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口湖说:少年左宗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12-23 09:5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9 23:13
嘉庆十七年(1812年)十月十七日,左宗棠出生于湖南*沙府湘阴县东乡左家塅。
左宗棠父讳观澜,字晏臣,一字春航,母余氏。母大父三岁。左宗棠兄弟姊妹六人,有二兄三姊。长兄宗棫,字瑟卿;仲兄宗植,字景乔,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存,自号“湘上农人”。
据清人罗定钧编撰《左文襄公年谱》显示:左宗棠高祖讳定师,县庠生;曾祖讳逢圣,县学生员;祖父讳人锦,国子监生;父讳观澜,字晏臣,一字春航,县学廪生。即是说,左宗棠的高、曾、祖、父四辈都是秀才。而有资料称,左宗棠以上七辈都是秀才。七辈秀才,算是书香传世,然而七辈人没出过举人,又难免令人郁郁。左宗棠的父亲春航先生学问极好,左宗棠出生这年,春航先生正在岳麓书院就读,当然是想更进一步了。同时在岳麓书院就读的还有益阳的胡达源(字云阁)先生,即胡林翼的父亲。胡林翼于这年六月出生,大左宗棠四个月。左观澜、胡达源二人十分投契,算是为左宗棠、胡林翼的交往开辟了一条“世交”的渠道。
左宗棠“幼有异表,颖悟过人。”三四岁时,祖父松埜公(左人锦,字松埜)特别喜爱他,经常带在身边,教他读书识字,并称“是子足昌吾门”,对左宗棠寄予很高期望。
左家世代教书卫生,大概有数十亩薄田,《左文襄公年谱》称,左父观澜“贫居教授二十余年”,可见生计艰难,所以,左宗棠算是出身寒门。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左观澜为谋生计,率全家移居长沙,在长沙贡院东街左氏祠堂内设馆教授,左宗棠从此在父亲的教导下,跟着两位兄长宗棫、宗植一起读书,五岁读《论语》、《孟子》,八岁学制艺(作文)、读史籍,十二岁留意书法。十四岁时,左宗棠锋芒早露,同学们都不敢跟他相比。
道光五年,祁寯藻督学湖南,左宗植考取湘阴县拔贡生。次年入都参加“朝考”,列二等,选为新化县训导。
清道光六年(1826年),左宗棠十五岁,参加童子试,获湘阴县第一名。道光七年,十六岁,应府试,获长沙府第二名。长沙知府张锡谦对左宗棠的文章特别欣赏,本来想取他为第一名,但是为了照顾情面,他将第一名给了一位同时参加考试的老者。为此,张知府觉得很过意不去,特地将左宗棠请到自己家里,给了他很多鼓励和慰勉。
道光三年,左宗棠长兄左宗棫考取廪膳生,但刚考上就不幸病逝了。这件事对于左宗棠的父母都是很大的打击和刺激。左观澜先生课子极严,自长子死后,颇感后悔,从此对左宗植、左宗棠的教育宽松了许多。而左母余太夫人则为长子去世常常哭泣,至道光六年便去世了,享寿五十三。按照制度,左宗棠必须丁忧(清制,父母丧丁忧二十七个月),不能参加考试。十九岁时,左父春航先生又去世了(左母大左父三岁而夫妻同寿,均享年五十三岁),又要接着丁忧守制。前后五年,左宗棠不能参加考试。
不能参加考试,不是不让学习。左宗棠成长在湖湘文化的中心长沙,长期在城南书院、岳麓书院(湘水校经堂初设于岳麓书院内)学习,深受湖湘文化忧患思想和湖湘学派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思想的影响和滋育,心忧天下,关心时务,尤重实学。道光九年,他购读了贺长龄、魏源编纂的《皇朝经世文编》、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及齐召南《水道提纲》等书,一边晨夕研读,一边记录心得。专注于八股文的士子们,见左宗棠“不务正业”,都偷偷取笑他。
湖南巡抚吴荣光创办湘水校经堂,其目的是为了矫正当时书院教育中专重科举仕进的陋习,培养通经史、识时务的经世致用人才,树立新的学风,左宗棠参加“校经”,大放光彩,七次获得第一。
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守制期满,这时他已经年满二十周岁(虚岁二十一)了。为了“赶班”参加当年的乡试,他花钱捐了一个“监生”(相当于秀才)。当年八月,他和二兄左宗植同时参加湖南省乡试。结果,左宗植高中全省第一名举人(解元),而左宗棠则差点没考上。幸运的是,经过一番周折,左宗棠考中了湖南第十八名举人。得知左宗棠中举后,巡抚吴荣光向主考徐法绩表示祝贺,祝贺他得到了贤才。大家都非常满意。
