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2 17: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4:00
首答下评论被折叠,只得回答一波,以免谬传远播。
此诗是后人所做,原文出自魏晋,此时期学坛好隐逸,喜清谈,玄学风气浓重。
多有说此中有道家哲学思想者,实为谬误。
多有传东方朔所作,不实,其原文原意是自嘲“在朝而隐”,君王“录而不用”。明为调侃,实为讽刺。
个人推测原意指:
真正有能力的智者,不会去山林假隐等待征辟,而是立足朝堂,不为外物所惑,为家国做实事。
1、根据最早的文献记载中,出自于:
《反招隐诗》魏晋 王康琚
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
昔在太平时,亦有巢居子。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节)
2、多传汉朝东方朔曾自拟是大隐隐于朝的隐士,其原文:
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於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史记·滑稽列传》。
3、魏晋文坛流行写“招隐诗”,大意就是以寻隐为契机,领略自然山水的美景之后,产生遗世高蹈的隐逸情怀(自己也做隐士),即诗人由“慕隐”进而“投隐”。“反招隐诗”反之。
4、《中隐》唐 白居易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节)
最后,看到这里的年轻人,我们这一代互联网用户,很少去研究信息的真实性了,希望你们将来,能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切勿盲目吸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