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江晴寄友人》阅读理解答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0:0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7:42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韩琮写的一首五言绝句,选自《全唐诗》。题目点明诗人写此诗的时间———晚春,地点———晴江(江晴即晴江),目的———寄友人。显然这是一首抒写乡愁、思友的情诗。“晚春”即暮春,春季的下旬。
韩琮,唐宣宗时著名诗人,字成封,一作代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唐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增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另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观察使,把韩琮抛弃了。此后,韩琮失官,默默无闻。现《全唐诗》中存韩琮诗一卷。
〔结构分析〕
本诗描绘了晴江绮丽的晚景,抒发了诗人怀恋家乡、思念友人的深情。全诗共4句。从内容性质上看,前3句写景,第4句言情。从观察点上看,前两句写远景,后两句写近景。为研读方便,我们把诗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前3句),写诗人在晴江上看到的景物形象。
第二部分(第4句),抒发诗人思乡念友的情感。
〔语意理解〕
“晚日低霞绮,”
这是本诗的首句。写晚上,日愈低落,晚霞色彩斑斓,极为绮丽。一句写两个景物,“日”和“霞”。“日”,是晚上的日,因其西沉,自然越来越低。“霞”,是晚日映照出的霞,自然因日沉也越来越低。可见“日”和“霞”是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的。“绮”,本意是指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后用来形容景色鲜艳美丽。“绮霞”,鲜艳美丽、色彩斑斓的晚霞。晚日下沉,金光从下向上映照天边的云,这云便成了绮霞。
“晴山远画眉。”
这是本诗的次句。前句写远景,这句仍然写远景。诗人看见远处的青山在晚霞映照下,宛如用翠黛描画出的美女的眉毛。这句集中写一个景物,即远山。诗人不单从色彩上写,还写了远山的形。日落山后,从远处看山,其形较清,却难辨其本色,如果说见色也只是青黑色。望着青黑色的山,诗人浮想联翩,觉得这山太美,就是一个睡美人的眉。“晴山”,晴江远处的山。“画眉”,描画的眉毛。女人才会画眉,所以,这里的眉毛是指美人描画后的眉毛。“远”,遥远,极远之处。
“青青河畔草,”
前两句是写远望之景,这第3句则写近看之景。诗人低头近看,见春风早已唤醒了沉睡的河畔,芳草生长得绿油油,毛茸茸,就像青毡似的沿河畔伸展开去。诗人抓住河与青草来写的,写出了春色盎然的周边环境。把这句与前两句连在一起,一幅优美鲜活的晴江晚春图便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金色的落日,斑斓的晚霞,娇媚的远山,鲜嫩的青草,被诗人组合在一起,流溢着明丽、轻松、惹眼的情调。“青”,在这里不能一般地理解为小草的青绿色,而应该当做使动词用,是说春风吹绿了小草,即春风使小草青
绿了。
“不是望乡时。”
这是本诗的尾句。前3句写景,这一句言情。字面是说这不是望景怀乡、望景怀人的时候,但是不能这样表面地理解。古人写这类诗,大都是望景后再思乡、思人。本诗诗题先标出“晚春江晴”,这显然是要写景,接着缀以“寄友人”,这显然是望景思乡、思人,自然不免怀旧感伤。前三句之景很亮丽,融于其中的情也是开朗的。而尾句收笔言情,情变得惆怅了,景也变得迷惘了,这正是怀人、怀乡所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明?谢榛语,见《四溟诗话》)本诗从晚日、远山到春草,导入“望乡”,情景协调而自然。“望”,思念的意思。“望乡时”,思念故乡的时候。
〔写作特点〕
1.用词精致考究。
2.反意抒情的妙用。
前三句已写了景,常人写诗,最后一句该说“正是望乡时”了。诗人却说“不是望乡时”,这是“不说乡愁愁更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9:00
这首小诗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在暮春三月的晴江之上,诗人仰视,有落日与绮霞;遥望,有远山如眉黛;俯察,有青青的芳草。这些物态,高低远近,错落有致。情,就从中生发出来。
首句炼在“低”字。在生活中可观察到,日低时才见晚霞,日愈落下,霞的位置亦愈低,就是“落霞”。一个“低”字写出此刻晚日沉沉,含山欲坠;落霞经晚日的金光从下面映射,更显得色彩斑斓,极为绮丽。晚日与绮霞,两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次句“远”字传神。青山一抹,宛如美人画眉的翠黛。这一美景,全从“远”字得来。近处看山,便非这种色调。第三句“青”字最见匠心。这里“春”下单着一个“青”字,别有韵味。这个“青”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同一杼轴。王安石的“绿”,由“过、到、入、满”等经几次涂改方始得来,足见锤*力。韩琮在此炼得“青”字,早于王安石几百年,应该说是“先得我心”。正是这个“青”字使全句飞动起来,春风唤 醒了沉睡的河畔,吹“青”了芳草,绿油油,嫩茸茸,青毡似地沿着河畔伸展开去。这一盎然春意,多靠“青”字给人们带来信息。全诗着力点最终落在末句“望”字上。“望”字承前启后,肩负着双重任务。前三句的景是在诗人一望中摄取的。由望景联想到望乡,望乡自不免怀旧,所以诗题不仅标出“晚春江晴”,而且缀以“寄友人”。然而诗人为什么不说“正是望乡时”,偏说“不是望乡时”?望景怀乡,望景怀人,本是常情,但诗人故意不直陈,而以反意出之。正如辛弃疾在《丑奴儿》下片中所说的:“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词不言愁而愁益深,此诗不言望乡而望乡之情弥切矣。 全诗四句,有景有情,前三句重笔状景,景是明丽的,景中的情是轻松的。末一句收笔言情,情是惆怅的,情中的景则是迷惘的。诗中除晚日、远山都与乡情相关外,见春草而动乡情更多见于*客吟咏,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都是。韩琮此诗从“晚日”、“远山”写到“春草”,导入“望乡”,情与景协调一致,显得很自然。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斯言可于这首小诗中得到默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0:35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