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2 11: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2 12:40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因不满中国新政权建立,准备利用*手段来孤立封锁中国。周总理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外交部*,他意识到国际问题的严重性,毅然扛起了打开世界局面的重任。
越来越多的人看过来,都等着看周总理出丑。
可周总理只是微微皱了下眉,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擦了几下,将手绢直接扔进垃圾桶。
在当时的外交事务中,我国人员遇到不少类似情况。一些外宾不仅喜欢出言讽刺,行为也透露着对中国人民的不尊重。
老话常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对于这样的“客人”,周总理自有一套软硬兼施的“待客之道”:客人进家门,是应该给予尊重,好好招待。但如果是豺狼进家门,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架起*口。
1971年,我国隆重接待了罗马尼亚*代表团,可就在接待晚宴上,丢失了招待贵宾才能用的九龙杯。
那这九龙杯到底是什么来历呢?
据说它最早出现在明朝,景德镇为朱元璋烧制的一种特用于喝酒的杯子,杯面上有九条栩栩如生的龙盘旋着,于是朱元璋起名“九龙杯”。
在康熙年间,有人就用一种珍贵的玉石雕刻成玉制的九龙杯。康熙对这个九龙杯可是爱不离手,后来康熙死后,九龙杯被作为陪葬品封在墓中,但是*时期皇陵被盗,九龙杯也流落在外,经过多年战乱,彻底不知所踪。
当时接待罗马尼亚外宾使用的是一套仿制的九龙杯。据说是江西景德镇一位考古瓷的老专家,曾经有幸看过九龙杯的真迹。但由于制作工艺和制作所用的材料都已经失传绝迹,这位老专家经过反复的试验终于成功仿制出了九龙杯。
这件事情传出之后,上海*专门请这位老专家打造了一套36只的九龙杯,能在重大场合使用。
这位老专家做完这套九龙杯不久,就去世了。所以现存的这套九龙杯是十分珍贵的孤品,可以称作国宝了。
招待罗马尼亚外宾的时候,宴会上使用的就是这一套,其中有一位外宾对此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把玩许久都不曾放下。也许是饮酒过多的缘故,这位外宾在宴会之后竟然顺手将九龙杯放进自己的手提包中带走了。
我方接待人员看到这一幕,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直接索要太不礼貌,甚至会影响到中国和罗马尼亚刚建立起来的外交关系。
但这毕竟是我国的珍宝九龙杯,怎能随意被他国带走。有关人员苦思无果,只能将情况上报给正在上海视察工作的周总理。
他了解到罗马尼亚贵宾今天并没有其他活动,周总理心生一计,准备邀请他们看杂技表演。
夜幕降临,明亮的表演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来宾们观赏着中国演员的精湛技艺,纷纷陶醉其中,也包括那位罗马尼亚的外宾。
台上的表演正在热闹地进行着。
一位魔术师登场了,他潇洒地把三只九龙杯放在桌面上,又从怀中掏出一把道具*,扣动扳机对准桌子上的九龙杯,“我的这些宝贝们都很听话,只要我一开*,我想它们去哪里,它们就会听话的去哪里,不信你们瞧!”
话音刚落,随着一声*响,桌上的3只九龙杯少了一只。外宾们都觉得十分神奇,他们眼睁睁地盯着三只九龙杯,怎么变成两只,那另外一只又去哪里了?
