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山东省东阿县在春秋战国属于哪个诸侯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1:5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5:17
东阿历史
春秋时,置柯邑,原属卫国,后属齐国。战国时改称阿邑,仍隶齐国。秦始称东阿,属东郡。汉置东阿县,仍属东郡。三国时为魏地,亦隶东郡。西晋属济北国,东晋改国为郡,东阿属之。南北朝大明元年(457)并入谷城县。北魏,恢复东阿县;北齐,省谷城入东阿,属济州。隋代,属兖州济北部。唐武德四年(621),属济州,隶河南道。天宝元年(742),更州为郡,隶济阳郡;同年恢复谷城县。唐天宝十三年(754),改属郓州东平郡。大历元年(766),郓州改为淄青道,东阿属之。唐元和十四年(819)改隶天平郡。五代十国时,属郓州天平节度使。宋初,属京东路;庆历元年(1041)改隶西路安抚使;政和五年(1115)属大都督府,建炎元年(1127)改隶东平府。金代,隶山东西路东平府。元初,隶东平路;至元九年(1272)东平改为下路总管府,东阿属之。明初属东平府,洪武八年(1375)隶济宁府东平州,洪武十八年(1385)改属兖州,隶山东布政使司。清初,属兖州府东平州;雍正十三年(1735)改隶泰安府。1913年属山东济西道,1914年改属东临道。1927年废道级建制,直隶山东省,1937年后属山东省第六区。1940年建立东阿县抗日民主*,隶鲁西行署第四专署;1941年7月,属冀鲁豫行署第四专署;1942年12月,冀鲁豫行署第一、四专署合并为第一专署,东阿属之。1945年8月,改隶冀鲁豫行署第六专署。1949年8月,属平原省聊城专署。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隶山东省聊城专区。1958年12月,东阿县撤销,其辖区分别并入寿张、茌平二县;1961年7月恢复东阿县,其隶属未变。1967年聊城专区改为地区,随改属聊城地区。1998年3月,聊城地区改为地级聊城市,随之改属聊城市。
东阿置邑,始见《春秋》,名柯;原属卫国,后属齐国。战国改称阿,仍隶齐国。秦始称东阿,属东郡。旧志称:“东阿,古之名邑也,会盟征战,废垒遗墟,见于经史者不一而足。”
汉置东阿县,属东郡。三国时期为魏地,隶属同汉。西晋属济北国,东晋改国为郡,东阿属之。南北朝时期,因南北*,政权迭易,457年东阿并入谷城县。
后魏,恢复东阿县;北齐省谷城,入东阿,属济州。隋朝,东阿属兖州济北郡。621年(唐武德四年),属济州,隶河南道。742年(天宝元年)更州为郡,隶济阳郡,同年恢复谷城县;754年改属郓州东平郡;766年(大历元年),郓州改为淄青道,东阿属之;819年,郓州属天平郡,东阿随之改隶。五代十国时期,东阿属郓州天平节度使。宋初,属京东路;1041年(庆历元年)置西路安抚使,东阿随郡改隶;1115年郡升为大都督府,1127年改为东平府,东阿均属之。金代,隶山东西路东平府。元初,隶东平路。1272年,东平改为下路总管府,司六县,东阿属之。明初属于东平府,1375年(洪武八年)隶济宁府东平州,1385年改属兖州,隶山东布政使司。清初,属兖州府东平州;1735年(雍正十三年)改属泰安府。
1912年(*元年),东阿隶山东东临道,1928年废道直隶山东省府,1936年隶山东省第六督察专员公署。1940年县人民政权建立后,隶鲁西行署运东专署(第四专署);1941年7月,鲁西行署和冀鲁豫行署合并,成立冀鲁豫行署,下辖7个专署,东阿隶第四专署;1942年12月,冀鲁豫行署一、四专署合并为一专署,东阿属之。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隶冀鲁豫行署第六专署。1949年8月,隶平原省聊城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消,东阿随聊城专署该隶山东省。1958年12月,东阿建制撤消,各公社分别并入寿长、茌平两县;1961年7月恢复东阿县,其隶属未变。1967年专区改为地区,东阿属山东省聊城地区行政公署。境域沿变 东阿始置县时,县治在今阳谷县境内,其管辖境含阳谷县大部分。东以济水为界,与谷城县相分;东南及南部为须昌、寿良地,西南及西部为今莘县、聊城,北及东北为茌平、临邑县地。
南北朝时期,东阿、谷城两县曾出现合分、分合局面。刘宋孝武大明元年,东阿并入谷城;后魏,恢复东阿县;北齐,谷城并入东阿。此后,谷城县不复存在,县城亦随之废弃。东阿境域扩大。东及东南遂与肥城、东平相连。
隋朝置阳谷县,东阿西南部划出属之。《续山东考古录》载有“隋置阳谷县,约得汉东阿地十之六、七”及“阳谷县,后魏东阿地”的记述。《阳谷县志》也有明确记载:“城东五十里有阿井,此井旧属阿邑,今并属阳谷县。”北宋太平兴国后,因黄河冲积,北部邻边县卢县(今铜城西部)废,部分划归东阿。铜城镇自宋为东阿地。
明初,县治迁至东阿镇(今属平阴县)。时县境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32.5公里;东至平阴县界7.5公里,西至阳谷县界25公里,南至东平州界17.5公里,北至茌平县界30公里。
清代,境域略有变动,县境南北长45公里,东西宽27.5公里。县城至边界县距离,除西至阳谷县界缩短5公里外,其余与明代同;东北至平阴县界7.5公里,东南至东平县界15公里,西南至寿张县界30公里,西北至聊城县界22.5公里。
*初期,境域与清同。1932年,东阿与阳谷邻界的部分村庄作了调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东阿周边地区曾归属平阿、张秋、徐翼、河西等县。1947年冬,县机关迁驻铜城。
1949年8月,东阿境域界定。原属东阿黄河以东村镇及西南张秋一带划出,原属平阴、聊城的部分地域并入东阿,茌平与东阿交错为邻的村庄,以赵牛河为界北归茌平、南属东阿。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16002.html?wtp=tt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5:17
春秋时是卫国的,战国时是齐国占据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5:17
春秋时属于鲁国 战国时属于齐国
当然这是笼统的说法~
请问山东省东阿县在春秋战国属于哪个诸侯国?
