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7 05: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7:41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宋代·赵鼎《寒食》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译文
即使冷冷清清开着几扇柴门的村落里,也还是要插几根杨柳枝条,标志出每年的节令。寒食的传统虽然没有传到遥远的广东,但清明上坟奠祭祖先的礼仪还是和中原一样。时至今日,汉唐两代的王陵巨冢,已经没有人前去祭祀;而山边溪间的小路上仍生长著许多梨花。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卧在青苔上,莫管关城门的号角声是否响起来。
诗中的“粤人国”,本指广东,因秦末赵佗曾建南越国,封为南越王。赵鼎曾被贬至潮州,因此此处“粤人国”应指潮州。赵鼎在潮州五年,即绍兴十至十四年(1140-1144),至潮州时是绍兴十年闰六月,故此诗应为绍兴十一年至十四年期间所写。
此诗虽题为《寒食》,但写的是从寒食到清明。前两联写的是当时民间风俗。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祭扫》记其时江南风俗:“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都*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曲幽,亦青青可爱。……从人家上冢者……南北两山之间,车马纷然,而野冢者尤多”从此诗可得知,南宋时潮州民间在寒食节也有插柳的习俗,即使偏僻村落也不例外,只是没有禁菸寒食,而清明节却像东汉末襄阳隐士庞德公一样携带女儿上山扫墓(即“上冢”)。
后两联在记事中寄寓抒情。颈联写所见:汉唐帝王的陵墓连粗粝的麦饭也没有人祭拜,而山溪野径之间开满梨花。尾联写所感所闻:我还是开怀畅饮吧,醉后卧倒在青苔之上,不必去管城头上傍晚吹起的军号。
通过清明郊游,作者悟得了不少哲理:权贵、富贵不过是短暂的、无常的,而人间确实永恒的、常新的。我还是得醉且醉吧,天下世事我不能管,也不必去管。这种心态看似消极,但却是作者当时处于贬谪逆境中的苦闷、痛楚心情的反应。
赵鼎(1085-1147), 南宋*家、词人。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宋高宗时的宰相。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斋所刻词》有《得全居士词》一卷,存词45首。赵鼎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数树梨花,晚风吹堕半汀鹭。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澹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玉容寂寞泪阑乾,梨花一枝春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