魔术师不急不缓地说道:“观众同志们,第三只杯子,已经被我一*打到一位尊贵客人的包里。”在大家的目光追随中,魔术师走到那个罗马尼亚外宾面前,说:“第三只九龙杯就在您的包里,您可以打开看看,我说的是不是真的。”
这位外宾一下明白了,但他已经没有办法逃避。无奈之下,他只好把手提包打开,假意翻查了一会,然后一脸“惊呆”地拿出了那只被他藏在包里的九龙杯。
不知底细的观众们,看着他真的从包中拿出一只九龙杯,纷纷激动不已地站起鼓掌,惊叹魔术师的高超技艺。
就这样,我方人员在不影响两国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保护了我国的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这次突发性的外交事件能完美解决,不仅展现了我国外交人员的智慧,更表明了中国历来对国家文物的珍视。而此事也被称为最经典的外交案例之一。
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乘坐专机由关岛到达上海。此时,中美双方还没有建交,美国的飞机是不能进入我国领空,只能是在入境的时候,换上我国飞行员,以此来保证我国领空主权。
由于美方担心尼克松的个人安全问题,提出要求:携带小部分特工人员随行,并且在其乘坐的车上也要配备美方的安保人员。
当时负责接待尼克松的就是我们的周总理,由于中国国力孱弱,导致美国的外交官在交谈的时候处处不屑,并没有把周总理放在眼里。
周总理可不是任人欺辱的脾气,在听到对方提出要携带武装人员的要求时,直接回绝:“你们的总统访华是他自己的事情,既然来到我们中国,请按照我们的规矩来,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保证他的个人安全,如果你们执意要携带武装人员,那么中国也不欢迎你们”。
周总理的霸气回复把美方的外交人员堵得哑口无言,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后,美方妥协了,还是要按照中国的规矩来——尼克松访华期间的安全问题由中方来保证。
在尼克松即将访华的前一个晚上,美方派了先遣队来调试技术设备,先遣队表示:“在总统访华期间,请允许我们通过卫星来传送图片,电讯,电视信号等”。
周恩来就此事找到了熊向晖,让其负责对接美方的技术人员齐格勒。熊向晖与美方先遣队沟通之后,同意美方的要求。
但此时的中国还没有卫星,只能租用美国的通讯卫星,同时还需要美方技术人员的协助。
齐格勒当即表示,租用卫星的价格很昂贵,总统访华期间的费用将达到100万美元之多。
接着他又解释中方完全没必要租用卫星,只需要在尼克松访华期间,在中国修建卫星地面工程即可,并且这部分费用美方也可以承担。
熊向晖听完齐格勒的话以后,考虑到租用卫星费用确实过高,他表示卫星可以不租,但是修建地面工程的费用必须由中方承担。
这事被周总理知道后,总理大为恼火,狠批熊向晖一顿:“有关国家主权的事情容不得半点马虎,我方可以先购买卫星转播器材,随后再租给美方使用。”
这样一来虽说多花了一部分钱,但不涉及国家主权问题。
随后熊向晖给齐格勒转达了周总理的三点指示:
齐格勒听过之后表示震惊,对熊向晖说到:“我第一次遇见周总理这样的领导人,我可以接受你们的意见,关于租用费也绝对合情合理,请你们放心。我也十分佩服你们时刻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随后他又感慨道:“周总理是世界上少有的令人钦佩的外交家和*家。”
这件事表现了周总理在外交方面的魄力,他坚定自己的主张,时刻把国家主权问题放在第一位,不会被小恩小惠蒙蔽双眼。
在外交谈判中,周总理先看*因素,接着才会考虑经济因素,这是他作为一个大国总理处理外交事件的基本原则——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尊严。
在这个基本原则之上,他才会去算经济上的帐,当然了这个经济账,周总理算得也很清楚。
美方的负责人齐格勒很清楚,租用卫星的费用与使用卫星的费用基本差不多,也就是说中方即便是租用了美方的卫星,也会从使用费上拿回这笔钱。这样一来一回,中国基本上不花什么钱。
中国外交部的前身是*外事组,在周总理鞠躬尽瘁的努力之下,中国的外交事业才蒸蒸日上,中国的地位在国际上逐渐提高。
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到1919年巴黎和会的失败再到2021年中美首次高层会议。100年间世界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中国历任外长的变换,从周总理到后来的杨洁篪再到如今的王毅,中国的“外交天团”经历多少屈辱岁月,踏过多少时局云涌,终于迎来中国今天的外交局面。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周总理的影子,好像周总理从不曾离开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