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0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30 19:50
很多药店要转让的主要原因是赚不到钱,行业是不错的。对于开药店的人来说,初衷就是赚钱。因一些药店选址在人流量不多的地方,或者一条街有好几家药店竞争太多,导致赚不到钱,所以要转让。
一般一些人流量多的地方,会有药店。药店大大的方便了人们,不用去医院,消费者在选择药的时候,要注重自己的需求,不能光听药店工作人员的一面之词。
扩展资料:
药店的由来
中医史上第一家官办的药店诞生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是大名鼎鼎的改革家王安石批准创建的。当时,王安石基于变法派内部*,爱子王雯英年早逝,尤其是自己久病缠身,决定辞职而归隐山林。
临别政坛,他命人在首都开封创设一家“太医局熟药所”,也叫“买药所”,可以说,它就是现代中药店的前身。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各地曾多次发生自然灾害。他虽然表示“夭变不足畏”,但看到那么多病人痛苦的样子,常常深感不安。
尤其是当他得知病者缺医少药,有些人又乘机制造和贩卖假药时,更是百感交集。这时,有人提出建议:应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一方面研制一定规格的各种剂型成药,如丸、散、膏、丹,由国家专利出售,不许个人或其他部门私自制作;
一方面在水旱疫疠之灾时,给百姓发放药剂。王安石听罢大喜,当即采纳了意见,并组织专门人员落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30 19:50
是的,行业不好。
现在一个镇的药店都有十几家,哪有那么好赚钱,而且药品是“刚性需求、低频购买”的产品,并不是快消品,放在店里也没有多大的销量,对营业额不构成很大帮助,仅仅是简单的便利性补充而已。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早些年也是做药店的,开了两家,但是这两年也都转让给别人自己出去干别的事去了,如果行情好能赚钱谁愿意把肥肉给别人。
现在很多单体的药店基本很难活下去了,留下来的基本是连锁药店。我认识小区那家药店的老板,他为什么能活下来,因为他们是夫妻店,晚上营业到12点,而且可以送药上门,完全是赚的辛苦钱。
药店越来越多,更多的是出于大资本对中国未来医药市场医药分家的预期,而进行的跑马圈地。就目前的盈利状况而言,真正盈利高的药店并不多,至少有两到三成的药店是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
现在那些新开的,装修很好的连锁药店,很多两三年都过不了盈亏平衡线。投资方更多的是出于对于国家允许处方外流的战略布局,还是一部分企业想做上规模后被大资本收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30 19:51
药店总的还说,整个还是比较好做的。不过大家都知道,药店必须开在人流量较大的闹市区或者医院旁或者小区聚集区,这些地方相应的房租也很贵的,可能是因为这些方面的原因导致转让吧。
其实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就是互联网冲击,还有就是租金高,而药店并没有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我相信很少有朋友在网上去买药,都会选择去药店或者去医院,因为买药的时候基本都是当时就要用,所以要马上买到。
快递寄送药物是有严格要求的,所以很少有隔日送达这样的,这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为了及时用药,直接就选择去当地的实体店购买,所以互联网对于药店的冲击是非常小的,自然药店不会有这些影响,生意也是跟以前一样的好!
买药的人的确是多,很多人都备一些感冒药这些的,还有一些嗓子疼的药等等,还有家里有病人都需要备药,每次去药店就可以看到很多人,这生意的确是好。
毕竟开药店并不是想开就能开的,是有严格要求的,所以开药店收入自然是蛮高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30 19:51
对,行业不好做了,首先是同行竞争激烈,其次是互联网时代来临,所有实体店都不好做。
首先*是扶持连锁药店的,单体药店肯定是越来越难做的,做大更难。如果店铺的地段和客流都不错的话,资金也允许,可以考虑雇佣职业经理人,来帮忙打理,医药是个特殊的行业,所以雇人要专业。
利润方面,品牌药没有利润的,甚至有的大型连锁会以低于进货价的价格售卖,竞争异常激烈,但是,没利润不代表价格就低,品牌药还是很贵的。利润都集中在不知名品牌那里,但是,利润高不代表价格就贵,小品牌基本都比品牌药便宜。
传统药店市场的竞争已然是渐趋激烈,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药店总数有45万家,百强连锁的门店有6万多家,但已占45%的市场份额。大连锁正在以全资收购、控股、参股、股权加现金等方式对中小连锁进行整合。再加上外行业竞争与*高压,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基本已经没有生存空间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30 19:52
药店面对租金的压力比其他店铺要小,很少药店开在闹市区,都是在居民区附近,地段不算特别好 药店因为专业性,竞争少很多,虽然近年来网上药店兴起,可是仍然有很多人选择去实体药店购买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