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由中西悲剧文化的差异重读《窦娥冤》”的一点感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2 08:5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5-27 03:45
中西方都有着自己代表性的悲剧作品,在我本人看来,所产生悲剧必须深植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学作品是时代背景的集中反映,在看到窦娥冤的时候,我们会深感于元朝社会的黑暗和底层人民的抗争,窦娥作为作品中的人物,为时代发声,同社会的黑暗抗争。最后的结尾以完美的形式结束,恶人得到终有的惩罚,死者得以昭雪,蔡婆婆也能老有所养。这种悲剧,以这样的形式结尾,也是文人对理想社会的一种美好愿景。西方也有代表性的悲剧作品,《俄狄浦斯王》,这部作品是生活于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文学家所创作的悲剧小说,具体的故事是“是希腊神话中忒拜的国王拉伊俄斯和王后约卡斯塔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最终死于众女神的圣地。”
最近拜读了《由中西悲剧文化的差异重读<窦娥冤>》一文。作者通过对两个悲剧人物所作所为的剖析,得出一个结论,即中国的窦娥有极端利己主义之嫌,但是西方的俄狄浦斯确是伟大的所在。我本人对此不敢苟同。
诚然,我们现在需要研究古代作品中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和表现手法。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俄狄浦斯是生活在希腊奴隶制时期的悲剧作家作品中的人物,反映的是奴隶制度下的时代背景;但是窦娥是关汉卿在元代社会黑暗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作品的人物,所处的时代是封建社会。俄狄浦斯和窦娥都是纯粹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但是不同之处是俄狄浦斯是在宿命论的前提下宣扬人不可改变自己的命运,人必须生活在神安排的命运之下走完自己的一生,这一点是上面所说的文章作者所看到了。但是作者所认为的窦娥的利己主义和俄狄浦斯的伟大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二者所宣扬的主题是不一样的。
在窦娥冤的故事中,虽然弱小的窦娥和蔡婆婆命运凄惨,收到了各种势力的*,甚至是窦娥最终被实行斩刑。但是作者借窦娥之口,强烈的控诉了天和地,她是这样说的“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正是这样的控诉诗人看到了在当时黑暗的*统治之下,忠奸难辨、黑白不分、是非不明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窦娥在临死之前发了三个誓愿:血溅三尺白练,六月飘雪,三年大旱。这是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控诉。而俄狄浦斯在刺瞎双眼之后,还在祈祷神保佑自己的黎民百姓。《由中西悲剧文化的差异重读<窦娥冤>》正是抓住这一点来说窦娥的自私,俄狄浦斯的伟大。
在作者看来,不顾黎民百姓的生与死让当地三年大旱,民不聊生是自私的,极端自私的表现。而俄狄浦斯心系黎民百姓则是伟大的。但是作者没有看到,当窦娥被冤枉斩首时,全州的百姓有一个人为其喊冤吗?有一个人替其伸张正义吗?没有,来看行刑的人都是来看热闹的,没有人会关心窦娥,他们只是观众。在这样的围观之下,窦娥怎样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被冤枉的,只能是感天动地,三条誓愿一一实现。这时人们才明白,窦娥是冤枉的。
俄狄浦斯呢?他的子民从来没有抛弃过他,当全国的人们知道他犯了“弑父娶母”这样的十恶不赦的罪行的情况下,全国人民依然拥护他,这也是他乞求神保护子民的原因。
由此看来,窦娥和俄狄浦斯根本没有可比性,即使是强行的把它们来比较,也不能说谁伟大谁自私。它们只是作者用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工具。虽然把把他们写的有血有肉,可是他们毕竟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