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2:57
人世间的情缘
一碗清汤荞麦面 [日本]栗良平著文明译
书香门第 金曾豪著
缘分 陈丹燕著
演讲与致词
我在北大的时候
——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词 俞敏洪著
真正的英雄 [美国]罗纳德·里根著
另外一种童年
哦,香雪 铁凝著
妹妹不识字 刘庆邦著
美好时光 韩辉光著
*大王 张晓玲著
小说里的老师和我们
大饼对油条说 钟麦著
哦,傻样儿 玉清著
“万宝路”和我们张抗抗著
后脑勺 张婴音著
高贵的尊严
假装吃东西的人 [英国]依列娜·法吉恩著徐朴译
一枚古金币 [美国]查宁·波洛克著苏诚一译
品尝家 [美国]伊-维·莫里斯著金易译
车站食堂里的老人 [苏联]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著
给你整个世界
最好的礼物 [美国]艾尔伯·豪斯著
难忘的0分 [美国]克劳德·斯宾博克著江明译
研读地图[苏联]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著戴骢译
欣赏你的孩子 佚名
生活的色彩是爱
孩童之道 [印度]泰戈尔著郑振铎译
黄昏东达著
生活的色彩是爱 [菲律宾]马丁著兆和译
字与词的故事
字的敬畏乔传藻著
三个女婿排座次 梅显政收集整理
有意味的讽刺
光荣的事情 [美国]马克·吐温著程茂苏译
照章办事 [德国]拉里夫·维内尔著颜志侠译
必须是肺病患者 [土耳其]阿齐兹·奈辛著徐玫译
您不信任我 [俄罗斯]格·戈林著
寓言中的哲理与讽刺
父亲、儿子和驴子 [古希腊]伊索寓言肖毛译
鸟与人 [埃及]陶菲格·哈基姆著杨言洪译
国王与法官的故事
黑信 [捷克]哈谢克著水宁尼译
公正的法官 [*]列夫·托尔斯著吴墨兰译
生命的歌
永远的女孩 谢华罗姗著
闪着泪光的决定 郁雨君著
选一个人去天国 李丽萍著 展现少年文学的纯真和质朴、幻想和幽默、玄思和深邃、丰富和大气;滋润少年的心灵,塑造情感的世界,陪伴少年们成长的岁月……
该书选文范围宽泛,不拘成见,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并期望着带领他们走出以往“一种学说、一个大纲、一套教材、一统天下”的沉闷的语文学习模式,希望以生动鲜活的文本、精当的注释与点评,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从文本的言语中去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领略言语世界的奥秘,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 2008年6月,《最佳儿童文学读本(小学卷)》三册由明天出版社出版。不久,其中的《树叶的香味》就进入了“开卷排行榜”,京沪等地的十余家报刊也陆续发表对这套选本的报道、评论和相关专访。让我私下里感到高兴和安慰的是,我从不同渠道获知,许多小读者和他们的父母、老师,都表达了对这套选本的由衷的喜爱和肯定。我得承认,自己的用心工作,能够在读者那里’获得一些温暖的回应,对于我这样一个常年以相对寂寞的学院为精神栖居地的儿童文学研究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份十分贴心的回馈和鼓励。
于是,《最佳少年文学读本》的选评工作开始了。事实上,早在进行小学卷的选评工作时,颇富预见性的明天出版社的编辑们就已经约请我选评这套读本。对我来说,这既是小学卷选评工作的自然延伸,同时也是隐藏着某种自我超越企图的一次挑战。我知道,以初中学生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预设读者,将使选评工作的难度和不确定性都比小学卷的增大了许多。但是,许多时候,这种挑战同时也会构成一个巨大的*,让你不顾一切地一头栽将进去。
《最佳少年文学读本》承继了我在小学卷选评工作时所设定的编选理念、标准和思路,即以我个人二十多年来从事少年儿童文学教学、研究工作的专业积累为基础,以我近年来的相关阋读和思考为基本支撑,收录中外历史上一些优秀的或我个人相当珍爱的少儿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触及了关于童年、人生、人性、社会、命运等最基本的价值命题,因而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力度。我希望借助这些作品来展现少儿文学的纯真和质朴,幻想和幽默,玄思和深邃,丰富和大气……我也希望这些作品能让大小读者朋友们既享受少儿文学的天真和趣味,也领略其中关于人生、自然、社会、文化的智慧和哲学。
为了与本书所预设的读者对象建立一种可能的、更为默契而开放的阅读联系,我在这次的选评工作中做了两点新的尝试。其一是,除了以公认的少儿文学作品为入选对象外,我还选入了少量并不归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少儿文学领域,但与童年相关或我个人以为比较适合少年读者阅读的作品或片段。我希望借此来拓展我们的阅读视野,丰富养育我们心灵的文学来源。其二是,“牵手阅读”部分的评析文字,在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比小学卷略有提升。我希望这些文字对于少年读者们、对于大读者们来说,也能够提供阅读时的一种思路和参考。
最后,我想引用我在小学卷前言中说过的一段话:“把最好的儿童文学作品献给读者,为小读者的课外阅读和大读者的闲暇生活提供来自儿童文学领域的文学精品,是我选评这套书时的全部动机和*所在。我盼望着,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滋润、塑造我们童年的心灵和情感世界,陪伴、感动我们成年后的生命和岁月。”
方卫平
2009年3月17日
于浙江师范大学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