这一年,左宗棠成婚,由于自己“身无半亩”,只好临时居住湘潭隐山岳母家中,也称“入赘”。湘潭隐山,是宋代“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隐居治学的地方。洞房花烛,乡试题名,尽管身寄他乡,左宗棠也算是“双喜临门”。
左宗棠中举比曾国藩早了两年,比胡林翼早了三年。
道光十三年,左宗棠第一次会试不中。道光十五年,左宗棠第二次参加会试,结果是:“会试取中,将揭晓,以湖南额溢,易中他省卷,而挑取公誊录。同考官上元温公葆深争之不得。”——煮熟的鸭子真飞了!这也太整蛊人了!誊录好歹也是个公务员,而且可以在*机关工作,干得好说不定也能上升。但是,左宗棠不肯苟且,放弃了。道光十八年,左宗棠第三次参加会试,不中。从此决计放弃这种费时费才、伤身伤神的科举考试,而将全副精力用于勤修经世致用之学。
其实,早在道光十六年(第二次会试之后),左宗棠即着手在数年来对于山川地理研究的基础上,毅然开始了 “皇舆一图”即清代一统图的编绘工作。按照左宗棠的规划,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他写信给仲兄左宗植介绍了他的构思与开展工作情况:
近颇用力于方舆家言,以为欲知往古形似,当先据目前可据之图籍,先成一图,然后辨今之某地即先朝之某地,又溯而上之,以至经史言地之始……现拟先作皇舆一图,计程画方,防以百里,别以五色……日来已着手画稿,每一稿成,则弟妇为影绘之,遇有未审,则共取架上书翻查之,十得九八,其助我殊不浅也。新作小楼,极为轩豁,左图右史,乐此不疲。 [1]
这一年,左宗棠还题写了一副著名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而贺熙龄则赞誉左宗棠为:“开口能言天下事,读书深抱古人情。”这些年,左宗棠以强烈的兴趣和惊人的毅力,深研舆地、军事,做了巨量的工作。清人罗正钧修《左文襄公年谱》载称:
道光十八年戊戌,公二十七岁。会试榜发,复见遗。出都迂道谒陶文毅公江南。即归,遂决计不复会试。始留意农事,于农书探讨甚勤,以区种为良作,广区田,图说指陈其利。复按部钞録经史,分《昚余阁钞本》经部、史部。是年六月,钞《畿辅通志》以次至《西域图志》各直省通志,于山川关隘驿道远近,分门记录为数十巨册。 [2]
自畿辅(直隶)至各直省通志,以至最远的《西域图志》,系统钞録,钞録的内容包括山川、关隘、驿道等,这使得左宗棠对全国山川地理了若指掌。
接着,左宗棠又更进一步:
道光十九年乙亥,公二十八岁。时公益屏弃词章之业,刻厉于学,以寡言养静二端自课。为舆地山川道里疆域沿革外,条列历代兵事。 [3]
在记述山川地理疆域沿革的基础上,又条列出历代兵事,将地利与军事 历史 结合起来,明了各处战守机宜。左宗棠的这些工作,无疑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尽管左宗棠慨然放弃了科举,但是,在他的心中,毕竟留下了一个心结。咸丰十年,左宗棠为人严父、统兵作战后,曾写信给长子孝威,论及自己早年治学态度:
所贵读书者,为能明白事理,学作圣贤,不在科名一路。如果是品端学优之君子,即不得科第亦自尊贵。若徒然写一笔时派字,作几句工致诗,摹几篇时下八股,骗一个秀才、举人、进士、翰林,究竟是什么人物?尔父二十七岁以后即不赴会试,只想读书课子以绵世泽,守此耕读家风,作一个好人,留些榜样与后辈看而已。 [4]
左宗棠还对孝威说:“只要读书明理,讲求作人及经世有用之学,便是好儿子,不在科名也。” [5] 左宗棠讲的固然是至理名言,但还是反映出他对于科举制度的强烈不满。
左宗棠的科举经历是坎坷的,但是,他精研实学的成绩却是惊人的。他的行为,虽然遭至一些人的不理解、甚至讥笑,但是,由于他学问扎实,见解精辟,思想闳阔,使得众多公卿名士为之倾倒,啧啧叹服。
[1] 《左宗棠全集》卷十五,附册,《与仲兄景乔先生》。
[2] 清·罗正钧:《左文襄公年谱》。
[3] 清·罗正钧:《左文襄公年谱》。
[4] 刘泱泱等:《左宗棠全集》卷十三,家书,013.《与孝威》。
[5] 刘泱泱等:《左宗棠全集》卷十三,家书,014.《与孝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