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2 18: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6 21:40
守法就是不做违法的事对不对
守法就是不做违法的事对不对,现在是法治社会,违法犯罪的事情一定不能做,留下案底不仅影响自己的下半生,还对子女未来找工作不利,可谓是害人害己,因此我们要做守法公民,那么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守法就是不做违法的事对不对。
不正确。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法律中主要规定了公民在法律活动中的权利,义务以及特殊情况。
守法,的确不应当违反法律所规定禁止的事,也就是不能违反法律规定,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做违法的事确实是守法的前提条件之一
然而这条命题是必要非充分命题,不做违法的事是守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守法,除了要遵循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也要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存在的,守法还需要积极从事法律鼓励的事物,以确保守法的动力。
守法,不违法,守住底线,才能做到一个合格的公民!
为“国家*、国家卫健委等2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的出台点赞!
该办法就是将医闹、伤害医护人员等违法行为人的名单信息,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平台推送给参与联合惩戒各部门,共同落实联合惩戒措施。
该办法是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对惩戒违法行为人,可以发挥着教育和警示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对于其它公共事业性质的部门,如:教育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等,都可以作为借鉴。
社会管理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体系,社会管理,需要规范化管理,需要依法管理,更需要制度的约束和支撑。
守法,不违法,守住底线,才能做到一个合格的公民。
一、守法
(一)守法的含义
守法是指做法要求做的事,允许做的事,不做法禁止的事。而依法办事在很大程度上即为执法司法等等。
守法,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
(1)守法的涵义大多限于不违法,不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或做法律所要求做的`事情。这是消极的、被动的守法。
(2)这里所说的守法,还包括积极、主动的守法,即根据授权性法律规范积极主动地去行使自己的权利,实施法律。
(二)守法的主体
1、守法的主体,即要求谁守法,与法律的本质、政体的性质、社会力量对比关系、历史及文化传统有着直接的关系。
(1)在中国古代,君主是制定法律者,本身不受法律约束;法律主要由封建官僚机器中的所有官吏来遵守;广大民众当然也必须遵守法律。
(2)在中世纪欧洲,*统治者在形式上也被要求遵守法律,是守法的主体。即所谓“国王在万人之上,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
2、在我们人民共和国里,所有人都是守法主体,所有组织都有义务守法;各政党,包括*党,都要遵守*和法律,都要在*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3、在我国,守法的内容,即所要遵守的法律,是广义的法律,不仅包括*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而且包括与*和法律相符合的行*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其他所有法律渊源。
(三)守法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
(1)法律通过规定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来调整其行为和相互问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遵守法律实际上就是遵守法律所规定的行为规范。
(2)法律行为规范的实现形式是法律关系,人们按照法律规范的要求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由此发生特定的法律上的联系,即形成法律关系,法律因此而得到践行。
(3)守法总是与特定的权利、义务联系在一起,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要做到遵守法律,就应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行使应有的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
(4)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是守法的具体体现,守法是法律对法律关系主体的必然要求,二者具有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四)守法的目标与要求
1、守法的目标就是所有的守法主体,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应在法律关系中遵守所有法律渊源所规定的相应的行为规范,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2、具体的要求为:
(1)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要使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守法环境,守法习气、守法风范,应该在社会上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 这是守法的前提要求。
(2)按照法律规范规定的行为模式认真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这是守法的实质要求。
(3)发生违反法律的行为或后果时,主动承担法律责任。 这是守法的保障性要求。
(五)守法的意义
1.只有普遍的守法,反映在法当中的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2.只有普遍的守法,依法治国的目标才能在中国变为现实。
二、违法
(一)违法的含义和种类
违法是指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没有做法律要求做的事。
(1)广义的违法 指所有违反法律的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狭义的违法行为。
(2)狭义的违法 也可称为一般侵权行为,包括民事侵权行为和行政侵权行为,指除犯罪外所有非法侵犯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权利、精神权利或知识产权的行为。
(二)违法的构成要件
一般由以下五个要素构成:
1、以违反法律为前提――行为违反法律,是对法律的蔑视和否定,是对现行法律秩序的破坏。
2、必须是某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1)包括积极的作为或消极的不作为。
○1违法的作为是指作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2违法的不作为是指没有作法律所要求的行为。
(2)不论是作为的违法还是不作为的违法,都具有客观性,都不同于人们单纯的思想活动。
○1人的思想如果不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就不会产生危害社会的影响;
○2人的思想是主观的、难以认定的,以思想作为违法行为而惩罚,必然导致罪刑擅断,非法司法。
(3)因此,在立法和执法、司法工作中,必须严格区分思想问题和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确认违法必须以人的行为作为客观依据。
一、违反刑诉法的后果
违反刑事诉讼法后果是要承担法律后果和责任的。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不是实体法,它是规范各司法部门权利行使,保证诉讼参与人包括公检法工作人员的诉讼权。
《刑事诉讼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二、违反刑法就一定是犯罪吗
是的,只有违反刑法的才是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
三、触犯刑法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触犯刑法,应当按照规定承担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主刑和附加刑两刑事责任包括照刑事法律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主刑只能种。主刑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剥夺*权利、没收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附加刑分为罚金、财产。对犯罪的外国人,也可以独立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刑法》第3条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4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5条罪责刑相适应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