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曹是什么时候正式改称十四司的呢?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1-06 01:2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3:16
西汉民帝置尚书五人,一人为其长,称仆射,余四人分四曹办事。东汉尚书增至六曹。魏、晋时迭时增减,最多时达三十五曹,而尚书仅五六人,乃以一尚书辖数尚书郎,尚书郎各主一曹。此即“五曹尚书”“六曹尚书”之由来。此曹后演为部,六曹尚书即六部尚书。尚书郎所主之曹,即以后部内之司。地方州郡亦有曹,如户曹、贼曹等,略当近现代机关之科。隋文帝开皇三年(583),诏佐官改“曹”为司,如司户、司法等。此后地方*不再用“曹”。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三省采取分工原则,彼此制约,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职司划分明确,提高了行政效能,加强了*统治力量。
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就军国大事、重要*的任免等事项,替皇帝起草诏旨,长官叫中书令。门下省负责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旨,有认为不当者,可以驳回,长官叫侍中。尚书省是最高执行机构,长官有尚书令、左右仆射、左右丞等。尚书省下六部。
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别掌管官吏的考核任免、户口和赋税、礼仪制度、军政、法律、刑狱、水陆工程等。各*官为尚书。
六部下辖吏部、主爵等24司。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为名。
都堂:
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
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掌统理六官,为令之贰,令阙则总省事,劾御史纠不当者。
左、右司:
左丞一人,正四品上;右丞一人,正四品下。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吏部、户部、礼部,左丞总焉;兵部、刑部、工部,右丞总焉。郎中各一人,从五品上,辅佐左、右丞;员外郎各一人,从六品上。
属官:
都事各六人,从七品上;主事各六人,从八品下。吏部考功、礼部主书皆如之。诸司主事,从九品上。有令史各十八人,书令史各三十六人,亭长各六人,掌固各十四人。
尚书六部二十四司:
吏部: 吏部司 | 主爵司 | 司勋司 | 考功司
户部: 户部司 | 度支司 | 金部司 | 仓部司
礼部: 礼部司 | 祠部司 | 膳部司 | 主客司
兵部: 兵部司 | 职方司 | 驾部司 | 库部司
刑部: 刑部司 | 都官司 | 比部司 | 司门司
工部: 工部司 | 屯田司 | 虞部司 | 水部司
汉代尚书分曹治事,魏晋以后,渐改吏曹为吏部,但六部各司仍有称曹的。到明清时代,部曹就成为各部司官之称。
“曹”作为正式称谓的时候是魏晋时期,那时候从四“曹”到三十多“曹”都有,划分并不是长期稳定的。因此我认为楼主所说的“二十四曹”应该就是正式实行三省六部制后其中的“二十四司”的别称。
六部直接属于尚书省的下属部门,六部各辖四司,分工明确。因此当时的社会中,哪个“司”属于哪个“部”应该是一种基本常识,在平时的称谓时并不需要在“司”的前面不需要加上X省X部之称谓。当然,以上只是臆测。在正式的公文中是否有写X部X司由于知识所限就不得而知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3:17
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而尚书省事无不总,是全国行政的总汇机构,长官称尚书令。“尚书省”的组织机构,到了隋朝定型。
以唐代制度为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等六部,下辖吏部、主爵等24司。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为名。
都堂:
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
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掌统理六官,为令之贰,令阙则总省事,劾御史纠不当者。
左、右司:
左丞一人,正四品上;右丞一人,正四品下。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吏部、户部、礼部,左丞总焉;兵部、刑部、工部,右丞总焉。郎中各一人,从五品上,辅佐左、右丞;员外郎各一人,从六品上。
属官:
都事各六人,从七品上;主事各六人,从八品下。吏部考功、礼部主书皆如之。诸司主事,从九品上。有令史各十八人,书令史各三十六人,亭长各六人,掌固各十四人。
尚书六部二十四司:
吏部: 吏部司 | 主爵司 | 司勋司 | 考功司
户部: 户部司 | 度支司 | 金部司 | 仓部司
礼部: 礼部司 | 祠部司 | 膳部司 | 主客司
兵部: 兵部司 | 职方司 | 驾部司 | 库部司
刑部: 刑部司 | 都官司 | 比部司 | 司门司
工部: 工部司 | 屯田司 | 虞部司 | 水部司