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善清:蓝保庆,一个乡贤的福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1 22: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15:47
蓝保庆,一个乡贤的福惠
蓝善清
巴山南来,汉水东走,秦头楚尾里的木瓜沟细细一线,极不起眼的被折叠在鄂陕交接的边际里,木瓜小学就在那谷口,隶属湖北十堰郧阳区胡家营镇。
我对该校并不陌生,当年在郧阳区教育局工作时就曾几次去,它的*仄,它的偏远,它的“普九”功绩都留下深刻印象。然而,真正了解到它的还是前不久翻开了它的百年史、走近它今天的复建现场,在历史和现实面前,我的心大为震颤:木瓜小学是个精神家园啊!
在一本泛黄的《鲍峡区教育志》(木瓜沟曾经所在的公社早年隶属鲍峡区)里我看到这段记述:木瓜小学始建于中华*10年(1921年),由乡绅兰保庆捐建并任学董。
原来它起步于一个乡绅,是开明乡绅的房子和银子,为这条山沟的孩子们打开一扇看外界的窗户。作为乡村新学发轫,显然领风气于该地区之先,只略逊于1902年郧阳府新式中学教育创始时期。
这个蓝保庆是绅亦是贤,木瓜沟的乡贤!
最初的3个5个孩子到20几个、30几个,木瓜沟深处的孩子们不断的走出来,走进了这所*共享的乡校,自此嵯峨的大山挡不住孩子们的人生出路。经学校垫步助力,识了字的木瓜沟人精于以物易物,把山里出产变成码头商品,把山里房子移到木瓜沟口,把生产与水运完好结合,到解放初这沟口已店铺栉次,农商共济,商船百只,家家富庶,其城镇化直抵陕西白河县城、郧西羊尾镇。
学校赋予了这方山谷别样的命运!
学校的福祉还在绵绵延伸——
解放后的近七十年,它依然葆有重教的风范,读书风气始终植根人心,在“普九”的高峰期,在校生一度达600多人,伴有带帽初中。
校园那尊专注捧读的学童雕塑,是该校不辍的“好好学习”风气的象征。
村民乐道当年这里一个生产队一次性走出六个正科级、一个副处级干部,现今整个木瓜村人才遍布各地,有一流大学的博士后、博士、本科生,有移居海外成功人士,有企业的老板,有各行业的有为之辈......
走出去了,他们的精神之魂仍在这条幽深的沟里、学校里。
此次,与我一同走进该校的是木瓜小学的校友、原郧西县副*徐生坤和木瓜小学的校友、创业于西安的西安唐潮文化总经理唐明水以及木瓜校友、郧阳区教育局*委员、正科级督学纪昌荣,以他们为全权组织者的木瓜小学改扩建工作领导小组,正在为母校的翻新复建而运筹。
也许你以为不断走出去的木瓜沟人已经不再需要一所学校,也许你以为走出去的人不再回来,他们已不会关注这所学校,巨变中的乡村,乡校哪里还能牵挂大家的心?
是的,木瓜沟在精准扶贫,在外迁,但木瓜沟仍有1250户5000多村民靠山吃山,木瓜沟仍有400多孩子需要在此接受起步的基础教育。
创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普九”时期的一栋砖混结构教室已成C级危房,此次移址复建,他们需要筹措国家拨款主体建筑之外的拆迁安置、道路拓建、渠沟改道、校园绿化等数百万资金。
在一沓文件资料里我看到自今年5月28日启动的捐助活动,目前已捐至192万,参与人员达300余人,仍在源源不断,距300万的筹资目标日益接近,同时几位企业家明确表态兜底:所有的最终欠缺他们全包,建座完美校园有百喜而无一忧。
伏日炎炎,机声隆隆,改扩建紧锣密鼓:一段三模开始打混凝土!二段一模开始固定模子!二模一版边墙浇筑完成!四段底垫混凝土打起......工地进程在“捐建”三个微信群同步反馈。
在场不在场,都在学校建设的人气场中!
他们瞩目故乡这个精神家园,无论这个学校与他们有无血缘关系,有多少血缘关系,都争先恐后尽其所能!
黄铸香,89岁,这所学校有她童年的岁月,她没钱,把儿女给她的体己钱捐了200元;钟道连,81岁,曾为该校炊事14年,情深意长,她没钱,把儿女给的体己钱捐了200元;李林根,高位截瘫,木瓜学校是他的启蒙学校,他摇着轮椅来了,把抚恤金捐了200元;石国祥,木瓜沟老支书,捐出2000元;刘大兵,现任木瓜村支书,全力操劳在校建工地,捐出20000元......
李宣瑾,广州幼儿园的学童,木瓜沟后裔;李锦耀,木瓜沟后裔,就读于广州某中学;殷高翔,木瓜沟后裔,就读于郧西夹河小学;殷高坤,木瓜沟后裔,就读于郧西某中学;唐镇,木瓜沟后裔,就读于陕西白河某小学;*,木瓜沟后裔,就读于本乡镇中学;科全兵,木瓜沟后裔,就读于某大学......他们从父母给他们零花钱里各自捐出200元。
各类成功人士更是当儿不让——
李波,广州锦耀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木瓜学校有他童年的身影,木瓜沟有他成长的足迹,他回首故园,情不自禁,在企业极度困境中,毅然组织员工68人捐钱捐物。
陈洪安,木瓜沟走出的企业成功人士,他曾带着大山人的朴素情怀在美国的哈佛大学做“企业家的血管里要流淌尊师重教的血液”的演讲。知行合一,此次他给母校一次拿出了30万。
徐生坤,从木瓜沟走向政界的成功人士,做事以极高的真诚度和忠诚度著称,他为母校捐出了他一年的工资,且动员亲人们捐出20万,他把力气使到最大化,他的诚意发挥到最大化。
章荣辉,从木瓜沟走向山西煤井的成功人士,生死滚爬,自强不息,他给母校一次捐出了10万。
......
不必枚举,里里外外的木瓜沟人,他们一律的捧出热切的、诚挚的、金子般的心;造福福馈,爱出爱返,教与化如此之芬芳!
从木瓜沟教育开启木瓜沟人最初的生存启蒙到今天放飞整个山村的梦想,教育的神圣在木瓜沟人的心里是不用言说的。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然是不再回归故乡的异乡人,他们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都不会再到木瓜学校就读,然而,这个学校是他们共有的永远的精神祠堂,这里供奉着他们的乡魂和人生根脉。当年蓝保庆点亮的这盏山沟学校明灯,熠熠生辉,心明眼亮的人们将其高举头顶;毫无疑问,木瓜沟会永远的人才辈出,但无论他们走出多少、多远,他们都永远是木瓜学校的孩子,福报是他们对故乡永远的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