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7 08: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0:12
1、会计职业理想,会计人员的择业目标,或维持生计,或发展个性,或承担社会义务,或兼而有之。它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灵魂。
2、会计工作态度。会计工作的职业特征要求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活动时,既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又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这是会计人员履行职责义务的基础。
3、会计职业责任,即会计人员担任某项职务或从事某项工作后就应承担(或被赋予)的相应义务。职责与职权相互关联。会计职责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也是评价会计行为的主要标准。
4、会计职业技能,包括完成会计工作所必要的知识以及所需要的工作能力与经验。它是会计人员*完成会计工作的技术条件。
5、会计工作纪律。保密性、廉正性(正直、诚实、廉洁)与超然性既是维护和贯彻会计职业道德的保证,也是评价会计行为的一种标准。
6、会计工作作风。它是会计人员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习惯力量,是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连续贯彻的体现。在工作中严谨仔细,一丝不苟,勤俭理财,严格按会计规范办事,自觉抵制非首先因素的侵袭等等,均是良好的会计工作作风。
扩展资料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范畴,现代会计职业首先的形成与发展,往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
1、以会计职业责任和义务为核心,重在社会对个人的“防范”,理论对*的“束缚”的他律阶段。
2、以会计职业良心为核心,会计工作职责转变为会计人员内心首先感与首先行为准则的自律;
3、职业良心在职业目标的统帅下融为一体,职业道德的他律性与自律性高度统一,外在导向的价值目标定会计职业首先守则,加强会计职业首先教育,能主会计人员增进会计职业修养三位一体,是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首先风尚和改善会计职业,并卓有效地保证其他会计规范顺利贯彻实施的重要条件。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特征:
1、内容的一致性
在我国会计工作已成为社会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人员的个人利益、职业利益和社会利益是一致的。会计人员的职业活动不是为了个人利益,他们受国家或集体的委托从事会计工作,
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故个人利益能在社会和人民需要中实现。因此,会计工作的目的与会计道德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要求是一致的。
2、法律的制约性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有着诸多职能上的区别。前者要求会计人员“应该怎么做”,是一种道德意识的内心的信念。而后者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怎样做”,是一种对禁止性后果的确认,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力量。
3、稳定的连续性
会计道德在内容上与会计工作时间是紧密结合的。在长期的会计工作中,会形成一种比较成熟的职业品质,并且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这些道德的性质和方向保持不变。如任何社会的会计人员都希望自己正直廉洁,而这一点很少成为其他职业者的标准。
会计人员这种行为方向的稳定性决定了会计道德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表现为世代的会计传统、会计习惯和会计风格,正是这种稳定连续性使会计实现由低级向高级、有不完善向完善方面的发展和演进。
4、广泛的渗透性
从纵向来看,会计道德随着会计行为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从横向来看,会计道德渗透到同一历史时期的各个国家和地区,渗透到各个工商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团体以及每一个独立核算单位,对这些单位的会计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5、经济的实践性
与其他道德相比,会计道德与社会经济实践活动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存在会计道德。会计道德起源于总结与经济实践,又作用于、运用于会计实践。会计道德对于经济实践来说,是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有效运行的最有价值、最“经济”的工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职业道德
百度百科——会计职业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