资粮,则必能达到目的地。望诸善来者,共勉之。
以上即为五宗说。
八宗说:初指小乘:成实宗(小乘空宗)、俱舍宗(小乘有宗),大乘:六宗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后来,禅宗、净土宗兴起。便有十宗之说。再后来,小乘两宗没落,只有大乘八宗: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
九宗说: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摄论宗(唐玄奘大师自印度归国后,逐渐被法相宗所取代)
十宗:成实宗、俱舍宗、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
十一宗:成实宗、俱舍宗、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摄论宗
十三宗:成实宗、俱舍宗、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摄论宗、涅盘宗(隋代极盛,唐之后并入三论宗)、地论宗(后并入华严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23:52
八宗是指三论宗、法相宗(亦名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十三宗在八宗基础上再加摄论宗(含摄于唯识宗里)、地论宗(含摄于华严宗)、涅槃宗(含摄于天台宗)、俱舍宗和成实宗(后二为小乘宗派)
八宗或者十三宗的区别是因为他们所依的佛教经论不同而已,修行的方法有不同处,但目的还是一样的——殊途同归啦!比如我们从不同的地方去往北京,但目的是一个,只是起点和所去往的方式(火车、汽车、飞机等)不同而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2:00
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译讲学、从萌芽到成熟的阶段,当时的派别就有十一种;直到唐代才正式形成宗派,计大乘八宗,小乘二宗(又有史家将小乘的俱舍归入法相宗,成实归入空宗,故一般只提八宗)。
大乘八宗,其中慈恩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多偏于教理的发挥、解说;禅宗、密宗、净土宗、律宗,偏于行持,重在讲行,教理方面就不如前面四宗广繁。在历史上又将禅宗称为宗下、宗通,将经教称为教下、说通。
现将各宗派分别介绍如下:
慈恩宗:又名法相宗、唯识宗。*相唯识,主要经典为《华严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
三论宗:又名空宗、无相宗、中观宗。讲般若,讲空。依龙树菩萨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菩萨的《百论》等立宗。
天台宗:又名法华宗。以《妙法莲华经》为宗旨,《大智度论》作指南,《大般涅槃经》为扶疏,《大品般若经》为观法。智顗的天台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是该宗的根本典籍。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故名。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号贤首,也称贤首宗。以发挥“法界缘起”的思想为宗旨,又称法界宗。
律宗: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道宣。因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也称四分律宗。复因道宣住终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称。
净土宗:以普贤菩萨为始祖,主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其中国初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故又称莲宗。实际创立者为唐代善导。该宗所依经典为三经一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世亲菩萨的《往生论》。
密宗:又作真言宗、瑜伽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开元宗、秘密乘。此宗以毗卢遮那成佛经,金刚顶经等为依。立十住心,统摄诸教,建立曼荼罗,三密(身、口、意)相应,即凡成圣。其不思议力用,惟佛能知,非因位所能测度,故曰密宗。
禅宗:又称佛心宗、达摩宗、无门宗。指以菩提达摩为东土初祖,探究心性本源,以期“见性成佛”之大乘宗派。该宗所依经典,先是《楞伽经》,后《金刚经》、《六祖坛经》为其根本典籍。
八个宗派总的来说,重点思想是讲:佛法是净化心灵的,要修心。心不净,心是染污的,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就会被六尘境界迷惑、干扰,就会有无明障蔽,因而就会起烦恼,有烦恼就要造业。(惟贤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