春秋时,置柯邑,原属卫国,后属齐国。战国时改称阿邑,仍隶齐国。秦始称东阿,属东郡。汉置东阿县,仍属东郡。三国时为魏地,亦隶东郡。西晋属济北国,东晋改国为郡,东阿属之。南北朝大明元年(457)并入谷城县。北魏,恢复东阿县;北齐,省谷城入东阿,属济州。隋代,属兖州济北部。唐武德四年...
春秋战国时期,山东省曾经是哪两个国家的属地?
正确答案:齐国和鲁国 在春秋时期,山东境内有许多小一些的诸侯国,见于《左传》的就有55国之多,其中疆域及影响较大的有莱、莒、邹、滕等国,他们后来多被齐、鲁两国并吞。到了战国时代,齐国成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由齐国和鲁国拥有。
春秋战国时期山东的东夷,究竟是怎样消亡的?
春秋战国时,齐国国君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齐国不断强大,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四处征伐其他外族,打败了燕国北面的北狄和东胡,齐国东面的东夷地盘也越来越小,之后齐国作为东方大国,雄厚的国力,最终把东夷彻底打败,东夷逐渐融合到华夏文明里。这就是东夷的兴衰,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时期彻底消失。 东夷是对中国东方各族的...
山东=鲁国?
在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地区有两个主要诸侯国,一个是齐国,一个是鲁国。在西周时期,周武王封齐地于姜尚,后来发展成为齐国。周成王封周公旦于鲁地,发展为鲁国。山东,最初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主要指崤山、华山或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金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设山东东路统军司,...
齐国称霸的起点是杏仁会盟吗?
公元前681年初,齐桓公借着天子的名义号令各路诸侯在北杏之地,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举行会盟,史称北杏之盟。这是春秋历史上第一个由诸侯主持的会盟,然而由于此时齐国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大,一直到了会议开始的前一日,受邀的八个诸侯国才陆陆续续赶来。齐桓公计划推迟会议日期,但是遭到...
春秋战国时的齐国和鲁国在现代哪个省
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齐国都城在今山东临淄,山东省是齐国、鲁国旧地,今天还称这一带为齐鲁大地。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其疆域主要位于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东南部及河南省东北部,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都在哪里?
春秋战国时期的六国,各自的都城位于今天的中国地理位置上,具体如下:1. 燕国:都城在今天的北京市。春秋时期的燕国在今天的北京市和河北省一带。2. 齐国:都城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春秋时期的齐国在今天的山东省一带。3. 赵国:都城在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春秋时期的赵国在今天的河北省一带。4. ...
春秋战国时期山东属于哪国?
山东自古有齐鲁文化之邦的称号 所以山东主要主要是属于齐国的 鲁国的大部分领土也在山东省境内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都有哪些?
郑(在今河南新郑)、燕(在今北京)、滕(在今山东滕县)、虞(在今山西平陆)、虢(在今河南陕县)、邢(初在今河北邢台,后迁山东聊城)等国;姜姓国有齐(在今山东临淄)、许(原在今河南许昌)、申(在今河南南阳)、纪(在今山东寿光);嬴姓有秦(在今陕西凤翔);江(在今河南罗山西北)、黄...
春秋战国时期七国国都在哪?
韩国国都一开始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到了新郑。赵国国都在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附近)。魏国国都一开始在安邑,后来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秦国国都在咸阳(今陕西咸阳市西)。春秋战国时期七国国都现在在哪:齐国:现在的山东省淄博市。楚国:现在湖北荆州。燕国: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